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斌,陳 雁
(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yī)院血液內科,湖北十堰 442000)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屬于漿細胞瘤,是由于漿細胞克隆性增生而導致的惡性血液腫瘤。本病常見于老年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MM的發(fā)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日益受到醫(yī)學界的重視。MM是全身性疾病,對老年MM患者而言,聯(lián)合化療仍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手段。VAD方案是目前常用的化療方案,其近期有效率達60%~70%[1],但該方案的緩解率較低,易發(fā)生多發(fā)耐藥。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MM生物學特性的深入研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藥物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的應用,使得MM的治療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步[2],因此臨床上使用Thal聯(lián)合VAD方案治療MM越來越廣泛。但老年MM患者往往對標準劑量的Thal發(fā)生難以耐受的如便秘、嗜睡等不良反應,且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較高[3],為此作者使用了低劑量Thal聯(lián)合化療來治療老年MM,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57例于2005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初治MM患者,所有病例的診斷參照《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4]診斷標準。將所有病例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對照組29例,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齡(65.96±3.69)歲(62~73歲);M蛋白分型:IgG型18例,IgA型9例,輕鏈型2例;臨床分期參照Durie-Salmon(DS)分期:ⅡA期3例,ⅡB期4例,ⅢA期19例,ⅢB期3例;對照組接受VAD方案進行化療。治療組28例,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齡(66.36±3.78)歲(61~72歲),M蛋白分型:IgG型16例,IgA型9例,輕鏈型3例,臨床分期ⅡA期3例,ⅡB期4例,ⅢA期18例,ⅢB期3例,治療組接受低劑量Thal聯(lián)合VAD方案進行治療。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案
1.2.1對照組 采用VAD方案進行化療,長春新堿(VCR)0.4 mg/d,靜脈滴注,第1~4天;阿霉素(ADM)10 mg/d,靜脈滴注,第1~4天;地塞米松(Dex)40 mg/d,口服,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
1.2.2治療組 在VAD方案基礎上同時口服Thal,起始劑量50 mg/d,每周增加50 mg,直至劑量加至150~200 mg/d,服用3~6個月。
1.2.3治療療程 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后進行評價。
1.3觀察指標
1.3.1療效評定 所有病例治療前后分別檢測血清M蛋白、骨髓漿細胞數(shù)、血常規(guī)及腎功能,同時記錄Karnofsky評分。療效評價參照文獻[4]標準進行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部分緩解(PR)、疾病穩(wěn)定(SD)、疾病進展(PD)??傆行?ORR)=(CR+VGPR+PR)/總例數(shù)×100%。
1.3.2不良反應評定 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抗癌藥物毒副作用判定標準[5]進行判定。
2.1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ORR為85.71%,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62.07%(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a:P<0.05,與對照組比較。
2.2兩組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 治療組經(jīng)治療后血清M蛋白及骨髓漿細胞數(shù)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5),血紅蛋白及Karnofsky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上升(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 治療組:嘔吐18例(64.3%),血細胞減少12例(42.9%),繼發(fā)性糖尿病3例(10.7%),末梢神經(jīng)病變2例(7.1%),便秘10例 (35.7%),輕度嗜睡6例(21.4%)。對照組:嘔吐18例(62.1%),血細胞減少12例(41.4%),繼發(fā)性糖尿病3例(10.3%),末梢神經(jīng)病變2例(6.9%)。由以上可以看出治療組不良反應中僅便秘和嗜睡高于對照組,其他不良反應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便秘和嗜睡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可緩解,同時在治療組中無一例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形成。
表2 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
a: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b:P<0.05,與對照組比較。
目前MM仍不可治愈,由于MM發(fā)病年齡大,無法廣泛開展造血干細胞移植進行治療,因此化療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手段[6]。如何提高老年MM的化療療效,改善MM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由于VAD方案具有起效快、高反應率及對腎臟無損傷等優(yōu)點,該方案成為治療MM的一線方案[7]。但其緩解率低,容易導致多發(fā)耐藥,并不能改變患者預后不良的結果,因此如何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目前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Thal是一種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長作用的谷氨酸衍生物,Singhal等[8]于1999年首次將Thal用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并證明了Thal對傳統(tǒng)或高劑量化療耐藥的MM有效。之后Thal被越來越多應用于多發(fā)性骨髓瘤及其他血液腫瘤的治療。目前研究認為Thal可能具有多種作用機制,包括抑制血管的新生、抑制骨髓瘤細胞增殖、調節(jié)黏附分子的表達及調節(jié)機體免疫狀態(tài)等[9]。從本研究可以看出Thal與化療具有協(xié)同、克服耐藥的作用,并可顯著提高MM的療效,卻不會增加化療藥物對骨髓的抑制作用。目前尚未統(tǒng)一Thal治療MM的最佳劑量,Leleu等[10]報道的Thal標準劑量達到了(600~800 mg)/d,但大部分老年患者往往難以耐受其不良反應如便秘、嗜睡等,治療的依從性很差。本研究作者采用低劑量Thal聯(lián)合化療治療老年MM患者,有效率為82.14%,與高松[11]報道相似,與對照組相比,其有效率明顯得以提高(P<0.05),同時所有患者的M蛋白、骨髓漿細胞數(shù)均顯著下降,說明Thal具有逆轉骨髓瘤細胞耐藥的作用,與Dmoszyska等[12]報道的結果相符。便秘、嗜睡及深靜脈血栓形成等是Thal的主要不良反應,且不良反應隨著Thal劑量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中作者采用低劑量Thal(Thal的最大劑量為200 mg/d)治療MM,其不良反應主要為便秘、輕度嗜睡,患者均可耐受,無一例發(fā)生深靜脈血栓,亦無嚴重的骨髓抑制發(fā)生。同時患者血紅蛋白濃度、Karnofsky評分均得以顯著提高,從而進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低劑量Thal聯(lián)合化療治療老年MM,不良反應較輕,療效高,增加了患者的耐受性,為老年MM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值得臨床研究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肖萌,何娟,李艷,等.BD方案與VAD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40(4):352-356.
[2] 王耀輝,張穎,秦英.沙利度胺抗腫瘤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2011,20(3):209-212.
[3] Glasmacher A,Hahn A,Hoffmann F,et al.A system atic review of phase Ⅱ trials of thalidomide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Br J Haematol,2006,132:584-593.
[4]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32-235.
[5] 孫燕,石遠凱.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42-145.
[6] 高珊,付蓉,關晶,等.VDZ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療效觀察[J].腫瘤,2009,29(6):585-588.
[7] 陳世倫,武永吉.多發(fā)性骨髓瘤[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11.
[8] Singhal S,Mehta J,Desikan R,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thalidomide in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Nengl J Med,1999,341(21):1565-1571.
[9] Dmoszynska A.Diagnosis and the current trends in multiple myeloma therapy[J].Pol Arch Med Wewn,2008,118(10):563-566.
[10] Leleu X,Magro L,Fawaz A,et al.Efficacy of a low dose of thalidomide in advanced multiple myeloma[J].Blood,2002,100(4):1519-1520.
[11] 高松.沙利度胺聯(lián)合VAD化療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0,17(5):757-758.
[12] Dmoszysky A,Bojarska-Junak A,Doma.ski D,et al.Production of proangiogenic cytokines during thalidomid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J].Leuk Lymphoma,2002,43(2):4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