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潔 (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 610225)
論默爾索的“局外人”形象及內(nèi)涵
章 潔 (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 610225)
在《局外人》中,加繆塑造了同名主人公默爾索,著名的局外人形象。本文對默爾索“局外人”形象的體現(xiàn)進行分析,嘗試揭示他意識自己是局外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以及局外人形象深層的成因及內(nèi)涵。
局外人;社會倫理(規(guī)范、價值);荒誕;法庭;死亡
小說以默爾索的普通生活展開,以法庭審判和他精彩的心理活動結(jié)束。默爾索作為社會“局外人”、法庭“局外人”的形象一一呈現(xiàn),而他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明確了自己局外人的身份,加深了對自己乃至世界的理解。
默爾索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卻不按照社會普遍的價值、規(guī)范來生活和行動,他與社會是一個對立。這主要體現(xiàn)于他在親情、愛情、擇友、信仰等方面的與眾不同。默爾索在母親死后的一系列行為如聽聞噩耗后很安靜地說母親死了、守靈時抽煙、葬禮中第二天便去享樂,這些表現(xiàn)沖擊了社會的道德要求以及子女在母親死后應(yīng)該悲痛難當(dāng)?shù)墓沧R,成為法院定罪的主要理由,檢察官認為他沒有人性,是“一個在精神心理上殺死了自己母親的人”1。在愛情上,理想的人類愛情是性本能、感情與責(zé)任的結(jié)合,但莫爾索對瑪麗似乎只有肉欲而無情感,他認為愛不愛這樣的問題“毫無意義,但我似乎覺得并不愛”2。在交友上,雷蒙被認為是一個拉皮條的道德敗壞之人,而莫爾索并不受限于道德評價,“我也沒有任何道理不和他講話。”3但這也成為檢察官責(zé)難的一點,“檢察官朝著陪審團大聲說……而我則是他的同謀他的朋友?!?在工作方面,當(dāng)遇到了獲得更好發(fā)展機會的時候,他不考慮名利財富地位,拒絕去巴黎工作,被老板認為是沒有雄心壯志的人。默爾索沒有信仰,審判及定罪后,神甫一直勸導(dǎo)莫爾索信仰上帝,真誠懺悔以洗盡罪惡,但是莫爾索拒絕皈依上帝。
但是莫爾索并不是法院所判定的一個沒有人性的人,他有感情,有自己的行事原則和對事情的理解。在媽媽死后,他多次提起母親,覺得媽媽在的時候房子大小才合適,在沙拉瑪諾的狗丟后想起媽媽,在判刑后回憶母親等。他說過“毫無疑問,我很愛媽媽,但這并不說明什么”5“愛,和別人一樣?!?只是在他的理解中,愛母親并不意味著要在她去世后痛哭流涕禁欲絕樂。在母親的葬禮上,他曾猶豫過是否能抽煙,基于自己的判斷,他覺得無傷大雅,而這成為法院控訴理由之一。默爾索與瑪麗之間并不是單純的性關(guān)系,在描寫她們相處時,一起游泳曬太陽的歡樂是顯而易見的。他并非像動物一樣為了性欲任意追逐,他拒絕了雷蒙邀請他去妓院。莫爾索拒絕到巴黎工作的原因是現(xiàn)在的生活不使他厭煩,而且他認為生活不會有改變,什么生活都一樣,這是他的生活哲學(xué)。此外,在鄰居的狗走失后,他安慰沙拉瑪諾,為他想辦法。
莫爾索對很多事都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這并不代表他很淡漠。他在有些事上有自己的判斷和堅持。他明確表示自己從來不喜歡警察;在雷蒙與阿拉伯人對峙時,他避免惹怒雷蒙以致開槍。加繆在《局外人》英譯本序言中曾說“他不耍花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就是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里的局外人?!?莫爾索非常真實,即使他知道撒謊有利于境遇的改變,但撒謊意味著向這個社會價值準則妥協(xié)。如果他裝作撒謊并誠心悔過的模樣,他必然不可能被處以極刑。但他堅持以自我本來的面目來反抗這個社會對人的規(guī)范和理解。
正因為默爾索的想法、行為、特點與社會所普遍認可的規(guī)則不同,因為他不在已建立的道德倫理框架之內(nèi),甚至根本就不想去嘗試接受普遍的信仰,法院才會認為默爾索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但導(dǎo)致默爾索死刑的原因,不僅是他意識及外化的行為與社會產(chǎn)生沖突,還在于案件的審理程序和法官的荒誕推理。
小說第一部分是對默爾索普通生活的展現(xiàn),為第二部分的審判做了充分的準備。默爾索的行為被抽出來展現(xiàn)在眾人面前,他被迫審視自己,同時聽見別人對他不同的、正確或錯誤的認識,而漸漸意識到了自己“局外人”的身份,并在言語中觸及到了更深層次的哲學(xué)問題。
就默爾索對自己的認識而言,他是從“非局外人”轉(zhuǎn)變?yōu)椤熬滞馊恕钡?。在犯罪之前,他很正常地生活著,但在殺人后,“一切從這時開始了”8,他的命運產(chǎn)生變化,也開始認識自己。
在開庭前熱烈的氣氛中,默爾索覺得自己很多余;在審判中他感到被別人厭惡,并且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在沒有我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我的命運由他們決定,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見”9。默爾索作為被告成為了審判程序中的“局外人”,也體會到了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在小說里,法庭是社會的縮影。默爾索生活中接觸到的人幾乎都來當(dāng)了證人;法庭里的觀眾是社會上不相干的看客;而檢察官的宣判代表了社會的規(guī)范準則對默爾索的驅(qū)逐,他認為默爾索“既然對社會的基本法則都不承認,當(dāng)然已與社會一刀兩斷?!?0
《局外人》被薩特看為是對《西西弗神話》最形象的的詮釋,加繆并未對此表示異議,他本人也說“小說從來都是哲學(xué)的形象化”。11加繆的荒誕哲學(xué)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局外人”形象的內(nèi)涵以及這本書所呈現(xiàn)的世界?!盎恼Q是在人類的需要和世界的非理性沉默這兩者的對立中產(chǎn)生的?!?2“所謂荒誕,是指非理性和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間的沖突”13法官和律師都想弄明白默爾索的行為,對默爾索的解釋他們都認為不理想或不合理,而他的很多行為如殺死阿拉伯人并不是理性思考的結(jié)果。由于不能得到合理解釋,檢察官和律師都按照自己的邏輯、觀念和目的解釋默爾索的行為。以理性邏輯來解釋本無邏輯聯(lián)系的事件和非理性的行為,這本身就是荒誕。而默爾索卻因此被判處死刑,死刑是對社會權(quán)威的理解和判斷不可靠性的諷刺。而且,檢察官把默爾索的案件和一樁弒父案聯(lián)系在一起,強詞奪理地認為前者預(yù)示了后者的發(fā)生。在不可知的世界上,“一個哪怕是能用邪理解釋的世界也不失為一個親切的世界?!?4檢察官覺得他的解釋很合理,而默爾索體會到的是不被理解的荒誕和局外之感。默爾索在法庭上成為“局外人”與這個世界的荒誕有關(guān)。
默爾索的價值判斷與現(xiàn)行的價值體系只是兩類不同的思想,是對存在方式的不同選擇。由于理性有限,我們并不能肯定后者就是絕對正確的,社會中人有選擇不遵從它們的可能,莫爾索就是這樣的人。在感受到了荒誕認識到了“局外人”的身份后,他進一步明白唯一能把握到的是自己的生命和死亡。
在被判死刑后,默爾索曾渴望一條生路。在擔(dān)心黎明腳步聲的到來和對死亡命運的思考中,他認識到了人類死亡的必然性。早在第一部分,默爾索便同意雷蒙的看法即媽媽去世是早晚要發(fā)生的事。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時,他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所有人都會被判死刑。“人類的命運注定了生存的無意義,抹去了存在的價值差異?!?5既然今生必死,而又沒有來世、地獄和天堂,默爾索則認識到“所有一切彼此之間不再有高下優(yōu)劣的差別了”16,一切都不再重要。早在第一部分,默爾索就認識到人們永遠也無法改變生活,什么樣的的生活都差不多。當(dāng)深刻了解到所有人都有的死刑命運時,他認識并深化了自己的思想。
默爾索也似乎明白了媽媽為什么要在晚年找一個“未婚夫”,重新開始生活。加繆認為在荒誕中堅持生活會產(chǎn)生激情,“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7接受必然的死亡、認識到荒誕的默爾索不再憤怒,也不再抗拒瀕死的時光,而認為現(xiàn)在依然幸福,感到自己準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而默爾索一直以來的生活“幸福自在”,盡量滿足自己的生理和感官需求,從未表達過生活的厭倦,也從不違背自己的內(nèi)心。
默爾索最終以反抗的姿態(tài)處于社會,“他們要去的天地從此與我無關(guān)痛癢”,他希望在處決時聽到仇恨的叫喊,心甘情愿的當(dāng)一個“局外人”,徹底退出這個社會。
注釋:
1.加繆著,柳鳴九譯.《局外人》.浙江文藝出版社,P95~96.2.P43.
3.P26.
4.P90.
5.加繆著,柳鳴九譯.《局外人》.浙江文藝出版社,P61.
6.P63.
7.加繆著,柳鳴九譯.《局外人》.浙江文藝出版社,P132.《局外人》的社會現(xiàn)實內(nèi)涵與人性內(nèi)涵.
8.加繆著,柳鳴九譯.《局外人》.浙江文藝出版社,P56.
9.P93.
10.P96.
11.張容著.參照《形而上的反抗—加繆思想研究》.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 P86.
12.加繆著.《西西弗神話》.上海譯文出版社,P26.
13.加繆著.《西西弗神話》.上海譯文出版社,P20~21.
14.加繆著《西西弗神話》.上海譯文出版社,P6.
15.張容著.《形而上的反抗—加繆思想研究》.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P71.
16.加繆著,柳鳴九譯.《局外人》.浙江文藝出版社,P114.
17.張容著.《形而上的反抗—加繆思想研究》.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P78.
[1]加繆,柳鳴九譯.局外人[M].浙江文藝出版社,2010.
[2]張容.形而上的反抗—加繆思想研究[M].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8.
[3]加繆,沈志明譯.西西弗神話[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4]G.J.Gillis, Selena Ward.局外人雙語名著導(dǎo)讀[M].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8.
[5]理查德?坎伯,馬振濤,楊淑學(xué)譯.加繆[M].中華書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