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輝
(內蒙古警察職業(yè)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掀起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熱潮。新形勢、新任務既給警察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又為學生政治思想工作取得實效提供了新契機、新動力,我們要抓住時機,開拓進取。
警察院校是培養(yǎng)警察后備力量、儲備警用人才的基地。“政治育警”是警察院校必須遵循的重要教育原則,是由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性質和肩負的使命決定的。我國的人民警察是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人民利益的重要執(zhí)法力量,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之一。人民警察的階級性決定了人民警察的政治性。政治工作歷來都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線,這是我國公安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所以,公安隊伍建設首先是政治建設。同樣,“政治育警”是警察院校立校育人的首要任務,警察院校要充分發(fā)揮“政治育警”主陣地的作用,努力培養(yǎng)一批政治過硬的高素質公安儲備人才。
當前警察院校迎來了政治理論教育的關鍵時期,這里指兩個方面的關鍵期,一是指十八大開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抓住這個關鍵期,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期、新形勢下警察院?!罢斡敝袠O其重要的任務。二是指學生政治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期。警察院校是學生成為一名人民警察,真正從事警務活動前最重要的培養(yǎng)基地和練兵場,是他們結束十幾年寒窗苦讀的最后一站,是他們政治思想觀念逐漸成熟,進行正面強化、疏導和糾偏,去偽存真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關鍵期,加強學生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正能量的教育,提升學生從警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純潔入警動機。要抓住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的最佳時機,抓住學生離開警察院校的最后時刻,對他們進行富有時效性的政治思想和精神的洗禮。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報重要報道匯編》,人民日報出版社.“三個倡導”,是一面新旗幟,是對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具體注釋,它為當代中國塑造了可貴的精神氣質。
公安事業(yè)是偉大的,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崇高的精神,更需要核心的價值觀念來引領實踐?!叭齻€倡導”是警察院校德育應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是培育學生塑造“警察精神”的重要指導。毛澤東同志早就講過:“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論是警察個體,還是警察人群體,都需要樹立和塑造崇高的“警察精神”?!熬炀瘛眱群S富,它是警察群體在職業(yè)生涯中,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擁有的一種積極向上、相對穩(wěn)定的思維模式、心理傾向和價值取向,是警察文化、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的綜合體現(xiàn)、高度概括,它應該是警察這個職業(yè)在長期的公安工作實踐中,積淀的最富典型意義的精神特征和展現(xiàn)出來的精神風貌?!熬炀瘛钡乃茉?,既要以“三個倡導”為指導,還要符合時代對警察職業(yè)精神的呼喚,就是要具備“忠誠可靠、秉公執(zhí)法、英勇善戰(zhàn)、紀律嚴明、無私奉獻”*2005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羅干同志把新時期人民警察精神概括為“忠誠可靠、秉公執(zhí)法、英勇善戰(zhàn)、紀律嚴明、無私奉獻”二十個字。的高尚精神。警察職業(yè)是神圣的,但警察也是普通人,在這個文化、價值觀念紛繁復雜的時代,尤其是市場經濟觀念下,就業(yè)方式、分配方式的多樣化,都對傳統(tǒng)的警察職業(yè)和民警的思想造成了沖擊。所以,警察精神尤為重要,它是警察職業(yè)、警察人格真善美的結晶,是干好公安工作的精神支撐。一個人,如果精神有所寄托,就會熱愛生活,就會朝氣蓬勃,就會勇往直前。反之,如果精神空虛,就會萎靡不振,畏縮不前,甚至自暴自棄。警察隊伍也有魂,這個魂就是“警察精神”,是警察的精、氣、神,是一種價值追求和精神境界。作為警校學生,積極培育和塑造“警察精神”,增強警察職業(yè)的自信心、自豪感、使命感、責任感,是他們構筑警察職業(yè)理想、勝任公安工作、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關鍵。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校園內如何產生和評價,一方面看課堂教學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了多少;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學校對學生在紀律作風和學風上的管理及成效,尤其是警察院校。警察院校與其他地方高校在建校理念和管理理念上有很大不同,警察院校對學生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準軍事化管理,這也是警察院校長期葆有的特色和一直以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也是警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在校生活期間,最好、最直觀地實踐教育和習慣養(yǎng)成的途徑。
我國公安教育從新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幾次改革和轉型,這些改革是適應不同時期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必然要求和積極探索。首先是從2001年開始的各地中專升大專的轉型,然后是專科院校升本科的轉型,突出的都是公安學歷教育。自2008年公安部直屬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警學院停止招收本科生后,全國不少公安院校也逐步停招公安專業(yè)本、專科學生,我國公安教育再次發(fā)生了重大轉型,淡化或暫停學歷教育,突出公安教育的培訓職能。近來,一些警察院校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從學校的生存和長遠考慮,在當?shù)毓膊块T和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又開始恢復學歷教育,恢復公安專業(yè)的招生計劃,學歷教育悄然復興。經過這么幾輪的改革和轉型,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思路進一步明晰,各校辦學特色更加突出辦學定位更加準確,但是也對公安教育訓練工作帶來了一些困惑。一段時期,公安教育訓練到底應該怎么走,成了公安教育訓練研究的一個焦點和熱點問題。在這一過程中,由于進公安隊伍要通過公務員考試,公安院校畢業(yè)生的優(yōu)勢不再突出,這就對公安院校的警務化管理形成了一些沖擊。警察院校在教學設計和教育管理方面顯得有些混亂,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的就是學校對學生在紀律作風和學風的管理上不夠嚴格,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庸、懶、散、差的現(xiàn)象。這樣的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公安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尤其是在思想作風上。
所以,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警察院校要繼續(xù)加強學生紀律作風、學風管理,保持并發(fā)揚準軍事化管理的優(yōu)勢和特色,爭創(chuàng)“四個一流”*2013年6月6日,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書記王君在視察內蒙古公安廳時,要求,全區(qū)公安民警要繼續(xù)努力,公安工作要爭創(chuàng)“四個一流”,即配備一流的設備;培養(yǎng)一流的人才;創(chuàng)建一流的管理;做出一流的業(yè)績,為內蒙古經濟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為平安內蒙古建設做出更大貢獻。,即爭創(chuàng)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裝備、一流的業(yè)績,為新時期的公安教育事業(yè)貢獻更大力量。
警察院校的政治理論課教師多是專職教師,學生的管理一般由學生大隊或學生處負責。學生處負責管理學生的老師有的是只負責帶學生、管理學生,不教課;也有的是兼任其他教學部門的授課任務,是其他教學部門的兼職教師。新形勢下,要提高學生政治思想水平,必須要加強教風、師德建設,必須要讓管理學生和任課的師資隊伍共同提高,二者齊抓共管,齊頭并進,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警察院?!罢斡?、“德育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加強教風、師德建設,就要緊緊圍繞黨的群眾路線,在教學和管理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我們經常講軍民魚水情,師生同樣是魚和水的關系。我們要時刻清醒地認識到“我是誰”,時刻銘記我“為了誰、依靠誰”。在新形勢下,我們要身體力行,當好黨的傳聲筒,積極投身到十八大精神和中國夢的宣講活動中,用最新的、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充分發(fā)揮理論課教師和學生管理工作者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師德方面,“學高為師,身正示范”,要為人師表,滿足公安教育和警察院校學生對教師的期望,首先從自我做起,遵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無論是教課還是管理學生,教師都要與學生進行平等地交流、對話和溝通,保持與學生的密切聯(lián)系。積極主動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和思想困惑。在教風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科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學識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不但要鉆研理論,還要關注前沿、熱點問題,更要接地氣,加強與公安部門和警務工作的聯(lián)系,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說服力?!皟烧n”教師要具備很高的政治覺悟,把握好群眾路線,尤其是在課堂上,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客觀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自覺抵制種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警察院校的學生管理和政治理論課的教師應該是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正的優(yōu)秀的隊伍。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還要創(chuàng)新平臺。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網(wǎng)絡輔導咨詢平臺的方式,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優(yōu)勢,與學生拉近距離。學生也可以匿名與老師在網(wǎng)上交流,敞開心扉,老師用專業(yè)的知識為他們指導、答疑、解惑,這個平臺是師生之間另外一個舞臺,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又一種途徑和場所。同時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于警察院校來說,有著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通過豐富的硬件資源,比如圖書館、校園網(wǎng)絡、小型的博物館、展館、展板等充分彰顯警察院校政治育警、以德育人的校園文化主旋律,“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感染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