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葦 袁 芯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淺談自然手語比較句的句法特征
盧 葦 袁 芯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文章認為,在手語與漢語的不同語法研究過程中,在大量自然手語比較句的基礎上,自然手語比較句不僅在語法結構、語序構成、語用方式上,而且在語序規(guī)則和意義特點等方面均具有十分突出的特點。
自然手語 比較句 句法特征
自然手語是聾人的母語,也是聾人之間最常用的溝通工具。語言學界的學者例如呂會華和高立群(2011)在論文《中國手語的從句關系》中明確界定:“中國手語是指中國聾人使用的,有自己的語法體系的一種自然語言,也就是中國聾人社群中通用的自然手語?!保?]自然手語具有不同于漢語的語法特征與語序規(guī)則。漢語和手語各有語法,但是有的時候兩種語法是可以共享的。通過比較,可以了解手語與漢語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進一步認識手語的語言規(guī)則和差異。縱觀自然手語中各類表示比較的語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自然手語的比較語句多種多樣:以語法結構為例,有繁式與簡式;若以語言方式為例,則有明比與暗比;若從項目數(shù)上看,則有單項式比、雙項式比及多項式比等。研究手語的比較句的句法特征的目的在于找出漢語和自然手語之間的不同之處,發(fā)現(xiàn)其中規(guī)律,尋覓它們內(nèi)在的統(tǒng)一,以便更好地運用兩種語言。
1.1 繁式和簡式
手語中比較句分有繁簡之分,不同的說法,同一個意思,既可用較復雜的句式表達,又可用較為簡單的句式表達。例如,“小李比小明力氣大”,手語至少可以有三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1)用兩個并列的小句。
漢語語序:小李力氣大,小明力氣小。
自然手語:小李/力氣/大/是,小明/力氣/小/是。
(“/”用來劃分手勢詞界)
(2)用一個偏正復句。
漢語語序:小李和小明兩人力氣比的話,小李力氣大。
自然手語:小李/和/小明/兩/力氣/比/小李/力氣/大。
漢語語序:小李和小明要論力氣大小的話,還是小李力氣大。
自然手語:小李/和/小明/兩/力氣/大小/看/小李/力氣/大/是。
(3)用一個簡單的比較句。
漢語語序:小李比小明力氣大。
自然手語:小李/比/小明/力氣/大/是
以上多種句式,邏輯意義相似,附加語調(diào)色彩卻有差異,這取決于自然手語的語法表現(xiàn)形式主要在面部表情等非手控特征、利用空間布局和部分手勢詞形變化等方面有所不同。
1.2 明比和暗比
明比句更加直白明了,在語句中把相比的兩端都訴諸語言,無論是描述的對象,抑或是比較的對象(或基準)都表示出來。
例如:漢語語序:土雞肉比家雞肉香。
自然手語:土雞肉/比/家雞肉/香/是
漢語語序:口比糖甜,心比煤黑。
自然手語:糖/口/比/甜/煤/心/比/黑
暗比句則更加含蓄隱晦,在語句中只把相比的一端訴諸語言,而一般會選擇把比較的對象(=比較的基準)略去。
例如:漢語語序:往右轉走(比往直走)近些。
自然手語:往/右邊/走/距離/近/是
漢語語序:坐飛機去(比乘其他交通工具)快些。
自然手語:飛機/比/快/是
漢語語序:這件衣服的袖子太短了。(跟一般的衣袖比或自己衣的標準比)
自然手語:衣服/這/袖子/小/縮短
這些比較的對象多是淺白易懂的,可以略而不談,因為這樣運用話題優(yōu)先和重復一些關鍵詞手勢的視覺效果是增強了語氣,突出了重點,更好地傳達和表達了句子的意思。
1.3 比較事物的異同和高下
在比較事物異同,或就某一特征比較高下(優(yōu)劣)方面,漢語的句式多用隨同格(和、同、跟),而在手語句式都一一省略,代替為“兩”多用比較格強調(diào)視覺空間的位置,比較兩個詞匯的方式有時是先空間定位,后用指點手勢提及或圈出提及范圍進行表達比較級。例如:
(1)漢語語序:小麥和青稞不同。
自然手語:小麥/青稞/兩/不同
(2)漢語語序:計算機與電腦意思一樣。
自然手語:計算機/電腦/兩/一樣/意思/是
(3)漢語語序:你現(xiàn)在的樣子跟以前不一樣。
自然手語:你/樣子/現(xiàn)在/以前/兩/不同
比異同也可不用隨同格,而用相似、像等,它們都位于比較對象之后。例如:
(1)漢語語序:他像小孩一樣。
自然手語:他/小孩/像/是
當然,形容詞根復合的形式(多少、高矮)在這里也適用?;蚴菫榱诉_到表示在某一特征上的異同關系的目的,而在形容詞根加后綴的形式。例如:
(1)漢語語序:這兩只蘋果大小一樣。
自然手語:蘋果/這/兩/大小/一樣/是
(2)漢語語序:他們倆個子高矮一樣。
自然手語:他們/二/身體/高/一樣/是
1.4 比人、比物和比事
某些時候,同一定義的手勢標記,會同時在自然手語中兩人相比或和兩物相比中使用。例如杭州手語方言中,比人句用“大于”之意的手勢表示“超過”。語法空間位置是以手語者以視角為標準詮釋的,這些位置,朝哪個方向進行比較,都是從手語者的角度判斷是超過哪個。例如:
(1)漢語語序:他比我快
自然手語:他/我/大于/快
漢語語序:這只黃瓜比那只黃瓜長
自然手語:黃瓜/這/那/大于/長
比事句跟比人不同。比事句涉及動詞時,需要加上手勢“好”往上的動作即比這個更好的意思強調(diào)句子中心。例如:
漢語語序:與其殺死母牛,不如留著擠奶。
自然手語:母牛/殺/不/留著/擠奶/比/好
漢語語序:你去不如我去。
自然手語:你去/不/我去/比/好
隨著手語的發(fā)展,聾人溝通的自然手語越來越豐富,手語比較句也起了一些變化。從今天看,不僅今天跟以前有所不同,就是今天自然手語里面也有不同的漢語語序規(guī)則的分歧。就比較句的異同而言,我們也可以談談自然手語言中二物相比的句子,可以“A比B好”為例。通過對大量的語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我們對自然手語比較句的基本格式與類型進行了初步歸納。主要從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2.1 語序分析
讓我們一起分析(A比B好)這個二物相比的例句,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句子中包含四個成分:名詞A(描寫對象)、名詞B(比較對象)、比較標記和形容詞。
以上四項可用代號表示如下:名詞A=X名詞B=W,比較標記=than,形容詞=Y。自然手語比較句的語序可以是:(1)“W+X+than+Y”,(2)“X+than+W+Y”,例如:
(1)家雞肉/土雞肉/比/香
(2)土雞肉/比/家雞肉/香/是
以上兩句,語序不同,意思一樣,都表示“土雞肉比家雞肉好吃”。由此可以看出自然手語比較句語序的一些基本特征:形容詞Y(謂語)的位置是固定的,總位于句子結尾處;比較標記也是固定不變的,它通常排列在比較標準之后;而句子中唯一可以一互換位置而不改變句義的,則是描寫對象和比較對象,描寫對象必須置于比較標比(than)的前面。由此得出,以上格式改寫成下面的形式或許更加會清晰明了:
(1)X+(W+than)+Y或X+Wthan+Y
(2)(X+than)+W+Y或Xthan+W+Y
綜合上述,無論自然手語、漢語手勢還是各種的語言交流,在就基本語序而言,它們都是一致的。若將句式加以擴展,語序安排相應就會更加復雜。以形容詞前再加一個名詞為例,就可以把事物的屬性說得更詳細。如“A比B好”可以擴展開為 “A比B身材好”,“A比B學習好”,“A比B技巧高明,心更細”,等等。由此看出,這里句子的排列排序有多種,且全句整合了三個名詞性成分。以“他比我學習好”為例,至少有四種說法存在于自然手語中:
我/他/比/學習/好他/比/我/學習/好
我/學習/他/比/好學習/他/比/我/好
如果全句名詞項更多,語序排法自然就更復雜。例如“北京牛肉比南京牛肉價錢高”涉及“北京”、“南京”、“牛肉”、“價錢”四個名詞成分。在自然手語的表達中,下面幾種說法的意思是相同的:
(1)南京/牛肉/北京/比/價錢/貴
(2)牛肉/北京/比/南京/價錢/貴
手語比較句句式的這些表層差異是由自然手語的語序特點決定的,也與聾人在視覺上的認知方式有關。所謂“視覺語言學”這個名稱是游順釗在1983年提出的。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與分析,證明了手語具有人類語言所應具備的所有成分。唯一不同之處是:手語這樣的語言系統(tǒng)是以視覺—動作的管道而不是聽覺—發(fā)聲的管道作為溝通方法[2]。
2.2 形容詞Y分析
形容詞在比較句中的用法有幾種不同情況。在漢語里,形容詞可以單獨作謂語或賓語。例如前面舉過的例子:小明比小紅身高,牛奶比羊奶香。在自然手語中,形容詞根一般置于句末,很少出現(xiàn)單獨作謂語的情況,后頭要加點手勢動作的頻率和力度表示語氣和程度。手語句子結構是主題在前,說明在后。自然手語里有一種表面上看來是以形容詞比較級形式結尾的句子。例如:
這所房子比那所房子高自然手語:房子/這/比/這/高X2
這朵花比那朵花漂亮自然手語:花/這/比/這/漂亮(加力度)
實際上這里有一個帶有指向性的手勢為輔助動詞跟前面的形容詞根縮合在一起了,在否定句和疑問句里有這個指向性的手勢,直接指點,以人或地點代詞,如:
這個是不是比那個高?自然手語:這/比/這/高/有/沒/有
這個沒有那個高自然手語:這/比/這/高/沒有
2.3 疑問分析
在不同的方言里,比較句的問法各有不同,是非問句、選擇問句和特指問句因地而異、格式不同。在自然手語中,一般疑問句從來不加以問號:嗎?呢?呀?等,而臉部呈現(xiàn)疑問的表情:睜大眼睛和揚眉毛表示疑問。手語表示對事物的選擇時,先要明確在幾種事物中選擇。然后伸出左手手指,幾種事物就伸出幾個手指,并指明哪個手指代表哪個事物。最后用另一手在幾個手指中,比較提問時,就指明是哪一個或哪幾個手指代表的事物。同時面部配以疑問的表情[3]。
這個比那個高嗎?自然手語:那個/這個/比/高/哪個?
這本書比那本書厚嗎?自然手語:書/這/那/厚/大于/是?
男孩和女孩哪個大?自然手語:男孩/和/女孩/兩/年齡/大/哪個?
2.4 否定分析
比較句的肯定式加上否定詞即“是”要加點頭的動作或“不”搖頭的動作,是以搖頭皺眉的面部表情就構成否定式。但這個否定詞加在哪里,自然手語的語序就不一樣。在聾人手語里,否定詞“是/不”也可以直接放于形容詞后面或句末的。例如:
這個比那個不高。自然手語:那個/這個/比/高/不
汽車沒有火車快。自然手語:汽車/火車/比/快/不
他體力不像我這么強自然手語:他/體力/我/強/相似/沒有
否定比較句在形容詞后面是手語與漢語語法的一大區(qū)別。手語中的否定詞在句末,是對前面所述事情的否定,這樣的句法結構聾人容易理解。
在自然手語中,比較句的類型多種多樣,難以一言以蔽之。以上的一些初步分析只針對其一特征和雙項比較句,而未能對幾種比較句的句法特征、語序結構、具體句式的使用語境等進行全面了解,深入探討。目前,中國手語研究仍處在初級階段,手語研究資料比較缺乏。世聾聯(lián)主席馬克·約肯尼先生簡述了聯(lián)合國 《維護和促進殘疾人權利和尊嚴的全面綜合國際公約》,在此公約草案中,更確立了手語為正式語言,確認其存在的地位和價值。1998年10月,世界聾人聯(lián)合會(WFD)主席莉莎·考比寧博士(Liisa Kauppinee)率團訪問中國,曾提出:中國需要手語研究[4]。挪威心理學家特亞。貝斯列提出一個饒有發(fā)人深省的問題:如果我們接納一個人,也就已經(jīng)接納了這個人的語言;如果我們排斥一個人的語言,也就排斥了這個人。因為語言是我們社會存在的重要組成部分[5]。足以證明手語研究的重要性,任重道遠。這是值得關注的自然手語的語法問題。中國一些手語研究專家,雖然在自然手語領域嘗試過諸多探索,也有過“柳而花明又一村”般的收獲,但終究對手語語法系統(tǒng)深入研究不足、手語句法特點很多,很難總結。未來,我們在懸而未決的問題永不止步、讓更多的手語語言學及聾教育專家共同努力發(fā)展中國手語研究事業(yè),促進聾人文化及手語教育共同繁榮。
[1]呂會華,高立群.中國手語的從句關系.當代語言學,2001,VOL13(2):116-123.
[2]游順釗.視覺語言學論集.語文出版社,1994.
[3]沈玉林,邵寶興.中國手語實用會話.鄭州大學出版社,2009.
[4]戴目.中國手語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楊軍輝,吳安安.中國手語入門.鄭州大學出版社,2014,9.
本文系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手語對聾人書面語習得影響的研究”(項目號:Y201330184)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