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綱懷
編者按: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史中,銅鏡與錢幣曾有過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一個是生活必需品,一個姑且算作滿足精神需求的“奢侈品”,兩者的碰撞又能產(chǎn)生怎樣的火花?為了一窺古代錢幣與銅鏡的“聯(lián)姻”如何“開花結(jié)果”,本刊將特別刊發(fā)一組系列文章,看一看不同的錢幣元素在銅鏡上的展現(xiàn)。
貨幣起源于商品的生產(chǎn)與交換,貨貝是在我國最早出現(xiàn)的一種原始貨幣。貨貝原是產(chǎn)于我國東海和南海的天然海貝,其背面有齒槽,故又名齒貝。因為來之不易,還有諸多特點:美觀光潔,小巧玲瓏,堅固耐磨,便于計數(shù);故在遠古時代,它們被作為可以充當?shù)葍r交換的特殊商品——貨幣,當時計算貨貝的單位是“朋”。1976年,在安陽殷墟發(fā)掘的商王武丁妻婦好的墓葬中,出土了近7千枚貨貝。
眾所周知,貨貝行用源于夏、盛于商、衰于周,到了春秋時期,由于金屬鑄幣的出現(xiàn),貨貝即逐漸失去貨幣的功能,又回到了裝飾品或護身符的地位。與此同時,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原始海貝供不應求,我們的祖先用陶、石、骨、蚌等天然材料制作“仿貝”;并進一步鑄制了我國最早的金屬貨貝——銅貝,在河南安陽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都出土有銅貝。銅貝始于商代中晚期,從周朝起開始流通于黃河與江淮各諸侯國家。春秋戰(zhàn)國之際,在當時的王侯貴族中,還使用過包金銅貝以及金貝、銀貝等高檔次的金屬貨貝。
彭信威《中國貨幣史·序言》寫道:“中國最早的貨幣,的確是貝。這點由中國文字的結(jié)構(gòu)上可以看出來:凡是同價值有關(guān)的字里,絕大部分是從貝,如貧賤等。分貝成貧,貝少為賤。可見在中國文字形成的時候,貝殻已是體現(xiàn)價值的東西。后來由于真貝的數(shù)量不夠,人們就用仿制品:用蚌殻仿制,用軟石仿制,用獸骨仿制,最后用銅來鑄造,這種銅貝就可以說是一種金屬貨幣了。用真貝的時候,以朋為單位,一朋原是一串,后來大概是指一個固定的數(shù)目。古詩中有‘既見君子,錫我百朋的句子?!?/p>
在今天的漢字中,還保留了許多“貝”字的明顯痕跡,與財產(chǎn)、流通、貿(mào)易、交換等內(nèi)容有關(guān)的漢字多以“貝”字作為偏旁,如:貢、財、賬、貨、販、賈、賄、賂、資、賞、賜、賭、賴、購、贈等。由此可知,貨貝的錢幣功能對漢字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
貨貝的問世年代與中國早期銅鏡的問世年代大致吻合,即處于距今約4000年至2500年的夏商、周、春秋時期。一個饒有趣味的問題是,為什么貨貝紋飾只出現(xiàn)在這問世有1500年之久的末尾,還有待深入探討。本文收集了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9面貨貝紋銅鏡,以供比對與研究。詳見附表。
“貨貝”或“貨”與“貝”,在歷代文獻中皆有記載,多指錢幣,亦泛指財貨?!抖Y記·少儀》:“君將適他,臣如致金玉貨貝于君,則曰致馬資于有司?!薄吨芏Y·秋官·職金》:“掌受士之金罰,貨罰,入于司兵?!编嵭ⅲ骸柏洠咭?。”《易·震》:“億喪貝?!蓖蹂鲎ⅲ骸柏?,資貨糧用之屬也?!薄妒酚洝て綔蕰摗罚骸稗r(nóng)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漢書·食貨志下》:“百姓憒亂,其貨不行,民私以五銖錢市買?!睗h焦贛《易林·鼎之蠱》:“商人行旅,資無所有,貪貝逐利,留連玉帛?!薄端鍟な池浿尽罚骸敖粡V之域,全以金銀為貨?!彼卫钣^《上孫寺丞書》:“則雖白晝解人之衣貝者,掩目而過矣。”明王士性《廣志繹·西南諸省》:“(云南)貿(mào)易用貝,俗謂貝以一為莊,四莊為手,四手為苗,五苗為索,蓋八十貝也。”清龔自珍《乙丙之際塾議》之十六:“其敝也,貝專車不得一匹麻,有金一斛不糴掬粟。”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六:“貝在周初本來是一種原始的貨幣,所用的是海貝,學名為貨貝,殷周民族的疆域離海尚遠,可知貝的使用是起源于濱海民族?!?/p>
依據(jù)上述文獻可知,在我國中原地區(qū),由貨貝改用金屬鑄幣后,邊遠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如云南),仍有長期使用貨貝的習俗,兩者(春秋末至明末)的年代相差竟有近2000年之久。換言之,貨貝在中國大地上存在與流通的歷史遠超過任何一種錢幣,而出現(xiàn)在銅鏡紋飾之中,卻只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一個“歷史瞬間”。附表中的9個鏡例,給我們保存了珍貴的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