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鳳[杭州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杭州 311121]
作 者:馬靜鳳,杭州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2010級在讀本科生。
希斯克利夫(以下簡稱“?!保┦呛魢[山莊老主人收養(yǎng)的棄兒,他的身份給他帶來了來自各方面的排斥與打擊,凱瑟琳的愛與背叛以及最終的死亡帶給他無盡的折磨,苦難促使他在尋求復(fù)仇中煎熬一生。我們將他那悖于常理的報復(fù)看作是人性的扭曲,主要因為希對生活有著頑固的敵視態(tài)度,偏執(zhí)地對身邊的人進(jìn)行報復(fù),刻意背離人類愛生活的天性。弗洛伊德認(rèn)為,“本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沖動和生命力,它是混亂的、毫無理性的,它積蓄,尋求發(fā)泄,不懂得道德?!雹傧:翢o理性地由“本我”驅(qū)使,歇斯底里地宣泄他的殘酷無情,同時也不受道德壓抑,痛徹心扉地釋放對凱瑟琳超越生死的愛戀,在這個“惡魔”“虐待狂”背后閃耀著他不妥協(xié)的個性,主要由“三我”中的“本我”驅(qū)動。
希的不妥協(xié)遍及他愛恨交織的世界。在凱瑟林(以下簡稱“凱”)因追求傳統(tǒng)的“人間的愛”想成為“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呼》)而背棄希的那一刻,受盡壓迫、千瘡百孔的希僅存的一絲美好情感也破碎了,他認(rèn)為缺乏財富與地位是他一切苦難的根源,“本我”被喚醒了,并開始積蓄,默默地把滿腔的悲痛和怨恨藏在心底,帶著燃燒的痛苦憤然離開,外出致富,獨自絕望地孕育著報仇泄恨的能量。三年后,希致富而歸,終于擠進(jìn)了那個曾經(jīng)傷害他,拋棄他的社會階層,由此開始了他的復(fù)仇之旅,渴望“本我”的欲望得到滿足。他通過賭博贏走了原本就一蹶不振的亨德雷財產(chǎn),讓埃德加凄苦地死去,吞噬了兩家莊園的產(chǎn)業(yè),葬送了他們無辜的下一代的幸福,而且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他沒有最平凡的父愛。原以為這一切可以滿足他久久不能熄滅的報復(fù)之火,從中解脫,但隨之而來的龐大的悲傷證明他終究無法從對凱的戀情中解脫出來。復(fù)仇的成功并沒有達(dá)到“本我”的目的(弗洛伊德認(rèn)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樂②),由此可見財富和地位并不能滿足希的“本我”需要。
對凱,希更多的是令人心痛的愛與依戀,而這種愛戀是無意識的,痛并快樂的,非理性的本我,是混沌的,沸騰的本能表現(xiàn)。在她臨死前,虛弱地躺在希的懷里,希依舊不愿給予一絲溫柔與憐惜,他悲憤地責(zé)備她:“你為什么欺騙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彼盒牧逊蔚陌Ш勘磉_(dá)了他的絕望與無助,以及瘋狂的愛。本能沒有得到滿足,這種原動力不會消失或弱化,而是企圖滿足的要求更加迫切,“只要我活著,你就永世不得安寧。你說是我害死了你,那你的鬼魂快來找我報仇?。 边@份蔑視死亡的怒吼也暗示了他在“本我”的世界里將絕不妥協(xié)。
希也為他無法協(xié)調(diào)“三我”矛盾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弗洛伊德認(rèn)為,“三我之間經(jīng)常會有矛盾和沖突,這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雹巯S行θ?,沒有朋友,不愿也不能協(xié)調(diào)“本我”與社會法則的沖突,獨自活在充滿仇恨的冰冷的世界里,擁有并無視他看不起的財富,逃避豐滿俗世中一切孕育快樂的因素。雖然飽嘗心懷仇恨與思念的苦楚,希卻不曾放棄報復(fù)的念頭,也從未讓凱的氣息離開一刻,他經(jīng)常像孤魂野鬼般游蕩在荒野上,徘徊在林頓家的宅子外邊,在雨水中一躺就是一個晚上,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他在不妥協(xié)的愛與恨中燃燒,無限制地受著“本我”的驅(qū)動,把自己的世界扭曲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人間地獄,并且死守著人間地獄,不愿走出去,也不愿讓新鮮的情感流淌進(jìn)來。
一是社會對他的冷落、壓迫,二是愛情上的折磨。社會的不斷排斥和人們的長期敵對在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溫暖的棄兒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飽嘗了愛與恨,形成了執(zhí)拗的個性。精神分析學(xué)派的阿德勒認(rèn)為,“兒童在小時候由于自身不足和環(huán)境因素形成自卑感,他們會追求優(yōu)越感來獲得心理上的補償?!雹茏鳛橐粋€被收養(yǎng)的吉卜賽棄兒,希注定無法融入那個充滿階級斗爭的社會,社會更不會給他好臉色。老仆人冷漠無情,亨德雷專橫暴虐,皮鞭讓他嘗盡了人生殘酷,也讓他明白,忍氣吞聲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童年的印記是難以消除的,確實,從他瘋狂的報復(fù)可見,由此激發(fā)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仇恨在沉默中悄無聲息地積累,艱難的成長迫使他處處散發(fā)出憤怒和殘酷的味道。而阿德勒的理論只能解釋希報復(fù)意識的來源,不能解釋他報復(fù)成功后,取得優(yōu)越感和補償后心理的仍然不滿足,希占有兩家莊園后更顯絕望空虛。
從相知走過相戀到相愛,凱的愛一直是希的慰藉和希望,是他保持自我的力量,本以為愛情可以是彼此永遠(yuǎn)的歸宿,但不幸的是,凱被喚醒了社會意識,控制不住膨脹的虛榮心,順從了社會法則,成了畫眉山莊的女主人。希為愛義無反顧,因為有凱的愛,他不顧亨德雷的暴虐懲罰,不管社會的無情拋棄,一次次把怨恨壓制,極力壓抑本我,用社會道德約束自己,苦苦迎合凱的喜好。但是凱的背叛是對他最大的懲罰,給了他重重的一擊。當(dāng)聽見深愛的女人說嫁給自己會是一種羞恥時,唯一一種抑制他怨恨的力量消失了,悲痛演變成罪惡,蓄積已久的矛盾瞬間爆發(fā),將他引入宣泄本我的深淵,即使這樣,他依然無限眷戀著凱,她居住在他彌漫著復(fù)仇和憤怒的世界里,一刻都不曾離開,像空氣,不可或缺,無法逃離。而最后凱的死去并未給他帶來化解和寬恕,卻徹底撕裂了他的精神,他沉浸在傷痛中無法自拔,認(rèn)定永恒的愛情就是人生唯一的幸福,不幸的是這是一份無望的愛情,而他對這份無望的愛的堅守見證了他對愛情的不妥協(xié)。
在希的身上總是彌漫著一股揮之不去的堅韌,對恨如此,對愛亦是如此。他墜入本我的旋窩,無法平衡自我,弗洛伊德這樣論述自我難扮的角色:“它服侍著三個嚴(yán)厲的主人,而且要使它們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協(xié)調(diào)。這些要求總是背道而馳并似乎常?;ゲ幌嗳??!雹菹V赂欢鴼w以后,他有大把的機(jī)會,足夠的機(jī)遇體驗全新的生活,向外部世界、超我妥協(xié),開始感受不同的人生,但他卻冒著顛覆自己世界的危險,死守著過去的傷與痛,傷了別人,毀了自己。他不惜用一生的精力來毀掉兩個家族,偏執(zhí)地守著報復(fù)的憤怒,不愿與自己和解,不愿與帶給他傷害的人和解,更不愿與這個社會和解。時間沒有淡化他的仇恨,復(fù)仇的得逞也沒有治愈他破碎的心,這個可以蔑視死亡、掘開墳?zāi)沟娜说剿酪膊辉阜砰_凱的身影,不愿也不能夠一個人前行。
希反復(fù)咀嚼曾經(jīng)的愛與痛,毫無節(jié)制地宣泄“本我”欲望,任由極端的愛恨如藤蔓般無限滋長,凱死后,他常常怒吼:“沒有了生命,我如何活下去?失去了靈魂,我如何活下去?”這是他人性扭曲后的吶喊。然而他受無意于尋求情感解脫,無意于尋求一絲微不足道的安寧和滿足,也許在想念凱的日子里,享受著很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感受的刻骨銘心與充實滿足。李日在《對〈從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復(fù)仇的分析》中總結(jié)道,“希斯克利夫身上所體現(xiàn)的頑強的生命力對于我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生存是彌足珍貴的?!雹尢热粝壛藦?fù)仇的恨,棄了熾熱的愛,他能過上怎么樣的幸福生活?平平淡淡、郁郁寡歡終生?或是紙醉金迷、沒心沒肺度日?他的復(fù)仇泄恨超乎常情,亦有它種種理由,不妥協(xié)雖不可理喻卻感人至深,他恨亦恨得深沉持久,愛亦愛得痛徹心扉。
當(dāng)人性扭曲的陰霾漸漸散去,這種不妥協(xié)的個性才會顯現(xiàn)出它的光芒。當(dāng)今社會,我們熟練掌握了中庸,這是在社會競爭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自私的自我保護(hù)本能。我們知道,在一個健康的人格當(dāng)中,本我、自我、超我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協(xié)調(diào)的。希極端的愛與恨以及他不妥協(xié)的個性給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痛,這不可否認(rèn),我們也可以說一個毫無節(jié)制受“本我”驅(qū)動,讓仇恨占據(jù)自己生命的人是魔鬼。但有時不得不承認(rèn),自己妥協(xié)得太多了,蔣海峰在“《〈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形象剖析》中指出,“宗教和社會的道德往往讓人更加馴服和萎縮。如果欺騙自己的心靈向社會妥協(xié),只能使自己更加痛苦。”⑦我們不敢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所愛,因為太愛自己了,在愛情里淺嘗輒止,那些偶然碰觸的火花也只能稱作短暫的情欲釋放,而那些純潔的感情又總是因為所謂的不可抗力被狠心拋棄,和希斯那種無利益的情感相比,我們更多的是屈服于種種社會丑態(tài),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有幾個人能抵住誘惑,撐起生活所迫,守住對愛的堅定,守住對理想的堅持呢?
①②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商務(wù)印書館1988年版,第285頁,第285頁。
③ 車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黃光國譯,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頁。
④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黃光國譯,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頁。
⑤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新講》,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頁。
⑥ 李日:《對〈從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復(fù)仇的分析》,《科技致富向?qū)А?011年第14期。
⑦ 蔣海峰:《〈呼嘯山莊〉中希刺克利夫形象剖析》,《名作欣賞(下旬刊)》2013年第7期。
[1]Bronte Emily.Wuthering Height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
[2]艾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M].方平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