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生
目前, 隨著患者對醫(yī)療技術的需求越來越高, 部分研究學者及機構已將如何提高實驗室檢查質量作為整改的核心內容[1]。因此, 要求臨床工作人員能夠認真對待實驗室檢查過程中的每一項環(huán)節(jié), 并且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的統(tǒng)計分析, 及時制定有效的解決對策, 從而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以更好地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F(xiàn)作者將目前血液生化檢驗中常存在的幾種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總結如下。
1.1.1 生理因素 生理狀態(tài)可由年齡、性別、工作情況、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影響, 例如在檢驗過程中出現(xiàn)緊張焦慮心理, 則易引起血糖及乳酸的升高。
1.1.2 飲食因素 在進行采集血樣之前, 仍然要求患者保持空腹狀態(tài), 因不同的食物中包含色素、維生素等多種有效成分可對檢測結果造成干擾[2]。如咖啡可增加血中的ALP、AMY含量。
1.1.3 藥物因素 無論西藥或者中藥均存在多種化學有效成分, 均可影響檢驗的準確性, 如在檢驗之前口服維生素C可使患者血中的乳酸脫氫酶含量降低。
1.2.1 采血時間因素 血液生化檢查的采血時間一般控制在清晨早餐前或進食12 h后, 因不同階段的食物可引起血中化學物質的改變, 影響其檢查結果 的準確性, 因此, 必須堅持空腹采血。
1.2.2 采血體位因素 采血體位也可對檢查結果 造成一定的影響, 例如患者采取的坐位或臥位時, 體內血管液體分布情況及大分子轉運情況均不相同, 造成血液內大分子濃度升高 , 影響檢驗結果[3]。
1.2.3 溶血標本的影響因素 溶血標本因素為一類較為重要的因素, 而造成標本溶血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針頭過細、大力震蕩試管或負壓過大等。而造成體內溶血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瘧疾或行大血管手術之后, 均可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1.3.1 采血后時間因素 因血樣采集后長時間放置不僅可引起化學物質的改變, 甚至可由院內病原菌污染, 因此要求血樣采集后應及時送檢。例如當血液標本處理不當時, 可因細胞內離子交換或氣溫過高等因素造成檢驗結果的不準確。
1.3.2 試劑盒的選擇因素 試劑盒的類別、操作方法等均可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另外, 如試劑盒保存不當或超過有效期等也可對檢驗結果造成誤差。
1.3.3 檢測儀器的影響因素 血液生化檢驗中最常用的儀器即為全自動分析儀, 若儀器未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 或因長時間未清洗造成污染也可影響檢驗結果 。
①檢查前對受試者做好解釋, 要求受檢者能夠在檢查前禁食禁水同時禁止服用藥物,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保證檢查工作的順利進行。②要求空腹靜脈采血的同時, 禁止患者在檢查前進行劇烈的體能活動, 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 避免過于緊張及焦慮, 以造成體內激素分泌過多, 影響檢驗結果。③保證在輸液之前采血, 提高檢驗的準確性, 若患者已經進行輸液工作, 則避免在患者已經接受輸液的肢體上進行采血, 影響結果。④避免扎帶過緊, 且于扎帶1 min內將穿刺工作完成, 并將扎帶松開, 避免影響患者的循環(huán)血量過高。⑤注意可造成標本溶血的一系列因素, 并采取有效手段將其排除。⑥對于抗凝劑等藥物制劑嚴格遵守使用原則, 并及時充分混勻, 且在采血期間注意操作迅速, 避免延遲, 以造成溶血。⑦對于特殊血樣按照院內規(guī)定做特殊處理,以便得到更加準確詳細的檢驗指標[4]。⑧血樣盡早送檢, 避免長時間放置血樣造成微生物的污染或血樣內化學物質的改變。⑨對于未能及時送檢的血樣做好保存工作, 可根據(jù)檢測的指標及樣本情況調整保存計劃, 如添加防腐劑, 分離血清等。⑩建立血樣收驗制度, 嚴格要求血樣標本的質量, 對于質量較差的標本及時拒收, 提升檢驗準確性。11做好檢驗儀器的保養(yǎng)維護工作, 可指派專人對其進行定期維修及清洗,避免因儀器污染或運轉不正常造成結果上的誤差。12采用準確檢驗數(shù)值, 如檢驗所需的臨界值及參考值等, 要求臨床工作人員能夠將其準確與院內規(guī)定或書籍進行核對, 更加準確的分析結果。13加強科室之間的溝通, 以提升檢驗工作的配合度, 幫助其更加順利的完成工作。14提升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 可根據(jù)院內的實際情況, 聘請資歷較深或著名的專家學者開展檢驗相關知識的相關講座[5]。
若要提高血液生化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需針對上述檢驗過程中常見的幾類問題作出分析, 重視每一項檢驗環(huán)節(jié), 以縮小其結果誤差。此外, 要求院內能夠及時規(guī)范并控制每項檢驗步驟, 以提升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為臨床治療提供較為可靠的依據(jù)。
[1]李平.淺談化驗前的準備.中外醫(yī)學研究, 2009,7(9): 184-185.
[2]呂海燕.臨床生化檢驗測試的質量保證.實用醫(yī)技雜志,2010,17(4): 373 - 374.
[3]李佳.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醫(yī)學信息, 2010, 23(10):3830-3831.
[4]田越.血生化檢驗的影響因素.醫(yī)學信息, 2011,11(4): 1660-1661.
[5]叢玉隆.臨床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及對策.中華檢驗醫(yī)學,2004,27(8):48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