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慧梅
(漾濞縣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漾濞 672500)
漾濞縣優(yōu)質烤煙栽培技術
習慧梅
(漾濞縣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漾濞 672500)
1.1 苗床準備
選擇避風向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地方建棚。建棚地點要求地勢平坦、地下水位低、地溫回升快,與家禽、家畜等隔離;不宜在風口、山腳、地下水位高的菜地或發(fā)病田建棚[1]。苗棚可建為塑料大棚或常規(guī)小拱棚,其規(guī)格根據(jù)育苗盤或地勢而建。營養(yǎng)池建成槽狀,長、寬視具體情況而定,槽邊與盤間留縫1~2cm,槽高16cm,槽內(nèi)鋪雙層塑料薄膜,建成蓄水的育苗池。
1.2 裝盤播種
育苗盤最好用泡沫塑料制成;育苗基質由漾濞縣煙草專賣局篩選配制,每袋基質可裝12個盤(1 333.33m2)。采用專業(yè)配制和設計的育苗專用肥,溶于水后,再倒入池中攪拌均勻,經(jīng)常檢查池中營養(yǎng)液的pH值,pH值應保持在5.8~6.5。裝盤時先把配制好的基質濕潤,達到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狀可裝盤,裝盤要適度適量。漂浮育苗比當?shù)爻R?guī)育苗播種期提前6~8d,每穴播1~2粒包衣種子,播后灑水,以促進種子包衣裂解,然后將苗盤移入營養(yǎng)池內(nèi)漂浮。
1.3 苗床管理
育苗棚內(nèi)的溫度保持在20~28℃,以利于煙苗的出苗和生長;若超過30℃,及時打開兩頭通風;棚內(nèi)溫度不能超過35℃。棚內(nèi)相對濕度不得大于90%。小十字期間苗,保證每穴1苗。剪葉要在封盤后、煙苗高10~12cm時進行,每次剪去葉片的1/3~1/2,至成苗共剪3~5次。移栽前7d開始煉苗,循序漸進揭膜煉苗,栽前3~5d斷水、斷肥煉苗,以提高煙株的抗逆性和移栽成活率。煉苗以中午煙苗輕度萎蔫、早晚自然恢復為宜。
1.4 漂浮苗的壯苗標準
苗齡65~70d,6~7葉齡,苗高(盤面至生長點)為13~15cm,莖徑6~8mm,帶4~5個綠色功能葉,莖葉上無任何病斑,根系發(fā)達多為白根,無明顯主根。移栽后無緩苗期,早生快發(fā),生長勢較強。
大田整地理墑是優(yōu)質烤煙生產(chǎ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緹焹?yōu)異的品質除了得益于良好的生態(tài)條件外,還與其成熟完備的大田栽培管理技術分不開。在烤煙生產(chǎn)中,大田整地理墑主要包括煙地的選擇、平整土地、耕地、耙地、栽前起壟或做理墑等幾個方面。煙田整地主要是指前茬作物收獲后、栽煙前在土地上進行的土壤耕作,目的在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氣性和蓄水保墑能力,促進土壤熟化,以提高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消滅雜草、減少病蟲害,便于施肥、中耕、移栽、灌溉排水和田間作業(yè),為煙草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條件,為移栽和大田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2.1 煙地的選擇、整地和施肥
2.1.1 選地
煙地宜選擇在地勢相對平緩、通風向陽、排水良好,前茬非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等農(nóng)作物,肥力中等、通透性好的砂壤或壤質土。堅持凈土、好土種煙,不提倡套作,杜絕瘦薄地、菜地、高肥田、陡坡地、石窖地、背陰地、低洼地種煙。堅持輪作,實行以鄉(xiāng)或村為單位,統(tǒng)一規(guī)劃,相對集中連片種植,以便于管理,提高生產(chǎn)水平。
2.1.2 整地
土壤要提前犁好和熟化,以平整土地,防止病蟲草危害。整地包括耕地和耙地,耕地是所有土壤耕作作業(yè)中對土壤影響最大的作業(yè)。煙地耕翻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減少病蟲害和雜草,對促進煙草生長發(fā)育和提高產(chǎn)量、質量都有良好作用。耙地能使土壤松細,形成一個疏松的覆蓋層,以減少水分蒸發(fā),有利于移栽煙苗的成活和根系發(fā)育。對于耕地和耙地的要求,首先應適時耕地,耕翻深度為20~30cm,深度適宜,不亂土層,熟化土層,盡量做到不漏耕,耕層土壤厚薄均勻;對于土質不良的煙地,應結合耕地時采用粘土地摻砂土、砂土地摻粘土等方法,改良土壤質地。其次移栽前進行耙地,達到地面平整,上虛下實,并根據(jù)當?shù)赝寥篮蜌夂驐l件,粘土多耙,砂壤少耙。通過精細整地,可以疏松耕作層,清除雜草,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對減少病蟲害有明顯的作用,同時結合合理地施足基肥,使土肥相融,為煙草的營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般用種過小春的田、地或冬閑地栽種烤煙。冬閑地應在頭年大春收割后及時深耕,次年起壟前再淺耕、耙地。這種頭年翻犁過的土地,經(jīng)過日曬夜露,雨淋和冬季低溫的作用,使土壤松散,物理性狀變好,雜草和作物殘根腐爛快,提高了土壤肥力,減少病蟲草害。若用栽小春的田、地栽煙,應在小春收獲后抓緊時間清除地面雜草和殘茬,及時深耕、細耕碎土,以免延誤移栽期,影響烤煙產(chǎn)質量。耕地耙地要均勻,做到深淺一致,土垡大小適宜、上虛下實,不漏耕漏耙,否則,造成土壤結構不均勻、煙株生長不整齊。
2.1.3 施足底肥
本著有機肥、無機肥結合,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適施氮肥的原則,在整地起壟時一次性條施腐熟餅肥7500~12000kg/hm2、煙草專用復合肥600~750kg/hm2、硫酸鉀270~300kg/hm2、磷肥75~150kg/hm2;如需追肥,則選速效肥,宜早追,以栽后15~25d為宜,最遲不超過團棵期,禁施含氯化肥和過多施用氮肥。
2.2 起壟理墑
2.2.1 起壟
起壟可提高地溫,加厚活土層,擴大根系的縱深生長范圍,有利于灌排,對促進煙株發(fā)育、提高煙葉的產(chǎn)量與質量起良好作用。壟作對起壟的要求較高,首先根據(jù)地形,地勢和田地大小,拉好邊溝,大的平坦田地在中間還須挖腰溝,然后平地起壟。起壟應在移栽前10~15d進行,起壟規(guī)格隨煙草行株距配置和煙地條件不同而有所變化,一般按110~120cm開廂,壟面寬35~40cm,壟高20~40cm,做到壟土細碎、壟面平整,壟體飽滿,壟距、壟高、寬窄一致。在容易積水和壩區(qū)地下水位高,煙壟的高度為30~40cm為好。所有的邊溝或腰溝應比壟溝深5cm左右,便于排水。壟寬要由栽煙密度來確定,一般較平的田、地煙的行距為120cm,株距50cm;坡地和較瘦瘠的旱地的行距為110cm,株距50cm。在坡地上應沿等高線起壟,切忌順坡起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起壟理墑應在栽煙前完成,如遇下雨,要在下雨前起壟,以保證土壤的通透性。雨后起壟,必須在土不沾鋤頭時進行,否則容易壓實土壤,降低土壤的通透性。煙區(qū)壟作一般采用單行壟方式,便于排水和排澇防病,同時壟體土層松厚,有利于抗旱保墑,達到改善土壤水、肥、氣、熱狀況,使煙株根系發(fā)達,做到早生快發(fā),提高煙葉質量。
2.2.2 理墑壓膜
烤煙地膜覆蓋栽培有先蓋膜后移栽和先移栽后蓋膜2種,可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選用。先蓋膜后移栽。煙墑理好后即復膜,膜的四周用土壓實,以保溫增溫,移栽時按株距打塘,塘直徑為15~20cm,先在塘內(nèi)澆水1kg后栽煙,隨即將苗四周的地膜及開口處壓緊封住,煙苗所處位置稍低于墑面。先栽煙后蓋膜。理墑后按株距打塘,塘的直徑為15~20cm,澆水栽煙,栽后及時復膜壓實,在煙苗上方劃開地膜,掏出煙苗,將苗四周的地膜及開口處用土壓緊封住。
3.1 漂浮煙苗的運輸方式
烤煙育苗如果由各煙區(qū)的各鄉(xiāng)(鎮(zhèn))定點培育,則煙農(nóng)在大田移栽時需要搬運。一般帶盤運輸,也可以撥起苗后裝筐短距離運到田間移栽,還可以用盤架遠距離運輸移栽。撥起后運輸移栽的煙苗,在田間根部用塑料膜包裹,上面履蓋較厚的遮陽物,嚴防暴曬使水分蒸發(fā),導致根系枯焦。
3.2 移栽要求
移栽時要準備地膜,注意株行距、墑寬、高、長的尺寸;并正確使用栽煙器等事項。在土壤10cm地溫穩(wěn)定在10℃以上,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移栽,地膜覆蓋栽培可提前10d左右。移栽時煙苗應達到8片可見葉的健壯苗。株距50~60cm,行距130~150cm。以栽植1.8萬株/hm2為宜。一般少葉型品種在中等地力的地塊栽1.65萬株/hm2,地力薄的地塊上栽2.1萬株/hm2左右。在起苗、運苗、挖穴、放苗、澆水、封土等環(huán)節(jié),防傷根,防根、肥接觸,防苗大小不一致。避開晴天中午栽植,最好選陰天或午后栽植,以縮短緩苗時間。栽植后要達到行直、株勻。
3.3 定植方法
移栽前,首先要將打好的塘盡量放大一些。每塘直徑為30cm、深20cm左右。第二是拌塘,將施入塘內(nèi)的肥料與塘土充分拌勻,且忌肥料集中施用。集中施肥容易燒根,而且不利根系的吸收,影響煙株生育。拌塘后,即可移栽。
3.4 澆定根水
栽苗后要澆足、澆透煙水,再在塘面上蓋一薄層干土,以便隔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fā),以利還苗和減少澆水次數(shù)。在土壤干旱煙株表現(xiàn)缺水時,在距煙株10cm處開挖深10~15cm的洞,注水后用土封嚴。注意每墑高度應以能讓烤煙的根部接觸到水分為好。移栽后頭幾天必須天天澆水,以利成活。確認全部成活后方可視土壤含水情況,減少澆水次數(shù),直至雨季的到來,方停止?jié)菜?/p>
烤煙漂浮育苗移栽后,要根據(jù)烤煙的生育特點,結合當?shù)厣鷳B(tài)條件,用優(yōu)質煙生產(chǎn)的系列管理措施加強田間管理,才能使漂浮育苗在生產(chǎn)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為獲得優(yōu)質豐產(chǎn)奠定良好的基礎。
4.1 查苗補缺
煙苗移栽下地后7~10d要進行補缺,有漏栽或煙苗受病蟲危害時,要及時補苗。補苗不能太晚,以免田間煙苗生長不齊。補栽的煙苗要選壯苗,苗要多帶土、多澆水,促使其還苗成活早,趕上早栽煙苗。移栽的弱苗與補苗,常使田間長勢長相不一致。對這類苗應用心管理,適當追肥和澆水,促進生長,做到全田整齊一致。
4.2 追肥
烤煙大田追肥的原則是前足、中重、后補。為充分發(fā)揮肥料利用率,追肥宜早不宜遲。一般第1次追肥在烤煙移栽后10d,發(fā)出3片葉時,追水肥,施N∶P∶K=11∶11∶22的40%烤煙專用復合肥150kg/hm2,將肥料水溶解后淋澆。第2次追施應在移栽后20~25 d,發(fā)出6~7片葉時隨中耕培土穴施烤煙專用復合肥225~300kg/hm2,同時配施硫酸鉀225kg/hm2。第3次追施應按照烤煙的長勢酌情考慮施肥量,如果長得較差則施用烤煙專用復合肥225kg/hm2,如果長勢好就不用再施烤煙專用復合肥了,但封頂后都要用磷酸二氫鉀75kg/hm2的進行葉面噴施。烤煙正常生長發(fā)育不僅需要大量元素供應充足協(xié)調,還需要微量元素合理配比。煙田常用的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硫酸鋅、硫酸錳、硫酸銅、硫酸亞鐵、鉬酸銨、硼砂、鈣鎂磷肥等,可作基肥穴施和追肥,也可作葉面肥噴施。補充中微肥時可根據(jù)測土配方合理施肥[2]。
4.3 澆水
為獲得煙葉優(yōu)質適產(chǎn),按照煙草大田生育期,通常把灌水分為移栽水、還苗水、伸根水、旺長水和圓頂水。移栽水:移栽時穴澆水量宜大,以利于緩苗成活,消除因施窩肥而對根系可能產(chǎn)生的傷害。還苗水:澆還苗水的目的是促進老根盡快恢復吸水、吸肥功能,促進新根發(fā)育,盡快還苗,恢復生長,必要時澆水1~2次。旺長水:煙株旺長期需水量最大,是煙草生長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旺長初期以水調肥,肥水促長。如果墑情不足要適量澆水,旺長中期澆大水,而且連續(xù)進行,保持地表不干,但要注意促中有控,防止個體與群體矛盾激化;旺長后期對水分可適當控制,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70%~80%。圓頂水:煙葉成熟期需水不多,一般不澆水。但在打頂后,如果土壤干旱,應適當澆水,促進上部煙葉充分伸展,利于頂葉開片,并利于中下部煙葉成熟烘烤。
4.4 中耕培土
中耕具有松土保墑、提高地溫、保蓄土壤水分、增加透氣性、調節(jié)土壤肥力、促苗發(fā)根、防除雜草等作用。要因地制宜適時揭膜培土和中耕除草,移栽后30d左右可揭膜、提溝、培土、中耕、清除田間雜草,排除田間積水,做到煙墑飽滿無雜草,溝道暢通無積水,墑高要求地煙30cm,田煙35cm以上。露地移栽烤煙,要把配方施肥定額留下的追肥(烤煙專用復合煙),結合中耕培土,距煙株12~15cm環(huán)狀施下,并提土蓋嚴8~10cm,防止肥效流失。非地膜覆蓋栽培的一般可進行3次中耕,第1次于栽后5~7d、第2次于栽后15~20d、第3次于栽后30d進行。第1、第3次中耕宜淺,深5cm;第2次中耕適當深一些,在團棵期(覆膜的揭膜后)專門進行1次培土,培土20cm左右。培土后壟要直、底要平。
4.5 病蟲害防治
烤煙的病蟲害防治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交替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nóng)藥或生物農(nóng)藥,針對大田期的發(fā)病規(guī)律,搞好統(tǒng)防統(tǒng)治,認真落實栽培管理。煙草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赤星病、白粉病、黑脛病等真菌性病害,可分別用波爾多液、多菌靈、多抗霉素、菌核凈、粉銹寧、甲霜靈錳鋅、敵克松等進行防治;野火病、青枯病、花葉病等細菌性病害,根腐脛病、根結線蟲病、病毒病、猝倒病等,可用農(nóng)用鏈霉素、菌毒清、植病靈等防治。煙草的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螻蛄、蟋蟀、金針蟲、蚜蟲、煙青蟲等,小地老虎、螻蛄、蟋蟀、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可用敵百蟲毒餌、辛硫磷、殺滅菊酯等藥物防治,蚜蟲可用蚜虱凈、抗蚜威、蚜必治、樂果等藥劑防治,煙青蟲可用敵殺死、敵百蟲、辛硫磷等藥物防治[3]。禁用有機氯殺蟲劑或劇毒高殘留農(nóng)藥,要注意觀察防治。
4.6 打頂修剪
要適時封頂、抑芽、合理留葉。封頂:及時打頂可提高煙葉品質,打頂時期一般以現(xiàn)蕾至初花為好,打頂高度因留葉數(shù)而定,烤煙適宜的留葉數(shù)為18~22片/株,一次性用剪刀全部打頂,盡量不要用手打頂,以免影響傷口愈合。保持大田煙株群體長勢整齊,均勻一致。封頂打杈必須選擇晴天進行,利于傷口愈合,打下的花芽、花梗一律用筐帶出煙田外集中處理。打頂時,先打健株,再打病株,防止傳染病害。打杈:打頂后及時抹杈,杈長不應超過3cm。化學抑芽方法:封頂后摘除大于2cm的腋芽,即用33%除芽通乳油1∶80~100倍液從煙株封頂處用瓶、杯淋下,沿煙莖流至每個腋芽,即可抑制煙芽生長,淋過不再生長的腋芽無需再摘除。人工抹杈要求在打頂后每隔3~5d抹杈1次,抹杈時要將上下煙株的煙杈全部抹完,做到一株不漏,一杈不剩。打下的花枝和煙杈務必帶出田間,保持田間清潔衛(wèi)生。打腳葉:打腳葉最好在團棵后期大培土或地膜煙揭膜時進行,最遲不要遲于旺長后期。打腳葉視具體情況而定,將病葉、蟲害葉、營養(yǎng)不良的黃葉都打去,即去掉近地面的2~3片無效葉。整個大田管理要求頂無煙花,腰無煙杈,墑無雜草,溝無積水。
采收應根據(jù)田間煙葉成熟數(shù)量,事先落實所需烤房,制定采收計劃,準確掌握烤房的實際烘烤能力,做到定量采收。防止裝炕時出現(xiàn)煙葉過多裝不下,或者煙葉過少裝不滿等現(xiàn)象。根據(jù)煙葉長勢長相正確判斷煙葉的成熟程度,通常煙苗移栽后60d左右,腳葉煙開始成熟和衰老,且隨品種、部位、氣候和栽培技術措施的不同而異。自第1次采收開始至完畢所需的時間一般為50~70d。人工采收情況下,每株每次采收1~3片葉,分5~10次采完。
煙葉采收的成熟標準:一般當下部葉的煙葉主脈發(fā)白,支脈呈淺綠色,腺毛正在脫落,葉面呈現(xiàn)7~8成黃,葉尖不垂,主脈變硬、發(fā)脆時及時采收;煙筋全白發(fā)亮,支脈全部變白,腺毛脫落,葉色達八成黃,有黃白色成熟斑,葉片與煙莖角度拉大,這些征狀的出現(xiàn),表明煙葉內(nèi)與品質有關的物質已積累得差不多了,應及時采收;當葉片主、支脈全部發(fā)白、發(fā)亮,腺毛均已脫落,葉面起皺褶,凸凹不平,有顯著的黃白色成熟斑,葉色達九成黃,葉身黃中帶綠,葉尖變黃白且下垂,甚至個別葉片稍有焦枯,莖與葉角度拉大,且葉脈發(fā)脆,是為采收的適宜時期。成熟采收的原則是:下部葉適時早收,中部葉片成熟穩(wěn)收,上部葉片充分成熟4~6片集中一次性采收,確保采收煙葉成熟度一致。
采收時注意熟一塊采一塊,多熟多采,少熟少采,不熟不采[4]。做到不漏壟、不漏株、不漏葉,做到不采生、不丟熟、不粘泥土、不壓損傷、用籮筐運回。采下的煙葉要堆放整齊,防止日曬、雨淋,防止泥巴、臟物污染。采收時間,一般以晴天早晨陽光弱容易識別成熟度為宜,陰天可全日采收。在采收和運輸過程中,不得壓傷煙葉,盡量保持煙葉的完整性,以提高煙葉烤后質量。
烤煙采摘回來后用1根麻或棉長粗線繩栓住已定好尺寸的比桿一端上,線的另一端栓住比桿的另一端,要綁緊扣牢,剩余的線即可在煙竿一端開始起引線的基部依次編烤煙,以每2~3片葉為1組,在比桿的左右交叉依次編制,直到一根煙桿編完為止,一般按烤煙房的大小存放煙桿,以80~150桿不等。當烤房中放滿烤煙時,即可燒火烤煙。
[1]郭月清.烤煙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2]劉會杰,趙銘欽,聞剛,等.種植密度和施鉀量對烤煙品質的影響[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3,26(2):653-658.
[3]談文.煙草病蟲害防治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4]明清賢,羅鵬濤.優(yōu)質烤煙栽培與烘烤新技術[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