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自己”,
“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2000年,漢語詩歌寫作年刊《審視》在鄭州創(chuàng)刊,它追求先鋒性、開放性、經(jīng)典性寫作及心靈性的終極訴求。它性格鮮明,充滿奇思異想的活力;它兼收并容,有自己的側重與追求。這本堅持了十幾年的民刊如它的名字,在寫作中認識自己,在追求中省察世道人心。它推出了大量厚重且極具價值的詩歌文本與理論,彰顯了民間漢語詩歌的文化精神與魅力,在省察與認識中完成了自己的價值取向,提供了當代詩歌及藝術的民間范本。
《審視》是一種精神存在形式,是一種生命和靈魂的表征。它將以語碼的散漫或聚攏,去證明一代人的生存以及對生存之恩。
《審視》也是一種目光,一種尺度,一種文體性的姿態(tài),一種肯定與否定之間的猶豫或堅強。這一姿態(tài)既面向紅塵滾滾的生活,也面向歷史悠悠的詩歌藝術。
《審視》又是一片全新的天地,一塊堅實,豐饒的土壤。它呈現(xiàn)出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召喚并集結那些處于遮蔽之中的光芒——這些光芒來自從沉悶的公共系統(tǒng)中脫穎而出的心靈和言語。
《審視》2000年創(chuàng)刊號封面
《審視》2001年第二期封面
《審視》2013年封面(第八期)
《審視》直逼存在之本的良知,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未有價值,這是那些少數(shù)沉思者必經(jīng)的課堂;認識你自己?!秾徱暋肥浅秸叩募Y地。審視之詞是那省察與認識兩基石上的建筑。
2000年,《審視》創(chuàng)刊。
其后多家詩歌刊物轉載了《審視》創(chuàng)刊號作品,不完整紀錄有:2001年4月,《詩選刊》“民間讀報刊作品選”轉載了人與作品;2001年9月,《詩歌月刊》“民刊專號” 轉載了張曉雪、啞石、人與作品;2001年9-10月號,《詩潮》“關注民間詩歌”轉載了人與作品;2001年第5期,《綠風》轉載了人與作品;2001年,《揚子江》轉載了田君作品;
2002年秋天,審視論壇在樂趣園開設,一度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最活躍的詩歌陣地,終因樂趣園網(wǎng)站關閉而隨之關閉;
2004年3月,《星星》“甲申風暴?21世紀中國詩歌大展專號”,轉載了《審視》杜涯、墓草、藍藍、人與、扶桑等人作品;
2004年4月,《詩歌月刊》推出全國民刊社團專號,轉載了《審視》2003年卷郎啟波(野愁)、姜紹華、劉川、雷平陽、谷禾、花在水邊、李拜天、藍皮、夢亦非、康城、安琪等人作品;
2004年6月,《詩選刊》“民間詩報刊詩選”,轉載了《審視》2003年卷刊發(fā)的東籬、馬知遙、王德偉、藍皮、葉匡政、中島、阿翔、牛慧祥、墓草等人作品;
2004年夏天,審視文學網(wǎng)開通,單日訪問量最高近萬人次,最終因主網(wǎng)站不再提供技術支持于2007年關閉;
2005年端午節(jié),《審視》詩歌年刊首發(fā)式VS端午詩會在北京舉行。劉浩、周云蓬、殷龍龍、人與、郎啟波、墓草、施袁喜、谷禾、劉以林、吳云麗、于貞志、三分夜色、高星、林童等40余名在京導演、詩人、藝術家參加。其間一則軼事:顧長衛(wèi)導演原本要參與此次詩會,卻因家里屋頂漏雨忙著指揮工人修房頂而未能前往,在表示遺憾和歉意的同時他祝福詩會大捷,由此小事可窺見大導演的風范;
2005年6月,《詩選刊》轉載了《審視》李明月、郎啟波作品;
2006年4月,《詩歌月刊》全國民刊社團專號,轉載了《審視》2004、2005合刊施袁喜、郎啟波、人與、王琪、張靈、冷若梅、心地荒涼、李小洛、宋曉杰等人作品;
2006年7月,“1979-2005中國十大杰出詩人暨樂趣園首屆十大網(wǎng)絡詩人評選”活動揭曉,《審視》獲評為十大詩歌民刊。
2009年1月3日,《審視》新年詩歌音樂會在昆明舉行。于堅、雷平陽、姚霏、韓旭、朱宵華、倪濤、雷杰龍、郎啟波、老六、施工、黎小桃、閆琳、張翔武、溫酒的丫頭、孫世先、黑鳥等詩人及作家到會并朗誦作品,老先、夸父樂隊、蜂人與馬、麻園詩人、老季、李婭等先鋒樂隊和音樂人參與了本次活動并演出,《生活新報》等媒體報道了此次活動的消息;
2009年4月,《詩歌月刊》全國民刊社團專號,轉載了《審視》2008年卷人與、吳佳瓊、魏克、?;巯榈热俗髌?;墓草作品入選《精美詩歌讀本》;
2009年6月,《詩選刊》“中國民間詩歌報刊30年紀念專號”,轉載了《審視》2008年卷何三坡、東蕩子作品;
2011年12月,《審視》在深圳“華美術館”的詞場-詩歌計劃“民刊展”單元展出;
2013年1月,《審視》首創(chuàng)“詩歌周末”活動,并連續(xù)兩天推出兩場主題活動,分別是“烏蒙詩集《我走了》簽售會”和“《審視》2012年卷首發(fā)會”;人與、郎啟波、董嘯、云飛揚、李九如、蘇非殊、橫、阿呆、王那廝、烏蒙、張紹民、簡內(nèi)、葉小凱、王那廝、劉不偉、李飛駿、楊黎、下午、叫獸、趙勇等40名詩人及藝術家出席活動及研討;
2013年5月,《審視》在昆明義賣,售書款項捐助云公益基金;
2013年4月,《詩歌月刊》全國民刊社團專號,轉載了《審視》2012年卷魯櫓、人與、王家新、郎啟波、尹馬、陳馬興、徐淳剛、李兵等人作品;
2013年5月,《審視》在都柏林大學的圖書展示會及歐洲其他文化交流活動上展出,引起了一定反響和關注;
2013年5月,《審視》在南京大學“民間詩志——中國當代詩歌民刊展”上展出;
2013年6月,《詩選刊》“2013?中國民間詩歌報刊作品專號”,轉載了《審視》2012年卷人與、李雙作品;
2013年11月,《審視》“詩歌周末”舉辦了“蘇非殊《借來的詩》首發(fā)會”,何三坡、朱鷹、楊黎、郎啟波、董嘯、高星、阿堅、阿火、橫、而戈、李飛駿、滄桑、殷龍龍、李娃克、路跡等40名詩人及藝術家出席;
2013年5月,《審視》在都柏林大學的圖書展示會上展出。
《審視》2013年卷首發(fā)現(xiàn)場,沉沙贈字
2013年12月,《審視》以民間文化交流的方式,成為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弟弟安東尼-羅德漢姆(Anthony Rodham)及美國國務院外交部副委員長西姆-法拉爾(Sim Farar)的意外收獲,他們對中國當代詩歌表示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2014年1月,《審視》“詩歌周末”舉辦“《審視》2013年卷首發(fā)會”;人與、沉沙、何三坡、郎啟波、老巢、云飛揚、董嘯、郭蘇、張紹民、張玉泉、韓文橋、阿琪阿鈺、任樂園、劉金梁、李葒、金子等30余詩人、藝術家參與首發(fā)會朗誦及研討;
2014年1月,《審視》在大理最早成立的獨立書店書呆子義售,售書款將全部捐助公益項目;《作家報》頭版報道了《審視》2013年卷出刊的消息。
2014年3月,《詩選刊》“或者是燈盞,或者是陽光——2013年的中國詩歌”,轉載了《審視》2012年卷人與、李雙作品。
2014年5月3日,在昆明翠湖舉行的“長江第一灣-生態(tài)毅行”公益拍賣現(xiàn)場,作為捐助拍品之一的《審視》以單本300元價格全部拍出;
2014年6月,《詩歌月刊》全國民刊社團專號轉載了《審視》2013年卷戴濰娜、尹馬、葉開、郎啟波、修女、孫立本等人作品;
《審視》第1期(出刊時間:2000年,出刊地:鄭州)
作者:伊沙、啞石、葉匡政、小海、扶桑、張曉雪、沙馬、人與、樹才、方向真、史幼波、黃禮孩、呂島、墓草、王雙武、盧文軍、高源、冬雨、馬華、霍翠玲、鄧小江、古浪、段鵬飛、單占生、劉高貴、田桑、鬼叔中、陳彤、田君、胡羊、李慶華、喬燕、杜涯、楊鍵、孫磊、寒煙、余怒、劉以林、李長銀
《審視》第2期(出刊時間:2001年6月,出刊地:鄭州)
作者:人與、扶桑、劉川、康城、陶春、黃禮孩、李檣、李郁蔥、馬累、啞石、樹才、李志軍、楊鍵、紅杏、史幼波、田君、田桑、小海、余怒、葉梓、朱明、張曉雪、寒煙、趙麗華、藍藍、安琪、杜涯、周薇、李正品、李慶華、陳有才、趙博、劉火、傷水、墓草、伊沙、沈浩波、簡單、阿翔、任知、土豆、但影、李兵、白鶴林、鄭立山、戴澤鋒、臧北、大蟲、姜佐、王夢靈、辛欣、嗎啡、樓河、古渡、牛慧祥、李建設、劉以林、北父、沙馬、夢亦非、胡圣年
● 本期推出數(shù)十位“70后”詩人作品,為彼時70后的正名增添又一力證。朱明的行為藝術專題,以及令廟堂之上學者汗顏的年輕的民間學者胡圣年的人類社會學概述等,也表明《審視》并不局限于單純詩歌范疇,更旨在提供一份當代詩歌及文化藝術的民間范本。
《審視》第3期(出刊時間:2003年12月,出刊地:昆明)
作者:野愁(郎啟波)、姜紹華、劉川、葉匡政、魯布革、雷平陽、中島、谷禾、花在水邊、格式、李拜天、人與、劉以林、阿翔、藍皮、夢亦非、康城、墓草、?;巯椤埥?、趙麗華、安琪、藍藍、唐果、莫小邪、紅稀、寒煙、李明月、賈薇、曹五木、東籬、姜建、李志軍、馬知遙、孟醒石、紅杏、陳忠村、何武東、閔云霄、阿爾、嚴冬、桅星、繩子、辛泊平、王德偉、蘭逸塵、張鐵弓、成健、八零、王彥明、見水水、賈夢華、譙達摩
● 本期推出了80后專欄“80年代”,是較早推出80后詩歌的民刊。
《審視》第4、5期(出刊時間:2005年4月,出刊地:北京)
作者:施工、墓草、郎啟波、吳云粒、人與、鄒昆凌、炳麟、谷禾、張玉泉、云飛揚、于闊、王琪、周云蓬、張靈、陶春、劉以林、青楓葉、曾德曠、俞心焦、冷若梅、成健、心地荒涼、初九、張圣雯、賈夢華、陸薇、侯素平、李小洛、李明月、宋曉杰、張曉雪、紅稀、沙沙、繩子、許琪媛、邵風華、邵小蓄、陳有才、李霞、李正品、田君、姚志祿、高興、二流子、沈沉、阮殿文、簡內(nèi)
● 本期推出特別關注,刊發(fā)了繩子、許琪媛父女,邵風華、邵小蓄父子的特別欄目,這一特別欄目推出后引來多家官刊及民刊的效仿,還創(chuàng)下《審視》最小作者年僅9歲的記錄。本期刊物還特別呈現(xiàn)了兩個重要單元:“本源文化”,“環(huán)境保護”。
《審視》第6期(出刊時間:2008年11月,出刊地:昆明)
作者:何三坡、人與、尹馬、張玉泉、施工、李季、楊炳麟、魏克、王琪、東蕩子、李發(fā)強、繩子、張紹民、螻冢、郎啟波、房留祥、韓旭、成忠義、旺忘望、北父、老六、墓草、王小壞、阿簡、吳云粒、燕窩、張靈、吳佳瓊、王敏、沈亦然、李江華、吳懷堯、楊軍、牧 野、叫獸、?;巯?、韓文橋、王飛鴻、侯耀晨、愛松、孫世祥
● 本期刊發(fā)張紹民、螻冢、郎啟波、房留祥等四人的長詩;對話80后紀錄片導演閆林;同時推出了當代一度被遮蔽的重要詩人、作家孫世祥的組詩,這原本早幾年前就應該去做的一件事,但我們在聯(lián)系上其家人并征得同意后才刊發(fā),這一過程我們認為應該和必須堅持的原則,雖晚了幾年,但多少能彌補遺憾。
《審視》第7期(出刊時間:2012年12月,出刊地:北京)
作者:魯櫓、人與、王家新、李雙、墓草、劉高貴、杜涯、郎啟波、張紹民、顧彬、繩子、李季、阿翔、戴維娜、賀穎、尹馬、馮雙劍、田君、張玉泉、云飛揚、叫獸、陳馬興、劉全德、王單單、黑女、徐淳剛、朱從戎、葉十朋、烏蒙、張靈、孫成龍、若冰、黃一文、蕾朵、張其存、劉以林、馬云龍、野夫
● 本期集中刊發(fā)了德國漢學家、詩人顧斌的詩歌,還特別刊發(fā)了馬云龍和野夫的重要文章,分別是《獄中雜記》和《地主之殤》。
《審視》第8期(出刊時間:2013年12月,出刊地:北京)
作者:戴濰娜、張宗子、尹馬、葉開、郎啟波、朱鷹、葉匡政、修女、江野、孫立本、李海洲、人與、何三坡、張執(zhí)浩、陳馬興、董嘯、魯櫓、張玉泉、李季、葉來、魯緒剛、北海、謝石相、張紹民、啞石、殷龍龍、趙思運、云飛揚、繩子、張進步、羅鋮、趙道泉、陳樹照、老巢、李兵、楊紅旗、李明月、蒲倩、余秀華、劉珈彤、林側、琢紫、施袁喜、陳琰楓、孫成龍、若冰、洪河左岸、阿琪阿鈺、余世存、冉云飛、毛喻原
● 本期組稿中,《審視》友人東蕩子、葉小凱意外辭世,無疑是巨大打擊和損失,用什么方式祭奠他們?最終我們在扉頁寫下“獻給東蕩子、葉小凱。詩意永存”,相信這是最好的紀念方式,代表了我們最高的敬意和懷念。余世存、冉云飛、毛喻原三位重要學者的文章也增加了本期刊物的寬度和厚度。70歲的白族詩人北海成為《審視》最年長的作者。
《審視》刊物定位確定為“漢語詩歌寫作年刊”。
《借來的詩》開場前
《審視》2012年卷討論現(xiàn)場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