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
韓國,在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深受中國影響,從政治、經濟、軍事到文化藝術領域等方面都息息相通,雖然這樣,但它還是有著自身鮮明的民族特性,也有獨立的人文歷史,所以在藝術上也自然形成獨自的審美意識。韓國的傳統(tǒng)藝術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認識,尤其在西方人眼里,韓國傳統(tǒng)藝術都模糊在東方繪畫的共性之中。從去年開始,美韓兩國便進行了盛大的藝術交流活動,韓國傳統(tǒng)藝術將在美國巡展長達一年,這也許能讓人們走近韓國傳統(tǒng)藝術,將之置于一個非附屬于中國藝術的獨立位置中,重新解讀。
《珍寶韓國:朝鮮王朝的藝術和文化 1392-1910》(Treasures From Korea: Arts and Culture of the Joseon Dynasty, 1392-1910)巡展由韓國首爾國家博物館、費城藝術博物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LACMA)以及休斯頓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 MFAH)聯手打造,美國本土首次對韓國朝鮮王朝時期藝術進行如此全面的展現。展覽將先在費城展出(2014年3月2日至5月26日),然后去洛杉磯(2014年6月29日至9月28日)和休斯敦(2014年11月2日至2015年1月11日)。
150多件作品對古典韓國文化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而孕育這個文化的朝鮮王朝可能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儒家王朝之一。其中有大量韓國國家博物館出借的國寶,對觀眾來說絕對是耳目一新的。展出的繪畫書法作品從表現宮廷禮儀到體現不同社會階層生活的場景;禮器和陶瓷等珍貴器皿向觀眾展現了韓國是如何走出“幽閉王國”與西方接觸;選展的書籍、雕塑、漆器、家具、服裝、紡織品和照片等更是顯現了朝鮮王朝藝術成就的寬度與廣度。展覽分五個部分,側重于表現由朝鮮王朝建立的獨特韓國藝術和文化:一、樸素的趣味,主要體現在陶瓷和其他媒介中。二、由階級和性別等社會區(qū)別架構出的嚴格的階級制度;三、祭祖儀式中使用的金屬和陶瓷器具;四、倡儒抑佛政策下的藝術;五、從內外環(huán)境審視韓國與西方文明在十九世紀晚期開始的直接接觸。
朝鮮王朝時期深刻地塑造了韓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影響持續(xù)至今?;仡櫄v史,十四世紀后期,高麗王朝衰落,豪族失勢,新興中小地主階級嶄露頭角,1392年親明派武將李成桂以其出色的政治軍事才能建立了新的王朝,在這個新建立的朝鮮半島上封建政權,國號朝鮮,因國王李姓,一般稱為李氏王朝、李朝。它是朝鮮歷史上最長的王朝,也是世界史上罕見的延祚最久的王朝,歷經27王518年,直至1910年,被日本吞并,淪為殖民地。
在這個有著輝煌歷史的王朝里,藝術的發(fā)展也有著耀眼的光芒。首先要指出的是,李朝前期便出現了類似中國宋朝畫院的宮廷畫院──圖畫署。這個圖畫署孕育了不少傳統(tǒng)藝術家,其中活躍的畫家有安堅、姜希顏、李上佐、崔涇,他們比較多地吸收了中國的繪畫藝術。中期的繪畫逐漸民族化,出現山水畫家李禎,花鳥畫家申思任堂、李巖。17世紀以后,尤以鄭鄯為代表,以獨特的構圖、筆法、畫題,擺脫了早年受到的中國清初文人畫影響,創(chuàng)造出完全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畫法——“東國真景山水畫”,為朝鮮畫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成為18世紀真正具有朝鮮民族畫風的著名畫家。18世紀,姜世晃、金弘道發(fā)展了朝鮮畫,后者成為典范作家,還出現美人家兼風俗畫家申潤福。19世紀,金正喜、田崎能善畫,名重一時。
畫書
由于標榜儒家統(tǒng)治思想,基于忠孝思想的報本觀念和崇賢思想,所以朝鮮王朝時期出現了大量用于奉安享祀的肖像作品。韓國肖像作品一般分六大類,描繪王的御真像、功臣像、耆老像、一般士大夫像、婦女像和僧人像等。肖像多用于瞻仰,所以形式比較單一,多為大幅掛軸,畫面構成簡單,沒有題文多留白。人物容貌基本沒有表情,力求逼真、絲毫不差,無論是武將還是高僧都沒有特定行為姿勢或者勇猛動態(tài),因為畫像本身是入閣之像,所以就連視線和顏面的角度都很一致。韓國的肖像畫十分專注于接近實際人物的寫實上的努力,我們要從這點上去理解其中的精妙,才能把握他們在忠實地再現上表現出來的意義。
在倡儒抑佛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韓國藝術也發(fā)生了變化,逐漸走向世俗。值得關注的是李朝晚期因實學思想的興起而得以發(fā)展的韓國風格風俗畫。實學思想推動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現實生活備受重視,描寫人們日常生活情景的風俗畫是韓國經典藝術中的杰出代表。風俗畫的情景描繪、情節(jié)敘述和批判調侃等盡情展現了各個階層的民生百態(tài)。此外,我們還能研究韓國古典裝扮,從圖中的人物形象中窺探當時不同階層人物的服裝特點。展覽同時展出一些服裝文物,形象而立體地呈現出歷史的面貌。這些展品都為觀眾在欣賞古典藝術的同時,提供了機會去感受韓國朝鮮王朝典型的生活風貌和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雖然李朝在抑佛政策下,佛教文化狀況十分困窘,高麗王朝時期優(yōu)美的佛像藝術也幾乎消失,但是佛教美術還是艱難前行著。李朝第十三代王明宗李峘,在16世紀中葉曾一度復興朝鮮佛教,重興建寺造佛活動,并留下了一批佛教藝術作品,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依然能一窺佛教藝術在韓國文化中的表現。
韓國陶瓷工藝發(fā)達。李朝早期在南部燒制的一種粉青青瓷,大約由高麗青瓷轉化而來。白瓷始于早期,中期廣為流行。它純白無紋,象征著當時儒教倫理觀。還有一 種青花白瓷,受中國明朝青花瓷的影響,發(fā)展為朝鮮的獨特藝術。它以大塊空白為底,略施紋樣,17至18世紀達到極致。白瓷或青花白瓷遠銷外國,幾乎成為李朝的代 名詞。鐵砂、辰砂為青花白瓷的代用品,風格粗獷。此外,李朝的漆器、木器、骨角器工藝也很發(fā)達,這次展覽中展出的皇室用品、禮器和生活用品除了讓觀眾感受韓國傳統(tǒng)化之外,也能欣賞其出類拔萃的工藝藝術。
費城藝術博物館執(zhí)行總監(jiān)蒂莫西(Timothy Rub)指出:“《珍寶韓國》在許多方面都進行了突破,它是在美國展出的最大規(guī)模和最全面的韓國朝鮮王朝時期的藝術展覽,而朝鮮王朝塑造了今天的韓國文化,這個展覽帶著許多從沒在美國露過面的珍寶來跟我們分享這個重要的時期??傊@個展覽已經促成了眾多博物館和兩大文化之間的豐富交流。”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執(zhí)行總監(jiān)高凡(Michael Govan)也說:“感謝韓國國家博物館促成這個展覽。這種伙伴關系使LACMA在洛杉磯這個除韓國以外的最大的韓國人社區(qū)做了許多展覽來展現洛杉磯的多民族文化。LACMA全面掌握了韓國藝術,我們擁有專門的、范圍很全面的韓國館和重點教育項目?!彼岬降腖ACMA韓國美術館在2009年進行了重新翻修,這是在韓國以外擁有最多永久性展品展出的韓國藝術場所。休斯頓藝術博物館總監(jiān)廷特洛(Gary Tinterow)贊嘆道:“十分榮幸有這個機會參與這個非凡的展覽,MFAH對韓國藝術特別感興趣,我們還設有相關獎學金,并且在西南部擁有唯一展現韓國藝術的畫廊,會從韓國國家博物館借展藏品。因此希望能與此次幾大博物館再次合作?!倍n國國家博物館總監(jiān)金勇納(Kim Youngna)也說:“在我們不斷探索世界歷史和文化的時候,很高興能與美國觀眾分享我們的珍寶遺產,與此同時,通過‘藝跨美國韓國觀眾也得到了更好地了解美國藝術的機會,能參與這個美韓兩國間重要的文化合作活動真是太好了?!彼岬降恼褂[“藝跨美國”(Art Across America)其實是這次美韓藝術交流的第一部分,前段時間先是上述美國三大藝術博物館共同策劃展覽在韓國國家博物館以及大田博物館展出,向韓國觀眾展現美國藝術各個方面,而現在此展覽已巡展至澳大利亞。
在幾位博物館總監(jiān)的感言中,我們可以看到美韓之間的藝術文化交流十分頻繁,而且持續(xù)有之。韓國藝術在美國也是別具魅力,借由這次重要而全面的展覽,我們有了一次重新審視韓國古典藝術的機會,尤其是李朝時代,也就是“珍寶韓國”所展現的時代。李朝在韓國藝術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和中國藝術有密切的關聯,在學習吸收的基礎上努力尋找自己的道路并在這個時期建立、確立自己的獨特性,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淀和東方繪畫特有的哲理觀都在其藝術中折射出獨自的審美理念,也默默地成就今日的韓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