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勇
從事英語教學十年了,我發(fā)現(xiàn)初一學生的英語水平呈整體下降趨勢,有很多學生的英語成績觸目驚心,令任課老師一陣陣的心寒。這一部分學生中,有不少人愿意學英語,迫切地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在試過很多方法后,仍不見成效,以致于少部分學生認為自己不是學習英語的料,甚至放棄英語這門學科。為了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我找了他們進行個別交流,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會反思。提到讓他們自主反思,大都一臉茫然:我什么時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在進行了全班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不會反思”的現(xiàn)象不是這些英語學困生的專利,班級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存在這一問題,當然也不僅局限于英語這一門學科。
“學而不思者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大教育家孔子關于“學”與“思”的名言,闡述了學習過程中“學”與“思”的辯證關系:只是死讀書而不用心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感到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強調(diào)了“學”與“思”的統(tǒng)一關系,二者缺一不可,為何現(xiàn)在的學生偏偏缺失了這重要的“思”呢?
反思如今我們的課堂教學,在“活動單導學”模式的課堂上,似乎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奔忙,而無暇靜下心來對自己的學習做一個全面細致的深刻反思。原來是我們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在“活動單導學”模式的初中英語課堂上,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新授知識結束后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進行反思
在每一節(jié)新授課上,各個新知識點的呈現(xiàn)都是在一定的具體情境之中,學生容易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對某一知識點的認知、理解僅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情境,不易遷移、運用。因此,在新授課結束后,我通常會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學習反思。反思自己對于剛剛所學知識到底掌握得如何了,還有那些地方存在疑問等等。比如在學習一般現(xiàn)在時的時候,我講完之后讓學生們對于我所講的知識點進行認真回顧并反思,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一些問題。就有學生提出對于什么時候要加助動詞“do”和“does”搞不清楚,針對這種情況,我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總結,有學生就從中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當句子當中出現(xiàn)“be”動詞的時候就不要加助動詞,直接用“be”動詞做各種句式轉(zhuǎn)換,而沒有“be”動詞的情況下就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加助動詞“do”或“does”。就這樣通過學生的反思找出問題,并通過思考解決了問題,而學生也在這一過程中學到了知識。
二、在檢測反饋后對所涉及的知識進行反思
活動單每一課時結束后都有個檢測反饋部分,學生做完后一般都是交給組長檢查,但就在組長檢查的過程中其他組員就顯得無所事事,這不僅浪費了學習時間,還養(yǎng)成了被動訂正、懶于思考的習慣,這無疑降低了學習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我建議學生們自己去對練習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反思,然后可以進行集體討論,將涉及到的知識點羅列出來。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
在解題過程中總是要涉及一些已獲得的具體的英語知識,那么要反思自己對這些知識的認識是否達到了活動所要求的程度,包括對知識理解、掌握的程度,這些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相關方面建立聯(lián)系的程度,通過這一過程進一步將所學知識進行鞏固,也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改正錯誤。
然后引導學生反思,在平時的學習中忽略了哪些方面的知識?有哪些錯誤的認識?通過此題的解答對哪些知識有了新的認識?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反思,學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反饋、自我補救、自我總結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做詞匯題用動詞的正確形式填空時,有很多學生都無從下手,不知該如何去做這類題目,有很多時候就是跟著感覺走,從而不能正確答題。面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先自己去分析總結這些題目的類型,比如有做固定詞組的,有做時態(tài)問題的,有做主謂搭配的,學生通過這樣一種途徑從而找到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正確方法,每次做題時都能從這幾個方面來思考,從而提高了正確率。
三、鞏固提高過程中對解題思路的反思
在鞏固提高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所做的練習大多是對能力的一種提升,因此題型的變化較多,要求也較高,學生往往會犯許多錯誤。在這時,我就要求學生來進行反思,找出錯誤原因,并建立“錯題本”,將錯題整理出來,并將解題步驟、思路做詳細記載。幫助學生分析思維過程,梳理解題過程的來龍去脈,使思維精確化、概括化。與此同時老師可以將學生的這些錯題進行匯總,并建立“錯題集”。
讓學生及時對知識進行反思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但是很多學生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或者有時就做做樣子走過場,這是不行的。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的反思真正成為一種習慣。擁有了反思意識才不是被動地等待學習,而是自覺地、主動地追求知識,為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活力。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下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