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穎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廣西 河池547000)
非藥物療法
綜合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40例觀察
姚思穎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廣西 河池547000)
目的:觀察推拿牽引電針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480例隨機分治療組及對照組各240例,對照組用牽引、電針治療,治療組用牽引、電針、推拿治療。結(jié)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7.92%、對照組85.8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結(jié)論:推拿、牽引、電針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安全可靠。
腰椎間盤突出癥;推拿;牽引;電針
2003年6月至2012年6月,我們用推拿、牽引、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40例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共480例,均為來我院康復科門診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40例。治療組男140例,女100例;年齡20~66歲,平均(33.5±10.8)歲;病程7天~12年,平均(4.1±2.8)年;L3~4突出12例,L4~5突出168例,L5~S1突出60例。對照組男134例,女106例;年齡18~63歲,平均(35.4±9.8)歲;病程6天~11年,平均(3.3±3.5)年; L3~4突出4例,L4~5突出188例,L5~S1突出48例。兩組年齡、性別、臨床表現(xiàn)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有急性腰部扭傷史或慢性腰部勞損史。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急性或慢性發(fā)作,腰部肌肉緊張,可伴有脊柱側(cè)彎,下肢坐骨神經(jīng)循行路線可有壓痛,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CT或MRI檢查證實。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年齡18~66歲,治療前2周內(nèi)未接受同類藥品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有骨質(zhì)疏松和骨腫瘤及各種感染性疾病,合并心腦血管、糖尿病、精神病、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
治療組先行牽引治療,再行電針取穴治療,最后進行推拿手法治療。對照組先行牽引治療,后行電針取穴治療。兩組牽引治療及電針治療方法相同。治療均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2天,共治療3個療程。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
骨盆軸位牽引:患者仰臥體位。牽引重量為患者自身體重的50%為起點(約30kg左右),治療過程中再根據(jù)患者的不同耐受程度調(diào)整牽引重量,持續(xù)牽引30min。如無特殊情況,牽引重量不作太大增減,每天1次。10次為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電針:患者取俯臥位。主穴取脊柱棘突旁側(cè)阿是穴、上髎、中髎、次髎、關元俞、大腸俞、委中、承山,臀部酸、重、痛甚者加環(huán)跳穴、承扶、秩邊,大腿后側(cè)疼痛加承扶、殷門,小腿外側(cè)疼痛加絕骨、陽陵,足踝痛加取昆侖、太沖。常規(guī)消毒選定穴位后,用毫針進行針刺,進針得氣后采取平補平瀉法,然后連接G6805型電針治療儀,設置密波,刺激量為中等,電針治療30min,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推拿:患者俯臥,先用掌按法或滾法使腰肌放松,再用拇指重按腰部阿是穴及秩邊、環(huán)跳等穴,反復數(shù)次,然后用拿法,拿腰眼、承扶、委中、陽陵泉、承山等穴,時間約20min?;颊邆?cè)臥,用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先扳患側(cè),再扳健側(cè)?;颊吒┡P,接著用腰部后伸扳法,先單腿、后雙腿。患者仰臥,作屈膝屈髖和直腿抬高動作數(shù)次。推腰骶及下肢部3~5遍,擦腰骶部、腰部膀胱經(jīng),透熱為度?;颊吒┡P,以滾法滾于腰背部,然后抖動雙腿,時間約10min。治療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指高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好轉(zhuǎn):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腰腿痛最常見原因之一,男性占1.9%~7.6%,女性占2.5%~5.0%[2]。本病屬中醫(yī)“腰腿痛”、“痹證”范疇。多由外傷、勞損、風寒、血虛、濕熱、氣滯血瘀、肝腎虧損所致。表現(xiàn)為腰痛、腿痛、拘急攣縮、肢體麻木不仁[3]。骨盆軸位牽引能夠增加椎體間空隙,解除肌肉緊張、痙攣,有利于髓核的回納,同時可使脊柱得到制動,減少運動刺激,有利于充血水腫的消退和吸收,緩解或消除神經(jīng)根炎癥反應,間歇使用牽引可解除肌肉痙攣,恢復正常的腰椎活動,改善腰椎平衡的穩(wěn)定,使受壓的脊神經(jīng)得以減壓,從而減輕癥狀。電針可消炎止痛、解痙、恢復肢體功能、促進炎癥產(chǎn)物及代謝產(chǎn)物的吸收。電針的脈沖作用可以使針灸的刺激效果得以加強,加速了無菌性炎癥的消退[4]。推拿可緩解局部痙攣、松解粘連和關節(jié)負載,整復腰椎畸形,相對改變突出物和受壓神經(jīng)的關系,達到髓核復位,松解神經(jīng)壓迫的目的。推拿、牽引、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明顯優(yōu)于牽引、電針療法,療效確切及安全可靠。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02.
[2] 邵福元,邵華磊.頸肩腰腿痛應用診斷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9,763.
[3] 郝瑞洪.中醫(yī)康復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臨床療效觀察[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2,31(2):10.
[4] 張啟富.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shù)治療綜述[J].頸腰痛雜志,2008,29(5):478.
2014-05-28
R274.398.153
B
1004-2814(2014)10-09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