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形上音樂視聽 圖+朱奇綺 形上音樂視聽
渝黔邊界上的神秘處女地黃鶯大峽谷環(huán)線72小時穿越記
文+形上音樂視聽 圖+朱奇綺 形上音樂視聽
武隆黃鶯大峽谷,地處武隆西南,海撥高度552-1319米,與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大塘鎮(zhèn)交界,是重慶驢行圈內(nèi)難得的處女地。
與武隆黃鶯大峽谷的結(jié)緣,是因為一段重慶電視臺航拍武隆黃鶯大峽谷的視頻。不過,當我們決定前往此地時,才發(fā)現(xiàn)找不到到任何可參考的線路攻略。黃鶯大峽谷這個位于渝黔邊界上的神秘處女地,是一個在重慶戶外史上不曾有過的只言片語記錄的地方。于是,我們的成功穿越,自然就創(chuàng)造了兩個記錄:第一次讓黃鶯大峽谷在重慶戶外史上留下了記錄,第一支成功穿越黃鶯大峽谷的驢行團隊。
基本線路:重慶-武隆-黃鶯鄉(xiāng)-雙河村-峽口水電站-小壩-黑天坪-喻家橋-七洞門-水井坪-新樹村-雙河村
人數(shù):17人
方式:重裝徒步
歷時:3天
線路背景:武隆黃鶯大峽谷,地處武隆西南,北緯29°11'16.87,東經(jīng)107°41'33.17,海撥高度552-1319米,與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大塘鎮(zhèn)交界。由于出行前沒有找到可參考的線路攻略,僅僅所知的是,目前大峽谷尚未開發(fā),至今無驢行足跡。通過進入百度武隆吧求助于吧友,我們漸漸對大峽谷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但對大峽谷縱深依然一無所知。
難度指數(shù) ★
強度指數(shù) ★★
風光指數(shù) ★★★★
英文導讀: Huangying Grand Canyon is a new hiking place in Wulong. There is full of good ecology and lush vegetations.
線路:重慶-武隆-黃鶯鄉(xiāng)-雙河村-峽口水電站-大峽谷縱深
實時天氣:晴
本次出行的十七名隊員分別由重慶、達州、大竹的驢友組成。各地隊員悉數(shù)到達武隆,集合后在車站外簡單午餐,然后以200元的價格包車前往黃鶯鄉(xiāng)。下午兩點過,我們在黃鶯大峽谷外面的一座石橋下車,然后順著一條蜿蜒的溪流河谷向扎營點行進。行進途中,那些掩隱在綠色植叢中的懸崖峭壁已漸顯峽谷之勢。約半小時后到達峽口水電站,在征得水電站工作人員同意后,我們便在水電站寬敞的地壩上扎營。
一切布置妥當,我向水電站工作人員探得黃鶯大峽谷的縱深情況后,把既定線路做了調(diào)整,決定利用第一天余下的時間去完成原本該在第二天進行的峽谷縱深探秘。第二日攀爬小壩野線,達到峽谷頂部,并完成環(huán)繞大峽谷三分之二的行程,扎營地在拖把嶺下的水井坪。第三日經(jīng)新樹村返回重慶。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新的行程安排既符合人在戶外活動中正確應對不確定因素的調(diào)整,也符合全體隊員的出行利益和徒步狀態(tài),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安排很有預見性的應對了其后的天氣變化。
在進入大峽谷后相當長的一段行程中,谷底所呈現(xiàn)的景象亦如奉節(jié)劉家河峽谷一樣,干涸的谷底,亂石遍地,但又比劉家河峽谷多了幾分神秘感。隨著我們不斷向峽谷深處挺進,谷底漸漸由寬變窄,并有巨石堆疊。不久后,我們見到了水,這也顯示著已經(jīng)進入到黃鶯大峽谷的縱深地帶。它的神秘面紗在我們的步履中逐漸清晰起來:老樹藤蘿盤繞,掛壁的流瀑成群,明澗細流,怪石崢嶸。抬眼望,壁立千仞,天光曦微,險峻幽深,讓人昏昏然不知身之何處。峽谷兩岸垂直入云的峰巒植被茂密,置身其中仰視天小,峰回路轉(zhuǎn),遠樹白云,俯仰之間,不由頓生柳暗花明之感。我俯身掬水濕面,跋涉的塵埃瞬間煙消云散,疲憊的身心在此經(jīng)拂,頓覺清爽沁入五臟六腑。
行走在大峽谷縱深地帶,最讓我們留連忘返的是那些垂掛在絕壁之上的瀑布,千姿百態(tài)的樣子似貼在巖壁上的不規(guī)則白紙。大家忍不住興奮的心情,紛紛在瀑布下合影。正因為小水電站改變水源的緣故,在如此龐大的山體之下,我們沒有看見山體汩汩流淌的水源,所有的谷底流水均為瀑布之水。而這些瀑布之水在峽谷亂石間輾轉(zhuǎn)數(shù)百米之后潛入地下,與地下暗河相融于一體。
一邊好奇于黃鶯大峽谷的巖層結(jié)構(gòu),一邊流連于大大小小的瀑布流泉,不知不覺間,全長4公里的峽谷已經(jīng)到了盡頭。在距離大峽谷終結(jié)地尚有兩三百米遠的地方,隊員們開始回撤,而我和“奔騰”、“湮”、“清風”三名隊員繼續(xù)朝著最后的兩三百米邁進。到了大峽谷的終結(jié)地,向上看,一條白練自天而下,瀑布一側(cè),暗褐色板塊巖石構(gòu)成的絕壁非常濕潤,目測了一下絕壁的高度,約有七、八米,如果有專業(yè)的攀巖裝備,借助于這些板塊結(jié)構(gòu)的巖石,完全有可能攀至上面的峽谷地帶。我們在大峽谷終結(jié)地小憩了片刻,又各自留下影像記錄之后,17:38開始回撤,19點整回到水電站。
左右頁圖:慢慢挺進黃鶯大峽谷的縱深地帶,只見老樹藤蘿盤繞,掛壁的流瀑成群,怪石崢嶸,壁立千仞,天光曦微,險峻幽深,讓人昏昏然不知身之何處。
線路:水電站-小壩-黑天坪
實時天氣:陰
次日的行程是攀爬小壩野線,到達峽谷頂部,并完成環(huán)繞大峽谷三分之二的行程。根據(jù)水電站工作人員給我們提供的山路走向,08:15,我們背包上肩正式出發(fā)。臨行前,水電站工作人員告誡我們千萬別去攀爬巖壁。的確,戶外徒步,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只有安全得到保障時,我們才能獲得更多戶外出行的快樂。因此,我們謹記這句忠告。
左右頁圖:沿著近80度的斜坡緩緩向黃鶯大峽谷頂部行去,輾轉(zhuǎn)迷路中,卻也收獲了意外的峽谷美景。
這條山路應該是興建水電站時遺留下來的,因為在歷時四個半小時的行程中,我們一直沿著巨大的引水管行進。在離開水電站約二十五分鐘后,山路開始在近80度的坡地上呈“Z”字形上升。有些路段必須在巖石上跨越行走,而這些路段的左側(cè)便是十多米高的懸崖,隊員們走得膽戰(zhàn)心驚,深怕一不小心就失足跌落懸崖。
09:42,我們到達小壩的一戶農(nóng)家院壩歇息,此時海拔高度為762米。稍作休息后我們又繼續(xù)趕路。從登上小壩開始,道路就變成了機耕道,路況較之先前的山路有所改觀。當前隊行至一岔路口時,對于走哪條路,隊伍產(chǎn)生了分歧。有隊員建議繼續(xù)沿機耕道直走,憑著我對這里地形的了解,斷言直走肯定是錯誤的方向。機耕道旁邊的另一條機耕道上雜草叢生,顯然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然而它所延伸的方向正好處在峽谷頂部黑天坪的方位上。作為領隊,我先去探路,走過開始那段雜草叢生的機耕道后,余下的路就有了人行的痕跡。我大聲呼喊,隊伍隨后跟進。
在路上,后隊隊員們偶遇一位回家的老農(nóng),老農(nóng)肯定地說:這條路往上,走到一拐彎處,左側(cè)就能看見水電站引水管,然后沿引水管一路上行便可直達公路。我們沿著老農(nóng)的指示,一路上行,最后卻迷路了。好在跑得飛快的大竹驢友“毛毛”,沿機耕道直走找到一戶農(nóng)家。沿著他家屋后的山路向目的地黑天坪作最后的沖刺。在進入一片茂密的雜樹林之后,前隊又一次迷失了方向。隨后,前隊又一次變后隊,后隊又一次變作前隊繼續(xù)探路。我們順著一條掩隱在低矮雜樹枝下呈流水溝狀的小徑弓背而行,出了茂密的雜樹林終于見到了引水管,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
11:39,我們到達黑天坪一戶正在挖地基準備建新房的農(nóng)家,這時的海撥高度已經(jīng)到了1078米。從這里過一片菜地,再爬一小段坡路,就能到達黑天坪上的掛壁公路了。于是,我們就地開始另一場戰(zhàn)斗:消滅午餐,減點背負。
線路:黑天坪-喻家橋-七洞門-水井坪-新樹村實時天氣:陰
12:35,我們再次啟程。不久,S203武道公路便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向前望去,公路似一條白練蜿蜒盤桓于黃鶯大峽谷的絕壁之上。我們期待著從上俯瞰黃鶯大峽谷的全景,讓人遺憾的是,陰沉沉的天空下一片灰蒙,百米以外就難見清晰的景象。
帶著悻悻的心情,我們沿著公路邊上的護欄一路朝喻家橋行去。途中幾次遇到駕車的當?shù)厝送O聛碓儐栁覀兪欠翊钴?,順便還極力推薦七洞門是如何讓人嘆為觀止。出于好奇,我們決定在今日的行程里加入七洞門。
順著公路繼續(xù)前行,13:43,我們到達喻家橋一處三岔路口休息。如果繼續(xù)沿S203武道公路前行半小時,就可以進入貴州地界到達一個名叫“大塘”的小鎮(zhèn),據(jù)說小鎮(zhèn)的土雞相當出名。但行程的安排最終讓大家放棄了進入貴州地界去“腐敗”的想法。S203武道公路往右行是一條尚未硬化的土公路,沿這條公路可以到達今天的扎營地——水井坪。而七洞門在我們走過的S203武道公路的左側(cè),那里有一條盤山而繞的村道,七洞門就在這村道的盡頭。
因為這是一個返程線路,不需要重裝前行。如果輕裝過去,又由誰來照看大家的背包呢?這時,第一次參加戶外活動的“微笑”,自愿留下來給大家看背包。隨后余下眾人開始朝著七洞門輕裝前行,二十幾分鐘的路程便到了。
關于七洞門,我最初了解到的是,黃鶯大峽谷里有七個洞門,所以黃鶯大峽谷也叫七洞門大峽谷。昨天,當我們探秘黃鶯大峽谷縱深時,始終沒有在峽谷的峭壁上發(fā)現(xiàn)七個洞門。不料,這七洞門竟在黃鶯大峽谷的頂端。所謂的七洞門,就是在一塊巨大的石灰?guī)r石上有七個獨立朝向的洞門。其中一個朝南的洞門可以上到這塊巖石的頂端,在那里可以瞰視大峽谷的全景,因此這里才是觀賞大峽谷的最好平臺。
15:30,隊員們陸陸續(xù)續(xù)從七洞門返回喻家橋,隨即朝著扎營地水井坪前進。但是當我們快抵達時,一問正在煙地忙農(nóng)活的村民,他的回答卻讓我們不知所措。他說他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從來沒聽說說過水井坪這個地名。但各種版本的地圖都標注這里就是水井坪。對此,我們也莫衷一是。
我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沒有看到一處可以扎營的地方。而此時才四點過,我問路過的一名中年男子:“從這里可以走到新樹村嗎?”得到肯定答復后,我招呼隊員們繼續(xù)往前走,今晚我們的扎營地改為了新樹村。
去往新樹村的小路在黑天坪掛壁公路的對面、大峽谷的峰巒之上,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從懸崖邊上穿越。好在現(xiàn)在是春夏之交,萬木茂盛,為我們阻擋了山崖邊沿處視覺上的恐懼感,因此這一路大家依然談笑風生。遺憾的是,由于天氣陰沉,大峽谷依舊一片灰蒙,難以看清峽谷的內(nèi)部景象。
左右頁圖:緣山路而上,海拔不斷升高,黃鶯大峽谷的全貌也逐漸被我們收入眼底。
17:55,我們到達新樹村。根據(jù)時間本可以繼續(xù)而行,但此時天氣有些變化,加上從水井坪到新樹村這一段行程速度拉得很快,個別隊員的體能消耗很大,再加上天色漸喑,萬一接下來遭遇暴雨,說不定會發(fā)生什么意外。于是,我們在一位老大爺?shù)奈蓍芟略铝藸I。半夜,營房外響起密集的雨聲。
線路:新樹村-雙河村實時天氣:雨
左上圖:徒步于蜿蜒盤曲的掛壁公路,可以到達黃鶯大峽谷的七洞門景觀。
第三日清晨,早餐之后,我們準備啟程返回重慶。由于下著雨,有隊員決定包車返回武隆,而剩下的隊員則徒步前往雙河村,在那里坐車到武隆再返回重慶。
我們與農(nóng)家老大爺?shù)绖e后,便走上歸途了。這一程是五公里的硬化公路,路途中我們遇一當?shù)卮迕?,她為我們指了一條去雙河村的捷徑小路,還專程陪我們走了很長一段路。她說,這條捷徑上有很多岔路,怕我們迷路。話很樸實,但我們所有隊員都感到無比的溫暖。
在路上,我不經(jīng)意地朝黃鶯大峽谷方向望了望,那煙霧裊繞的景象立即就吸引了我。這種大峽谷的煙雨景象我曾在2012的萬源花萼山下見過,在今年春節(jié)的渝鄂邊境之行也見過,而黃鶯大峽谷的煙雨景象比我所見過的峽谷煙雨奇景更加震撼人心。
這次以探秘為目的的武隆黃鶯大峽谷環(huán)線之行遺憾太多,而最大的遺憾莫過于第三日在雨中行進的過程中所見到的半隅景象,那應該就是黃鶯大峽谷最神奇之景:峽谷煙雨。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在返程的車上交流此行心得時,遺憾成了提及率最高的詞??磥?,與黃鶯大峽谷的初次接觸,并不算完美,下次找個好天氣再探一次,成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打算。
小貼士
黃鶯大峽谷穿行攻略
基本裝備
帳篷(可協(xié)調(diào))、睡袋、快干衣褲、救生毯、登山鞋、登山杖、安全繩、爐頭、氣罐、套餐具、相機、雨具、毛巾、帽子、墨鏡、打火機、頭燈或電筒、藥品等,黑色垃圾袋若干。
用餐安排
兩天路餐必備,無集體用餐,可自由組合。
出行費用與最佳線路
出行武隆黃鶯大峽谷最經(jīng)濟的出行方式當以乘坐早上7點至8點的火車,行程一個半小時左右,車資24元,到達武隆后,在火車站乘1路公交車到外河壩車站,車資1.50元,在外河壩車站乘坐到龍洞的公交客車,金杯車,限乘11人,不超載行駛,在雙河村(黃鶯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下車,車資7元。下車后,沿S203武(隆)-道(真)公路步行約二十分鐘,在一右側(cè)下行機耕道進入峽谷口,行程時間約半小時。進入機耕道后,左側(cè)邊上有一農(nóng)家樂。本線路可連接黃柏渡。
注意事項
穿行于大峽谷如幻美景中,且須時時關注來自崖壁之上的落石和隱藏在茂密灌木、石縫之間的五步毒蛇的攻擊。但是,走在大峽谷里,最大的危險應該是山體大面積的坍塌。因為峽谷里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呈多元性,有石灰?guī)r、沙石巖、三堊巖、沉積巖,而峽谷縱深大多屬粉碎性的沉積地層。我們在大峽谷縱深里見到兩處大面積坍塌的山體,而這些坍塌的巖層物呈粉碎性,一處如煤塊一般堆積在狹窄的谷底,約一米厚;另一處則堆積得更厚,儼然一個小山頭似的。其次,大峽谷在夏天的暴雨中極易出現(xiàn)山洪爆發(fā)。雖說其上游沒有水庫,但由于峽谷地勢很低,在雨量很大的時候,黃鶯鄉(xiāng)的南、西、北部所有的流水都會快速地匯流到峽谷之中。
形上音樂視聽
行者簡介:
形上音樂視聽,在驢友圈又被稱為“駱駝”,本名鄒開瑜,男,55歲,詩人、畫家,有三十年戶外獨自穿越經(jīng)歷。記憶中最漫長的穿越線路是穿越內(nèi)蒙,最危險的穿越線路是翻越梅里雪山。近兩年才帶隊出行,擅長野穿,其線路大多涉足原始生態(tài)保存良好的峽谷、山脊線及森林地帶。目前系中國戶外資料網(wǎng)8264驢友論壇重慶版駱駝重裝俱樂部領隊。
行者感言:
重裝出行是最接近真實性和最具有生動性的戶外運動。本次出行武隆黃鶯大峽谷,重在探秘。大峽谷縱深處應該說是相當壯美,但也非常危險??v深之外的自然生態(tài)良好,植被茂盛,這是一條適合周末出行的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