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
BRTN的個性特點——專訪北京電視臺新媒體發(fā)展中心主任 蔣虎
BRTN到底有什么樣的個性特點?蔣虎說:“跟全國其他兄弟單位比較起來,我們可能有我們自己的特點。但這個特點是依托我們原來母體的特點、地域的特點、內容的特點,包括我們長期形成的運營方式的特點。不僅僅是原有內容的穿透,廣電的內容,直接搬大媒體平臺上,而是我們現在初步定的,以音視頻為主的,綜合門戶網站這樣的一個概念。核心的建設理念:網臺實質融合,全臺共同辦網?!?/p>
11個頻道。12個產品組
蔣虎:我們在網站上,專門為我們所有的電視頻道,設定了他們自己的陣地,也就是每一個頻道都有自己一個網上的頻道。那么這個網上的頻道,是誰來建設和運營、運維這個平臺?是新媒體發(fā)展中心與各頻道聯合成立相關的項目組,我們內部把這個稱為產品組。在此基礎上,再去對應,我們網站上其他相關的各個“頻道”和專題頁面,也就是說每個產品組不僅只管他自己的頻道。
我舉例子,比如說我們的生活頻道,首先是電視生活頻道的網站頻道;繼而再結合其他內容,形成網站的健康、美食、旅游和家居等二級頻道,而其中生活服務類的資訊,就可能放在網站的新聞頻道中。而生活產品組不僅僅服務于BRTN網站,也服務于北京IPTV、“北京大媒體”移動客戶端和微博微信平臺。我們現在11個頻道成立了12個產品組,合作起來非常愉快。
總體來說,這第一個特點,網臺實質融合,全臺共同辦網,我們是基于1個品牌,4個平臺(BRTN、IPTV、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12個產品組。
總臺框架,深層融合
蔣虎:在這個基礎上,下一步的工作,我們總臺也有要求,就是首先融臺電視臺,繼而在總臺下屬的相關單位實現融合,比如我們現在跟《北京廣播電視報》已經形成了實質的合作。那么未來在報紙、雜志這些內容上,也許我們這些產品組,也有直接的、有針對性的相互融合的可能性;而我們現在深層推廣的過程中,移動電視、地鐵電視、城市電視、歌華有線等等,都提供了直接和無私的幫助,這是真正的“一家人”式的融合。
“我在現場”,打通新聞時間軸
蔣虎:我對新媒體的理解,最簡單的一件事,海量內容的碎片化,然后再用一個故事,或者是一種邏輯把它們聚合在一起。我們這樣的網站,努力去集合全球資訊,那么我們到底如何聚合,讓用戶能有最好的體驗和能夠看到他最想看到的東西,這個是我們一直研究的問題。所以,有了“我在現場”。
BRTN首頁焦點的右側,這個位置就是“我在現場”。我舉這個例子,雅安地震,我們第一次派新媒體記者。記者夜里就睡在馬路上,另一位記者拍下了他趴在馬路上發(fā)新聞的照片。那么這個就放到“我在現場”,左邊這個欄,點進去是當天雅安地震最焦點的新聞,再點旁邊的耶個按鈕,叫“曾經”,是此前整個雅安地震一系列的相關新聞。右側這個焦點位上還有一個按鈕叫“未來”,是來分析雅安地震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比如天氣情況,地震預測,救援等等。
在我看來,新聞不是孤立呈現的,它一定關聯過去、未來,這就是“北京時間,全球共享”這個概念。當然做這個,絕非容易,首先“我在現場”的這個新司庫,必須龐大,所以我們研發(fā)了BTV大媒體的APP。除了我們自己的記者,還有新華社全球記者站、全國的合作媒體單位,我們都與他們形成了直接的聯系,用我們客戶端,這些記者不僅僅可以發(fā)來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還可以上傳耳濡目染、風花雪月、異域風情,什么都行。有了PGC(專業(yè)記者報道)這些內容,UGC就是老百姓上傳的行不行7當然可以,我們就是推動、鼓勵大家都來拍攝所見所聞,讓所有人分享,這時候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專業(yè)記者,都可能將他拍攝的內容放在主流媒體的核心位置。于是,PGC和UGC共同形成焦點新聞庫。這個焦點新聞庫是所有新聞的發(fā)起點,然后用私有云的云媒資的搜索系統(tǒng)找到所有與這個點相關聯的新司事件。
看著直播,參與互動
蔣虎:打開網站頁面,我們有很多設計都是和老百姓直接聯系和互動的。我們專門做了一個軟件叫“互動電視”,它既能讓大家看見直播的電視內容,又實時直接參與溝通交流。幾年來,我一直堅持把全臺180多個欄目,及時地全部碎片化,這樣觀眾隨時點播,就不僅能夠看到最近播出的內容,也可以看到以往的節(jié)目,而且輕松搜索,隨時邊看節(jié)目,邊互動交流。
“最美北京”與“北京時間,全球共享”
蔣虎:我想還有兩句話很重要。第一句,“最美北京”。我們想把首都北京的風貌展現在全世界用戶面前,我們有專門的“最美北京_頻道。我想大家共同來聚臺,吸引大家共同來把他們眼中北京最美的人、事、景、風情、美食、歷史等放在里邊。
第二句話,“北京時間,全球共享”。這個主題、口號或者叫辦站理念,中文確定了,但是英文翻譯總不準確,后來跟國際臺的外國專家反復講了半天,這個翻譯就很好(From Beijing,To the World)。我覺得這個概含確實是能夠多少體現我們這樣一個追求品質的媒體,追求正能量的媒體所該有的一種責任感或者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