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軍
在商場或超市,我們經(jīng)??梢钥吹接行└改赣觅I好吃的好玩的來哄孩子,使其聽話;平時跟家長聊天,也經(jīng)常聽到有些家長說:“今天孩子不聽話,訓他也不管用,最后打了他一頓,他才老實了?!庇纱丝磥?,在家庭教育中,“哄”和“逼”是家長們普遍使用的兩大教子手段。但是很多家長想不到,如果長期使用這兩種方法教育孩子,將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和影響。
下面,看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案例,或許能給家長朋友們一些啟示。
他在軟硬兼施中長大
即將升入初中的小寒是個胖胖的男生,他高高的個子,臉上稚氣未脫。家里除了他之外,還有姥姥姥爺、爸爸媽媽??梢哉f,他是家里唯一的寶貝,得到家里四個大人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和照顧。
從小到大,小寒生活優(yōu)越。生活方面,姥姥對他的照顧比較多,且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哄著他。比如,早晨他賴床了,姥姥從來不責備,更沒跟他翻過臉,總是無比耐心地哄他,“快起來吧,小寶貝,姥姥給你做了好吃的”或者問他“寶貝,你想吃什么?快點起床,姥姥這就給你做”等等。生活上的其他事情也都大抵如此,或者有過之而無不及。每次,小寒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勉強做一些他本來就應該去做的事情。
小寒爸爸的教育方法與小寒姥姥截然不同。小寒的爸爸是高級知識分子,對兒子的學習要求很高,抓得也緊。他想讓孩子上特長班或課外輔導班,不管小寒愿意不愿意,都必須得上,并且小寒爸爸非常看重兒子的考試成績。他把小寒的成績看成他的臉面,他認為孩子考試必須拿高分,否則自己都羞于去單位,沒法跟朋友們說起。
要說小寒的爸爸對學習還真有一套,他是個押題高手。每次大考之前,他都會給小寒出一個方案,讓孩子按照他的思路復習。如果小寒聽話,考試成績一定名列前茅。有時爸爸連作文題也能押對,事先給孩子做好一篇作文讓他背。這樣雖然能獲得一個好成績,但是小寒并不情愿這樣做,他對爸爸提出的任何要求都表現(xiàn)得相當反感,可又沒有辦法,因為如果不聽爸爸的話,說不準他的屁股就得挨巴掌。
盡管爸爸對小寒的學習抓得很緊,但小寒的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他每天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總是習慣性地問媽媽:“媽媽,我現(xiàn)在干點什么?”而且小寒做什么事都懶洋洋的,提不起精神,還經(jīng)常對爸媽說:“你們生我干什么?天天逼著我吃飯,逼著我學習,逼著我做這做那,如果你們不生我就好了?!边@樣的話讓爸媽很傷心,他們覺得自己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卻一點也不領(lǐng)情。他們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小寒。
隨著小寒年齡的增長,爸爸的巴掌已經(jīng)不管用了。有一次,小寒懶洋洋地不想去上輔導班,爸爸又嚴厲地訓斥他。這次,小寒突然放聲大哭,并使勁地用腳踢家里的柜子,大喊:“不去,不去,就是不去!煩死人了,你打我吧,打死我算了!”小寒一副豁出去的樣子,鉚足了勁哭鬧。不一會兒,小寒的哭鬧聲就驚動了四鄰。對門的過來敲門,問怎么回事;樓下的嫌吵,上來看個究竟。小寒爸爸覺得丟臉,他強忍怒氣,把語氣緩和下來,說:“好了好了,你別鬧了。前幾天,你不是想要一個iPad嗎?今天爸爸答應給你買,你乖乖去上課,好不好?”小寒沒想到這樣大哭大鬧竟然能換來自己心儀已久的東西,他高興極了,當即不哭不鬧,背起書包去培訓班了。小寒爸爸從來沒有這樣丟人過,他被小寒豁出去的架勢嚇住了。
小寒家里經(jīng)常有爸爸媽媽覺得孩子應該去做,但孩子就是不想去做的事情,兩代人經(jīng)常為此發(fā)生矛盾。不過,這時的小寒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害怕父母了,他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抗精神。當他不愿意遵從父母命令時,不是倒在床上蒙頭大睡,就是大發(fā)脾氣又踢又砸,并說是父母把他逼成這樣的。這兩種看似平淡無奇的方法,卻讓小寒的父母無可奈何。
小寒的爸媽很無助,為孩子費盡苦心,沒想到卻弄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于是,他們找到我,希望能得到我的幫助。
在和小寒的單獨接觸中,我發(fā)現(xiàn)小寒是個對生活、學習甚至對人際交往都充滿了無望感的人。我問他:“這次考試,你估計自己能考多少分?”小寒哼唧了半天才說:“60分左右吧。”“努努力,能多考幾分嗎?”“難說,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績都不行?!?/p>
小寒的媽媽跟我講,小寒平時有點過分敏感。比如,他提出要去吃肯德基,但家長拒絕了,說“不去”,他就會大發(fā)脾氣,覺得家長不尊重他。他在學校的人際關(guān)系也不好,總說有人欺負他,并每天在車筐里放一個棒球棍,以便隨時可以回擊欺負他的人。其實,小寒的媽媽講,有的孩子不過是在跟小寒開玩笑,而小寒卻當真了。小寒說:“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人喜歡我,也沒有人愛護我,所以,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誰要敢欺負我,我就跟他決戰(zhàn)到底!”說這些話的時候,我看到小寒的眼圈紅了。小寒對我說,他的爸爸媽媽一點也不愛他。我說,這不可能,你好好想想,一定能想出爸爸媽媽愛你的事情的。他想了又想,就是想不出一件。他還說,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也不知道活著有什么意思。
“哄”和“逼”是拙劣的教育方法
“哄”和“逼”是兩種拙劣的家庭教育方法,“哄”會讓孩子產(chǎn)生內(nèi)在的愧疚,“逼”會讓孩子產(chǎn)生外在的恐懼。家長用這兩種方法教育孩子,本身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對孩子的一種控制,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聽從父母的安排,產(chǎn)生了對父母的依賴,同時由于自主意識被壓抑,主動性和探索世界的樂趣被剝奪,他又會非常怨恨父母,覺得父母剝奪了自己的自由,這樣的孩子容易形成雙重性格。
受到控制的孩子會從內(nèi)心深處對父母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種抵觸情緒,不僅消磨了孩子的積極情緒,無形中還增強了他的消極態(tài)度,降低了他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并且由于事事服從父母,孩子遇到事情會把責任推到父母身上,讓父母為自己負責。以小寒的經(jīng)驗來說,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父母讓他做的,所以做不好也不能怪他。
其實,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提倡父母哄騙孩子的,因為哄騙只是大人搪塞孩子的一種手段而已。有些大人在孩子任性、糾纏不休時,以好吃、好玩的或者孩子感興趣的事或物來吸引孩子,以此擺脫困境。比如,孩子哭鬧著要跟媽媽去上班,媽媽說:“別哭,媽媽下班回來給你帶好吃的?!蹦棠陶鍪拢⒆永p著非要奶奶講故事,奶奶說:“別鬧了,待會兒奶奶帶你到公園玩?!钡鹊?。孩子當時被美好愿望所吸引,放棄哭鬧,變得聽話,然后盼望著、等待著……然而,大人卻沒把自己說的話當回事,根本沒打算要兌現(xiàn),只是隨便說說而已。大人認為孩子小,哄騙一下沒關(guān)系,過一會兒孩子就忘記了。這種哄騙孩子的做法,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非常有害。
哄騙帶有欺騙的性質(zhì),孩子雖小,卻欺騙不得。因為幼兒期正是一個人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期,孩子善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不但看在眼里,更會記在心上,并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因此,父母要時時、事事檢點言行,不能因為自己的不慎而玷污了孩子純潔的心靈。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jīng)這樣說過:“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言行的檢點,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备改甘呛⒆拥牡谝蝗卫蠋?,孩子對父母無限信賴,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他們的話是算數(shù)的、有權(quán)威的。因此,他們不僅愿意聽父母的話,還愿意照父母的話去做。如果父母言行不一,特別是3歲左右的孩子看到父母言而無信時,會感到委屈、生氣甚至大發(fā)脾氣,和父母對抗,說父母“撒謊、騙人”,從而喪失對父母的信任。次數(shù)多了以后,父母的哄騙手段不僅會失靈,還會讓孩子養(yǎng)成撒謊的毛病。當父母再批評、教育孩子時,孩子也會不服氣地批評、指責父母。這是非??杀模m正起來難度也大。
因此,父母千萬不可哄騙孩子,如果孩子任性地提出不合理要求,父母應該堅持正面教育,采取勸慰、說服、暗示、鼓勵、轉(zhuǎn)移注意力、積極引導或采取暫時不予理睬的“冷處理”方法予以處理?!昂濉焙汀氨啤倍际窃诓粩嗟胤穸ê⒆?,使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所以,小寒才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和從來得不到父母尊重的感覺。這也造成他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無法決定一件事的好壞,忽視自己或者別人做事背后的理由,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因此形成人際交往中的困惑,出現(xiàn)無望、無奈感。
每個人都渴望自我實現(xiàn),渴望通過努力獲得周圍人積極的評價。而孩子內(nèi)心的動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他通過自己積極行動獲得進步,并由此帶來周圍人對他的肯定和欣賞。因此,父母一旦發(fā)現(xiàn)小寒有了自主、積極的想法,就應該支持、鼓勵他努力完成,讓他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才是改變小寒目前狀態(tài)的有效辦法。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