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娥,張婉妮(綜述),陳燕霞(審校)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產科,長沙 41007; 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七年制研究生班,長沙 410007)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女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fā)生的炎癥,是女性常見的多發(fā)病,其嚴重影響育齡期婦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質量。PID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等,若PID未得到及時、徹底的治療,可導致不孕、輸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癥反復發(fā)作可嚴重影響婦女的生殖健康,增加家庭與社會的經濟負擔[1]。動物模型對深入系統(tǒng)研究PID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科研技術發(fā)展的不斷進步,PID的造模方法也在不斷完善,現(xiàn)對相關方法綜述如下。
1.1異物置入法 將異物置入體內,一方面會對正常組織產生刺激作用,引發(fā)局部炎性反應;另一方面也會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劉元等[2]、張晴等[3]麻醉大鼠后,于下腹正中切開2 cm,暴露子宮,沿左側子宮角上1 cm處做一橫切口,將酒精消毒的塑料管(管徑2 mm,長5 mm,重2 mg)埋入子宮內制備大鼠子宮炎癥模型。
1.2機械損傷法 機械損傷法是常用的造模方法,但很少單獨應用,多與他方法聯(lián)合。實驗多采用磨口針頭在宮腔內來回抽拉數(shù)次,機械性損傷子宮內膜組織,細菌通過破損處侵入或長期刺激子宮,促使炎癥形成。黃淑鳳等[4]和常潤等[5]在機械損傷的基礎上加以化學燒傷或細菌接種法均達到預期效果。
2.1苯酚膠漿法 該法是PID動物模型中使用較早、應用較為廣泛的造模方法之一,其通過苯酚對組織的化學性燒傷而達到致炎目的。研究中常用25%苯酚膠漿(苯酚5 mL、西黃芪膠1 g、甘油4 mL加水至20 mL制成或由液化苯酚、蒸餾水以及羧甲基纖維素鈉配置而成)。馬云等[6]麻醉大鼠后開腹,注射器針頭于子宮分岔處進入宮腔內,朝右側卵巢方向緩慢推注苯酚膠漿0.06 mL。造模后第11日,肉眼可見模型組右側子宮明顯水腫,有炎性包塊,與周圍組織粘連不清;鏡下顯示腔壁結構紊亂,腺體萎縮變形,全層可見大量炎性細胞浸潤。汪明德等[7]、程靖等[8]和張彥等[9]均采用此法制備大鼠PID模型。付桂香等[10]采用苯酚膠漿大鼠陰道注射制備陰道及宮頸炎癥模型:用錐形靜脈切開針進入大鼠陰道深部,并注入苯酚膠漿,每只0.3 mL,每3天注射1次,共3次。
苯酚膠漿法屬于化學性燒傷法,可造成炎性反應與粘連,發(fā)病特點雖與人類PID相異,但在阻塞性輸卵管炎及不孕的研究中占優(yōu)勢。因苯酚膠漿法簡單易行,造模時間短,在某種程度上仍為學者所接受。
2.2鹽酸法 鹽酸是一種強酸,體內注射鹽酸可對正常組織產生刺激、腐蝕作用而致炎。傅汝廉等[11]最早使用鹽酸闌尾靜脈注射法建立闌尾炎性包塊模型,劉慶等[12]參考傅氏方法,向雙側宮腔注射0.3 N的鹽酸,除2只大鼠因麻醉原因死亡外,其余大鼠鏡下可見宮腔內大量膿細胞積聚,部分上皮變性、壞死,黏膜下層充血水腫、炎細胞浸潤。
鹽酸致炎法方法雖簡單,但由于酸性太強,因而在實驗研究中并不常用,其劑量與濃度的選擇需根據(jù)實驗研究的具體要求而定。
引起PID的病原體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兩類,兩種病原體可單獨應用,但常混合存在[1]。生物性造模法更接近人類PID的致病過程,但造模時間較長,一般需20 d左右[13]。造模所選菌液可為單一細菌,也可為混合菌液,混合菌液造模更有利于炎癥產生,也更接近人類PID致病特點。動物造模中菌液濃度的選擇要合理,既要滿足實驗的致炎目的,又不能引起菌血癥導致動物死亡。
3.1內源性病原體感染法 內源性病原體主要來自于寄居于陰道內的微生物群,包括需氧菌和厭氧菌,需氧菌主要是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而厭氧菌主要是脆弱類桿菌。
孫曉瑋等[14]取大鼠下腹正中做長0.8~1.0 cm的切口,暴露右側子宮,用注射器取0.1 mL大腸埃希菌菌液(濃度為6×109個/L)注入大鼠子宮。模型組大鼠肉眼可見子宮腫脹、發(fā)硬,與周圍組織粘連,形成硬結;鏡下可見管壁黏膜層與肌層結構模糊,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脫落,組織充血水腫伴炎性細胞浸潤。衛(wèi)昊等[15]將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按2∶1∶1比例溶于無菌性生理鹽水中,運用比濁法配制成濃度為3×1011個/L的混合菌液,在大鼠右側子宮注入混合菌懸液0.1 mL。結果提示,模型組大鼠子宮黏膜上皮有明顯的變性壞死,肌層與固有層均有明顯的結締組織增生及炎細胞浸潤,肌層排列紊亂,管腔有一定粘連阻塞,漿膜層有散在炎細胞浸潤。師偉等[16]、楊林波等[17]和邱賽紅等[18]均采用混合菌液接種法造模成功。
以上方法均為開腹后子宮注射器接種。此外,馮平安等[19]采用小鼠腹腔直接注射脆弱類桿菌懸液0.35 mL、大腸埃希菌菌液0.5 mL制備小鼠盆腔炎模型。李俊良等[20]采用逆行宮腔插管灌注細菌法,將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1∶1配制成濃度為1×1010/L的菌液后多次經陰道注入宮腔內以持續(xù)刺激宮腔。實驗結果顯示,雙側輸卵管水腫、充血、盆腔積液,雙側輸卵管壁增厚,呈串珠樣改變。
3.2外源性病原體感染法 外源性病原體主要為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如解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等,其主要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感染。
劉弘等[21]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預處理(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2 mL,每周1次,共4次)小鼠,然后給予小鼠陰道多次接種解脲支原體血清8型感染液制備PID模型。造模后小鼠陰道發(fā)紅,分泌物增多,宮頸肥大,子宮及輸卵管水腫;陰拭子培養(yǎng)支原體均為陽性;病理切片顯示生殖器官4個部位均有明顯的中性粒細胞浸潤。韓建德等[22]給予雌性小鼠陰道內接種小鼠肺炎沙眼衣原體,3周內輸卵管發(fā)生急性炎癥,3周后輸卵管出現(xiàn)扭曲、阻塞、積水等慢性炎性改變。
此外,朱葉等[23]和師振予等[24]將解脲支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按 1∶1∶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濃度為3×1015/L的混合菌液,并將其注入大鼠一側宮腔內制備PID模型;李鑫等[25]將蘸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以及解脲支原體混合菌液的醫(yī)用明膠片經陰道塞至宮腔內,連續(xù)4次,制備PID模型。
國內制備PID模型多采用小動物,如大鼠、小鼠、豚鼠、兔等,小動物模型具有成本低、易于處理、并能夠改變其基因(如敲除小鼠基因)等優(yōu)點,但其與人類疾病機制相差甚遠。自非人靈長類動物(non-human primates,NHPs)允許用于人類生物、生理、解剖的研究后,國外多傾向使用NHPs用于生物醫(yī)學研究。雌性NHPs生殖系統(tǒng)的大小和形態(tài)與女性相似[26]。國外多采用沙眼衣原體感染NHPs(黑猩猩、狨猴、獼猴、狒狒等)制備PID模型,通過多次重復逆行性宮頸、子宮內膜或輸卵管直接接種沙眼衣原體致宮頸炎、子宮內膜炎或輸卵管炎模型,其更類似于人類PID模型[27]。但NHPs本身價格昂貴,且還需要專業(yè)設施以及職業(yè)技術人員來照顧這些動物,所需的成本巨大,對于很多實驗室來說都是無法完成的。
4“病證結合”制備PID動物模型
目前,關于建立不同證型的PID動物模型的研究報道較少,且單一。凌娜等[28]制備了陽虛證慢性盆腔炎大鼠動物模型:在采用混合菌接種法(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比例2∶1∶1)制備大鼠盆腔炎的基礎上,將造模后的大鼠用地塞米松混懸液(18 mg/L)2 mL+生理鹽水2 mL,每日下午17:00~19:00灌胃,連續(xù) 7 d,中間休息1 d,共灌胃16次。采用地塞米松混懸液灌胃后實驗大鼠逐漸出現(xiàn)行動遲緩、神志萎靡、蜷縮、拱背、足部腫脹、體毛稀疏尤以尾部突出等脾腎陽虛的表現(xiàn)。
黃青等[29]對大鼠皮下注射0.08 mg/100 g的鹽酸腎上腺素后,將大鼠放入0 ℃冰水中,5 min后取出,2 h后再次注射鹽酸腎上腺素0.08 mg/100 g,再次放入0 ℃冰水中5 min,制備大鼠盆腔炎急性血瘀模型。通過測定血液流變學指標提示造模的準確性。
葉秋香等[30]采用苯酚膠漿法疊加冰浴法建立寒凝血瘀證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即在苯酚膠漿法建立盆腔炎模型的基礎上,將大鼠放入冰浴槽中,不斷加入水和冰塊,直至測水溫為0 ~1 ℃、水面與直立大鼠頸部相平為止,每日冰浴1次,每次20 min,連續(xù)2周。
PID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其嚴重影響著女性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隨著對PID研究的不斷深入,其造模方法也在不斷的發(fā)展與改進,使其更加接近人類疾病的致病特點。但研究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如動物造模多采用開腹手術,實際過程中難免造成腹腔感染,嚴重影響動物造模術后的存活率、造模效果及實驗的準確性;逆行性宮腔混合菌液接種接近人類上行感染機制,但接種感染率低,需多次重復試驗,實際造模效果難以判定;NHPs價格昂貴,且數(shù)量有限,而小動物模型無法真實復制人類疾病模型。因此開發(fā)出一種高效、安全、持久、快捷的造模方式仍是擺在研究者面前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此外,中醫(yī)“病證結合”PID動物模型尚不夠成熟,僅見于個別報道,且局限在血瘀、陽虛等方面,而濕熱、氣滯、氣虛等方面的研究還很欠缺,關于中醫(yī)證候與PID的相關性研究還需要研究者不斷大膽創(chuàng)新,使動物造模及診治上更加凸顯中醫(yī)特色。
[1]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58.
[2] 劉元,宋志釗,李星宇,等.花紅顆粒治療盆腔炎藥效學研究[J].中成藥,2008,30(11):1597-1599.
[3] 張晴,王慧慧,葉蘭,等.復方杠板歸膠囊對塑料管置入子宮致大鼠盆腔炎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2,23(1):174-175.
[4] 黃淑鳳,孟建國,孫鑫,等.大血藤對苯酚膠漿致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PGI2、TXA2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5(5):69-70.
[5] 常潤,胡浩,郭鑫,等.婦炎舒膠囊對大鼠慢性盆腔炎治療作用的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2,28(4):86-88.
[6] 馬云,羅艷琴,宋路瑤,等.菝葜各化學部位對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的治療作用[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35(12):1267-1270.
[7] 汪明德,葉芳建,林亞平,等.盆寧顆粒對盆腔炎模型鼠血液流變學和鎮(zhèn)痛作用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2,30(8):1719-1722.
[8] 程靖,王勇,周大興.化瘀解毒灌腸劑對大鼠慢性盆腔炎的影響[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24(5):67-70.
[9] 張彥,黎耀東,盧軍,等.金丹婦康丸對盆腔炎模型大鼠SOD及MDA的影響[J].新疆中醫(yī)藥,2013,31(3):60-62.
[10] 付桂香,李平,賈麗娜,等.婦科消炎0號在對大鼠和小鼠的抗炎和抗菌作用[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14):1233-1237.
[11] 傅汝廉,開桂云,趙培,等.激光針灸治療實驗性大白鼠闌尾炎性包塊病理學觀察及血漿中cAMP含量的變化[J].中國激光,1989,16(2):126-128.
[12] 劉慶,吳高媛.中藥穴位注射加CO2激光照射對大鼠子宮內膜炎的病理形態(tài)學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5,13(7):413-416.
[13] 沈丹,湯亞娟,章勤.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2(12):1003-1005.
[14] 孫曉瑋,程體娟,羅慧英,等.竹葉椒片對大腸桿菌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療作用[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5,10(7):804-807.
[15] 衛(wèi)昊,侯建平,郭惠玲,等.坤復康膠囊對混合菌液致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液流變學和病理形態(tài)學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2,28(3):92-94.
[16] 師偉,劉瑞芬,楊曉娜,等.活血化瘀法對慢性盆腔炎雌性大鼠血清前炎癥細胞因子TNF-α、IL-1B、IL-8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32):1-3.
[17] 楊林波,江偉華,巴東嬌,等.柳葉臘梅灌腸劑對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宮病理形態(tài)學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2,19(4):344-345.
[18] 邱賽紅,尹胭脂,余娜,等.紫英顆粒對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治療作用的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3(5):49-61.
[19] 馮平安,王靜,黃順旺,等.盆腔炎合劑體內抑菌實驗研究[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4,16(5):453-454.
[20] 李俊良,王建六,王世軍,等.康婦炎膠囊對兔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模型治療的初步研究[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0,11(6):443-446.
[21] 劉弘,趙紅,苑賀英,等.解脲支原體血清8型感染小鼠盆腔炎癥性疾病模型的建立[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11,25(2):98-100.
[22] 韓建德,陳木開,李斌,等.沙眼衣原體致小鼠輸卵管炎的病理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5,26(5):520-522.
[23] 朱葉,任守忠,尹德輝.婦炎湯對急性盆腔炎大鼠血清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5):214-217.
[24] 師振予,郭建生,袁建菱,等.婦科千金片對急性盆腔炎模型大鼠ICAM-1與MMP-2的影響[J].醫(yī)藥導報,2012,31(8):972-974.
[25] 李鑫,郭建生,師振予,等.婦科千金片對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清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0):225-228.
[26] Miyairi I,Ramsey KH,Patton DL.Duration of untreated Chlamydial genital infection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earance:review of animal studies[J].J Infect Dis,2010,201(Suppl 2):S96-S103.
[27] Patton DL,Sweeney YT,Paul KJ.A summary of preclinical topical microbicide rectal safety and efficacy evaluations in a pigtailed macaque model[J].Sex Transm Dis,2009,36(6):350-356.
[28] 凌娜,陳瑩.婦炎寧湯對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體內IFN-γ、IL-10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3,31(5):1142-1144.
[29] 黃青,馬迎春.婦科活血止痛顆粒對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1(2):168-170.
[30] 葉秋香,王慧芳,劉佳,等.溫經化瘀湯對寒凝血瘀證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白細胞介素-2及白細胞介素-6的影響[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29(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