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
吳稚暉其貌不揚,身材矮胖,圓臉禿頂,加之不修邊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臉長得很丑,不像一個大人物?!彼簧愿窆之?,特立獨行,無視輿論,我行我素。同大多講究排場的同時代人相比,吳稚暉衣、食、住、行都很簡樸,不以寒酸為恥,且以節(jié)儉為榮,算是一個異類。
吳稚暉是個直腸子,見到不平事,不管對方是誰,都會出言相譏,甚至破口大罵。與他的性格一樣,吳稚暉在吃上也絕非食不厭精的婉約派,而更似大快朵頤的豪放派。無錫拱北樓,是當?shù)孛辏?935年,吳稚暉偕朋友到此品嘗該店著名的饅頭和面,吳稚暉一口氣連吃了八個饅頭,不住稱贊“其味絕佳”,其食量之大一時傳為佳話。
抗戰(zhàn)時期,吳稚暉堅拒國民政府給他蓋的小樓,自己租了間僅有十個平方的陋室,兼具臥室、書房、廚房、衛(wèi)生間、會客廳多種功能。兩張小竹桌上擺著油鹽醬醋瓶和一個煤油爐,算是廚房和餐桌,有次請人在家吃飯,小竹桌的腿突然斷裂,飯菜潑了一地,客人滿身油漬。作為當時國民黨的高官,這在一般人看來是不可想象的,吳稚暉卻自得其樂,還仿照劉禹錫的《陋室銘》作了一篇《斗室銘》。蔣介石和宋美齡去拜訪他,他正在做飯,宋美齡幫他做好飯,勸他搬離此處,他大吃大喝完了,仍是拒絕。
吳稚暉不愛大飯店,喜歡去小店吃飯。他常去無錫崇安寺吃過福來的手推餛飩,這里的三鮮餡湯餛飩、濃油赤醬的拌餛飩,都是他的最愛??箲?zhàn)勝利后吳稚暉回到無錫,頭一樁事就是去吃過福來的手推餛飩,無錫當?shù)厝藨蚍Q其為“吳稚暉餛飩”。
中國傳統(tǒng)膳食歷來把鴨子視為補腎健脾的佳品,吳稚暉的家廚便經(jīng)常烹制沙參老鴨湯為主人養(yǎng)生,吳稚暉自嘲道:“人說我吳某禍害了民國,其實我何曾禍害過民國?每個禮拜禍害三只肥鴨子倒是實情,吃肉喝湯,風雨無阻。他日到了阿鼻地獄,必愧對一群鴨子的冤魂!”吳稚暉的另一養(yǎng)生秘訣是喝粥,晚飯他一般只吃兩碗用米和紅豆、白扁豆煮的粥。1924年,吳稚暉等人還效仿古代文人施粥雅趣,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華粥會”,秉持著每月集會吃粥的習慣,此風至今仍在臺灣施行。
因為不肯虛與委蛇的狷介之氣,吳稚暉在飯桌上常有驚人之語。民國時,上層社會流行素食,吳稚暉卻從不愿委屈自己的嘴巴。有一次,上海著名的老中醫(yī)丁福保擺了一桌素席宴請吳稚暉和李石曾。吳稚暉本想過把雞鴨魚肉的癮,卻被滿桌的青菜和豆腐倒了胃口。對于席間丁福保素食養(yǎng)生的宏論,李石曾頗有同感,一旁的吳稚暉卻心不在焉。見吳稚暉多有不悅,丁福保于是故意問其對素食的看法,吳稚暉氣不打一處來:“我嘛,上頭是喜葷的,下頭卻是吃素的。李石曾和我相反,他上頭是吃素的,下頭是要吃葷的?!贝搜越^非空穴來風,李石曾已年逾花甲,卻新娶了一房姨太,而吳稚暉依然獨居。此話一出,丁福保無言以對,李石曾顏面掃地,吳稚暉出了惡氣,反而來了胃口。
吳稚暉平日心胸豁達,風趣幽默,不拘小節(jié),雖“吃肉喝湯,風雨無阻”,身體卻一直康健,一生歷經(jīng)風雨的他最終以89歲的高齡辭世。后人評價吳稚暉,稱其為“吳瘋子”,殊不知,他的確是把生活變成玩兒,可這玩鬧中有血、有淚,也有酸楚,以及關(guān)注蒼生的哀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