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書文
摘 要:瀝青表面處治是以瀝青為結合料,鋪撒適量礦料以處治原有碎石而構成的一種磨耗層或保護層。它的質量主要取決于被處治層的強度、平整度、穩(wěn)定性和瀝青、礦料的性質、用量,特別是瀝青膠結料用量。結合埃塞俄比亞公路的表面處治設計和施工經驗,提出一種全新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瀝青表面處治;瀝青膠結料用量;集料用量;撒布量調整
中圖分類號:TU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1-0039-02
1 工程簡介
ABIADI-HAWZEN-FIREWEYNI道路項目位于埃塞俄比亞北部高原地區(qū),路蜿蜒曲折,較長路段有多處縱坡,標長100 km。由于該路處于山區(qū),交通量比較小。結合埃塞國情,路面選用雙層表處,總厚度30 mm,下承層為200 mm的級配碎石柔性基層和275 mm天然級配礫石底基層。由于項目附近缺乏適合的石場,所以碎石場選址在標尾左側50 km處,石料為玄武巖。該項目處于半干旱地區(qū),平均年降水量為565.77 mm,海拔1 800~2 243 m,最低溫度10.5 ℃,最高溫度25.9 ℃,交通量120輛/d。
2 原材料
稀釋瀝青(中凝-3000):標號為60/70的石油瀝青和煤油按88%和12%的體積比混合。碎石:最大公稱粒徑分別為19 mm和9.5 mm,是由該項目碎石場生產的碎石,母巖為玄武巖。
3 表面處治設計
3.1 原材料的檢測
具體檢測結果詳見表1.
3.2 集料粒徑的選擇
根據(jù)每天的交通量和下承層的硬度選擇適當公稱粒徑的集料。表處路面在開放交通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把集料壓進下承層。如果下承層的硬度不夠或者交通量過大,集料尺寸又過小,集料就會嵌入下承層造成路面破壞。如果集料尺寸過大,則有可能石子在開放交通早期被車輪攫去,從而影響路面的使用壽命。埃塞俄比亞公路局2002版規(guī)范推薦使用表2選
擇集料的公稱粒徑。
該項目采用柔性基層并撒布透層,所以第一層采用公稱粒徑為19 mm的集料,第二層集料的最小平均尺寸要小于第一層的1/2,采用公稱粒徑9.5 mm的集料。其撒布量以剛好鋪滿一層為宜,集料不重疊,不產生空隙。在一塊平坦的空地上畫1個1 m2的格子,將集料均勻鋪撒一層,然后稱得集料質量即為集料撒布率。經實驗測得,第一層集料質量為0.013 m3/m2,第二層集料質量為0.007 m3/m2。集料的級配要求如表3所示。
3.3 求得集料的最小平均尺寸(ALD)
取代表性式樣,通過分料選出大概200顆的碎石,最小平均尺寸通過游標卡尺測量取平均值求得。經實驗測得,第一層集料最小平均尺寸為12.8 mm,第二層集料為6.0 mm。
3.4 確定總的加權因子
結合集料的最小尺寸和總的加權因子來確定瀝青的的撒布量,總的加權因子F由交通量、下承層路面的情況、氣候和集料的種類四個因素共同決定,具體情況詳見表4.
3.5 瀝青撒布量調整
最佳瀝青撒布量要考慮到行車速度和道路坡度作調整:①對于慢的行車速度(大于80 km/h)和爬坡坡度大于3%的路段,瀝青用量需減少10%;②對于快的行車速度和下坡坡度大于3%的路段,瀝青用量需增加10%.
基本的膠結料撒布率也需要按膠結料的種類調整,具體如表5所示。
根據(jù)上述內容和公式(1)可知,該項目為輕交通(+1),透層處理的柔性基層(+6),炎熱干旱地區(qū)(-1),集料針片狀含量偏高(-2)。
第一層膠結料撒布量:加權因子F=+1+6-1-2=+4;
瀝青膠結料撒布量R=0.6250+4×0.023+[0.0375+(4×0.0011)]×12.8=1.253 L/m2。
第二層膠結料撒布量:加權因子F=+1+6-1-2=4;
瀝青膠結料撒布量R=0.6250+4×0.023+[0.0375+(4×0.0011)]×6.0=0.975 L/m2。
綜上所述,完成了雙層瀝青表面處治路面設計,第一層稀釋瀝青撒布量1.253 L/m2,第一層集料公稱粒徑19 mm,撒布量0.013 m3/m2;第二層稀釋瀝青撒布量0.0975 L/m2,第二層集料公稱粒徑9.5 mm,撒布量0.007 m3/m2。
4 結束語
通過項目施工實例,借鑒國外施工經驗,總結出瀝青膠結料和集料撒布率的計算方法,結合當?shù)丨h(huán)境、交通等因素求得正確的撒布量,能有效避免由于撒布量不正確造成的泛油、松散等損壞。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JTG F40—2004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Ethiopia road authority. Pavement Design Manual-Volume I[M]. Second edition .Addis Abeba:Ethiopia road authority press,2002.
[3]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transportations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sampling and testing[S]. Twenty seventh edition.USA:The committee of state Road Authorities press,2007.
〔編輯:白潔〕
摘 要:瀝青表面處治是以瀝青為結合料,鋪撒適量礦料以處治原有碎石而構成的一種磨耗層或保護層。它的質量主要取決于被處治層的強度、平整度、穩(wěn)定性和瀝青、礦料的性質、用量,特別是瀝青膠結料用量。結合埃塞俄比亞公路的表面處治設計和施工經驗,提出一種全新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瀝青表面處治;瀝青膠結料用量;集料用量;撒布量調整
中圖分類號:TU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1-0039-02
1 工程簡介
ABIADI-HAWZEN-FIREWEYNI道路項目位于埃塞俄比亞北部高原地區(qū),路蜿蜒曲折,較長路段有多處縱坡,標長100 km。由于該路處于山區(qū),交通量比較小。結合埃塞國情,路面選用雙層表處,總厚度30 mm,下承層為200 mm的級配碎石柔性基層和275 mm天然級配礫石底基層。由于項目附近缺乏適合的石場,所以碎石場選址在標尾左側50 km處,石料為玄武巖。該項目處于半干旱地區(qū),平均年降水量為565.77 mm,海拔1 800~2 243 m,最低溫度10.5 ℃,最高溫度25.9 ℃,交通量120輛/d。
2 原材料
稀釋瀝青(中凝-3000):標號為60/70的石油瀝青和煤油按88%和12%的體積比混合。碎石:最大公稱粒徑分別為19 mm和9.5 mm,是由該項目碎石場生產的碎石,母巖為玄武巖。
3 表面處治設計
3.1 原材料的檢測
具體檢測結果詳見表1.
3.2 集料粒徑的選擇
根據(jù)每天的交通量和下承層的硬度選擇適當公稱粒徑的集料。表處路面在開放交通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把集料壓進下承層。如果下承層的硬度不夠或者交通量過大,集料尺寸又過小,集料就會嵌入下承層造成路面破壞。如果集料尺寸過大,則有可能石子在開放交通早期被車輪攫去,從而影響路面的使用壽命。埃塞俄比亞公路局2002版規(guī)范推薦使用表2選
擇集料的公稱粒徑。
該項目采用柔性基層并撒布透層,所以第一層采用公稱粒徑為19 mm的集料,第二層集料的最小平均尺寸要小于第一層的1/2,采用公稱粒徑9.5 mm的集料。其撒布量以剛好鋪滿一層為宜,集料不重疊,不產生空隙。在一塊平坦的空地上畫1個1 m2的格子,將集料均勻鋪撒一層,然后稱得集料質量即為集料撒布率。經實驗測得,第一層集料質量為0.013 m3/m2,第二層集料質量為0.007 m3/m2。集料的級配要求如表3所示。
3.3 求得集料的最小平均尺寸(ALD)
取代表性式樣,通過分料選出大概200顆的碎石,最小平均尺寸通過游標卡尺測量取平均值求得。經實驗測得,第一層集料最小平均尺寸為12.8 mm,第二層集料為6.0 mm。
3.4 確定總的加權因子
結合集料的最小尺寸和總的加權因子來確定瀝青的的撒布量,總的加權因子F由交通量、下承層路面的情況、氣候和集料的種類四個因素共同決定,具體情況詳見表4.
3.5 瀝青撒布量調整
最佳瀝青撒布量要考慮到行車速度和道路坡度作調整:①對于慢的行車速度(大于80 km/h)和爬坡坡度大于3%的路段,瀝青用量需減少10%;②對于快的行車速度和下坡坡度大于3%的路段,瀝青用量需增加10%.
基本的膠結料撒布率也需要按膠結料的種類調整,具體如表5所示。
根據(jù)上述內容和公式(1)可知,該項目為輕交通(+1),透層處理的柔性基層(+6),炎熱干旱地區(qū)(-1),集料針片狀含量偏高(-2)。
第一層膠結料撒布量:加權因子F=+1+6-1-2=+4;
瀝青膠結料撒布量R=0.6250+4×0.023+[0.0375+(4×0.0011)]×12.8=1.253 L/m2。
第二層膠結料撒布量:加權因子F=+1+6-1-2=4;
瀝青膠結料撒布量R=0.6250+4×0.023+[0.0375+(4×0.0011)]×6.0=0.975 L/m2。
綜上所述,完成了雙層瀝青表面處治路面設計,第一層稀釋瀝青撒布量1.253 L/m2,第一層集料公稱粒徑19 mm,撒布量0.013 m3/m2;第二層稀釋瀝青撒布量0.0975 L/m2,第二層集料公稱粒徑9.5 mm,撒布量0.007 m3/m2。
4 結束語
通過項目施工實例,借鑒國外施工經驗,總結出瀝青膠結料和集料撒布率的計算方法,結合當?shù)丨h(huán)境、交通等因素求得正確的撒布量,能有效避免由于撒布量不正確造成的泛油、松散等損壞。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JTG F40—2004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Ethiopia road authority. Pavement Design Manual-Volume I[M]. Second edition .Addis Abeba:Ethiopia road authority press,2002.
[3]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transportations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sampling and testing[S]. Twenty seventh edition.USA:The committee of state Road Authorities press,2007.
〔編輯:白潔〕
摘 要:瀝青表面處治是以瀝青為結合料,鋪撒適量礦料以處治原有碎石而構成的一種磨耗層或保護層。它的質量主要取決于被處治層的強度、平整度、穩(wěn)定性和瀝青、礦料的性質、用量,特別是瀝青膠結料用量。結合埃塞俄比亞公路的表面處治設計和施工經驗,提出一種全新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瀝青表面處治;瀝青膠結料用量;集料用量;撒布量調整
中圖分類號:TU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1-0039-02
1 工程簡介
ABIADI-HAWZEN-FIREWEYNI道路項目位于埃塞俄比亞北部高原地區(qū),路蜿蜒曲折,較長路段有多處縱坡,標長100 km。由于該路處于山區(qū),交通量比較小。結合埃塞國情,路面選用雙層表處,總厚度30 mm,下承層為200 mm的級配碎石柔性基層和275 mm天然級配礫石底基層。由于項目附近缺乏適合的石場,所以碎石場選址在標尾左側50 km處,石料為玄武巖。該項目處于半干旱地區(qū),平均年降水量為565.77 mm,海拔1 800~2 243 m,最低溫度10.5 ℃,最高溫度25.9 ℃,交通量120輛/d。
2 原材料
稀釋瀝青(中凝-3000):標號為60/70的石油瀝青和煤油按88%和12%的體積比混合。碎石:最大公稱粒徑分別為19 mm和9.5 mm,是由該項目碎石場生產的碎石,母巖為玄武巖。
3 表面處治設計
3.1 原材料的檢測
具體檢測結果詳見表1.
3.2 集料粒徑的選擇
根據(jù)每天的交通量和下承層的硬度選擇適當公稱粒徑的集料。表處路面在開放交通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把集料壓進下承層。如果下承層的硬度不夠或者交通量過大,集料尺寸又過小,集料就會嵌入下承層造成路面破壞。如果集料尺寸過大,則有可能石子在開放交通早期被車輪攫去,從而影響路面的使用壽命。埃塞俄比亞公路局2002版規(guī)范推薦使用表2選
擇集料的公稱粒徑。
該項目采用柔性基層并撒布透層,所以第一層采用公稱粒徑為19 mm的集料,第二層集料的最小平均尺寸要小于第一層的1/2,采用公稱粒徑9.5 mm的集料。其撒布量以剛好鋪滿一層為宜,集料不重疊,不產生空隙。在一塊平坦的空地上畫1個1 m2的格子,將集料均勻鋪撒一層,然后稱得集料質量即為集料撒布率。經實驗測得,第一層集料質量為0.013 m3/m2,第二層集料質量為0.007 m3/m2。集料的級配要求如表3所示。
3.3 求得集料的最小平均尺寸(ALD)
取代表性式樣,通過分料選出大概200顆的碎石,最小平均尺寸通過游標卡尺測量取平均值求得。經實驗測得,第一層集料最小平均尺寸為12.8 mm,第二層集料為6.0 mm。
3.4 確定總的加權因子
結合集料的最小尺寸和總的加權因子來確定瀝青的的撒布量,總的加權因子F由交通量、下承層路面的情況、氣候和集料的種類四個因素共同決定,具體情況詳見表4.
3.5 瀝青撒布量調整
最佳瀝青撒布量要考慮到行車速度和道路坡度作調整:①對于慢的行車速度(大于80 km/h)和爬坡坡度大于3%的路段,瀝青用量需減少10%;②對于快的行車速度和下坡坡度大于3%的路段,瀝青用量需增加10%.
基本的膠結料撒布率也需要按膠結料的種類調整,具體如表5所示。
根據(jù)上述內容和公式(1)可知,該項目為輕交通(+1),透層處理的柔性基層(+6),炎熱干旱地區(qū)(-1),集料針片狀含量偏高(-2)。
第一層膠結料撒布量:加權因子F=+1+6-1-2=+4;
瀝青膠結料撒布量R=0.6250+4×0.023+[0.0375+(4×0.0011)]×12.8=1.253 L/m2。
第二層膠結料撒布量:加權因子F=+1+6-1-2=4;
瀝青膠結料撒布量R=0.6250+4×0.023+[0.0375+(4×0.0011)]×6.0=0.975 L/m2。
綜上所述,完成了雙層瀝青表面處治路面設計,第一層稀釋瀝青撒布量1.253 L/m2,第一層集料公稱粒徑19 mm,撒布量0.013 m3/m2;第二層稀釋瀝青撒布量0.0975 L/m2,第二層集料公稱粒徑9.5 mm,撒布量0.007 m3/m2。
4 結束語
通過項目施工實例,借鑒國外施工經驗,總結出瀝青膠結料和集料撒布率的計算方法,結合當?shù)丨h(huán)境、交通等因素求得正確的撒布量,能有效避免由于撒布量不正確造成的泛油、松散等損壞。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JTG F40—2004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Ethiopia road authority. Pavement Design Manual-Volume I[M]. Second edition .Addis Abeba:Ethiopia road authority press,2002.
[3]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transportations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sampling and testing[S]. Twenty seventh edition.USA:The committee of state Road Authorities press,2007.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