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月 王允祺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
吉林體育學院男子短跑一、二級運動員起跑階段動作的比較分析
于明月 王允祺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
運用Simi Motion生物力學分析系統(tǒng)對吉林體育學院男子短跑一、二級運動員起跑動作前三步進行解析,運用運動生物力學理論對參數進行分析,用以了解吉林體育學院男子短跑運動員起跑技術動作技術特點及動作規(guī)律。
短跑;起跑;動作比較分析
一個好的起跑不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初速度,在獲得一個良好身位的同時有效的壓制身后的其他對手、打亂對手自身的跑動節(jié)奏、迫使對手由于奮力追趕導致出現身體肌肉僵硬、影響對手的整體發(fā)揮。通過對吉林體育學院田徑隊優(yōu)秀百米運動員起跑的研究,為規(guī)范吉林體育學院院田徑隊百米運動員起跑技術提供可參考的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吉林體育學院田徑隊男子一級運動員兩名,二級運動員五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查閱了相關的短跑起跑階段研究分析的資料數篇,并對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得到相關的結論。
1.2.2 觀察法
使用兩臺松下NV-GS300攝像機,并采用Simi Motion生物力學三維運動解析系統(tǒng),對吉林體育學院田徑隊男子短跑一、二級運動員進行起跑動作錄像資料進行解析。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軟件對Simi Motion三維圖像解析系統(tǒng)獲得的相關參數數據進行數理統(tǒng)計,并解析。
2.1 起跑階段預備姿勢髖、膝、踝關節(jié)角度分析
表1 測試一級運動員髖、膝、踝關節(jié)角度參數
表2 測試二級運動員髖、膝、踝關節(jié)角度參數
由表1、表2可知,一級運動員髖關節(jié)角度明顯小于二級運動員的髖關節(jié)角度。髖關節(jié)角度不同,其伸肌群產生的力量也不同。角度降低,能夠有效地提高髖部伸肌群的“牽張反射”和肌群“長度-張力”的關系,使髖部產生更大的力量。在一定范圍內,兩腿蹬離起跑器的力量,一級運動員膝關節(jié)角度明顯大于二級運動員的膝關節(jié)角度。當距離加大時,在起跑(蹬起跑器)時兩腿的膝關節(jié)開放角較大,能使蹬起跑器時發(fā)揮出較大的蹬力。支撐腿膝關節(jié)開放角較大,后蹬及后蹬前的準備動作時間短,向前擺腿快,因此有利于提高步頻。
蹬離起跑器的瞬間,一級運動員踝關節(jié)角度明顯小于二級運動員的踝關節(jié)角度。較小的踝關節(jié)角度有利于運動員獲得一個最大的向前沖力,避免運動員因為踝關節(jié)角度過大造成向前沖力的分散。通過研究表明在短跑起跑時身體的每一個關節(jié)都有特定的角度,并且一級運動員起跑姿勢比二級運動員規(guī)范,規(guī)范的起跑姿勢使身體各環(huán)節(jié)在短時間內承擔最佳負荷和產生最大的起動力量。
2.2 起跑階段時間及步長分析
本論文中第一步所用時間是指從預備姿勢運動員蹬腿離開起跑器瞬間開始到擺動腿落地瞬間所需的時間,第二步和第三步亦指擺動腿相鄰兩次觸地所用時間。
2.2.1 起跑階段前三步用時分析
通過實驗得出數據,一級運動員前三步起跑時間參數如下:金某第一步用時0.19s、第二步用時0.20s、第三步用時0.19s、前三步總時0.58s,楊某第一步用時0.21s、第二步用時0.18s、第三步用時0.22s、前三步總時0.61s.
二級運動員前三步起跑時間參數如下:王某第一步用時0.21s、第二步用時0.23s、第三步用時0.22s、前三步總時0.71s,董某第一步用時0.27s、第二步用時0.23s、第三步用時0.22s、前三步總時0.72s.張某第一步用時0.25s、第二步用時0.24s、第三步用時0.23s、前三步總時0.72s,宋某第一步用時0.25s、第二步用時0.25s、第三步用時0.24s、前三步總時0.74s.付某第一步用時0.24s、第二步用時0.23s、第三步用時0.22s、前三步總時0.69s。
從以上起跑階段前三步時間參數可以看出,二級運動員第一步用時明顯多于一級運動員;第二步用時二級運動員多于一級運動員用時;第三步用時無明顯差異。起跑第一步所用時間越短,步頻越快,接連的二三步就越快。每一步用時越短,步頻則越快,對短跑比賽成績有直接的影響。
2.2.2 起跑階段步長分析
通過實驗得出數據,一級運動員前三步步長參數如下:金某第一步步長0.88m、第二步步長0.78m、第三步步長0.77m、前三步總長2.43m,楊某第一步步長0.83m、第二步步長0.73m、第三步步長0.75m、前三步總長2.31m.
二級運動員前三步步長參數如下:王某第一步步長0.68m、第二步步長0.63m、第三步步長0.61m、前三步總長1.92m,董某第一步步長0.69m、第二步步長0.62m、第三步0.65m、前三步總長1.96m,張某第一步步長0.62m、第二步步長0.57m、第三步0.58m前三步總長1.77m宋某第一步步長0.63m、第二步步長0.58m、第三步步長0.61m、前三步總長1.82m,付某第一步步長0.71m、第二步步長0.65m、第三步步長0.63m、前三步總長1.99m。
從以上起跑階段前三步步長參數可以看出,二級運動員起跑階段第一步與一級運動員差距較大,第二步、第三步二級運動員短于一級運動員,但差距并不像第一步那么明顯。能影響起跑速度的因素是步長的大小,步長主要受運動員下肢肌肉蹬地力量爆發(fā)力和髖關節(jié)柔韌性素質的影響,研究認為通過加大前三步的步長,可以縮短地面與足底接觸瞬間和對身體重心的制動力,產生更大的向前加速能力。本論文研究的測試運動員前三步二級運動員比較短于一級運動員,第一步步長差距較大,這與起跑時的身體預備姿勢,下肢肌肉蹬地力量及爆發(fā)力有關。重心較低,便于向前加速啟動。而隨著擺動腿觸地支撐,重心逐漸上升,進入平穩(wěn)加速階段,第二步、第三步二級運動員步長劣于一級運動員水平,但差距沒有第一步明顯。蹬離起跑器以后的第一步差距明顯反映出二級運動員較一級運動員下肢力量及爆發(fā)力明顯不足。
3.1 結論
3.1.1 蹬離起跑器瞬間,一級運動員膝關節(jié)角度大于二級運動員膝關節(jié)角度;一級運動員髖關節(jié)角度小于二級運動員髖關節(jié)角度;一級運動員踝關節(jié)角度小于二級運動員的踝關節(jié)角度。
3.1.2 測試運動員起跑階段前三步所用時間,二級運動員第一步所用時間高于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第二步所用時間略高于一級運動員,第三步二級運動員所用時間與一級運動員無明顯差異;運動員起跑階段前三步步長,第一步與一級運動員差距較大,第二步、第三步二級運動員短于一級運動員,但差距并不像第一步那么明顯。由此反映出二級運動員較一級運動員爆發(fā)力以及后蹬力量不足,二級運動員步頻的穩(wěn)定性較一級運動員稍差。
3.2 建議
3.2.1 建議二級運動員在起跑器上應該有一個正確的預備姿勢,根據個人身體狀況調整好準備啟動前身體的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踝關節(jié)也要有一個最適宜的角度,最大范圍內的增加蹬離起跑器的角度關節(jié),這樣能夠使運動員更快地從靜止狀態(tài)跑動起來。防止剛剛蹬離起跑器以后,就把身體直立起來,這樣就會把蹬離起跑器時所獲得向前的加速度損失殆盡;同時也建議運動員要適當地增加起跑后的第一步步長,第一步步長的加大也是出發(fā)角度增大后的必然結果。
3.2.2 建議加強二級運動員啟動反應速度訓練,提高步頻及步長,以獲得更快的向前加速能力,從而獲取有利的位置;并且加強二級運動員下肢力量訓練,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下肢爆發(fā)力,為提高鞏固起跑技術動作提供保障。
[1]孫亮亮.蹲踞式起跑的運動解析和后起跑器角度的實驗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8:15-25.
[2]黃顯良.初學蹲踞式起跑常見問題及對策[J].田徑,2008,11(2):10-11.
[3]李亮.短跑運動員的起跑技術及其訓練研究[J].吉林體育學報,2009,25(3):52-53.
[4]羅江南,謝洪昌.第16屆亞運會100m跑男、女運動員起跑反應時的差異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14-18.
[5]詹建國,戴興鴻,章國峰.短跑運動員股后肌群力量練習的下肢肌電特征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227-23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en's sprint one or two athletes start action
Yu Ming-yue, Wang Yun-qi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
The use of Simi Motion biomechanical analysis system analyze the starting action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en's sprint one or two athletes by the three step, using the theory of sports biomechanics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en's Sprinters' start technical movement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action rule.
sprint; star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ction
G822.1
A
1000-9795(2014)01-0425-02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3-11-27
于明月(1990-),女,吉林長春人,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的研究。王允祺(1988-),男,河北保定人,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