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更,甄麗君,單紅艷,任曉華,孫 琦,周雪菲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藥劑科,河北 石家莊 050011)
風熱感冒為風熱之邪從皮毛、口鼻而入,犯及肺衛(wèi),衛(wèi)表不和,肺失宣肅,臨床表現(xiàn)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咳嗽、全身不適為特征。銀翹散出自于清·吳塘(鞠通)所著《溫病條辨》,功能辛涼透表,清熱解毒,主治溫病初起表現(xiàn)為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等。目前,臨床中藥方劑常用的有傳統(tǒng)湯劑和免煎顆粒劑2種劑型,對于二者區(qū)別的研究多見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比較,而臨床療效是否有差別尚未見報道。本研究對銀翹散的傳統(tǒng)湯劑與免煎顆粒治療風熱感冒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比較,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1.1 病例選擇:選取2012年1—12月我院中醫(yī)科門診患者70例,年齡13~50歲,病程1~3天。所有患者西醫(yī)診斷符合《內科疾病診斷標準》[1]中的上呼吸道感染,中醫(yī)證候診斷符合《中醫(yī)內科學》[2]中的外感風熱證。隨機分為銀翹散湯劑組和免煎顆粒組各35例。湯劑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31.32±3.89)歲。免煎顆粒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30.26±4.15)歲。2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病程超過3d或病程未超過3天但已接受其他藥物(抗生素、抗病毒藥、解熱鎮(zhèn)痛藥等說明書指出用于治療感冒的藥物)治療的患者;其他疾病引起的發(fā)熱;肺炎,重癥營養(yǎng)不良,或伴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全身性疾病及對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湯劑組為連翹30g,銀花30g,桔梗18g,薄荷18g,淡竹葉12g,甘草15g,荊芥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 煎煮取汁,每日3次,溫服。免煎顆粒組取廣東一方中藥配方顆粒,相當于飲片連翹30g,銀花30g,桔梗18g,薄荷18g,淡竹葉12g,甘草15g,荊芥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每日3次,沖服。2組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隨癥加減。
1.4 觀察指標:療程3~5天后,觀察2組體溫、鼻塞、流涕、噴嚏、咽痛及咳嗽等是否好轉,并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
1.5 療效標準: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擬定。顯效,服藥1~2d內,體溫恢復正常(腋下溫降至37℃以下),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異常理化指標恢復正常,療程結束時,體溫恢復正常,既往24h 平均體溫低于首診1.0℃以上;有效:服藥2~3d內,體溫基本恢復正常,療程結束時,既往24h平均體溫低于首診時0.5~1.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療程結束時,既往 24h 平均體溫降低不足首診時的 0.5℃。
2.1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與湯劑組相比,免煎顆粒組主要癥狀發(fā)熱、咳嗽、鼻塞流涕消失時間均明顯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鼻塞流涕消失時間湯劑組 1.90±0.104.10±0.173.10±0.27免煎顆粒組1.20±0.13?3.50±0.16?2.20±0.25?t25.25015.20514.470P<0.01<0.01<0.01
*P<0.05與湯劑組比較(t檢驗)
2.2 臨床療效比較:免煎顆粒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湯劑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35,例數(shù),%)
*P<0.05與湯劑組比較(χ2檢驗)
風熱感冒屬表實之證[4]。其病位在肺衛(wèi),以肺氣為病變中心,風熱病邪多從鼻而入,肺位居高,首當其沖,所以初起以邪在手太陰肺(氣)為病變中心。肺主氣、外合皮毛,開竅于鼻。肺司呼吸,通調水道,外邪侵犯,肺失順降清肅,則肺氣不降,水液輸化無權,留滯肺絡而成痰;溫熱之邪灼傷肺津,煉液成痰,痰熱交阻,肺氣失宣,則出現(xiàn)咳嗽;風熱搏結氣血,蘊結成毒,熱毒侵襲肺系門戶,則見咽喉紅腫疼痛。風熱感冒臨床表現(xiàn)常呈多樣化,主癥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咳嗽、全身不適為特征。
銀翹散是治療風溫初起的代表方劑[5]?,F(xiàn)代研究[6]表明,銀翹散具有解熱,抗炎,抗過敏,促進免疫功能,鎮(zhèn)痛等作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各種急性發(fā)熱性疾病的初起階段,如內外婦兒各科相關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療效顯著。該方具有辛涼透表,疏散風熱之功效,主治溫病初起邪在肺衛(wèi)[7-8]。方中重用金銀花、連翹為君,既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又有芳香辟穢的功效,在透解衛(wèi)分表邪的同時,兼顧溫熱病邪多夾穢濁之氣的特點;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且可解毒利咽;荊芥、淡豆豉辛而微溫,助君藥發(fā)散表邪,透熱外出,此兩者雖屬辛溫,但辛而不烈,溫而不燥,與大隊辛涼藥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均為臣藥;淡竹葉清熱生津,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甘草既可調和諸藥,護胃安中,又可合桔梗清利咽喉,同為佐藥。方中辛散表邪藥與清熱解毒藥配伍,共奏辛涼透表,清熱解毒之功,使風熱得以疏散,肺氣得以宣暢,則表解而咳嗽亦止。
中藥免煎顆粒是將中藥飲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經(jīng)濃縮干燥,制成的顆粒劑[9]。其包裝定量,藥劑人員可遵醫(yī)囑調配,不需煎煮,即沖即服,是一種快捷、方便、簡單、衛(wèi)生的劑型,是中藥湯劑改革的一種嘗試。但是中藥顆粒劑與飲片的區(qū)別比較多見于有效成分含量測定,對于臨床療效的比較較為少見,本研究以銀翹散治療風熱感冒為切入點,對其顆粒劑與傳統(tǒng)湯劑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對比。
本研究結果顯示,免煎顆粒組主要癥狀發(fā)熱、咳嗽、鼻塞流涕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湯劑組(P<0.05);免煎顆粒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湯劑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患者煎煮方法失當有關。由于該方所用藥物均系清輕之品,用法強調“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清輕,過煎則味厚入中焦矣”[10-11]。因而屬于特殊煎煮方劑,而患者自己煎煮藥液,煎煮方法不當或難以正確掌握煎煮方法,都會導致有效成分中揮發(fā)性成分的大量損失,從而影響療效。而免煎顆粒是由原藥材直接提取精致而成,有效成分可控且達標,可以直接沖服, 避免煎煮時有效成分的散失,因而療效較佳。
銀翹散臨床常以湯劑內服。湯劑的特點是個體化給藥,便于調整,易于吸收,是中醫(yī)臨床過去和現(xiàn)在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劑型。但因其煎煮時間因病、因藥而異,煎煮技術難以掌握,且攜帶儲存麻煩,故不利于中醫(yī)急診工作的開展和推廣。而中藥濃縮配方顆粒是將中藥飲片經(jīng)現(xiàn)代制藥工藝精制而成的中藥顆粒劑,保留了傳統(tǒng)中藥飲片配伍組方加減靈活的特點,能按中醫(yī)理論辨證施治隨方配藥,保留傳統(tǒng)湯劑作用強、見效快的特點[12-13],尤其是含有揮發(fā)性成分藥物或宜短煎的方劑,應用免煎顆粒可以避免因煎煮時間失當導致有效成分的損失,且有衛(wèi)生、簡便、快捷、攜帶方便、質量可控的優(yōu)點,因此,臨床上免煎顆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湯劑進行治療。
[1] 貝政平.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380-382.
[2] 王永炎.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 24-31.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8-60.
[4] 王小素.銀翹散治療風熱感冒30例[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32(18): 171-172.
[5] 席中原.從方藥組成探討銀翹散的制方原則[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1):24.
[6] 黃仕營,張志明.銀翹散的方源考辨與背景理論思考[J].新中醫(yī),2010,42(1):100-101.
[7] 馬榮,楊秀婕,王穎輝,等.加味銀翹散治療外感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信息,2010,27(3):89-91.
[8] 胡敏.銀翹散治療老年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2,44(5):29-30.
[9] 俞路寧,徐筱芳,邵深深,等.傳統(tǒng)煎法中藥與免煎顆粒比較[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6(5):784-785.
[10] 陳福剛,賈立龍,李海波.從銀翹散煎服法探析風溫初起之汗法[J].中醫(yī)雜志,2011,52(3):257-258.
[11] 孫廣杰,陳福剛.銀翹散短煎頻服治療外感風溫初起20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2,26(6):39-40.
[12] 劉相明.關于中藥免煎顆粒應用的探討與反思[J].黑龍江醫(yī)藥,2010,23(3): 394-395.
[13] 李長纓.中藥免煎顆粒的優(yōu)勢與存在的問題[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6):89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