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作為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 糖尿病足它是由于糖尿病神經病變和感染、血管病變等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組織或足部破壞的一種危險病變[1], 成為目前糖尿病患者致殘或致死的重要原因?;颊唛L期臥床, 生活不能自理, 嚴重威脅其生活及生命質量, 給糖尿病足患者帶來極大精神負擔并給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和精神雙重壓力, 也對社會產生一系列嚴重影響。近年來鄭州市中醫(yī)院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強化糖尿病足患者護理教育干預, 取得了一定優(yōu)良成績,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源于在鄭州市中醫(yī)院糖尿病科住院患者, 共60例, 其中干預組30例(男15例, 女15例),對照組30例(男16例, 女1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 WHO 關于糖尿病足的診斷標準, 兩組在病情、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住院期間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 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護理教育, 對比兩組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水平及足部護理狀況。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飲食指導:根據身高、體重、年齡、體力活動強度, 計算每日的總熱量, 合理分配飲食;②運動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有氧運動方式, 并要與患者的年齡、病情、經濟、文化背景及體質相適應;③生活起居指導:環(huán)境溫濕度適宜, 戒煙戒酒, 保持眼、口腔、會陰、皮膚等清潔衛(wèi)生;④情志調理:護士多與患者溝通, 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 組織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病友活動, 開展同伴支持教育, 介紹成功的病例, 鼓勵參與社會活動。應用中醫(yī)七情歸屬, 了解患者情志狀態(tài), 指導采用移情易性的方法, 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 改變其不良習性;⑤糖尿病足的預防指導:定期檢查, 注意足部衛(wèi)生,教育患者及家屬重視足部的保護;洗足水溫在37~40℃, 洗后擦干, 尤其注意擦干趾間;不宜用熱水袋、電熱器等直接暖足;避免赤足;穿鞋前先檢查鞋內有無異物或異常;穿合適的鞋襪, 選擇鞋底較厚且鞋內柔軟、透氣良好的鞋子;教會患者定期按摩涌泉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等。
1.3 評定標準 按照本院制定的評分標準評價兩組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及足部護理狀況。
1.3.1 糖尿病足的認識評分標準(40分)早期篩查以及日常足部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20分), 選擇合適的鞋襪以及正確修剪趾甲(20分)。
1.3.2 足部護理評分標準(40分)足部畸形、胼胝發(fā)生情況(10分)、足部是否有損傷、潰瘍(10分)、是否穿著不合適鞋襪(10分)、是否不合格修剪趾甲(1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 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 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從表1可以看出, 干預組患者在干預后對糖尿病足的認識情況評分(32.62±4.02)分明顯高于干預前(19.31±5.23)分, 對糖尿病足護理狀況干預后(31.30±4.36)分也好于干預前(22.34±4.68)分。
2.2 從表2可以得出, 常規(guī)護理對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水平及糖尿病足的護理狀況也有明顯益處, 護理后得分均高于護理前(P<0.05)。
2.3 表3對兩組治療后的各項評分進行比較, 可以得出, 干預組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情況和護理情況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
表1 干預組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情況及患者足部護理情況比較(±s)
表1 干預組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情況及患者足部護理情況比較(±s)
調查內容 干預前 干預后 P對糖尿病足認識情況評分 19.31±5.23 32.62±4.02 0.024對糖尿病足護理狀況評分 22.34±4.68 31.30±4.36 0.033
表2 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情況及患者足部護理情況比較(±s)
表2 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情況及患者足部護理情況比較(±s)
調查內容 護理前 護理后 P對糖尿病足認識情況評分 18.71±5.36 25.91±4.73 0.026對糖尿病足護理狀況評分 23.57±4.92 28.80±4.84 0.042
表3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對糖尿病足認識情況及糖尿病足護理狀況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對糖尿病足認識情況及糖尿病足護理狀況評分比較(±s)
調查內容 干預組 常規(guī)組 P對糖尿病足認識情況評分 32.62±4.02 25.91±4.73 0.009對糖尿病足護理狀況評分 31.30±4.36 28.80±4.84 0.025
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 其病死率目前位居第四位,而作為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 糖尿病足也是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外周血管、外周神經病變而失去感覺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動能力, 在此基礎上合并潰瘍、感染等深層組織破壞而引起的嚴重足部病變。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足, 將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2], 身心健康遭受巨大的痛苦, 因此病截肢的患者也很多。臨床資料[3]顯示:糖尿病患者約有85%的患者最終下肢截肢, 12%~15%會發(fā)生足潰瘍,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糖尿病足的預防重在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教育[4], 要讓糖尿病患者充分認識到護理教育的重要性, 這與中醫(yī)的“未病先防, 已病防變”的思想相吻合, 簡單來講, 就是在藥物使用、飲食控制、運動、低血糖的防治、血糖的檢測等方面做工作。另外, 前面說到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 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及對相關自我保健知識的掌握對預防疾病的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 可使截肢的發(fā)生率減少45%~85%[5]。糖尿病足的護理工作可以從日常生活方式著手, 如選擇合適的鞋襪、重視足部的清潔、對足部的仔細檢查、適當的足浴溫度等,防微杜漸, 防止糖尿病足的發(fā)生, 由此可達到減少住院天數及降低再住院的目的, 節(jié)約患者住院費用。
此次研究表明護理工作對患者的疾病預后起著重要的作用, 全面詳細的制定糖尿病足的護理教育計劃, 可明顯提高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的自覺性及護理能力,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李仕明.糖尿病足與相關并發(fā)癥的診治.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466-468.
[2]吳笑英.糖尿病足臨床特點及住院費用分析.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9,30(8):768.
[3]范麗鳳,陸菊明.糖尿病患者足潰瘍的危險因素分析.中國糖尿病雜志, 2006,14(6):435-457.
[4]黃金芳.醫(yī)學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華護理雜志, 1998,33(11):676-677.
[5]汪彩虹,陳花蘭.糖尿病足的護理干預.醫(yī)學信息, 2010(9):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