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靜 崔 雷 秦元梅
(1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肛腸科,鄭州450000;2河南宏力醫(yī)院肛腸科,長恒453400)
情志護理對肝郁脾虛型遺瘍性結腸炎患者T淋巴細胞免疫調(diào)節(jié)40例
毛 靜1崔 雷2秦元梅*
(1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肛腸科,鄭州450000;2河南宏力醫(yī)院肛腸科,長恒453400)
目的通過觀察不同護理學措施干預下潰瘍型結腸炎(UC)(肝郁脾虛型)患者CD4和CD8分子表達情況,探討情志護理對肝郁脾虛型UC患者T淋巴細胞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影響。方法將符合診斷的80例肝郁脾虛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情志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根據(jù)病情需要,給予相似的醫(yī)學處理。情志護理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情志護理干預。2周后,于無菌操作下取患者空腹晨血4ml,抗凝處理,分裝2支試管,2ml/支,采用免疫組化堿性磷酸酶(APAAP)法,測定CD3+、CD4+、CD8+、CD4+/CD8+濃度。結果經(jīng)過適當醫(yī)學干預及妥善護理,入組患者CD4+、CD8+細胞較治療前均有增高,CD4+/CD8+下降(P<0.05);情志護理組患者指標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結論潰瘍型結腸炎(肝郁脾虛型)治療中,情志護理具有調(diào)節(jié)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情志護理;辨證施護;T細胞亞群;免疫調(diào)節(jié)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癥性腸?。╥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多波及直腸與結腸粘膜層、粘膜下層。臨床上以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等為主要表現(xiàn)。病理改變以炎癥、潰瘍和糜爛為主。部分重癥患者,可有關節(jié)炎、虹膜炎、皮膚結節(jié)紅斑等腸外炎癥表現(xiàn)。潰瘍性結腸炎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本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免疫紊亂、細胞因子的失衡在非特異性炎性反應中起關鍵作用;環(huán)境、精神、感染、過敏等因素是本病的誘因。在治療上,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常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zhì)激素、氨基水楊酸制劑等。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的辨證施治,在本病的臨床治療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Tones等認為心理因素可以改變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活動[1],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誘發(fā)本病、影響本病病程及預后。本文通過觀察不同護理學措施干預下潰瘍型結腸炎(UC)(肝郁脾虛型)患者CD4和CD8分子表達情況,旨在明確情志護理對肝郁脾虛型UC患者T淋巴細胞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影響,改善護理質(zhì)量,促進患者康復,并為中醫(yī)辨證施護在臨床護理中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jù)。
肝郁脾虛型UC患者平素多有心情抑郁,導致氣機郁滯、肝氣不舒,木克脾土,土不制水;又因貪涼飲冷,損傷中陽,終至瀉下不止,夾雜膿血粘液。通過勸慰開導法、以情勝情法、移情易性法等情志護理措施,轉(zhuǎn)移病人注意力,使其思想情感的焦點從疾病轉(zhuǎn)移到他處,開導郁結,舒暢心情,促進病情恢復。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與河南宏力醫(yī)院肛腸科住院治療的UC患者共計80例,隨機分為兩組。情志護理組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齡17~64歲,平均年齡為(45.6±12.07)歲;病程6個月~21年,平均為(11.12±6.34)年。對照組患者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齡17~60歲,平均年齡為(46.1±11.32)歲;病程3個月~30年,平均為(10.12±6.44)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職業(yè)、病情及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診斷標準依據(jù)1993年太原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制定的《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及療效標準》以及2000年成都全國炎癥性腸病學術會議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進行的修訂結果,符合中醫(yī)氣滯血瘀證表現(xiàn)。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給予美沙拉嗪片口服,中藥治以疏肝解郁、健脾止瀉??舍槍颊卟∏榻o予艾灸、灌腸等中醫(yī)特色療法。
1.2.2護理方法
1.2.2.1干預組患者在入院當天開始辨證施護,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情志護理:將消化性潰瘍宣傳教材、消化性潰瘍知識手冊以及出院指導手冊發(fā)給患者閱讀,使患者按照教程能科學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工作、娛樂、社交等生活項目。情志干預方法:觀察組患者分組進行為期2周的集體心理護理干預。干預內(nèi)容包括:①介紹心理護理干預的目的、方法;潰瘍性結腸炎及免疫系統(tǒng)的一般生理知識,治療中的不良反應及相應的健康行為方式;鼓勵患者說出自己面對的困難和顧慮,并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②骨骼肌放松訓練(20min)和內(nèi)、外景想象訓練(10min)。骨骼肌放松訓練是在舒緩柔的音樂節(jié)拍下,以靜臥、輕閉雙目為主的方式進行。內(nèi)、外景想象訓練是在閉目的同時,想象自己在一望無垠的海邊,躺在柔軟的沙灘上;想象自己體內(nèi)各項生理指標都非常穩(wěn)定,T淋巴細胞正在連續(xù)不斷地促進腸粘膜恢復,炎癥細胞逐漸減少;自己感覺到身體正在逐漸地恢復。兩部分行為訓練均播放磁帶進行語言引導。整個干預期間要求患者盡量如期進行訓練。
1.2.2.2對照組嚴格按照護理規(guī)范給予相應級別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患者在相應的比較時期僅接受與觀察組患者一致的藥物治療。
2周后,無菌操作下取患者空腹晨血4ml,抗凝處理,分裝2支試管,2ml/支,采用免疫組化堿性磷酸酶(APAAP)法,測定CD3+、CD4+、CD8+、CD4+/CD8+濃度。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均值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說明有顯著性差異;P<0.01則說明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經(jīng)過適當醫(yī)學干預及妥善護理,入組患者CD4+、CD8+細胞較治療前均有增高,CD4+/CD8+下降(P<0.05);情志護理組患者指標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比較
表1 兩組干預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比較
CD8+對照組干預前干預后組別(n=40)CD3+(%)CD4+(%)CD8+(%)CD4+/1.5±0.2 1.5±0.4 1.3±0.3干預組干預前干預后61.1±5.5 53.2±7.1 36.9±5.9 29.5±6.1 30.5±6.3 31.9±6.2 60.0±5.1 60.9±6.2 35.2±6.1 38.1±4.6 31.7±6.9 30.6±5.5 1.5±0.4
T細胞是免疫反應中抗原呈遞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更是最重要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劑,CD為T細胞表面的分化抗原,依據(jù)CD4和CD8分子表達情況,可將成熟T細胞分為CD4+或CD8+細胞。CD4/CD8比值是反映T淋巴細胞功能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故T淋巴細胞及其亞群能夠直接反映機體免疫狀態(tài)[2]。當機體受到異己抗原攻擊時,T細胞亞群間比例紊亂,免疫調(diào)節(jié)異常,包括細胞因子和(或)其他細胞受體異常,進一步導致炎癥細胞和炎癥介質(zhì)異常,從而造成腸黏膜組織損傷,這可能是UC的發(fā)病機制之一[3-5]。研究顯示,正常人腸道炎癥反應時,免疫細胞選擇性激活CD8+的抑制T細胞,而在IBD患者可能優(yōu)先刺激CD4+的輔助T細胞(Th);活動性UC患者的CD8+T細胞較正?;蚓徑饨M明顯下降,CD4+/CD8+比值上升。
《東醫(yī)寶鑒》云:“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資于道。情志過激可直接影響內(nèi)臟生理功能,而產(chǎn)生各種病理變化。采用勸慰開導法,啟發(fā)病人的自知力,增強病人對情感的自控能力。采用以情勝情法,可以用喜療法治悲,引起病人心中喜樂,抑制愁苦抑郁心理。采用順情法:即順著病人的心情已滿足其心理需求。采用移情易性法,用音樂調(diào)護、吟詩作畫、娛樂康復法等,轉(zhuǎn)移病人注意力,使其思想情感的焦點從疾病轉(zhuǎn)移到他處。通過這些情志護理手段,對患者免疫功能恢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6]。
Fawzy等研究顯示,針對心理因素進行的心理治療與護理有助于增加患者NK細胞的比例,增強NK細胞的活性;并且患者情緒狀況的變化與免疫指標的變化也存在聯(lián)系。還有研究證實,通過情志護理干預,可以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其中免疫細胞功能和活性的增加可能是原因之一。結果顯示,對照組在同時間內(nèi)(干預后)CD4+顯著下降,CD8+有所下降,下降明顯。干預組干預后CD4+、CD8+較干預前顯著提高(t=2.42,P<0.05),而CD4+/CD8+則顯著下降。干預后兩組比較,觀察組的CD4+、CD8+活性顯著高于對照組(t=2.67、2.79、2.80、2.76,均P<0.05)。說明情志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UC患者CD4+、CD8++,降低CD4+/CD8+比值、協(xié)調(diào)CD4+/CD8+,這可能是由于情志護理通過心理干預治療改善患者的行為和應對方式,或者直接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結果,說明中醫(yī)辨證施護-情志護理對肝郁脾虛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具有調(diào)節(jié)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1]NES L w,COUMEYA K S,VALLANCE J K,et al.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s in multiple myeloma cancer survivors: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Cancer Nurs,2006,29(3):167-168.
[2]黃傳英.癌癥患者免疫指標的檢測及臨床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6,22(4):482.
[3]Akazawa A,Sakaida I,Higaki S,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messenger RNA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disease in theinactive phase[J].J.Gastroenterol,2002,37:345.
[4]吳興桂,王廣偉,侯憲典,等.炎性腸病患者血清Fas,IL-6變化[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2,10(7):865.
[5]崔淑蘭,梁堅,王婉梅,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IL-6測定及臨床意義探討[J].醫(yī)學綜述,1998,15(2):59.
[6]寧文帥.中風病人中西醫(yī)結合循證護理的理論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9,34:44.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78
:1672-2779(2014)-07-0109-02
楊 杰 本文校對:張 靖
2013-12-1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