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長安山水志

        2014-03-18 17:11:41高亞平
        延河 2014年1期

        高亞平

        1964年出生,西安市長安區(qū)人,現(xiàn)供職于西安日報社。1984年開始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迄今已在國內(nèi)數(shù)十家報刊發(fā)表散文、小說100余萬字,作品散見于《散文》《美文》《延河》《散文選刊》《讀者》《當(dāng)代小說》《紅豆》《安徽文學(xué)》《人民日報》諸刊,并入選20余種選集,曾獲“中國報人散文獎”等10多項獎。已出版散文集《愛的四季》《靜對落花》《歲月深處》《誰識無弦琴》《時光背影》和長篇紀(jì)實文學(xué)《鷹眼》。

        小峪記

        在長安的山水中,小峪算是我最熟悉的一條山溝了。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少年時代,長安修建小峪水庫,我曾在此地勞動過幾次外,再就是妻子老家清水頭村在小峪口附近,每年去妻子家,輒得以常往。如以所去的次數(shù)計,我去小峪,當(dāng)在四五十次左右吧。故小峪于我,已如老友,早已莫逆于心了。

        出西安市,往東南行走三十多公里,途經(jīng)杜曲、興教寺、王莽村、清水頭、鄭家坡,即進入小峪。據(jù)清人毛鳳枝《南山峪口考》記,小峪初名小義谷,蓋峪中昔年有一孝義亭也。后鄉(xiāng)人口口相傳,謬“義”為“峪”,今則稱為小峪矣。小峪東還有一條山溝稱為大峪,舊時稱為大義谷,其得名來歷,亦和小峪相類。小峪中多水,水出而為小峪河,下流途經(jīng)我們村(稻地江村),最后入渭河。少時,我常在小峪河邊玩耍,在河中戲水。那時,河水清澈,水中多魚蝦;河灘多白石,多沙灘,夏秋時節(jié),天氣和暖,漫步小峪河畔,蟬聲盈耳,水流潺潺,樹林蔭翳,鳥鳴其間,天藍(lán)云白,簡直讓人流連忘返。不過,這些都是已往的舊事了。近三十年來,由于人類的貪欲,小峪河已和全國各地的大多數(shù)河流一樣,慘遭毒手。如今的小峪河下游,由于鄉(xiāng)人多年的挖沙采石,早已是河水渾濁,魚蝦死盡。繼之而起的是一河灘荒草。唯一堪慰者,小峪河入山部分,河水依然清泠,林草依然豐茂,沙石依然潔白,自然于此,還保留著它原來的面目。此亦算為杜甫詩“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弊饕蛔⒛_吧。

        小峪很深,過去曾是通往陜南柞水縣的一處要道,20世紀(jì)80年代前,還多有旅人行走。近年來,因西漢高速開通,這條古道,方被廢棄。據(jù)附近鄉(xiāng)人言,秦嶺分水嶺上,前幾年還住有人家,供應(yīng)南來北往的旅人食宿,今則已遷往他處。嶺上僅留破房數(shù)間,及一座老廟的遺址,齊腰高的荒草,已封死了道路。我到小峪去,多是為了遠(yuǎn)足和游賞,一般走到小峪河村,就歸去了。至于大金坪、小金坪,距小峪河村還有三四十里地,我從未去過,就遑論秦嶺頂上了,那里幾乎離峪口有六十多里地呢。入峪,初為小峪水庫,但見一泓凝然的綠,在山谷中蜿蜒。風(fēng)起處,吹起漣漪無數(shù)。兩邊則是青翠的山,高聳了,直插入黛色的天空。一條丈余寬的簡易公路,就緣了水庫的西岸,在半山腰穿行。路就像一條帶子,緊緊地纏在了山腰上。行進在路上,下臨一潭綠水,上頂一片藍(lán)天,吹著山間的清風(fēng),呼吸著山中的空氣,心情一下子就變得輕松起來。若再有二三朋友相伴,邊走邊談,那不啻是在享清福了。復(fù)前行,約三四里地,則見一村落,人家如星,散落于河道兩側(cè),或逐水而居,或倚巖而住,百十戶人家的樣子,此即小峪河村。村人質(zhì)樸,見人一笑,一句“來了!”,再無多余的話,便自忙自己的事去了,一任來人在峪中游走、賞玩。我曾多次去過小峪河,每次去,均滿懷了無限欣悅。今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應(yīng)村民壽生之約,我和國畫家王歸光、李新平兄還去小峪河吃了一次鱒魚呢。壽生曾當(dāng)過村長,頭腦活泛,待人實誠,在峪中開了一家鱒魚館,養(yǎng)殖、售賣鱒魚,生意很好。歸光、新平二兄經(jīng)常到秦嶺山中寫生,遂和其相熟。據(jù)歸光兄講,他每次隨先生趙振川進小峪,吃住全在壽生家。那次我們?nèi)?,吃了烤鱒魚,也喝了不少的苞谷酒,歸去時,已是月懸半山,蟲鳴四野了。

        我去小峪,還有一個原因,這就是我的兩位中學(xué)同學(xué)田康群、山信居于此。我已三十多年沒有見過他們,我每次去,常希望見他們一面,但次次失望。據(jù)村人言,田康群現(xiàn)在廣西一家電視臺工作,山信則在山外一所小學(xué)當(dāng)老師,二人一年中很少回家。但我還是很想念他們,我至今還能回憶起田康群那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和錦繡文章,亦能憶起山信右耳垂上那顆奇異的痣。也不知他們生活的還好嗎?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又到秋天了,小峪山中的滿山翠葉,經(jīng)了秋寒,又該轉(zhuǎn)紅了吧?何日抽暇,當(dāng)再去一趟小峪,究竟那里曾經(jīng)有我的兩位同學(xué)生活過,更何況,還有一山的蕭蕭林木,和滿河川詩意的白石呢。

        王家溝

        畫家王歸光兄常到王家溝寫生,且極力鼓吹那里的風(fēng)景之美。聽得多了,便心向往之。是今年深秋的一個周末吧,家居無事,忽動游思,便約了朋友前往灃峪,思謀一游王家溝。車行半路上,給歸光兄打了一個電話,不想,他恰巧和其先生趙振川陪著北京來的畫家在王家溝寫生,便徑直去了。車入灃峪,沿著斗轉(zhuǎn)蛇行的盤山公路行去,約二十多分鐘后,即見路左一溝,一水泠然注入灃河。溝口一農(nóng)家樂,不大,也就矮趴趴的兩間房,門臉上大書:他二嬸。我對同行的朋友說到了。因為我曾多次聽人說過,王家溝的溝口有一個顯著標(biāo)志,這就是“他二嬸”農(nóng)家樂。便順了溝,往里走。路是水泥路,不甚闊,約可容一個半車輛通行;路下一水,清冽清淺,流的很自在。溝倒是很開闊,除了兩邊高峻的山外,還有田地。地里長著玉米、大豆等物。路邊野菊花甚多,東一簇西一簇,黃的白的,還有月白色的,煞是好看。溝畔上柿樹也很多,這個季節(jié),柿葉幾乎褪盡,滿樹紅艷艷的柿子,望去如彤云丹霞,甚為悅目。想起唐人段成式言柿樹有七德:“一壽長,二多蔭,三無鳥窠,四不生蟲,五霜葉紅,六嘉實,七落葉肥大?!辈挥X欣然,并特意在一棵柿樹下駐足,多瞅了幾眼。再前行,便見路邊有了人家,稀稀落落的,大多掩映在樹木間。因樹葉已半凋,房屋看上去,便異常的清楚。問一戶人家,此間是王家溝嗎?頷首。遂和王歸光聯(lián)系,答曰在村里佘書記家。就棄了車,循了路,奔佘書記家去。還隔著一條溝,就見一大撥人,在一家人的院子里,面對了南面的山,寫寫畫畫的,就猜想,這一定是他們了。走近了,果然。見歸光兄正拿了一顆核桃剝食,看我們來了,臉上笑作了一朵花,連忙拿了桌子上已夾破的核桃,往我們手里塞。那熟絡(luò)勁兒,仿佛是到了他家。他的先生趙振川,則坐在廊檐下,邊喝著茶,邊看風(fēng)景,一副悠然的樣子。而一條狗便在院中來回地轉(zhuǎn),也不知道它在尋找什么。還見到了佘書記,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個兒不高,瘦瘦的,顯得很精干。瞎聊了一會兒,已到午飯時分,遂吃飯。畢,便四處溜達。

        原來這王家溝在山中亦算是一極要緊的所在,它北通塔寺溝,東達九鼎萬花山,南抵南山頂。西面呢?則是我們的來路,古灃谷。九鼎萬花山以奇峰競秀稱,山間多野花。相傳,明萬歷皇帝的母親李娘娘,生前曾在此修行,今則為西安的驢友所喜,成為他們一年四季穿越登臨的地方。不過那穿越也夠辛苦的,從王家溝出發(fā),一路的羊腸小道,到九鼎萬花山后,還要繼續(xù)前行,到黑溝,方能出去,全長40多里,九鼎萬花山不過是一個中間歇腳的地方。因時過午后,去九鼎萬花山一線太遠(yuǎn),便只好舍遠(yuǎn)求近,幾個人去了北面的塔寺溝。塔寺溝周圍的風(fēng)景確實很美,時值深秋,兩邊山上樹木的葉子已開始變黃變紅,還不到“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情形,但看上去色彩斑斕、明艷,極為賞心悅目。聽不到秋蟲的鳴叫聲,倒是喜鵲很多,一撥一撥的,忽閃著翅膀,拖著長尾巴,呼啦啦從天空飛過,從這棵樹上,飛到那棵樹上,歡快地叫著。野蘆葦極多,一片一片的,夕陽下,銀色的穗兒,隨了山風(fēng),來回?fù)u曳,曼妙多姿。想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钡脑娋?,覺得古人還是蠻會抒情的。今人心靈為外物所障蔽,看到蘆葦,是斷然寫不出這樣動人的詩句的。此間柿樹更多,且多在路邊,簡直伸手可及,自然是飽了一下眼福,也飽了一下饞吻。

        正行間,突然溝下草叢中一聲響,一只野雞“撲棱棱”沖天飛起,嚇了我們一跳。目送野雞飛到西山樹叢中,王歸光說:“好看吧!這里的野雞很多呢?!蔽艺f:“是嗎?”他說是的,佘書記家房后溝里,原來就有兩三個野雞窩呢。今年春夏時節(jié),他到王家溝里畫寫生,住到佘書記家,時常能聽到野雞叫,也能見到野雞飛??上?,這些野雞都飛走了,不來佘書記家附近了。我連忙問為啥,他笑著說,佘書記是一個小財迷,野雞一下蛋,他就趕到野雞窩邊,撿拾了野雞蛋,賣給山外的游客。時間長了,野雞發(fā)現(xiàn)了,自然就不來了。我說:“這叫靠山吃山?!彼@然有些小生氣:“靠山吃山,也不能見啥吃啥呀?就這事,我把佘書記已批評了好幾次了。連他愛人也說他不對呢?!蔽乙贿吅眯χ鴼w光兄的認(rèn)真,一邊繼續(xù)沿溝前行。行了一里路的樣子,山路變窄,路被亂石所堵。而右邊則赫然聳立著幾棟別墅,有洶洶的狗聲從別墅中傳出。我有些疑惑,塔寺溝不是很長嗎,怎么才走了這么一點點,就到頭了呢?見我滿眼疑慮,歸光向別墅區(qū)一努嘴:“全是這幫人干的。怕上山人多,影響他們清靜,因此封了路。聽說是城里的一幫勢豪之人,有權(quán)有錢,虧他們做得出來!”我一邊感嘆著過去是天下名山僧占盡,今天恐怕是要被此輩占盡了,一邊徒然望了塔寺溝的北山頂,遺憾著不能暢游了。

        聽說此溝的深處還有人隱居,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上下山的,或許另有他徑吧。

        灃峪

        灃峪在長安西南隅,距西安市區(qū)約四十公里,其古稱灃谷,今則稱灃峪矣。峪中有流水,名曰灃河。據(jù)《水經(jīng)注》云:“灃水,出南山灃谷,北流至長安區(qū)西北堰頭元村周文王廟,西合于渭。”灃峪因距離我的家鄉(xiāng)王莽較遠(yuǎn),有四十多里路吧,因而,我少年時代,并沒有游歷過。進灃峪,則是我青壯年以后的事了,但有關(guān)其險峻、幽美,以及諸多傳說,我卻是耳聞已久的。

        我第一次去灃峪,當(dāng)在2004年夏季前后吧,當(dāng)時,新開張不久的灃峪莊園,邀請了幾個作家,給他們那里寫點宣傳文字,很榮幸,我也被邀請去了。同去的還有作家徐劍銘、周矢、張敏和劉小榮諸君。我們在莊園里吃住了兩天,自然也游覽了里面的景觀,處女湫、大龍湫、情人谷什么的,我一下子被里面清幽的景色給吸引住了。清冷的溪水,青翠的峰巒,繁茂的植物,啁啾的鳥鳴,還有清新的空氣,滿天的白云……我的心瞬間飛向了遠(yuǎn)方,就連呼吸也比在城里順暢多了。事后,我寫了一篇小文《誤入情人谷》,后來在一家報紙上發(fā)了。自此,我喜歡上了灃峪,并不斷地往返其間了。

        灃峪內(nèi)的景色確實優(yōu)美無比,如若一定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我以為幽絕二字,庶可當(dāng)之。峪中山大溝深,道路險峻,昔年也是通往陜南、蜀地的交通孔道。近十年來,我曾沿著這條古道去過石泉、安康,去過柞水、鎮(zhèn)安,并多次在秦嶺梁南面的廣貨街吃過飯。廣貨街和灃峪也就一道山梁相隔,往昔曾是關(guān)中和陜南間的一處貨物集散地,今屬于寧陜縣,從其鱗次櫛比的街鋪上,仍可現(xiàn)出當(dāng)年商貿(mào)繁盛的影子。灃峪內(nèi)多溝道,每一條溝道中的景色均有可觀處,譬如,從秦嶺梁往西的光禿山,再譬如大佛溝、雞窩子、塔寺溝、皇甫峪等,都是一些很有趣味的地方,有的以巨石勝,有的以高山草甸勝,有的以流水勝,有的以山勢崔嵬勝,還有的以宗教遺跡勝。無論春夏秋冬,亦無論晨昏,只要到灃峪里去,均會讓人欣悅。

        我曾于一年大雪天深入灃峪,至今憶及,還覺得激動。那還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吧。那時,西漢高速還沒有修建,入川和到陜南去的車輛,大多選擇灃峪這條古道。但這條道路又異常的險峻,車多路險,因之,灃峪古道上常常發(fā)生交通事故,最慘的一次,是陜南的一輛大客車,為躲避迎面而來的一輛警車,結(jié)果翻進溝里,直接造成二十多人死亡。為了保障這條道路的暢通,也為了降低交通事故,西安市公安局長安分局交警大隊專門在此設(shè)立了秦嶺中隊,以便對這條道路進行有效的管理。秦嶺中隊的首任和二任中隊長陳建忠、喬明友,都因工作繁重,一在工作中出車禍,一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倆人都因公殉職。其中,因參與對喬明友的采訪報道,我和秦嶺中隊的繼任中隊長劉亞民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劉亞民是一位勤勤懇懇的老民警,工作能力強,待人好,尤其待山里群眾和過往司機好,他接手秦嶺中隊當(dāng)年的夏天,灃峪里發(fā)生了百年不遇的山洪災(zāi)害,無情的洪水在夜間沖毀了灃峪古道,也沖毀了許多百姓的房屋。為了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劉亞民帶領(lǐng)民警,邊疏導(dǎo)群眾,邊連夜冒雨翻山越嶺,徒步出山,把灃峪遭災(zāi)的信息報告給政府部門,為政府部門搶險救災(zāi)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事后,他因此榮立公安部個人一等功,而他所帶領(lǐng)的隊伍也成了英雄集體,受到了嘉獎。為此,我曾寫了一篇通訊,對他們的事跡進行了報道。報道結(jié)束了,但情誼卻結(jié)下了。此后,我便成了秦嶺中隊的常客。那年冬天去秦嶺,就是劉亞民下山辦事時,我坐他的車進灃峪的。沒想到,山外下小雪,山內(nèi)卻下起了鵝毛大雪,不到一個時辰,山川、道路、草木為之一白,尤其是道路上,積雪可達到三四寸厚,來往車輛,都需掛上車鏈,才能小心翼翼地通行。我來到隊部所在地雞窩子,在隊部坐了坐,即隨劉亞民上山疏導(dǎo)交通。沿途,不斷看見有車橫在路上,路面太滑,車輪空轉(zhuǎn),就是前進不了。每見此,劉亞民即會帶領(lǐng)民警,用鐵锨鏟起預(yù)先帶來的沙子,墊到車輪下,幫助司機把車開走。這樣,一路迤邐行去,到了黃昏,方趕到秦嶺梁上。這里由于地勢高,風(fēng)更猛,雪更大,我穿著皮夾克,還冷得渾身發(fā)抖。當(dāng)然了,被困的車輛也更多。見狀,劉亞民邊指揮疏導(dǎo)交通,邊和寧陜、長安兩地協(xié)商,暫時關(guān)閉灃峪古道。就這樣,我們回到秦嶺中隊隊部時,已是凌晨兩點多,而十多個小時過去,我們水米還沒沾呢。山中民警的辛勞,也讓我算是領(lǐng)教了一番。

        灃峪內(nèi)多寺廟,里面住著一些遁世的僧人。我曾數(shù)次去過距灃峪口二三里地的凈業(yè)寺,因喜歡那里的清幽,最后竟然和廟里的一位僧人成了朋友。我曾在他的僧舍里喝過茶,還曾在寺西北的茶寮里喝過茶。在茶寮里喝茶時,是在一個夏日的午后,茶寮建在懸崖邊上,下臨深谷,草頂木屋架,四面通透,不著一物。我們坐在寮中,面對了滿目的青山,沐著山間清風(fēng),邊啜茗邊談,心中覺出一種無以名狀的愉悅。我暗忖,其實修行也可得快樂,怪道有很多人放棄了俗世的繁華,甘愿躲進深山老林,與草木鳥獸為伍呢!

        去年秋天,一日,隨國畫家趙振川先生入灃峪,進王家溝。溝中景色自不待說,滿樹柿子通紅,滿山林木蒼翠,而蒼翠中又時不時地顯露出一處處紅葉,使山林變得更加的美艷。山溪在流,山喜鵲在喳喳地叫,人家掩映在綠樹間……此情此景,讓人感到是行走在畫圖中。畫家們自是畫了很多的畫,我則是美美地飽了一次眼福。休息時,王家溝的老佘告訴我們,從王家溝往北行,便是塔寺溝,由溝中登上山頂,便可遇到七個修行的人。這七個人都是寶雞市某企業(yè)的退休職工,因志趣相投,故相約結(jié)廬于此,自耕自種,自炊自食,已有多年。聞此,不覺心向往之。我想,他們一定是心慕隱士生活一類的人物了。歸途,見皓月滿天,頓覺連心中也澄明了許多。

        土門峪的桃花

        土門峪是一個村莊名,也是一個峪口名。其在終南山下環(huán)山路南,距太乙宮很近,約有四里路的樣子。土門峪雖也算一個峪口,但和南山北坡的所有峪口均不同。其他峪口,和秦嶺相連,多為山石結(jié)構(gòu),且深入山中,故谷中多清流,谷畔巖石巍巍,草豐林長。此峪則純由黃土組成,峪口東西,均為高聳的黃土嶺,嶺高多在四五丈。峪中亦不見流水,這大約是和秦嶺相距較遠(yuǎn)的緣故吧。

        土門峪和我的家鄉(xiāng)稻地江村離的不遠(yuǎn),約有五里路。從我們村莊出發(fā),沿著機耕路南行,涉過清淺的小峪河,過柳林村,再穿過環(huán)山公路就到了。兩個村莊雖相距甚近,但四十歲以前,我卻從沒有去過土門峪。盡管年少時,因舅爺家在吳家溝(吳家溝和土門峪是鄰村,只隔著一條蛟峪河和一道高嶺),我隨奶奶到舅爺家做客,有無數(shù)次的機會去土門峪,可終于沒有成行。我雖沒有去過土門峪,對土門峪卻并不陌生,原因么?土門峪村的西嶺上,高高地聳立著一座二龍塔,小時候,我站在村頭,曾無數(shù)次的翹望過它,也無數(shù)次的聽村莊中的大人們敘說過有關(guān)它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兩條惡龍,經(jīng)常在土門峪西嶺上纏斗不休,攪得臨近村莊的百姓不得安生。村民忍受不了,遂焚香禱告,向上天祈求保佑,不想驚動了玉帝,玉帝震怒,便令天神降下一塔,將二龍壓于塔下。從此,二龍塔周圍,風(fēng)調(diào)雨順,百姓安樂。而附近百姓,也便將此塔喚作二龍塔。因了這優(yōu)美的傳說,我也得知了土門峪這個地名,且知道那條山谷里,藏著一個村莊。自然,也極想去土門峪轉(zhuǎn)轉(zhuǎn),探究一下那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二龍塔。

        是三年前的一個春日吧,待在西安城里的我,見環(huán)城公園里春光大好,忽發(fā)游春之興,想去南山下逛逛。去哪里呢?蛟峪山。遂約了一個朋友,直接打車,趕到環(huán)山公路,棄車,順了吳家溝前的小路,登上蛟峪山。蛟峪山也是一座土山,人家順了山腳,一直住到半山腰上。村莊很安靜,村舍多掩映在翠柳桃花間,望去美麗極了。路邊,有安詳?shù)碾u在啄食;有狗在游走,見了人,“汪汪”兩聲,發(fā)現(xiàn)無人理睬,便無趣地走開。我們順了街道,一直登上山頂。山頂很開闊,實在的,更近乎于塬。上面建有一寺,名天池寺。天池寺為一隋朝所建寺院,唐時為皇家寺院,據(jù)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駐蹕該寺。從其得名看,寺中當(dāng)年應(yīng)該有一片大水,但今已無有。寺院很破敗,有一隋塔,有三間大殿,有二三僧人,除此,別無長物,已看不出有昔年皇家寺院的氣象。隨便看了看,覺得趣味無多,遂步出寺院,北翹樊川,不意,便見到了近在咫尺的二龍塔,如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靜靜地蹲踞于腳下不遠(yuǎn)處的嶺上。嶺下是如帶的蛟峪河,嶺前則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麥田,綠汪汪的,鋪滿了西嶺。天氣薄陰,有陽光透出,亦有烏云在天空翻卷。春天的天空,總是陰晴無定。

        “我們?nèi)ザ埶?!”我對朋友說。

        “哪里好玩嗎?”

        “說不上,也是一處古跡吧。”

        朋友頷首。我們便順了腳下的村莊,溜溜達達地下了山,并沿著田間小道,向二龍塔進發(fā)。路邊麥苗鮮綠,油菜花金黃,還有一些桃花,也很燦爛地開著。田野中,有無數(shù)的蜂蝶在采蜜、蹁躚。春天的氣息濃烈似酒。眼看再有一箭之地,就到二龍塔了。忽然,天空陰云密布,雷電大作,有銅錢大的雨滴砸下。我慌忙拉了朋友,一路趔趄著,向土門峪村中奔去。因為我知道,這個時候待在嶺上,極易受到雷電的襲擊,是最危險的。也是在很早以前吧,一個夏夜,雷電交加,二龍塔慘遭雷劈,其頂為巨雷所掀掉,拋至嶺下一里外的蛟峪河里。此事,附近鄉(xiāng)人多有知者。我因自小生于斯長于斯,對此故事,早已熟知。故遇此天氣,心中著驚。不想,方奔到半坡,天氣卻遽然轉(zhuǎn)晴,原來是過云雨。喘息未定,但見坡上,一片片的桃花,經(jīng)過雨水的洗滌,燦爛如云霞。我問朋友還去二龍塔嗎?朋友說,算了吧,就看看桃花吧。便相隨了,在桃花叢中亂竄。雨后的桃花,如美人鏡面新開,那份嬌艷,讓人簡直目不敢視。勉強視之,則呼吸緊迫。西安附近,我曾于北郊的六村堡看過桃花,亦曾在長安的桃溪堡看過桃花,前者因桃園面積廣袤勝,后者因有唐人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勝,兩處皆為觀賞桃花的勝地。但我以為,二地的桃花,均沒有土門峪的桃花濃艷、清麗,是因了天雨的原因呢,還是土厚的原因,我說不清。反正,我覺得土門峪的桃花很好,很有味道,真的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p>

        看夠了桃花,出土門峪,行至環(huán)山公路上,在湯坊廟村等車。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一戴著眼鏡的老者,在蛟峪河邊的草地上放羊,甚覺眼熟,走近一看,原來是毋東漢先生。東漢先生一生清正自守,甘于清貧,唯以教書育人、讀書著述為樂。其所教學(xué)生,遍布鄉(xiāng)梓,而所著《育圃語言》《作文芻議》等書,更是惠人多矣。今年過六旬,退休鄉(xiāng)居,過著一種隱士式的生活。交談,其告知我,二龍塔并非佛塔,而是一座風(fēng)水塔,讓我又長了不少知識。歸思,此次遠(yuǎn)足,雖去土門峪未曾好好看看二龍塔,但卻看了一番別樣的桃花,也算不虛此行??!

        白石峪

        白石峪在子午鎮(zhèn)西。子午鎮(zhèn)因子午峪而得名。子午峪是一有名的山谷,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魏延,一再向諸葛孔明建議,欲以一支奇兵,出子午峪,攻取長安,指的就是這道峪。子午峪系秦嶺七十二峪之一,清人毛鳳枝撰寫的《南山峪口考》中有記。而與之毗鄰的白石峪,似乎未算進秦嶺七十二峪之內(nèi)。我家雖世代卜居長安,我也算道地的長安人,但因所居地距白石峪還有三十多里路,故從未去過。壬辰年暮春,適逢單位組織登山活動,我始得一往。不想,一登之下,便一下子喜歡上了此峪。

        此峪的好處是未被開發(fā),還保持著原生態(tài)風(fēng)貌,土石路,隨處生長的灌木,悅耳的鳥鳴,清新的空氣,讓人行走其間,心懷大暢。峪中有一股流水,日夜不息,潺湲地流著,清泠,清冽,如琴如歌。它是在贊美山巔的明月呢?還是在贊美山間歲月的悠閑?不得而知,反正它就這么朝朝暮暮地流著,流出一種地老天荒。而山花就在它的兩岸爛漫著,白的是山梨花,黃的是野薔薇,一樹一樹,一叢一叢,如噴涌的水,如燃燒的火,連整個山谷都給攪動了,連人的心都給震撼了。山花于靜默中顯示出的力量,讓人驚訝。這個季節(jié),山中的樹木還在已萌和將萌之間,生出了新葉的樹木,其葉如嬰兒之拳,鮮嫩、清亮,似乎屈指一彈,就能彈出一包水來。而將萌的樹木,枝頭已有綠意縈繞,遠(yuǎn)遠(yuǎn)望去,如有綠霧飄動。登山是快樂的,何況還是和同事結(jié)伴而游,邊聊邊走,那種欣悅,則更是無以復(fù)加了。順著山間斗轉(zhuǎn)蛇行的小路,約行三四公里地,攀上一道斜坡,面前突然寬闊起來,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足球場那么大的坪,但見群山環(huán)繞,翠峰如屏如簪,而坪中則有大片山楂林生焉,有十多棵一摟粗的板栗樹生焉,還有蒹葭、蒿草之屬,隨風(fēng)搖曳。不意此間竟有如此一片天地!正自錯愕間,便發(fā)現(xiàn)了兩座廢棄的房屋,泥墻黑瓦,隱匿在樹林間,原來此間過去曾住有人家。他們是什么時候遷居這里,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們遷離此地,離亂嗎?躲避仇家的追殺嗎?抑或退耕還林嗎?不得而知,反正此地現(xiàn)在已無人居住,已交還明月清風(fēng)。在蒿草叢中亂走,驀然發(fā)現(xiàn)了半扇石磨,廢棄在路邊的草叢中,不由又讓人發(fā)出一聲人事興廢的浩嘆。歸途,聽同事老趙講,此間有一座唐代的寺廟,名為延福寺,系大畫家閻立本奉旨所建,后遭戰(zhàn)亂荒廢,現(xiàn)在原址已重建,廟中現(xiàn)有五六位僧人,其中方丈,還擅長書法。因時間緊,未及看。不過,心中對那些尋求清靜,遁跡山林的人,還是充滿了敬意。

        樊川晚浦

        “高秋最愛樊川景,稲穗初紅柿葉紅?!边@是北宋名相寇準(zhǔn)《憶樊川》中的兩句詩,我很喜歡。一則,這兩句詩很美,二則,詩中所詠之地是我的家鄉(xiāng)。我自小生活在樊川鄉(xiāng)下,一直到十八歲才離開家鄉(xiāng)稻地江村,到異地負(fù)笈求學(xué),生活工作。不過,這里的異地也不是別的地方,而是西安,離家鄉(xiāng)樊川也就三四十里路的樣子,故可以時?;丶铱纯?。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從來就沒有真正離開過我的家鄉(xiāng),對家鄉(xiāng)樊川的感情就可想而知了。是摯愛?是深愛?是癡愛?隨便怎么說,我想都不為過吧。

        樊川是指東起大峪,西至韋曲,這一片廣袤的川地。其東闊而西狹,長約四十里。它南臨終南山,西倚神禾原,東北為少陵原,中間潏水流焉。潏水兩岸,出泉無數(shù),茂林修竹,稻溪蔬圃。據(jù)典籍載,歷史上曾是漢名將樊噲的食邑,故名樊川。但實際上,樊川這一地名,在漢之前的周代就有,并非因了樊噲才稱為樊川。

        我喜歡樊川的水多。杜曲、韋曲、稻地江村、清水頭……單聽一下這些充滿水意的名字,就知道樊川一帶,水資源是多么的豐沛了。終南山中多流水,而流入樊川者,經(jīng)粗略統(tǒng)計,就有大峪河、小峪河、白道峪河、楊峪河、土門峪河、蛟峪河、太乙河,這些河如甘美的乳汁,滋潤著樊川這塊膏腴的土地,土地上的物產(chǎn)就異常的豐富了。少年時代,我曾不止一次在這些河流邊游走過,每每穿行在河灘上的小樹林中,聽著蟬鳴鳥叫,看著花開花落,望著河中清冷的流水,嗅著田地里莊稼散發(fā)出的馨氣,我就會感到無比的幸福。一顆不羈的心,也會隨著天空的白云,逸飛到天涯。至于夏日的傍晚,在小峪河里游泳,摸魚捉蟹;赤腳走在光溜溜的田塍上,摘一枝荷花,在手中把玩;或者,折一柄荷葉倒扣在頭上,一任蜻蜓在我們的頭頂亂飛,一任荷香浸入心脾,則是再快樂不過的事了。上中學(xué)時,我的班主任老師害牙疼,百藥罔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村里人那兒得來一個土方,說是把鱔魚血,在瓦片上焙干,研碎,再配上熬好的絨線花水,沖服,治牙痛有奇效。我約了一個同學(xué),一日夜間,頂著滿天的星斗,打著手電筒,到稻田里捉鱔魚。那時水田多,村里人還很少吃鱔魚,故稻田里鱔魚很多。走在田塍上,用手電照照,就會發(fā)現(xiàn)鱔魚溜出了洞,到外面覓食。伸出中指一夾,迅速往魚簍中一丟,一條鱔魚就擒獲了。也就兩個多小時的樣子,我們就抓獲了一魚簍鱔魚,足有三四斤。回家后,我們把這些鱔魚連夜宰殺了,然后抽出它們肚子里的那一縷凝固的瘀血,又找來一頁青瓦,將瓦洗干凈,如法炮制。之后,又到村中尋來干枯的絨線花,用紙包好,第二天早上,送給了班主任,并告知了他用法。老師最終服用了沒有,我不得而知。但兩天后,老師上課時再不咧著嘴吸氣了,卻是事實。我想,那土方制成的藥,大概還是起了作用吧?這一切,也應(yīng)算是樊川之水所賜吧。

        樊川還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歷朝歷代,有許多文化名流在此居住、生活。唐朝大詩人杜甫、杜牧都曾卜居于此,且都留下了吟詠樊川風(fēng)物的詩歌,杜甫有名的《秋興八首》,即作于此。至今,少陵原畔上,還留有杜公祠,那是后人為紀(jì)念這位卓越的大詩人而修建的。至于杜牧,干脆就將他的詩文集取名為《樊川集》,可見其對樊川的一往情深。大家耳熟能詳?shù)娜嗣嫣一ǖ墓适?,也發(fā)生在此地,崔護所游的那個小小的村莊,即在杜曲鎮(zhèn)之南一里處,不過今天的名字不叫都城南莊,而叫桃溪堡。桃溪堡少年時代我曾多次去過,村莊背倚少陵原,面向樊川、終南山,村外堡墻巍巍,村內(nèi)溪流淙淙,確有世外桃源況味。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長安畫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國畫家方濟眾先生,還曾根據(jù)自己在桃溪堡的游歷所見,畫過一幅國畫,此畫后來我在畫冊上見過,畫面很美,綠樹紅花,老瓦舊墻,村莊于靜謐中透出一股生氣,讓人看了,心生喜歡。我大學(xué)時的學(xué)兄邢小利,也是一位標(biāo)準(zhǔn)的文人,其人面團團有佛像,少欲恬靜,能詩能文,尤精于文藝評論,其家也居于樊川,即今之杜曲街辦東江坡村。我想,他身上所流出的那一股涓涓文氣,也應(yīng)是樊川這塊土地孕育出來的了。

        周日無事,和朋友冒著嚴(yán)寒,去樊川遠(yuǎn)足。車到杜曲鎮(zhèn)后,向西一拐,即到了潏河邊。棄車沿河邊漫步,見田中麥苗鮮碧,河灘長林蕭疏,忽然想起了金代文學(xué)家趙秉文歌詠夏日傍晚樊川水濱的詩:“幾家籬落掩柴扉,盡在浮嵐涌翠間。稻壟無邊通白水,竹梢缺處補青山?!北悴孪?,這里夏日的景色一定是更加昳麗的了,遠(yuǎn)山近樹,白水通田,蛙聲一片,晚風(fēng)中飄蕩著荷香,而一輪將墜未墜的夕陽,正用最后的余暉,給樊川抹上一縷金色,那簡直是一幅讓人迷醉的畫了。

        潏河

        潏河發(fā)源于終南山,其上游稱為大峪河。大峪河、小峪河、太乙河三水在杜曲江坡村交匯,始稱為潏河。潏河從終南山東南部發(fā)源,橫貫整個樊川,流向西北,最后入渭河,系歷史上著名的長安八水之一。潏者,水涌貌也。從其起名看,潏河昔年之水,當(dāng)是相當(dāng)豐沛的。事實上,在二十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潏河之水還是清澈且豐盈的,因為小時候,我曾在香積寺一帶親見。潏河之水變得渾濁,水量減少,只是近四五十年的事。是天災(zāi)?抑或人禍?我想后者的因素當(dāng)更大一些吧。

        我的家鄉(xiāng)稻地江村在樊川的腹地,村南為小峪河,村北為大峪河,村西為太乙河,三水把我們村莊包圍著,可以說,潏河惠及我們村多矣。且不說膏腴的土地,眾多的河汊,豐饒的物產(chǎn),就是四時美景,也讓鄉(xiāng)人受用多矣。據(jù)元人駱天驤所著《類編長安志》(勝游·潏水)條云:“樊川河至瓜洲村分為二水,一水至下杜城,出原西北流為漕河,至漢長安城西北入渭。一水瓜洲村起梁山堰至申店上神禾原,鑿深五六十尺,謂之沉河,至香積寺西合御宿川交河。皆勝游之地?!庇纱藯l記載可知,潏河所經(jīng)之樊川一帶,歷來都是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地方。少年時代,受條件所限,我只能在村莊周圍活動,故目光所及,僅為潏河上游的景致,具體點講,就是大、小峪河地區(qū)。太乙河,因隔著一個小村莊上紅廟,我去的次數(shù)也很少。上小學(xué)時就不用說了,我至今懷念上中學(xué)時的那一段時光。1980年,我初中畢業(yè),考入樊川中學(xué),學(xué)校在我們村東,約三四里路的樣子。因其建在小峪河邊,故我常得以順著小峪河上學(xué)下學(xué)。那真是兩年美妙的時光呀。清晨,我們吃過早飯,相約上三兩個要好的同學(xué),沿著小峪河畔的林間小路,溜溜達達地向?qū)W校走去。若在春夏,路邊一定有蒲公英開放,有苦苣兒開放,那金燦燦藍(lán)瑩瑩的樣子,人見人憐。還有石子花,狀若梅花,紅艷艷的,隨意地點綴在路邊、石頭邊。露珠積在花瓣上,霞光一照,晶瑩閃亮,若珍珠,若翡翠,美艷無比。畫眉鳥、斑鳩在林間叫,聲音清越。喜鵲、山雀也不甘寂寞,不時嘁嘁喳喳地叫著,從天空飛過。河水嘩啦啦地流著,水深處幽做一潭,清淺處則有白石露出水面。水中有魚兒,在自由地游著。而我們也如鳥兒、魚兒一樣,快活地在路上走著。說我們少年不識愁滋味也好,說我們不知人生艱難也好,反正當(dāng)時盡管日子清苦,但我們依然是很快樂的。到了學(xué)校,上完四節(jié)課,中午回家,依舊順原路說笑著返回。一日兩次,樂此不疲。我想,兩年下來,連路邊的小草、野花,怕也會認(rèn)識我們了吧?如若是秋冬,則可賞小峪河畔滿樹的黃葉,可看終南山皚皚的白雪,草枯石瘦,景致則另有一番風(fēng)味。在小峪河畔行走,可談天,可嬉戲,亦可溫書。尤其是考試時期,學(xué)校管得不嚴(yán),溜出校門,走到河邊,或在林間小路上踽踽獨行,或找一叢樹,半臥半坐在那里,默默誦讀,實在是美哉優(yōu)哉。若讀累了,還可以脫掉鞋子,把腳伸進微涼的河水里,一任魚兒在腳板邊游弋,而一顆略帶幾分惆悵、落寞的心,則帶著對未來的憧憬,隨了頭頂?shù)男▲B,飛向遠(yuǎn)方。想一想,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舊事了。

        其實,我第一次見到潏河,當(dāng)在六七歲時吧,只不過,當(dāng)時年齡小,不知道眼前所見的大河就是潏河,更不知道它的上游,就從我們村邊流過。我的一個姑姑嫁到郭杜鎮(zhèn)東南邊的小居安村,每年夏忙和秋收后,奶奶總要去姑姑家,而每次去,總要帶上我。那時交通很不方便,我們總是雞啼時起床,在家中做一頓飯吃了,然后從村莊出發(fā),步行到杜曲,乘坐長途客車,趕到韋曲,之后,再從韋曲出發(fā),步行去姑姑家,沿途有十多里路,要經(jīng)過三四個村莊。我第一次去姑姑家,是在一個深秋。長安一帶,講究每年娘家人給出嫁的閨女送糕,送糕就是送蒸好的花饃,再配上十個搭頭。所謂搭頭,無非是十個柿子、蘋果、核桃什么的,取十全十美之意。貧寒人家,也有不帶搭頭的,總之,因家境而定吧。那次將近到中午時分,我們方到了溫國堡,且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了香積寺。再往前走,眼前驟然一亮,哦,一條大河,寬有十多丈,在路邊的腳下緩緩地流。而河岸邊,則長滿了一人多高的瑟瑟的蘆葦。我因從小未離開過家鄉(xiāng),從未見過如此大的河,一時驚詫極了。我好奇地問奶奶,此河叫啥名字,她也說不清楚。但自此,一條大河便長久地在我童稚的心靈中流淌了。

        算起來,我近距離的和潏河接觸,當(dāng)在四年前的春天吧。那年春天,我忽然想去少陵原畔的杜公祠里看梅花。結(jié)果興沖沖地進了杜甫祠堂,才發(fā)現(xiàn)自己來晚了,院內(nèi)那棵明代的梅樹,已謝盡了梅花,生出了嫩綠的葉子。我大失所望,只好匆匆瀏覽一過,步出祠堂。出來后,我望望天空,見時間尚早,又得知此處離申店不遠(yuǎn),便對身邊的朋友說:“我們?nèi)埡舆呣D(zhuǎn)轉(zhuǎn)吧!”朋友頷首。倆人便閑聊著去了,不到一刻鐘的功夫,便到了潏河邊。此處的景色確實不錯,東臨少陵原,西倚神禾原,兩原夾峙,河水便在樊川里靜靜地流。滿川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麥苗,兩河岸的綠樹,天藍(lán)云白,南望是隱隱的終南山,河邊寂無行人,此情此景,幾可讓人忘憂。我們在河邊游玩了三個多小時,才依依不舍的返回。歸讀志書,方知古人記潏河邊樊川景色:“其山水之清,松竹之秀,花芳草綠,云煙披靡,晴樓巍巍,倚空而瞰山,灑然有江湖之趣焉。四時之間,春畦斗碧,夏云堆白,疏木霜秋,漁村雪晚。之游者……不知倦焉?!敝晃移垡?。

        欄目責(zé)編:閻 安 王彥驍

        婷婷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观看|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午夜av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国产情侣真实对白| 亚洲午夜看片无码| 亚洲区偷拍自拍29p| 极品诱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院|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观看| 亚洲av高清资源在线观看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永久精品| 成人国产av精品麻豆网址| 国产精品髙潮呻吟久久av| 精品国产色哟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肥熟女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日韩经典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国产av日韩|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av在线| 蜜臀av色欲a片无码精品一区| 中国美女a级毛片| 三年的高清电影免费看| 中文字幕乱码熟妇五十中出|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 67194熟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射死你天天日| 日本老熟欧美老熟妇|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真人在线射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 а√中文在线资源库|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