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縣
【農(nóng)田水利】 完成溫縣農(nóng)業(yè)綜合開發(fā)2012年高標準農(nóng)田建設示范工程;完成千億斤田間工程建設;完成土地治理工程建設。共新打機井977眼,配套井房938處,水泵754臺。工程的實施夯實了農(nóng)田水利基礎設施,提高了抗旱能力。實施農(nóng)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了祥云鎮(zhèn)、招賢鄉(xiāng)、黃莊鎮(zhèn)、武德鎮(zhèn)、趙堡鎮(zhèn)5個鄉(xiāng)(鎮(zhèn))、13個行政村、1.21萬人和12所學校師生0.4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打井7眼,水泵7套;壓力罐6個、消毒設備6套;新建房6座,變壓器1臺。
【防汛抗旱】 早安排、早部署,完善各類防汛抗旱預案,搞好防汛值班、料物儲備、隱患整改,開展防汛搶險和遷安救護應急演練,抓好水毀修復工程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項準備工作,確保了全縣安全度汛。入秋以來,天氣持續(xù)干旱少雨,為保證小麥及時播種,充分利用一切水利設施,合理調(diào)配水源,全力服務抗旱種麥,保障全縣糧食生產(chǎn)安全。
【河道治理】 濟蟒截排治理工程屬國家中小河流治理項目,起源于廣利總干四號跌水,在余村南入豬龍河,全長15.685千米,其中沁陽段9.5千米,溫縣境內(nèi)6.185千米,涉及番田鎮(zhèn)的8個行政村。主要建設內(nèi)容為河道疏浚、堤岸護砌等,工程投資1864萬元。工程建成后,防洪標準可提高到20年一遇,除澇標準達到5年一遇,年可輸引廣利灌區(qū)水源5000萬立方米,對溫縣的西小吳、宋村引水工程可提高引水保證率,回補面積達到62平方千米,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城市水系建設】 老蟒河城區(qū)段整治工程是溫縣環(huán)城水系工程建設的重要項目工程之一。治理區(qū)段從污水處理廠起,向西到老蟒河東坡橋止,建設內(nèi)容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整治、橋梁維護工程,工程總投資2600萬元。河道疏浚治理區(qū)段長6.5千米,設計平均底寬70米,水面平均寬85米,在子夏大街橋、人民大街與一號路橋、黃河引線橋附近形成大的景觀水面,最大水面寬150米,主要地段進行了緩坡親水處理,左堤頂寬4米,右堤頂寬10米;橋梁維護工程,將沿途6座橋梁進行修復,并對五里遠節(jié)制閘進行加固。全部工程建成后可形成水面面積60萬平方米,年可輸引水3800萬立方米,回補地下水1530萬立方米,補源面積達17平方千米,以灌代補面積達933.8公頃,有效改善溫縣城區(qū)南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一步提高城市品位,為美麗溫縣建設再添一景。
蚰蜒河城區(qū)西段整治工程是溫縣又一環(huán)城水系建設的重要項目。治理區(qū)段從蚰蜒河溫博路橋起,向西到溫沁路橋止,全長2.5千米。工程設計平均底寬45米,平均水面寬65米,在焦溫高速東側形成大的景觀水面,最大水面寬85米。為了增加親水感,沿程河道一側進行了緩坡處理和植被,北堤建成8米寬的濱河大道,全部工程投資800萬元。
(張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