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玉軍
要想富,先修路??h委一班人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決定實行村村通柏油路工程,并要求縣報大力宣傳、樹立榜樣。作為縣報記者,我負責抓個人典型。
有必要交代一下,村村通工程的資金來源分三塊:縣政府撥一部分,鄉(xiāng)鎮(zhèn)拿一部分,老百姓集一部分。我的任務就是大力宣傳那些捐錢多的個人。這個活兒其實很好干,到了鄉(xiāng)鎮(zhèn),抓宣傳的早把材料準備好了,誰拿錢多就寫誰。先介紹基本情況,其次美化人物形象,再挖掘思想根源,后潤色語言文字——搞定。
這天,我來到全縣最偏遠的澇洼鄉(xiāng),接待我的是宣傳干事小徐。我向他要捐款最多的人名單,小徐沒給,反而說:“劉記者,我們鄉(xiāng)旮旯村有個叫張桂芝的老人,雖然不是捐款最多的,。但我覺得她最有資格做榜樣?!?/p>
“是嗎?”小徐的話引起了我的興趣,“愿聞其詳?!?/p>
“村里一說修公路,她馬上捐了八千元。對一位從土里刨食的農(nóng)村老太太來說,這可是個天文數(shù)字啊。”
我確實被這個數(shù)字打動了。雖然已經(jīng)寫了許多典型,可那些都是有錢的主兒,有的搞養(yǎng)殖,有的辦工廠,萬兒八千的,對他們來說不過小菜一碟。甚至有人就想花錢買名聲,一個養(yǎng)鱉的曾赤裸裸地說:“花兩萬讓縣報表揚表揚,比做廣告便宜多了?!闭f實話,我打內(nèi)心里瞧不起他們,就寫些官樣文章應付公事。我決心好好抓抓這個典型,就答應了小徐:“走,去見見這位老人?!?/p>
旮旯村是個偏僻的小山村,進出村里連條正兒八經(jīng)的路都沒有。坐在小徐的摩托車上,我被崎嶇不平的山路顛得差點散了架。村主任老高聽說我要采訪張桂芝,也非常激動:“是該表揚表揚她,我們村這次能順利集資,全虧了她?!薄笆敲矗苷f說具體情況嗎?”
老高便向我講述了當時的情景,他將村里的人集合起來,把集資修路的事情一說,剛剛還十分安靜的會場頓時炸了鍋。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修什么路,祖祖輩輩不都這樣過來了?”“是啊,一定是當官的又想著法子賺老百姓的錢?!睙o論老高怎么勸說,就是沒人肯點頭。
就在事情陷入僵局時,張桂芝又著腰往主席臺上一站:“你們留著錢干什么?給兒子買媳婦?萬一跑了或讓政府發(fā)現(xiàn)了,也要落個人財兩空。聽俺兒講,咱安岳的檸檬在外面是搶手貨,大伙湊點錢,修好路,用汽車把這漫山遍野的檸檬運出去,準能換回大把大把的票子。到那時,還怕孩子娶不來媳婦?何況政府拿大頭,咱拿小頭,可別死心眼。俺拿八千?!?/p>
她的話不多,卻句句說到了點子上,而且當時就跑回家把一張八千元的存單拿來交給會計。大伙被震撼了:其實她的日子很緊巴,丈夫死得早,又供出了全村第一個大學生。
隨著老高的描述,我腦子里浮現(xiàn)出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形象,她識大體、顧大局,是新時代的女性代表。
見到張桂芝,我大失所望。她五十多歲的樣子,滿臉皺紋,穿著很普通的對襟大褂。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她還是個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她的腿怎么了?”職業(yè)的敏感讓我覺得這里面可能有文章。
老高含糊其辭地說:“不小心摔的?!闭f著,向張桂芝介紹,“三嬸,這是縣報的劉記者,來看你的?!?/p>
老人扭頭瞅瞅我,沒吭聲。老高趕緊打圓場:“別見怪,她就這脾氣?!?/p>
我說沒事,緊走幾步攆上她:“大娘,您這么不容易還捐那么多錢,真是太偉大了。”因為想深入她的內(nèi)心,我順嘴把自作聰明的揣測問了出來:“您如此慷慨解囊,是否與您的腿摔傷有關(guān)?”
老高急忙扯我的衣角:“她的腿是被她丈夫打斷的?!崩细叩脑捵屛液荏@訝,同時對自己的魯莽后悔不已。
可能被戳著了痛處,老人停住腳,瞪著眼睛問我:“真想知道俺為啥拿那么多錢修路?”
被她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盯得有點不知所措,我木然地點點頭。
她咬著牙一字一句地說:“當年被拐賣到這里的時候,要是有條像樣的路,俺早就逃跑了……”
選自《微型小說月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