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亮
老聶大名聶圪針,但這個名字除了在戶口本上顯示,幾乎沒人使用,侯兆川上至耄耋老人下到黃口小兒,一律喊他老聶,聶圪針這個名字連老聶自己都快要忘記了。有一次老聶去縣醫(yī)院看病,掛罷號,坐在長椅上等。醫(yī)生喊號:“聶圪針?!边B喊三遍沒人應,只好叫下一位。老聶等半天沒人理他,才一拍腦袋煥然大悟,娘的,我就是聶圪針啊!
在侯兆川這塊地界上,老聶大小算個名人。侯兆川轄四個鄉(xiāng)鎮(zhèn)近百村莊,方圓三十平方公里的老少爺們大都認識他,你說算不算。
說他是個名人,老聶不承認,說:“我算哪門子名人呀,就是一人名,一個糧販兒?!?/p>
老聶販糧食販了十多年,從拉著板車走街串巷,到開著“奔馬”沿村收購,走遍了侯兆川大大小小每一個村莊,也幾乎與所有的農(nóng)戶做過交易。
老聶收糧從不吆喝。早晨出門,選好一個村子,“突突突”就去了。到村子里把車停在大街上,找個平地兒盤腿坐下,攤開隨身攜帶的棋盤,“啪啪啪”把雙方的棋子兒全擺好,然后摸出一包香煙放在棋盤邊,便開始招呼過往的村民:“來來來,殺一盤!”好像他來這兒不是為了收購糧食,而是專門找人下棋來了。
“又來了老聶?”然后就有人一邊打招呼,一邊撂下農(nóng)具或手中的活兒,也盤腿坐在老聶的對面,跳馬,架炮,攻卒,吆三喝六殺將開來。殺到酣處,不時從棋盤邊兒的煙盒里摸出一支煙,點上,眼神卻始終不離開棋盤。
圍觀的人也陸陸續(xù)續(xù)多了起來,聚攏在倆人周圍,自覺分成兩派,啦啦隊兼智囊團,各為其主,支招吶喊,唇槍舌戰(zhàn),不可開交。
這時候若是有人過來問老聶今天糧食收購價錢,不用老聶開口,有人就大著嗓門吼開了:“老聶出的價錢還用問?車幫上有牌子,自己去看!”吼完扭頭再看棋盤,發(fā)現(xiàn)倆人已經(jīng)移動了幾步,便搖頭頓足:“我說跳馬你偏出車……”
老聶的車幫上固定著一塊鐵皮牌子,黑底白字寫得清楚:今日糧價,小麥多少錢,玉米多少錢。剛才問價的要么不是當?shù)厝耍淳褪莿倓偧迊聿痪玫男∠眿D。老聶的糧價公示牌從板車到“奔馬”,跟了老聶十幾年,侯兆川人都知道。
對手不斷更換,老聶自是來者不拒,穩(wěn)如磐石。期間有人來問:“老聶,中午吃啥飯?”
老聶頭都不抬:“隨便!”
再有人來問,老聶還是“隨便”。
一盤一盤殺將下來,不覺已是中午。附近的人就端著飯碗出來了,一手一碗,一碗是自己的,一碗是給老聶的。老聶便嬉笑著將棋局散了,站起身來,拍拍手,也不客氣,接過飯碗,還不忘調侃幾句,“咋沒去割肉呢?”或者“和面洗手了嗎?一股腳臭味!”逗得眾人哈哈大笑。一碗沒吃完,便又有人端飯出來給老聶了。老聶吃飯自然是免費的,村民吃啥他吃啥,不客氣,不俗套。
飯后才是交易時間。老聶販糧食跟其他人不同。其他的糧販都會仔細查看糧食等級,討好地幫主家背糧食,然后親自過秤,沾著唾沫星子數(shù)錢。老聶不。老聶不識秤,也不看糧食等級,充分相信賣家。車上有桿大秤,誰糶糧食誰過秤,秤完找老聶報數(shù),付錢。老聶也從不主動幫主家背糧食,老聶干啥?侃大山。老聶走街串巷,搜集了一肚子花邊新聞和趣聞軼事。老聶講起故事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除了四處拋煙,基本穩(wěn)坐不動。
等故事講了差不多,車就裝滿了,老聶的錢袋子也癟了,老聶站起身來跟大伙打個招呼,上車,“突突突”回去了。
沒辦法,侯兆川的鄉(xiāng)親們都信賴他,糶給老聶的糧食從不以次充好,也不虛報斤數(shù)。老聶收糧食一天一村,一村一車,從未放空車回去過。
相比之下,其他的糧販子就沒有老聶這般滋潤了,出力不討好,中午還得自帶干糧,有時候轉悠幾個村子也不見得能收滿車。
有糧販子就到處揭老聶的短,說老聶的秤不準,每一秤都會少一斤。這樣一說,聽得人就笑了,說:“瞎編!老聶秤都不識得,斤數(shù)全由我們報,還會缺斤短兩?”還有人說:“就算是真的,老聶也不知道,誰敢說這么多年沒有一個人虛報點?這一斤權當大伙填補他了?!?/p>
改天老聶再來,依舊只管埋頭下棋,有人搶著管飯,飯后有人稱重、裝車,老聶“突突突”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