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翠 毛 紅 唐 平 梁 芳 葉小娟 王一菲 李向紅
(四川省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中醫(yī)研究所,成都610031)
結腸機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40例※
張 翠 毛 紅 唐 平 梁 芳 葉小娟 王一菲 李向紅
(四川省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中醫(yī)研究所,成都610031)
目的觀察結腸機中藥灌腸治療結腸炎的療效。方法選擇結腸炎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進行結腸機中藥灌腸治療,每天1次,治療周期為2周,達到治療目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保留灌腸,每天1次,治療周期為2周。結果治療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結腸機中藥灌腸治療結腸炎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傳統(tǒng)保留灌腸。
慢性結腸炎;結腸機;中藥灌腸
慢性結腸炎屬于腸道疾病的一種,是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fā)病部位的肛腸病。癥狀表現(xiàn)為慢性腹瀉、便秘、雙側(cè)腹部及雙側(cè)下腹部的鈍痛或隱痛,腹脹及大便帶粘液有些伴腸鳴。慢性結腸炎的病程較長,因此治療起來比較困難[1]。近年來中藥保留灌腸受到廣大學者的重視,被認為是目前比較滿意的治療方法,且副反應少、吸收好、療效穩(wěn)定,我科在中藥保留灌腸的基礎上采用結腸機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40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于我科就診的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24~63歲,平均38.98歲,病程1月至9年,平均10.25月;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3.45歲;病程1月至10年,平均11.88月。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診斷標準:慢性反復發(fā)作或持續(xù)性的腹瀉、便秘、雙側(cè)腹部及雙側(cè)下腹部的純痛或隱痛,腹脹及大便帶粘液有些伴腸鳴,乙狀結腸鏡檢查支持診斷;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阿米巴、血吸蟲、痢疾桿菌等寄生蟲性感染性腸炎;結腸腫瘤。
1.2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本科室經(jīng)驗方:黃連9g,川木香15g,白芍15g,半枝蓮15g,黃芪30g,葛根15g,紅藤15g,白花蛇舌草15g,冰片3g(另包),硼砂3g(另包),炙甘草15g。每劑加水1000ml,煎取200ml/袋,每天1次,2周為1個療程,采取晚上結腸機灌腸,患者首先排空大便,左側(cè)臥位,用1次性無菌結腸途徑治療機注液管件連接于結腸機,將注液管頭部15cm處放入50°C溫開水中浸泡2分鐘,潤滑注射管前端15cm及肛門皮膚,分開病人臀部暴露肛門,插入深度,外管進入肛門5cm,內(nèi)管順水插入30cm,根據(jù)病人病情而定,達到病變部位10cm之上的位置,先排除腸道內(nèi)多余的水及糞便,再開始緩慢注入中藥約200ml,溫度38~42℃,同時囑患者深吸氣,放松全身,灌腸完成后,協(xié)助患者臀部抬高約15cm,使灌腸液不易流出,保留藥液在體內(nèi)6小時。對照組采用上述同樣組方,采用傳統(tǒng)灌腸方法治療。
1.3療效判斷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正常,結腸鏡檢顯示無充血水腫;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大便正?;蜉p度異常,腸鏡檢查輕度水腫;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2]。
1.4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治療組腸鏡檢查充血水腫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結腸鏡復查比較(n,%)
中藥大腸水療法的主要中藥湯劑是四川省第二中醫(yī)醫(yī)院肛腸科多年使用的臨床經(jīng)驗方,該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作用,方用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川木香行氣止痛,用于脘腹脹痛,腸鳴腹瀉,里急后重。白芍的功效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瀉痢腹痛,陰虛發(fā)熱。半枝蓮的功效解毒,散瘀,定痛。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生肌等功效。葛根的功效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紅藤的功效清熱解毒?;钛铒L。白花蛇舌草的功效清熱解毒,冰片的功效用于閉證神昏,用于瘡瘍腫痛。硼砂的功效解毒、防腐。炙甘草的功效益氣復脈。諸藥合用,可使癥狀迅速改善,修復腸黏膜。使用結腸機進行中藥灌腸的好處:高灌低排循環(huán)系統(tǒng),灌洗、透析、給藥序貫進行。探頭直達橫結腸中部,刺激結腸動力改善。非憋壓灌注,安全性高?;颊吒杏X舒適,易接受。傳統(tǒng)灌腸法:灌洗位置低,藥液難以保留,交換時間短,患者不耐受。臨床證明應用中藥大腸水療的方法給予治療療效確切,具有吸收快、濃度高、作用時間長、療效好等優(yōu)點[3]。中藥大腸水療法有別于中藥傳統(tǒng)保留灌腸法。傳統(tǒng)的灌腸法腸道沒有經(jīng)過清潔,糞便停留腸腔內(nèi),灌腸液只有部分被吸收,藥物利用度低;而且病灶被糞便遮擋,藥物沒有充分到達病所,療效降低;再者插管不深,灌腸液不能到達結腸遠端。本研究方法解決了傳統(tǒng)保留灌腸法的不足,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效果。
[1]蔣文良.中醫(yī)治療慢性結腸炎82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yī)醫(yī)藥指南,2011,9(31):181-183.
[2]譚愛平,陳秋輝,皮茂.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2):126-127.
[3]文黛薇,莫湘,孫玉霞.中藥結腸水療治療慢性結腸炎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yī)藥,2013,36(1):16-17.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15
:1672-2779(2014)-07-0026-01
張文娟 本文校對:毛 紅
2013-12-1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傳承項目;四川省公益性科研院所專項資金項目[No:2012-2-380];四川省科技廳科技支撐計劃項目[No:2013-4-380];四川省重點中醫(yī)??平ㄔO單位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