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丹
毛澤東晚年曾對人講,他將《資治通鑒》這部300多萬字的史書讀過“一十七遍”。這真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據(jù)毛澤東的護士孟錦云回憶,毛澤東的床頭總是放著一部《資治通鑒》,這是一部被他讀破了的書。有不少頁都用透明膠貼住,這部書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閱讀的印跡。
有一段時間,毛澤東讀《資治通鑒》,真是入了迷。他一讀就是半天,累了,翻個身,又讀好幾個小時,這樣持續(xù)了好長時間。毛澤東讀書的那種全神貫注的神態(tài),讓孟錦云終生難忘。
毛澤東還勸孟錦云讀一讀《資治通鑒》,并且送給她一本介紹《資治通鑒》的小冊子作為入門讀物。在讀了這本小冊子后,孟錦云請教毛澤東:“這部書叫《資治通鑒》,是讓統(tǒng)治者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照照自己;可為什么不從有史以來就寫,而是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呢?”聽到這個提問,毛澤東的眼睛一亮,顯出異常高興的神情,笑著對小孟說:“這個問題提得好,看來,你是嫌這面鏡子不夠大,怕照得不夠全面。其實,這面鏡子已經不小了,統(tǒng)治者如果認真照一下的話,恐怕不會一點益處沒有。司馬光之所以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是因為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說是司馬光認為發(fā)生了一件大事?!?/p>
孟錦云說:“這一年有什么大事?我學過的歷史書上,怎么沒講到?”
毛澤東說:“這年,周天子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這一承認不要緊,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晉變成合法的了,司馬光認為這是周室衰落的關鍵?!侨龝x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也。選擇這一年的這件事為《通鑒》的首篇,這是開宗明義,與《資治通鑒》的書名完全切題。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還承認,看來這個周天子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無是無非,當然非亂不可。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任何國家都是一樣,你上面敢胡來,下面憑什么老老實實,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孟錦云說:“為什么從這年開頭我明白了,可為什么只寫到五代就停止了呢?”
毛澤東說:“有人說,這是由于宋代自有國史,不依據(jù)國史,另編一本有困難。我看這不是主要的。本朝人編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說,也可以叫做不敢說,不好說的事大抵是不敢說的事。所以歷代編寫史書,本朝寫本朝的大抵不實,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寫?!?/p>
孟錦云又向毛澤東請教了一個問題:“王安石與司馬光既是對手,又是朋友,這是怎么回事兒?”
毛澤東說:“這兩個人在政治上是對手,王安石要變法,而司馬光反對。但在學問上,他倆還是好朋友,是相互尊重的。他們尊重的是對方的學問,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不能因政見不同,連人家的學問也不認賬了?!?/p>
孟錦云說:“以前總認為《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一人編寫的,現(xiàn)在才知道是幾個人合寫的?!?/p>
毛澤東說:“一個人,就是有三頭六臂,也編寫不了這么一部大書。寫上名字的是5個人,沒寫上名字的還不少呢。這個寫作班子互相配合,各施所長,一干就是19年,這里還有皇帝的支持。當然,主要是靠司馬光,沒有他主持,一切都不會有?!?/p>
孟錦云聽了毛澤東的介紹,情不自禁地說:“這部書真是一項大工程!”
毛澤東也感嘆道:“說得對,大工程。司馬光可說是有毅力,有決心啊,他在48歲到60多歲的黃金時代完成了這項大工程。當然,這段時期他政治上不得志,被貶斥,這也是他能完成這部書編寫的原因?!?/p>
孟錦云說:“聽說司馬遷也是這樣,受宮刑之后完成了《史記》?!?/p>
毛澤東說:“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才華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會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司馬光晚年還做了3個月的宰相,過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他便死了?!泵襄\云轉了個話題:“為什么那么一部大書,寫政治軍事的那么多,寫經濟文化的那么少呢?”毛澤東說:“中國的軍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數(shù)是軍事家。在中國,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代,不懂得軍事,你那個政治怎么個搞法?政治,特別是關鍵時刻的政治,往往靠軍事實力來說話。沒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有人給《左傳》起了個名字,叫做‘相砍書,可它比《通鑒》里寫戰(zhàn)爭少多了,沒有《通鑒》砍得有意思,《通鑒》是一部大的‘相砍書。” 孟錦云:“‘相砍書?可真有意思,‘砍就是戰(zhàn)爭吧?”
毛澤東說:“《通鑒》里寫戰(zhàn)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它要幫助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靠什么?能靠文化?靠作詩寫文章嗎?古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是說少了,光靠秀才,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啊?!?/p>
孟錦云請教道:“古人這么說,現(xiàn)代人也這么說,為什么秀才就不行呢?”
毛澤東說:“因為秀才有個通病,一是說得多,做得少,向來是君子動口不動手;二是秀才誰也看不起誰,文人相輕嘛!”但毛澤東又說:“沒有秀才也不行,秀才讀書多,見識廣,可以出謀劃策,幫助取天下,治理國家,歷代的明君都不離開秀才?。 ?/p>
最后,毛澤東總結性地說:“《通鑒》是一部值得再讀的好書。有人說,搞政治,離不開歷史知識。還有人說,離不開權術,離不開陰謀。甚至還有人說,搞政治就是搗鬼。我想送給這些人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p>
(摘自《毛澤東品國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