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摘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逐漸國際化,各國之間經濟的依賴性不斷加強,勞務輸出由此產生。我國的勞務輸出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才出現(xiàn),歷經30多年的發(fā)展,取得較大成績,每年向國際勞務市場輸送幾十萬的勞務大軍。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剩余勞動力多,而發(fā)達國家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國在國際勞務市場上有很好的機會。但由于我國勞務輸出還不成熟,存在很多問題,所以與國際平均勞務輸出水平還有很大距離。
關鍵詞:勞務輸出;發(fā)展現(xiàn)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3-00-01
一、勞務輸出的相關概念
改革開放后勞務輸出作為新事物在我國興起,并迅速發(fā)展起來。我國學術界也出現(xiàn)許多新的術語,如“勞務”、“勞務輸出”、“勞務出口”、“國際勞務合作”、“服務貿易”等。
吳國存認為,“勞務”.是一種以勞動來進行的服務,即憑借自己的勞動力,為他人提供服務,或為他人提供某種特殊使用價值的勞動活動,僅限于第三產業(yè)的勞動;[1]“勞務輸出”指的是為別國他人從事勞動服務活動,旨在獲取外匯收入的勞動力出國,又叫做勞務出口。勞務輸出有三個條件:一是國度的轉移;二是以賺取外匯為目的;三是通過為別國雇主進行勞動服務而獲取收入。三者不可缺一。
二、我國勞務輸出的現(xiàn)狀分析
1. 我國勞務輸出總量穩(wěn)步增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勞務合作有了較大發(fā)展,己成為我國開展對外服務貿易中一個優(yōu)勢項目。從1983年起,根據(jù)世界經濟形式的變化,采取了站住中東老市場,面向世界,多方位開拓新市場的發(fā)展戰(zhàn)略,相繼向非洲、東南亞、西歐、東歐及北美等勞務市場拓展,并取得明顯成效。
2.普通勞務輸出增長較快,部分地區(qū)高級勞務輸出有所突破。我國人力資源豐富,而外派勞務人員當中,大部分是城鎮(zhèn)下崗工人,多數(shù)人只能從事建筑業(yè)、農業(yè)、漁業(yè)、紡織業(yè)等簡單粗重的非技術性工作。這些勞務輸出正好滿足了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勞務輸入的需求,所以較快增長較快。截至到2006年,我國勞務輸出人員從事建筑業(yè)和制造業(yè)的占勞務輸出總人數(shù)的67.3%。[2] 我國正努力調整勞務輸出機構,高層次的勞務輸出逐漸增加,在一些沿海發(fā)達省市己有所突破,如上海、江蘇等地的外派高級勞務業(yè)務發(fā)展迅速,在軟件工程師、高級廚師、醫(yī)師等“三師”在海外勞務市場走俏,上海高級勞務輸出已超過其總勞務輸出的30%,還在逐步地增加。[3]
三、我國勞務輸出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1.勞務輸出存在的問題
1.1 我國勞務人員自身的不足。我國對外輸出勞務人員的素質較低主要表現(xiàn)為“三低”,外派勞務人員的文化素質低、技能水平低、外語水平低。不少技術人員盡管技能出類拔萃,但語言不過關,勞動力難以輸出。
1.2 我國勞務經營公司的不足。一是低價競爭。改革開放以來,勞務中介不斷壯大,大大小小的機構良莠不齊。
二是缺乏應對能力。缺乏應急性的經營方案和應對措施,導致了國際勞務市場經濟形式或者勞務政策一發(fā)生變化,勞務公司都無能為力,聽天由命。
1.3 政府監(jiān)管的不足。一是立法不完善。目前我國沒有一部規(guī)范勞務輸出市場及業(yè)務的法律,現(xiàn)行的相關法律主要是原外經貿部制定的《關于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的管理規(guī)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做好勞務輸出、境外就業(yè)勞動管理工作的通知》,只是對對外勞務經營資格的獲得作了規(guī)定。
二是多頭管理,體制不暢。目前在我國歸口管理,在管理機構上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和部門規(guī)章來調整,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等各執(zhí)一頭,但實質上都屬于“對外勞務合作”的范疇。
2.勞務輸出問題原因分析
2.1市場競爭激烈障礙。世界銀行研究顯示,發(fā)展中國家向外輸出移民數(shù)量每增10%,貧困人口可減2%。因此許多國家鼓勵勞務輸出。但受技術和素質限制,各國勞務同質現(xiàn)象嚴重,導致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
2.2語言障礙。目前,各國外派勞務對語言都有一定要求。我國外派勞務在語言上有先天的弱勢,導致海外獨立工作和生活能力較差,和一些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勞務在競爭上處于明顯劣勢。
2.3信息渠道不暢。國際勞務輸出涉及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要求準確可靠的供求渠道和信息。但目前我國大多依靠臨時性的人力招募活動,帶有極大的盲目性,更談不上主動、有意識地收集信息和開拓市場。
四、我國勞務輸出中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1.國內勞務輸出策略——打造國際勞務品牌
打造國際勞務品牌,就必須提高勞動力的綜合文化素質和專業(yè)技能,還需詳細了解和熟練掌握目的地國家的語言、風俗、文化、宗教和勞動法規(guī)等知識。
一是加大投資,改善培訓條件。建議勞務基地順時應勢,利用好各級政府給予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二是加強勞務人員素質與技能培訓,樹立勞務人員遵紀守法、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
2.我國勞務輸出應對策略的建議
2.1改革勞務輸出管理體制、全方位拓展勞務輸出市場。規(guī)范管理是對外勞務合作的基礎,從我國目前狀況看,一方面必須對現(xiàn)行的多頭對外、政出多門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在這方面,勞務輸出大國菲律賓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和參考。
2.2提升勞務人員綜合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對出國勞務人員的培訓要抓好法律、法規(guī)、思想品德、外事紀律等內容的常規(guī)培訓。
2.3建立統(tǒng)一的勞務輸出信息網絡,提供全方位服務。設立搜集、研究、整理和傳遞勞務信息的信息中心。以便及時、準確、全面的了解展趨勢。重視勞務人員的社會服務,保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
五、結論
本文通過對勞務輸出問題的研究,以及對我國勞務輸出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到勞務輸出在國家經濟與人們生活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清楚了勞務輸出水平的提高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人們全力配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勞務輸出水平提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吳國存.勞務輸出理論與實踐[M].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3.
[2]楊志貴.突破“勞務輸出”的思維模式[J].中國勞動保障,2007,10.
[3]彭紅斌.當前國際勞務市場的特點及我國勞務輸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貿研究,2001(2).endprint
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