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坡>下坡,在不同坡向凍害程度為:西北坡>北坡>東南坡>東坡>南坡,不同無性系間凍害程度有明顯差異。關鍵詞:杉木;種子園;凍害中圖分類號S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31(2014)03-04-105-02杉"/>
吳昌華
摘 要:通過對杉木第三代種子園凍害的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種子園內植株在不同坡位凍害程度為:上坡>中坡>下坡,在不同坡向凍害程度為:西北坡>北坡>東南坡>東坡>南坡,不同無性系間凍害程度有明顯差異。
關鍵詞:杉木;種子園;凍害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105-0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國特有的優(yōu)良用材樹種,也是福建省最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福建省于1967年在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杉木嫁接種子園,隨后建立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無性系種子園[1]。近年來,隨著杉木多世代育種研究的深入,杉木種子園營建、管理技術研究也不斷深入,有關報道文獻很多[2]。但是縱觀前人的研究資料,對杉木種子園凍害的研究尚未見報道。鑒于此,筆者以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的寒潮天氣為背景,對營建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國有林場的杉木第三代種子園中的2010年春嫁接的全部植株凍害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為杉木種子園的營建與管理以及無性系選擇等提供科學依據(jù)。
1 種子園概況
種子園位于福建省上杭白砂國有林場留坑工區(qū)3林班5大班17~25小班,東經(jīng)116°36′,北緯25°09′。種子園地處玳帽山延伸的低山地帶,海拔470~540m,坡度18~22°,地形開闊,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9.9℃,年平均總積溫7 288℃,7月份平均氣溫27.9℃,1月份平均氣溫10℃,活動積溫6 076℃,年平均降水量1 605.4mm,年均日照時數(shù)1 920.4h,霜日13d,無霜期301d,年均相對溫度77%。土壤為紅壤,土層深厚,肥力中等,立地等級為Ⅱ~Ⅲ級。2009年春定植砧木,初植密度為625株/hm2,2010年春嫁接,面積6.7hm2,總株數(shù)為2 450株,共配置由福建省洋口林場提供的70個無性系。
2010年12月中旬出現(xiàn)強寒潮天氣過程。12月14日開始受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影響,我縣出現(xiàn)寒潮天氣過程,12月15日開始氣溫明顯下降,48h降溫幅度達11.2℃,過程極端最低氣溫達-2.1℃(17日),12月15日夜里至16日早晨我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出現(xiàn)雨夾雪,12月17日早晨全縣出現(xiàn)霜和結冰。2011年2月中旬出現(xiàn)寒潮天氣過程,受強冷空氣南下影響,從2月11日開始降溫,24h降溫幅度為8.8℃,過程降溫為12.0℃,過程最低氣溫為3.7℃(15日)[3]。
2 調查內容和方法
2.1 調查內容 于2011年4月實地調查全園每株杉木的凍害情況,將不同坡位、坡向、無性系等因子相應的凍害株數(shù)和凍害等級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2 凍害等級的標準 為保證調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根據(jù)植株凍害的形態(tài)指標、生長指標,并參照相關資料,對調查植株的凍害程度設定5個等級標準(表1)[4]。按國家標準將杉木木凍害分為5級,每級代表值各為0、1、2、3、4,其根據(jù)公式1/4Σ(代表值×各級權重)來計算凍害指數(shù)。
3 結果與分析
3.1 杉木無性系凍害差異分析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不同無性系之間的抗寒性存在明顯差異。有的無性系凍害株數(shù)較多,有的無性系凍害株數(shù)較少,凍害3株以上(含3株)的14個無性系共凍害90株(表2)。凍害2株和1株的26個無性系共凍害33株,無凍害的30個無性系(表3)。三者的無性系數(shù)量占無性系總數(shù)量和凍害株數(shù)占總凍害株數(shù)的百分比分別為20.0%、73.2%,37.1%、26.8%,42.8%、0%。
3.2 坡位因素 由表4可以看出,上坡凍害的株數(shù)比下坡多,中坡又比下坡多,坡位越高凍害株數(shù)越多,坡位越低凍害越少。這是由于寒潮侵襲種子園時北風對上坡影響最大,中坡次之,下坡最小,而造成上坡最寒冷、中坡次之,下坡最暖和。
3.3 坡向因素 坡位因素對杉種子園植株凍害影響很大,不同坡位的凍害程度順序為西北坡>東南坡>東坡>北坡>南坡(表5)。因為本次調查的種子園中的東南坡正好處于冬季北風的風口,而北坡恰好受了北面其它山體的阻擋,出現(xiàn)了凍害程度東南坡>北坡和東坡>北坡的異常情況。
3.4 杉木無性系種子園凍害方差分析 對表6各坡位、坡向凍害指數(shù)進行反正弦轉換變換,且進行方差分析(表7),結果表明坡位、坡向對杉木無性系種子園凍害程度存在極顯著差異,達1%水平,說明建設杉木無性系種子園不僅要考慮坡位,還要考慮坡向的影響。
4 結論與討論
(1)本次調查的杉木種子園凍害的株數(shù)123株,僅占種子園總株數(shù)的5.3%,僅占種子總凍害指數(shù)是0.036,總體凍害程度輕微。今后如遇到更強程度的寒潮天氣,種子園的凍害程度將更嚴重。凍害對種子園有很大的較大的破壞作用。因此,我們應重視杉木種子園凍害的研究。
(2)坡位、坡向等小地形對凍害程度影響很大,因此,在建園時應謹慎考慮小地形因素。風口、上坡、西北坡等易受凍害地段可避免規(guī)劃為種子園區(qū),可以栽植馬尾松、闊葉樹等組成隔離帶和保護帶。
(3)從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無性系的抗寒性有差異,今后可繼續(xù)觀察研究各無性系的抗寒性。杉木無性系的抗寒性強弱可作為能否選擇為建立下一代種子園的依據(jù)之一。
參考文獻
[1]鄭仁華,施季森,翁玉榛.福建省杉木良種繁育戰(zhàn)略研究[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8,22(9):1-5.
[2]鄭仁華,施季森.福建省杉木良種繁育現(xiàn)狀[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4,18(2):3-4.
[3]上杭縣氣象局.2011年冬季上杭縣氣候影響評價[R].
[4]沈伯葵,朱克恭,魏初獎,等.杉木凍害的研究[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1991(4):47-48.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過對杉木第三代種子園凍害的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種子園內植株在不同坡位凍害程度為:上坡>中坡>下坡,在不同坡向凍害程度為:西北坡>北坡>東南坡>東坡>南坡,不同無性系間凍害程度有明顯差異。
關鍵詞:杉木;種子園;凍害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105-0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國特有的優(yōu)良用材樹種,也是福建省最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福建省于1967年在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杉木嫁接種子園,隨后建立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無性系種子園[1]。近年來,隨著杉木多世代育種研究的深入,杉木種子園營建、管理技術研究也不斷深入,有關報道文獻很多[2]。但是縱觀前人的研究資料,對杉木種子園凍害的研究尚未見報道。鑒于此,筆者以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的寒潮天氣為背景,對營建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國有林場的杉木第三代種子園中的2010年春嫁接的全部植株凍害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為杉木種子園的營建與管理以及無性系選擇等提供科學依據(jù)。
1 種子園概況
種子園位于福建省上杭白砂國有林場留坑工區(qū)3林班5大班17~25小班,東經(jīng)116°36′,北緯25°09′。種子園地處玳帽山延伸的低山地帶,海拔470~540m,坡度18~22°,地形開闊,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9.9℃,年平均總積溫7 288℃,7月份平均氣溫27.9℃,1月份平均氣溫10℃,活動積溫6 076℃,年平均降水量1 605.4mm,年均日照時數(shù)1 920.4h,霜日13d,無霜期301d,年均相對溫度77%。土壤為紅壤,土層深厚,肥力中等,立地等級為Ⅱ~Ⅲ級。2009年春定植砧木,初植密度為625株/hm2,2010年春嫁接,面積6.7hm2,總株數(shù)為2 450株,共配置由福建省洋口林場提供的70個無性系。
2010年12月中旬出現(xiàn)強寒潮天氣過程。12月14日開始受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影響,我縣出現(xiàn)寒潮天氣過程,12月15日開始氣溫明顯下降,48h降溫幅度達11.2℃,過程極端最低氣溫達-2.1℃(17日),12月15日夜里至16日早晨我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出現(xiàn)雨夾雪,12月17日早晨全縣出現(xiàn)霜和結冰。2011年2月中旬出現(xiàn)寒潮天氣過程,受強冷空氣南下影響,從2月11日開始降溫,24h降溫幅度為8.8℃,過程降溫為12.0℃,過程最低氣溫為3.7℃(15日)[3]。
2 調查內容和方法
2.1 調查內容 于2011年4月實地調查全園每株杉木的凍害情況,將不同坡位、坡向、無性系等因子相應的凍害株數(shù)和凍害等級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2 凍害等級的標準 為保證調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根據(jù)植株凍害的形態(tài)指標、生長指標,并參照相關資料,對調查植株的凍害程度設定5個等級標準(表1)[4]。按國家標準將杉木木凍害分為5級,每級代表值各為0、1、2、3、4,其根據(jù)公式1/4Σ(代表值×各級權重)來計算凍害指數(shù)。
3 結果與分析
3.1 杉木無性系凍害差異分析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不同無性系之間的抗寒性存在明顯差異。有的無性系凍害株數(shù)較多,有的無性系凍害株數(shù)較少,凍害3株以上(含3株)的14個無性系共凍害90株(表2)。凍害2株和1株的26個無性系共凍害33株,無凍害的30個無性系(表3)。三者的無性系數(shù)量占無性系總數(shù)量和凍害株數(shù)占總凍害株數(shù)的百分比分別為20.0%、73.2%,37.1%、26.8%,42.8%、0%。
3.2 坡位因素 由表4可以看出,上坡凍害的株數(shù)比下坡多,中坡又比下坡多,坡位越高凍害株數(shù)越多,坡位越低凍害越少。這是由于寒潮侵襲種子園時北風對上坡影響最大,中坡次之,下坡最小,而造成上坡最寒冷、中坡次之,下坡最暖和。
3.3 坡向因素 坡位因素對杉種子園植株凍害影響很大,不同坡位的凍害程度順序為西北坡>東南坡>東坡>北坡>南坡(表5)。因為本次調查的種子園中的東南坡正好處于冬季北風的風口,而北坡恰好受了北面其它山體的阻擋,出現(xiàn)了凍害程度東南坡>北坡和東坡>北坡的異常情況。
3.4 杉木無性系種子園凍害方差分析 對表6各坡位、坡向凍害指數(shù)進行反正弦轉換變換,且進行方差分析(表7),結果表明坡位、坡向對杉木無性系種子園凍害程度存在極顯著差異,達1%水平,說明建設杉木無性系種子園不僅要考慮坡位,還要考慮坡向的影響。
4 結論與討論
(1)本次調查的杉木種子園凍害的株數(shù)123株,僅占種子園總株數(shù)的5.3%,僅占種子總凍害指數(shù)是0.036,總體凍害程度輕微。今后如遇到更強程度的寒潮天氣,種子園的凍害程度將更嚴重。凍害對種子園有很大的較大的破壞作用。因此,我們應重視杉木種子園凍害的研究。
(2)坡位、坡向等小地形對凍害程度影響很大,因此,在建園時應謹慎考慮小地形因素。風口、上坡、西北坡等易受凍害地段可避免規(guī)劃為種子園區(qū),可以栽植馬尾松、闊葉樹等組成隔離帶和保護帶。
(3)從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無性系的抗寒性有差異,今后可繼續(xù)觀察研究各無性系的抗寒性。杉木無性系的抗寒性強弱可作為能否選擇為建立下一代種子園的依據(jù)之一。
參考文獻
[1]鄭仁華,施季森,翁玉榛.福建省杉木良種繁育戰(zhàn)略研究[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8,22(9):1-5.
[2]鄭仁華,施季森.福建省杉木良種繁育現(xiàn)狀[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4,18(2):3-4.
[3]上杭縣氣象局.2011年冬季上杭縣氣候影響評價[R].
[4]沈伯葵,朱克恭,魏初獎,等.杉木凍害的研究[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1991(4):47-48.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過對杉木第三代種子園凍害的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種子園內植株在不同坡位凍害程度為:上坡>中坡>下坡,在不同坡向凍害程度為:西北坡>北坡>東南坡>東坡>南坡,不同無性系間凍害程度有明顯差異。
關鍵詞:杉木;種子園;凍害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105-0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國特有的優(yōu)良用材樹種,也是福建省最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福建省于1967年在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杉木嫁接種子園,隨后建立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無性系種子園[1]。近年來,隨著杉木多世代育種研究的深入,杉木種子園營建、管理技術研究也不斷深入,有關報道文獻很多[2]。但是縱觀前人的研究資料,對杉木種子園凍害的研究尚未見報道。鑒于此,筆者以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的寒潮天氣為背景,對營建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國有林場的杉木第三代種子園中的2010年春嫁接的全部植株凍害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為杉木種子園的營建與管理以及無性系選擇等提供科學依據(jù)。
1 種子園概況
種子園位于福建省上杭白砂國有林場留坑工區(qū)3林班5大班17~25小班,東經(jīng)116°36′,北緯25°09′。種子園地處玳帽山延伸的低山地帶,海拔470~540m,坡度18~22°,地形開闊,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9.9℃,年平均總積溫7 288℃,7月份平均氣溫27.9℃,1月份平均氣溫10℃,活動積溫6 076℃,年平均降水量1 605.4mm,年均日照時數(shù)1 920.4h,霜日13d,無霜期301d,年均相對溫度77%。土壤為紅壤,土層深厚,肥力中等,立地等級為Ⅱ~Ⅲ級。2009年春定植砧木,初植密度為625株/hm2,2010年春嫁接,面積6.7hm2,總株數(shù)為2 450株,共配置由福建省洋口林場提供的70個無性系。
2010年12月中旬出現(xiàn)強寒潮天氣過程。12月14日開始受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影響,我縣出現(xiàn)寒潮天氣過程,12月15日開始氣溫明顯下降,48h降溫幅度達11.2℃,過程極端最低氣溫達-2.1℃(17日),12月15日夜里至16日早晨我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出現(xiàn)雨夾雪,12月17日早晨全縣出現(xiàn)霜和結冰。2011年2月中旬出現(xiàn)寒潮天氣過程,受強冷空氣南下影響,從2月11日開始降溫,24h降溫幅度為8.8℃,過程降溫為12.0℃,過程最低氣溫為3.7℃(15日)[3]。
2 調查內容和方法
2.1 調查內容 于2011年4月實地調查全園每株杉木的凍害情況,將不同坡位、坡向、無性系等因子相應的凍害株數(shù)和凍害等級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2 凍害等級的標準 為保證調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根據(jù)植株凍害的形態(tài)指標、生長指標,并參照相關資料,對調查植株的凍害程度設定5個等級標準(表1)[4]。按國家標準將杉木木凍害分為5級,每級代表值各為0、1、2、3、4,其根據(jù)公式1/4Σ(代表值×各級權重)來計算凍害指數(shù)。
3 結果與分析
3.1 杉木無性系凍害差異分析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不同無性系之間的抗寒性存在明顯差異。有的無性系凍害株數(shù)較多,有的無性系凍害株數(shù)較少,凍害3株以上(含3株)的14個無性系共凍害90株(表2)。凍害2株和1株的26個無性系共凍害33株,無凍害的30個無性系(表3)。三者的無性系數(shù)量占無性系總數(shù)量和凍害株數(shù)占總凍害株數(shù)的百分比分別為20.0%、73.2%,37.1%、26.8%,42.8%、0%。
3.2 坡位因素 由表4可以看出,上坡凍害的株數(shù)比下坡多,中坡又比下坡多,坡位越高凍害株數(shù)越多,坡位越低凍害越少。這是由于寒潮侵襲種子園時北風對上坡影響最大,中坡次之,下坡最小,而造成上坡最寒冷、中坡次之,下坡最暖和。
3.3 坡向因素 坡位因素對杉種子園植株凍害影響很大,不同坡位的凍害程度順序為西北坡>東南坡>東坡>北坡>南坡(表5)。因為本次調查的種子園中的東南坡正好處于冬季北風的風口,而北坡恰好受了北面其它山體的阻擋,出現(xiàn)了凍害程度東南坡>北坡和東坡>北坡的異常情況。
3.4 杉木無性系種子園凍害方差分析 對表6各坡位、坡向凍害指數(shù)進行反正弦轉換變換,且進行方差分析(表7),結果表明坡位、坡向對杉木無性系種子園凍害程度存在極顯著差異,達1%水平,說明建設杉木無性系種子園不僅要考慮坡位,還要考慮坡向的影響。
4 結論與討論
(1)本次調查的杉木種子園凍害的株數(shù)123株,僅占種子園總株數(shù)的5.3%,僅占種子總凍害指數(shù)是0.036,總體凍害程度輕微。今后如遇到更強程度的寒潮天氣,種子園的凍害程度將更嚴重。凍害對種子園有很大的較大的破壞作用。因此,我們應重視杉木種子園凍害的研究。
(2)坡位、坡向等小地形對凍害程度影響很大,因此,在建園時應謹慎考慮小地形因素。風口、上坡、西北坡等易受凍害地段可避免規(guī)劃為種子園區(qū),可以栽植馬尾松、闊葉樹等組成隔離帶和保護帶。
(3)從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無性系的抗寒性有差異,今后可繼續(xù)觀察研究各無性系的抗寒性。杉木無性系的抗寒性強弱可作為能否選擇為建立下一代種子園的依據(jù)之一。
參考文獻
[1]鄭仁華,施季森,翁玉榛.福建省杉木良種繁育戰(zhàn)略研究[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8,22(9):1-5.
[2]鄭仁華,施季森.福建省杉木良種繁育現(xiàn)狀[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4,18(2):3-4.
[3]上杭縣氣象局.2011年冬季上杭縣氣候影響評價[R].
[4]沈伯葵,朱克恭,魏初獎,等.杉木凍害的研究[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1991(4):47-48.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