○孔祥立
(上海理工大學(xué) 外語學(xué)院,上海200093)
朱自清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尤以散文創(chuàng)作見長,在他眾多的散文作品中有許多可歸于“美文”之列,如《荷塘月色》、《匆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春》等。這些優(yōu)美的散文如一塊塊流光溢彩的珍寶吸引著一代代讀者,滋潤著他們的審美心靈,撩撥著他們的藝術(shù)情思,讓他們沉浸在美麗的文字里,吟誦不已,欲罷不能。那么,朱先生的美文之美是如何煉就的?我們不妨從藝術(shù)的角度做一番探討。
修辭是提升語言魅力、增強表達效果的重要手段,優(yōu)秀的作家無一不是修辭運用的行家里手,朱自清先生顯然更是個中翹楚、卓然大家,在修辭的運用上已達到出神入化、踏雪無痕之境。下面我們從朱先生的美文中擷取幾則佳例以作鑒賞,并分析探尋其美之源:
上面一段文字的最大特點是出現(xiàn)了一連串比喻,比喻運用之密、運用之妙讓人嘆為觀止,無論“婷婷舞女的裙”、“碧天里的星星”,還是“渺茫的歌聲”無不讓人感受到清奇脫俗之美,而諸個比喻鑲嵌在段落當中毫無生硬、突兀之感,整段文字曉暢洗練,自然優(yōu)美,非大家手筆所能盡也。
寫作《匆匆》一文時,朱自清年僅24歲,但對廣大讀者來說,該段落恐怕已成為朱自清所有散文中最有名的段落。三句話都普普通通,但連用在了一起,便升華出一種非同尋常的效果。另一個典型例子便是美文《春》最后的三個排比性設(shè)喻:“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迸疟鹊暮锰幨秋@而易見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強文字的氣勢和表現(xiàn)力,朱自清散文中隨處可見的排比句昭示著他對該類句式的青睞及運用上的嫻熟。
上面這段話運用了三個擬人修辭格,“海棠”的“嫵媚”、“好鳥”的“雙棲”和“各夢”、“八哥兒”“撐著眼皮兒不肯睡去”,還有什么比這更生動、更鮮活的描述嗎?朱自清散文中的擬人句極其豐富,幾乎隨處都可找到其曼妙奇麗的身影,給文章增添了無窮魅力。
朱自清散文中除了較多地運用上述修辭格外,還經(jīng)常用到其他一些修辭格,如夸張、借代、對偶、通感等,本文無法一一展開討論,但管中窺豹,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已能看出作者在修辭運用上的非凡功力和高深造詣。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細膩、鮮活靈動舉世公認,這跟他巧妙靈活的詞語、句式變通有著重要關(guān)系。在朱自清散文中,這類用法隨處可見:
上面兩個例句均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文。第一句話中的狀聲詞“汩”字的運用歷來被人稱道,“領(lǐng)略”一詞也很巧妙,但真正讓人激賞的乃是“晃蕩”一詞。“晃蕩”本是日??谡Z詞,但在這里用在了色彩“薔薇色”之前,“晃蕩著薔薇色”充滿著無限的韻律和動感,那是多么美妙的意象?。〉诙渲械摹把U娜”用得也頗為不凡,“裊娜”本來是指樹木枝條或女子腰身的輕盈柔美,但在這里,它用來形容聲音的柔和飄忽,這是多么大膽而新奇的用法呀!
如果直接說“太陽”“挪移”自然不太確切,但前面采用了擬人法“他有腳啊”,“挪移”一詞的運用就不僅變得準確,而且巧妙合理了。這樣的文字總能給人以深刻印象,久久難以忘卻。
這段文字有一顯著特點,即大量使用單音節(jié)詞,短短兩句話竟出現(xiàn)了六個單音詞:“擠”、“疏”、“影”、“波”、“空”、“靜”,使整個段落顯得獨特、新穎、別致,而且行文節(jié)奏更加明快。應(yīng)該說,這種表現(xiàn)方法是非常罕見的,充分體現(xiàn)了朱自清高超的語言駕馭力及下筆成文時的那份自信和瀟灑。
除了詞語上的靈活運用,朱自清的散文在句式上也表現(xiàn)得極富創(chuàng)造力,如:
漢語中極少出現(xiàn)“聰明的”這類呼語,就一般作者而言,更可能表述為“聰明的你”或者“聰明的人”之類,而朱自清卻匠心獨運,靈活變通,創(chuàng)造出了新奇、灑脫的表現(xiàn)方式。后面的層層設(shè)問則反映了作者清晰縝密的邏輯思維和緊湊有力的行文特點。
朱自清的散文還有一個大的特點,但往往被人忽略,即非常善于使用“了”、“呢”、“著”等句尾助詞,對“了”字的使用到了隨心所欲、天然無痕的地步。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我們就可以讀到這樣的句子:
“了”字一般用作語氣助詞,并無實際意義,但朱先生對“了”字顯然青睞有加,在文中大量使用該詞,顯然不應(yīng)把“了”字僅僅當作普通的語氣助詞看待。其實在朱先生筆下,“了”字除了常規(guī)用法如表達“完成”、“結(jié)束”之意外,還賦予了更多涵義,如表達一種心態(tài)、一種情緒,甚至一種姿態(tài)等。上面兩個例子中,第一個例子出現(xiàn)了三個“了”字,第二個出現(xiàn)了四個“了”字,第一個例子中前兩個“了”字和第二個例子中前三個“了”字,屬于常規(guī)用法,但到最后就有了不同:“都比我們高了”、“這使我躊躇不安了”,此處的“了”字既有“結(jié)束”之意,同時也蘊含了些微的“無奈”,甚至“委屈”,這是否讓人感受到了作者孩童般純真可愛的心境和情緒呢?
除了“了”字句,作者對其他語氣詞的運用也頗為成功,如:
以上兩個例句中出現(xiàn)了三個語氣助詞,分別為“呢”、“呀”、“哩”,如果說“呢”字較為普通的話,“呀”字和“哩”字就用得極好,“呀”字帶出了“驚訝”和“感嘆”,“哩”字則將作者的“欣喜”和“淘氣”充分表現(xiàn)出來。需要指出的是,語氣助詞帶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個性色彩,朱自清散文中大量語氣助詞的使用使文中密集的景物描寫和豐富的情感表達變得輕松起來,節(jié)奏緩和下來。這是作品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朱自清的美文除了清新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還融入了諸多情思,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果僅僅是單純的景物描寫,朱自清的散文斷然不會吸引、打動如此眾多的讀者,這也是其美文之美不可或缺的要素。
為何“頗不寧靜”?作者并無提及,但從心理和情緒上給全文鋪上了一個調(diào)子,即作者是在如此心境下去的荷塘,并發(fā)現(xiàn)、描寫其美的。作者會在情緒飽滿、興高采烈的心境下前去觀看荷塘嗎?也有可能,但即便去了,歡快欣喜的內(nèi)心還裝得下荷塘月色的美麗嗎?恐怕未必。正是這種心境和情緒融合在了那片溶溶月色、田田荷葉和疏疏柳影之中,一篇絕妙美文便誕生了。
短短幾行字便將作者的喜悅之情展現(xiàn)無遺。讀到此處,讀者的內(nèi)心是不是也會跟著快樂起來呢?
梅雨潭就在眼前,瀑布飛舞在襟袖間,滿眼的碧綠和鮮潤讓作者怎樣感嘆和喜悅呢!作者內(nèi)心的無限情思融入了優(yōu)美的景色當中,這樣的文字無疑也打動著每一個讀者和鑒賞者的心,讓他們身臨其境,感其所感——那一瞬間的心靈交融和貫通是人之為人的一種幸福吧?
朱自清美文的“美”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這里面涉及因素很多,既有作者嫻熟高超的語言技巧,也有作者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鑒賞美的敏銳和靈感,更有無限的情思溶于其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最終結(jié)出了美麗果實,這是中國文學(xué)的幸運,更是廣大讀者的幸運。
【注 釋】
①本文的引文均出自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月光下的人生——朱自清人生隨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