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土肥水管理是獼猴桃豐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根本,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1)土壤管理。冬季深翻擴穴熟化土壤。從樹冠外滴水線挖溝,溝寬30~40 cm、深60 cm?;靥顣r混入有機肥,表土放底層,心土放表層,并立即在溝內(nèi)灌足水。此項工作1年1次。采用生草制。果園行間距植株1 m種植毛苕子或三葉草,在草高達35 cm以上時刈割覆蓋地面。
2)施肥管理。全部農(nóng)家肥和各種化肥的60%在秋季作基肥一次施入,第2年萌芽前追施20%化肥,果實膨大期追施20%化肥。施基肥時,幼園結(jié)合深翻改土挖環(huán)狀溝施入,溝寬30~40 cm、深40 cm,逐年向外擴展,全園深翻一遍后改用撒施,將肥料均勻撒于樹冠下,淺翻10~15 cm。施追肥時幼園在樹冠投影范圍內(nèi)撒施,樹冠封行后全園撒施,淺翻10~15 cm。
土壤追肥每年2~3次,第1次在萌芽前,以氮肥為主,第2次在果實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施肥量依土壤肥力條件和肥料特點確定,2~7年生樹每株折合施純氮 500~600 g、純磷 150~200 g、純鉀 250~350 g。施肥后立即灌水,最后一次追肥應在采收期30天前進行。
3)水分管理。一般在萌芽期、花前、花后、坐果后灌水。果實迅速膨大期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果實緩慢生長期和果實成熟期需水相對較少,應根據(jù)土壤濕度和天氣狀況適當灌水;采收前15天左右停止灌水。每1次的灌水量應使土壤浸潤深度達到40 cm以上。推廣滲灌、滴灌等先進技術(shù)或溝灌,減少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