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10009)
劉文東 朱葉飛 吳 瑩 梁 祁 艾 靜 胡建利 戴啟剛 李 媛 湯奮揚△
江蘇省HIV/AIDS時空流行特征分析*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10009)
劉文東 朱葉飛 吳 瑩 梁 祁 艾 靜 胡建利 戴啟剛 李 媛 湯奮揚△
目的分析江蘇省HIV/AIDS時空流行特征,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參考。方法以GIS為基礎,結合時空掃描分析技術對江蘇省1997-2011年HIV/AIDS疫情的動態(tài)趨勢及變化特征進行綜合分析。結果1997-2011年全省累計報告HIV/AIDS病例6174例,流行水平呈逐年增長的長期趨勢。單純時間掃描分析發(fā)現(xiàn)2008-2011年存在一個聚類區(qū)域(RR=7.81,LLR=2900.53,P<0.0001)。單純空間掃描分析結果顯示,1997-2003年間HIV/AIDS病例空間分布無聚集性,2004-2011年間每年均探測到2-4個聚類區(qū)域,主要分布在蘇南地區(qū),并且覆蓋區(qū)縣數(shù)逐漸增多。時空二維掃描分析探測到3個時空聚類區(qū)域:一類聚集區(qū)發(fā)生在2008-2011年(RR=6.97,LLR=1744.48,P<0.0001),聚類區(qū)縣主要分布在南京、無錫等蘇南地區(qū);二類時空聚集區(qū)中一個發(fā)生在2008-2011年(RR=4.21,LLR=731.11,P<0.0001),聚類區(qū)縣主要分布在蘇南的蘇州、無錫以及蘇中的南通地區(qū);另一個二類聚集區(qū)發(fā)生在2005-2011年(RR=5.14,LLR=206.06,P<0.0001),僅覆蓋徐州銅山區(qū)。結論江蘇省HIV/AIDS疫情仍處于較低的流行水平,但2008年以來疫情迅速攀升,防控形勢嚴峻。HIV/AIDS病例在時間、空間兩個維度均呈聚集性分布,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蘇南地區(qū)需要重點防制,蘇中、蘇北地區(qū)存在局部高發(fā)的區(qū)縣,應予以高度關注。
艾滋病 流行特征 時空分析
艾滋?。ˋ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全球每年大約有200萬人死于該?。?],是當前人類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危機之一[2]。我國自1985年首次報告艾滋病例以來[3],HIV/AIDS疫情迅速蔓延,截止2011年,估計全國存活HIV/AIDS病人78萬人,2011年新增HIV感染者4.8萬人,艾滋病防制面臨巨大挑戰(zhàn)[4]。江蘇省是國內HIV/AIDS中度流行省份之一,但近年來流行日趨嚴重。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時空掃描技術對我省1997-2011年HIV/AIDS疫情時空流行特征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該病的預防控制提供科學依據(jù)。
1.數(shù)據(jù)來源
1997-2003年江蘇省HIV/AIDS數(shù)據(jù)摘自全省歷年傳染病疫情統(tǒng)計報表,2004-2011年數(shù)據(jù)從“疾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即傳染病網(wǎng)絡直報系統(tǒng))中下載;人口數(shù)據(jù)來自江蘇省統(tǒng)計局。全省數(shù)字區(qū)劃地圖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
2.分析方法
以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為基礎,結合GIS及時空掃描統(tǒng)計技術分析全省HIV/AIDS時空動態(tài)流行特征[5-6]。數(shù)據(jù)整理和圖表制作在excel 2007中完成。時空掃描分析使用SaTScan v9.1.1,分布模型選擇Poisson模型,空間維度的最大掃描半徑為總人口的20%,時間維度的最大半徑為分析時間跨度的50%,蒙特卡洛模擬次數(shù)為999次;選擇LLR(Log Likelihood Ratio)值最大的窗口作為一類聚集區(qū),其他LLR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窗口為二類聚集區(qū)。地圖繪制及掃描統(tǒng)計結果的可視化在ArcGis10.0中完成。
1.江蘇省HIV/AIDS流行概況
1997-2011年期間,全省累計報告HIV/AIDS發(fā)病6174例,死亡843例;其中累計報告HIV感染病例4677例,年均感染率為0.420/10萬,累計報告AIDS病例1497例,年均發(fā)病率為0.134/10萬。2011年我省HIV/AIDS疫情達歷史最高水平,全年報告病例1594例(HIV感染1132例,AIDS發(fā)病462例)。
全省HIV/AIDS疫情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①1997-2003年為平穩(wěn)播散期,每年報告發(fā)病數(shù)在100例以下波動。②2004-2007年為緩慢增長期,2005年報告病例數(shù)較2004年有較大幅度增長,2006、2007兩年報告病例數(shù)增長率分別為13.64%、7.20%。③2008-2011年為快速增長期,其間HIV感染病例增長率分別為86.83%、59.24%、17.22%、15.51%,增長幅度逐年降低;AIDS病例增長率分別為10.74%、 53.73%、57.77%、42.15%,增長幅度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并且自2010年起增幅已超過HIV感染。見圖1。
圖1 1997-2011年江蘇省HIV/AIDS疫情變化趨勢
2.江蘇省HIV/AIDS疫情分布的時空變遷
1997-2003年各地市HIV/AIDS疫情處于離散狀態(tài),沒有明顯的高發(fā)地區(qū),但疫情覆蓋范圍不斷擴散。從2004年開始,HIV/AIDS疫情已經(jīng)遍及全省所有地市;2004-2007年間各地市疫情緩慢發(fā)展,其中蘇北的徐州市、蘇南的南京市疫情發(fā)展速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qū)。2008年開始全省疫情迅速發(fā)展,但各地市疫情發(fā)展速度存在顯著差異,蘇南地區(qū)成為全省的高發(fā)地區(qū),全省疫情呈現(xiàn)出從蘇南向蘇中、蘇北輻射的趨勢。見圖2。
全省從1999年開始出現(xiàn)AIDS病例。1999-2003年間全省AIDS病例呈高度散發(fā)狀態(tài);2004-2007年間AIDS病例集中分布在蘇北的徐州地區(qū);2008年開始AIDS報告病例迅速增加,并且集中分布在蘇南地區(qū)。見圖2。
圖2 1997-2011年江蘇省HIV/AIDS病例地市尺度的空間分布
3.江蘇省HIV/AIDS疫情聚類分析
(1)單純時間聚集性分析
對1997-2011年全省HIV/AIDS發(fā)病情況進行單純時間掃描分析,結果探測到一個一級聚類區(qū)域,聚類時段為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聚類區(qū)域期望發(fā)病數(shù)為1681例,實際發(fā)病數(shù)為4537例,RR=7.81,LLR=2900.53,P<0.001,表明全省HIV/AIDS疫情在時間維度上并非隨機分布,2008-2011年期間流行強度顯著高于之前的年份。
(2)單純空間聚集性分析
對1997-2011年全省HIV/AIDS疫情逐年進行單純(區(qū)縣尺度)空間掃描分析,1997-2003年均未發(fā)現(xiàn)聚集性分布,2004-2011年期間每年探測到2~4個聚類區(qū)域。各年度空間聚集所覆蓋的區(qū)縣中80%以上屬于省轄市主城區(qū),但非主城區(qū)的聚類區(qū)縣逐漸增多。2004-2007年間,一類空間聚集區(qū)域均位于蘇北的徐州銅山區(qū),二類聚集區(qū)則主要分布在南京、無錫、蘇州等蘇南地區(qū)的部分區(qū)縣。2008-2011年間空間聚集區(qū)域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qū)的部分區(qū)縣,另有少數(shù)區(qū)縣分布在鎮(zhèn)江、南通等蘇中地區(qū)。HIV/AIDS疫情空間聚集區(qū)域分布見圖3。
圖3 2004-2011年江蘇省HIV/AIDS病例區(qū)縣尺度的空間聚集性分析
(3)時空聚集性分析
對全省199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間的HIV/AIDS疫情進行時空二維掃描分析,結果探測到1個一類時空聚集區(qū)(RR=6.97,LLR=1744.48,P<0.0001)、2個二類時空聚集區(qū)(RR=4.21,LLR=731.11,P<0.0001;RR=5.14,LLR=206.06,P<0.0001)。見圖4。
圖4 1997-2011年江蘇省HIV/AIDS疫情區(qū)縣尺度的時空聚集性分析
自1997年開始正式報告HIV/AIDS病例以來,我省HIV/AIDS流行經(jīng)歷了平穩(wěn)播散期、緩慢發(fā)展期及快速增長期。全省HIV/AIDS疫情處于較低的流行水平,發(fā)病水平遠低于河南、四川、廣西等高發(fā)省份[7-8]。但是,15年間全省HIV/AIDS流行強度逐漸增加,尤其自2008年以來疫情迅速攀升,提示我省防制形勢不容樂觀,需進一步加大防制力度。近幾年疫情高速增長原因主要在于:(1)2005年3月在傳染病網(wǎng)絡直報系統(tǒng)的基礎上建立并啟動了全國“艾滋病網(wǎng)絡直報信息系統(tǒng)”,2008年1月1日起該系統(tǒng)調整為“艾滋病綜合防治數(shù)據(jù)信息管理系統(tǒng)”,同年10月中國疾控中心下發(fā)了“HIV/AIDS病例報告網(wǎng)絡直報工作指南”,HIV/AIDS疫情報告逐漸規(guī)范,報告質量不斷改善,減少了漏報情況的發(fā)生,報告率有所提高[9]。(2)近年來我省大力開展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監(jiān)測和HIV/AIDS病例篩查工作,建立并完善了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VCT)服務體系,HIV/AIDS病例發(fā)現(xiàn)率不斷提高。(3)流動人口、性亂人群、吸毒人群等艾滋病流行的重點人群和高危人群廣泛存在,增加了HIV/AIDS疫情蔓延擴散的風險。
地市尺度的空間分析結果表明,我省HIV/AIDS高發(fā)地區(qū)由蘇北的徐州地區(qū)逐漸向蘇南地區(qū)轉移,2008年以來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等蘇南地區(qū)成為最主要的高發(fā)區(qū)域,并且呈現(xiàn)出向蘇中、蘇北輻射的趨勢。區(qū)縣尺度的聚集性分析結果顯示,聚類區(qū)縣主要分布在以南京為主的蘇南高發(fā)地區(qū),并且大部分均屬于各省轄市的主城區(qū),2008年以后非主城區(qū)的聚類區(qū)縣逐漸增加,提示我省HIV/AIDS疫情以城市地區(qū)為主,但有向農村地區(qū)擴散的趨勢。我省HIV/AIDS疫情時空格局變遷的原因主要在于:(1)流動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江蘇省作為東部沿海地區(qū),是我國流動人口高度聚集的省份之一,而大量涌入的流動人口主要分布在蘇南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從而使這些地區(qū)HIV/AIDS疫情不斷加劇。(2)監(jiān)測、防制力度的不均衡。隨著蘇南地區(qū)HIV/AIDS流行的發(fā)展,我省艾滋病監(jiān)測、防制重心不斷向這些地區(qū)傾斜,例如艾滋病綜合防制示范區(qū)以及高危人群監(jiān)測點就主要分布在蘇南高發(fā)地區(qū),從而使HIV/AIDS病例發(fā)現(xiàn)率較其他地區(qū)明顯提高。近年來有聚類區(qū)縣的數(shù)目逐漸增多,也提示我省HIV/AIDS疫情日趨嚴重。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時空聚集性分析結果探測到2005-2011年期間,徐州市銅山區(qū)一直有聚集性存在,表明該地區(qū)是蘇北的局部高發(fā)區(qū)域,今后應加強防制力度。
近年來GIS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傳染病防制中也顯示出了其高度的優(yōu)越性,為認識和研究傳染病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和方式[10-13],GIS與預防醫(yī)學的交叉結合已成為當前醫(yī)學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GIS為基礎,結合時空掃描統(tǒng)計分析方法從省、地市、區(qū)縣三個不同的空間尺度對江蘇省HIV/AIDS疫情的動態(tài)流行特征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可以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我省HIV/AIDS影響因素、制定和調整防治策略提供基礎和依據(jù)。
1.WHO,UNAIDS,UNICEF.Global HIV/AIDS response:epidem ic update and health sector progress towards universal:progress report2011.Geneva:WHO,2011.
2.Piot P,Bartos M,Ghys PD,et al.The global impact of HIV/AIDS.Nature,2001,410:968-973.
3.Zhang KL,Ma SJ,Epidemiology of HIV in China.BMJ,2002,324:803-804.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1年中國艾滋病疫情估計工作報告,2011.
5.Kulldorff M,Heffernan R,Hartman J,et al.A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 for disease outbreak detection.PLoS Med,2005,2(3):216-224.
6.Satscan user guide for version 9.0.http://www.satscan.org/techdoc.html.
7.李寧,王哲,馬彥民,等.河南省1995-2009年艾滋病疫情分析.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8):2040-2042.
8.張子武,梁莉,胡瑩,等.2009年四川省艾滋病流行特征.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1,27(11):882-885.
9.秦倩倩,王璐,高省,等.我國艾滋病網(wǎng)絡直報的發(fā)展及現(xiàn)況.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14(6):611-613.
10.Chaput EK,Meek JI,Heimer R.Spatial analysis of 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 near Lyme,Connecticut.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2,8(9):943-948.
11.Shirayama Y,Phompida S,Shibuya K.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maps and malaria controlmonitoring:intervention coverage and health outcome in distal villages of Khammouane province,Laos.Malar J,2009,8:217.
12.莊勛,陸青云,陸峰.基于GIS的南通市肺結核發(fā)病空間分布研究.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1,28(4):384-386.
13.彭志行,丁曉艷,陶紅,等.地理信息系統(tǒng)分析技術在麻疹防治中的應用研究.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1,28(5):523-529.
(責任編輯:郭海強)
Analysis on the Spatiotem poral Epidem 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in Jiangsu Province
Liu Wendong,Zhu Yefei,Wu Ying,et al(Jiangsuprovinci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tion,Nanjing,210009)
ObjectiveAnalyzing the spatiotemporal epidem 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Jiangsu province.MethodsWe collected all of the HIV/AIDS cases reported during 1997-2011 in Jiangsu,and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its spatiotempor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GIS and space-time scan statistics.Results6174 HIV/AIDS caseswere reported from 1997 to 2011,w ith a long-term trend of gradual grow th.Simple time scan analysis found one cluster in 2008-2011(RR=7.81,LLR=2900.53,P<0.0001).Purely spatial sca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ases were random ly distributed in 1997-2003.While,2 to 4 clusters were detected each year in 2004-2011.Clustering countiesmainly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region,and the number of covered counties increased gradually.Spacetime scan analysis identified three spatiotemporal clusters.The most likely cluster occered in 2008-2011(RR=6.97,LLR=1744.48,P<0.0001),and the covered countie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Nanjing and Wuxi.One of the secondary clusters appeared in 2008-2011(RR=4.21,LLR=731.11,P<0.0001),most of the clustering counties are located in Suzhou and Wuxi,and some in Nantong.The other secondary cluster occurred in 2005-2011(RR=5.14,LLR=206.06,P<0.0001),it just covered Tongshan district in Xuzhou.ConclusionThe current HIV/AIDS epidemic is still ata relatively low level in Jiangsu province.However,ithas been rising rapidly since 2008,the situation of prevent and control is notoptim istic.The cases showed clustering in both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Prevention efforts need to be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rn regions,such as Nanjing,Suzhou,Wuxi and etc.As local endem ic areas,some central or northern counties should also be highly concerned.
HIV/AIDS;Epidem 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patiotemporal analysis
江蘇省科教興衛(wèi)工程(ZX201109,RC2011085);江蘇省預防醫(yī)學科研項目(YZ201020)
△通信作者:湯奮揚,tfyep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