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獸
——浪費選秀簽——
拋開對安東尼·本內(nèi)特如今打出“史上最水狀元”表現(xiàn)后的落井下石因素,事實上在選秀大會之前所有的模擬選秀中,本內(nèi)特最高也才排在前五位,他的身高、天賦都不足以讓他脫穎而出成為狀元。所以,從本內(nèi)特當選狀元的那一秒開始,所有人都在好奇為什么騎士的品味會這么卓爾不群。但如果你仔細回顧騎士的選秀歷史,你也許能找到更深層的答案,那就是本內(nèi)特符合騎士一貫的好人選秀哲學(xué)。正如麥克·布朗所說,本內(nèi)特試訓(xùn)時的彬彬有禮打動了騎士。
所謂騎士的好人哲學(xué),在兩個人身上體現(xiàn)的最淋漓盡致。第一個就是曾經(jīng)的“史上最水榜眼”丹尼·費里。騎士從快艇那里得到他后,第一時間給了一份隊史最長的十年肥約,而且在之后無論此人水得如何驚天地、泣鬼神,騎士都沒動過交易念頭,而當其退役后還馬上返聘其當了總經(jīng)理。騎士就是這么不可思議,球員時代的費里是NBA最軟、最水、性價比最低、被嘲弄挖苦次數(shù)最多(曾自重身價拒絕加快艇)的球員之一,按照常規(guī)思維,這樣的球員避之猶且唯恐不及,但在騎士老板眼里,費里卻是個不可或缺的香餑餑,原因就是他是個以團隊為重的老好人。
另一個騎士的老好人則是“大Z”伊爾戈斯卡斯。盡管貴為96黃金一代,但如果你仔細去回顧他的生涯,你會發(fā)現(xiàn)他能創(chuàng)造騎士的出場紀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騎士對他關(guān)愛有加,從不肯給予他太大的壓力。騎士優(yōu)待大Z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騎士從來都不強求大Z成為球隊最好的那個球員,包括勒布朗駕臨之前的擺爛時期以及更早的四小龍時期。并且從大Z新秀賽季一場未打就賽季報銷,到騎士的歷次人員更迭,騎士都很少打他的主意,直到2010年為了勒布朗的奪冠大業(yè)才含恨交易過他。
騎士的好人哲學(xué)源遠流長,他們不僅僅浪費狀元簽,更主要的是他們浪費了很多高順位新秀。他們弄丟狀元簽最離奇的一次是莫名其妙地把1982年狀元簽給了湖人,那年的選秀大會恐怕是NBA歷史上最詭異的一次,因為當賽季的冠軍球隊湖人居然獲得了狀元簽,而這個狀元簽幾乎是騎士白送給湖人的。為什么會這樣?一切都需要從騎士1980年的新老板泰德·斯特皮恩說起。
斯特皮恩是位一心奪冠的激進型商人,他在出任球隊老板三年多的時間里事事親力親為:一手策劃了多次人員交易,還更換了六名教練,僅1981-82這一個賽季就換了四名主帥。
過于動蕩的球隊環(huán)境讓球隊軍心渙散,人心惶惶的騎士在那三年里平均每年僅能贏22場球。而騎士丟掉的1982年狀元簽正是前老板斯特皮恩干的好事——1980年,急等選秀權(quán)的他用布奇·李和1982年的首輪選秀權(quán)從湖人換到了唐·福特和一個1980年首輪選秀權(quán),誰也沒想到,騎士戰(zhàn)績慘不忍睹,最終淪為東部倒數(shù)第一,而湖人手中的選秀權(quán)最終變成了狀元簽。
——岡德時代——
那些年,斯特皮恩策劃的交易多是透支未來選秀權(quán)來換老兵,但這些交易不僅沒能換來短期內(nèi)的崛起,還讓騎士未來多年都陷入不確定中,最終這位專斷獨行的老板不僅讓騎士球迷人見人憎,還引發(fā)NBA聯(lián)盟的制裁——NBA在1983年迫使他將騎士出售給克利夫蘭當?shù)氐母簧虒滦值?。毫無疑問,奉行激進政策的斯特皮恩讓騎士后來的老板岡德兄弟(喬治·岡德和戈登·岡德)深深引以為戒。岡德兄弟同時也是克利夫蘭當?shù)氐谋蚯蜿犂习澹?983年在NBA的再三請求和給予優(yōu)惠待遇(NBA加盟費減半、額外給予騎士多個未來選秀權(quán))后,他們才同意接手騎士。
岡德兄弟經(jīng)營冰球多年,深知克里夫蘭市場狹小,所以在他倆的主導(dǎo)下,騎士從激進的崛起沖冠回歸到了可行性更強的追求溫飽策略,而腳踏實地的策略也讓騎士的實力開始緩步提升。從1983年到2005年,也正是在岡德兄弟經(jīng)營騎士23年間,騎士形成了他們的好人選秀哲學(xué)。所謂的好人選秀哲學(xué),就是在選秀中盡量挑選那些性格溫和、奉行忠誠策略的球星。在能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挑選那些有望在克里夫蘭長期留守的球員加以培養(yǎng)。顯然,從一開始,岡德兄弟就深知克利夫蘭廟小難留大菩薩的道理,他們不求奪冠只求溫飽富足即可。
在岡德兄弟的好人選秀策略中,早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989年他們主動用羅恩·哈珀交換榜眼秀丹尼·費里。哈珀是1986年第8順位被騎士選中,在騎士努力培養(yǎng)狀元布拉德·多爾蒂的情況下,他新秀賽期尚且能砍下22.9分并有驚人的2.6次搶斷入賬??撤帜芰@人的哈珀攻守俱佳,很快就被拿來和邁克爾·喬丹作對比,但他專注于得分的打法并不為高層所喜,高層更鐘愛團隊型的86年狀元多爾蒂和白人控衛(wèi)馬克·普萊斯。在1989年,三年級的哈珀已提前被視為是來年自由市場的香餑餑,騎士擔心未來恐難留住此人,所以決定交易,先下手為強。
在騎士下決心交易哈珀之前,NBA爆發(fā)了一樁大事:快艇在1989年選秀大會上摘下杜克高材生丹尼·費里,但費里拒絕加盟快艇。為了逼迫球隊將其交易,他在那天秋天火速與意大利球隊簽約,直接奔赴海外打球。正是憑借這種決絕,“刺頭”費里迅速成為NBA的話題人物。當時騎士正擔心留不住哈珀,聞聽這一消息馬上有了對策。費里這位杜克出身的球星無論是打法還是人品都是騎士向來所鐘愛的類型,所以他們當機立斷將以哈珀為主籌碼換取費里的簽約權(quán)——由于1989年費里已身在意大利,騎士為了得到他寧可白等一個賽季。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樁注定是吃虧的交易,畢竟哈珀的個人能力早已得到驗證,而杜克出產(chǎn)的球員向來在NBA都難打出高水準,尤其是費里還是一位白人前鋒,大學(xué)時期就被詬病球風(fēng)偏軟。但騎士不為言論所動,并在1990年馬上給了費里一份十年的肥約以明確了其核心地位。主動用砍分機器哈珀去換白人前鋒費里,明擺著一樁吃虧交易,騎士卻甘之如飴。盡管甫一開始即被列為NBA交易的反面典型,但岡德兄弟每每提及此事卻說,他們用費里換了騎士十年的隊內(nèi)穩(wěn)定和穩(wěn)步上升,所以從不后悔發(fā)起這樁交易。endprint
—好人哲學(xué)—
個別時候,“好人哲學(xué)”也并非一無是處。1986年原本并非是一個選秀小年,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堪比喬丹的倫·拜亞斯。此人魅力十足,只迷得紅衣主教選秀前口水長流,選秀后則涕淚長流,當然這皆是他吸毒暴斃的緣故。事實上,拜亞斯并非個案,那屆新秀中多人吸毒,甚至個別高位新秀在新秀合同剛結(jié)束就被NBA終身禁賽。原本,1986年的狀元簽屬于76人,但76人總裁帕特·威廉姆斯在一番考察后發(fā)現(xiàn)了眾多新秀試訓(xùn)時“萎靡不振”、“整體都不對勁”,日后也證明這基本上都是毒品作祟。正是覺得“不對勁”,最終帕特·威廉姆斯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在選秀前突然把狀元簽交易給了騎士,僅從騎士索取了老兵前鋒羅伊·辛森。而騎士小心則利用“好人哲學(xué)”詳加甄別,最終棄選拜亞斯,轉(zhuǎn)而選了球風(fēng)偏軟的多爾蒂,這無疑也是一種幸運。
而在多爾蒂等人引退后,騎士又因為“好人選秀策略”耽誤了另一次騰飛良機:1996年黃金一代的選秀盛會,騎士當時擁有第12順位和20順位兩個首輪選秀權(quán),但卻賭博式地選了兩個國際型內(nèi)線波塔潘科和伊爾戈斯卡斯。在90年代中期,NCAA正值人才鼎盛,就連科比這類高中天才都要等到13順位才能被摘走。讓NBA像新世紀初那樣靠國際球星救市?想都別想。所以,騎士連續(xù)選擇國際球星波塔潘科和大Z的做法一如既往地讓人不可思議。為什么騎士會選擇兩名兩名球風(fēng)偏弱的國際內(nèi)線?這當然又是騎士的“好人哲學(xué)”作祟。喬治·岡德曾專門和波塔潘科全家見過面,得出的結(jié)論是這家人都“精通美國文化”、“忠誠可靠”,波塔潘科大學(xué)只交一個女友。方方面面來看,波塔潘科都是騎士中意的那類人選。1996-97賽季剛一開始,騎士的選擇就淪為了笑話。先是大Z一場未打就賽季報銷,隨后被寄予厚望的波塔潘科在中鋒位置上每場都被揍得毫無招架之力,用巴克利的話說:“在NBA打內(nèi)線對他來說是一種災(zāi)難”。
波塔潘科淪為了廢柴,而球風(fēng)偏弱、多災(zāi)多病的大Z在2000年之前也一直難堪大用。事實上,在90年代中后期,騎士通過選秀囤積了一批不錯的球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騎士四小龍”(安德森、亨德森、布萊文·奈特和大Z)外加超級明星坎普領(lǐng)銜,騎士也算得上星光熠熠,“魔術(shù)師”就曾預(yù)言騎士是公牛之后東部的新王者。而在這群人中間,傷病頻繁且打法偏軟的大Z并不搶眼。在90年代末,騎士的替補席上還坐著那位曾經(jīng)試圖連刷三場三雙的鮑勃·蘇拉,但除了大Z,蘇拉、亨德森、安德森、奈特均先后離開騎士,原因就是他們無法從騎士獲得“有尊嚴的合約”,而顯然這些個性突出的后生們也并不是所謂的“好人”。在四小龍解體、坎普墮落后,騎士馬上又在1999年選秀大會第8順位選中了日后成為聯(lián)盟助攻王的安德烈·米勒。米勒從新秀賽季就表現(xiàn)不俗,三年級時更是一躍成為聯(lián)盟助攻王,但就在那個夏天,他重蹈了哈珀的覆轍,直接被送到了快艇換取有“KG二世”之稱的達柳斯·邁爾斯。事實證明,騎士和快艇的這次交易又是以自己吃虧而告終,潛力無限的“KG二世”最終沒能成為KG,不僅是因為他的那反復(fù)發(fā)作的膝傷,還因為騎士當時前場并不缺人,而他自己的心智又不夠成熟,多次在隊內(nèi)公開抱怨出場時間。正是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邁爾斯在騎士的表現(xiàn)不溫不火。
和如今騎士堆積了一票高順位前場球員一樣,2000時的騎士在前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和現(xiàn)在不相上下。那一年,騎士在首輪第8位選中砍分機器賈馬爾·克勞福德,但隨即便把這位“自私球員”送到了公牛,換來了他們中意的第7順位的米姆。如你所知,在米姆換克勞福德的問題上,騎士的“好人選秀策略”再度起到作用。米姆基本功扎實、酷愛臟活累活,是典型的團隊型球員,即使日后和以性格難相處而聞名的科比搭檔,他也從來說過任何一句怨言。如果說米姆的進攻能力為零的話,那么騎士馬上又在2001年第9順位選中的迪奧古的進攻能力直接為負數(shù)(迪奧古新秀賽季場均1.4分,賽季總得分25分)。在迪奧古、米姆相繼淪為笑話后,若換作其他人做騎士老板,估計早已將球探集體解雇,但騎士偏偏沒有這么做,反而又根據(jù)球探的密報在2002年第6順位選中了一位“小科比”、年僅19歲的達胡安·瓦格納。瓦格納因高中時單場狂砍100分而聞名,大學(xué)則變成“無私傳球手”的雙能衛(wèi)。少小成名的他自認是騎士救世主,但入隊后才發(fā)現(xiàn)騎士壓根只想擺爛,一心只想在2003年選秀中爭到狀元簽,這讓他很是郁悶。當然,和米姆、迪奧古等人的確天資有限不同的是,瓦格納的沉淪更接近于邁爾斯,一半原因是傷病,另一半則要歸咎于自己的心智的不成熟。在新秀賽季受傷后,他在球隊授意下直接小病大養(yǎng),而在勒布朗駕臨后,他更是處處不適應(yīng),隨即就從NBA消失了。
——救世主——
越是選秀小年,其實越考驗運氣。騎士選秀成功率如此悲催,除了不幸連遇小年外,球探能力不足、管理層選秀眼光有偏差的問題都不容掩蓋。好在,2003年有勒布朗這樣一位知根知底的家鄉(xiāng)明星,騎士高層再無需費心調(diào)查球員家庭背景、性格特征,他們只消努力擺爛、戰(zhàn)勝掘金等隊搶到狀元簽即可。不過在拿下狀元簽之余,岡德兄弟卻又開始打起了小算盤。他們知道勒布朗是騎士所喜歡的“好人”,并且還是家鄉(xiāng)球星,但他們從一開始就擔心留不住勒布朗,因為他在進入NBA之前就已經(jīng)是萬眾矚目的超級巨星。正是基于這種擔心,岡德兄弟很快在2005年就將騎士出售給了來自底特律的金融家丹·吉爾伯特。
因為有了勒布朗,騎士市值比當年暴增了20倍,岡德兄弟賺得盆缽皆滿,還額外持有騎士的小額股份。而和岡德兄弟“家小業(yè)小”、小富即安不同的是,新老板吉爾伯特則是全美排名前400的超級富豪。當然,在把騎士賣出之前,岡德兄弟還拍板決定了生涯中最后一個“好人選秀”:他們在2004年首輪第10順位選中了白人帥哥盧克·杰克遜?!拔覀冇辛死詹祭?,所以只需要找一位團隊至上的射手即可?!睂滦值苓@樣解釋。結(jié)果,杰克遜的射術(shù)卻只能用慘不忍睹形容。無論如何,岡德兄弟最終拿著3億美金成功退居二線,把挽留勒布朗的燙手工作留給了吉爾伯特。吉爾伯特上任后則一改岡德兄弟的謹慎路線,轉(zhuǎn)而瘋狂砸錢,試圖在短時期內(nèi)將騎士打造成總冠軍。為了取悅勒布朗,他建了新球館和訓(xùn)練館,購置了新專機,每年都在砸大錢引援。吉爾伯特的財力毋庸置疑,去年底特律破產(chǎn)后,吉爾伯特卻逆流而上,高調(diào)宣布拯救底特律的計劃,試圖憑借一己之力讓底特律“復(fù)活”,這也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其薪資實力。
事實上,從2008到2010年期間,騎士的工資總額一直高居聯(lián)盟前四,但無論吉爾伯特如何燒錢,克里夫蘭終難奪冠。在勒布朗出走的悲劇發(fā)生后,吉爾伯特眼睜睜看著自己多年的投資付諸東流,好在痛定思痛后,騎士果斷開始擺爛,就如同當年岡德兄弟吸取前任過于激進的教訓(xùn),從而專注于“好人選秀哲學(xué)”一樣,吉爾伯特也開始走溫情路線。按理說,在勒布朗出走后,原本按照勒布朗特點配置的賈米森、瓦萊喬(年薪均千萬)都必遭清洗,但騎士卻擺出一副“你若不離、我必不棄”的溫情姿態(tài)。從某種意義上,2013年騎士選擇本內(nèi)特而放棄大熱門諾埃爾或許也有這方面的原因——諾埃爾作風(fēng)狂野,而本內(nèi)特卻溫文爾雅。在勒布朗出走后,騎士顯然需要做一道選擇題:是選擇那些巨星潛力十足的天選之子然后目送其離開,還是選一名敦厚可靠的優(yōu)秀球員慢慢善加培養(yǎng),而本內(nèi)特顯然更像是后者。
本內(nèi)特被扣上“水貨”帽子固然可悲,但幸運的是騎士老板卻有一位堪比無敵幸運星的好兒子——他的殘障小兒子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出席選秀大會,連摘兩個狀元簽,這無疑也是騎士不幸中的大幸,現(xiàn)在騎士所需要的就是球探給力、坐等2014年選秀大年即可??死蛱m的選秀魔咒急需救世主打破,曾經(jīng)這個是勒布朗,如今這個人卻是位殘障兒童。只是即使這位神奇的小吉爾伯特連年好運,但他是否真的能抵得住這批無所不能、將軍里面專挑矬子的騎士球探呢?誰又能說的準,米姆、迪奧古、本內(nèi)特之后不會再有后來人呢?好人做到底,也許在騎士心中奉行的就是我們相信卻不能信的信念--好人有好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