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躍兵 劉娟
(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浙江溫州 325006)
淺談鉛鋅礦資源儲量調查分析
——以永嘉縣山根鉛鋅礦區(qū)為例
鄧躍兵 劉娟
(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浙江溫州 325006)
本文以永嘉縣山根鉛鋅礦區(qū)為例,對鉛鋅礦資源儲量調查需考慮的細節(jié)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簡要闡述了永嘉縣山根鉛鋅礦區(qū)的地質情況、開采技術條件、選礦對環(huán)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及解決對策,并對礦區(qū)資源儲量估算及變動情況進行了相關的介紹。
鉛鋅礦資源 儲量 調查 變動情況
眾所周知,中國鉛鋅礦資源儲量特別大,勘測及開發(fā)利用水平在世界上也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因此為了更好地發(fā)展中國經濟,國家理應加大對鉛鋅礦資源儲量的開采力度。下面本文就以永嘉縣山根鉛鋅礦區(qū)為例,對鉛鋅礦資源開采所涉及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相關的介紹。
礦區(qū)大地構造位于麗水—余姚深斷裂與溫州—鎮(zhèn)海大斷裂之間的偏南地段,屬華夏褶皺帶東南側,溫州—臨海槽凹的西南段,火山巖廣泛,斷裂構造發(fā)育,燕山巖漿活動頻繁。礦區(qū)出露主要為上侏羅統(tǒng)西山頭組(J3x)偏上部地層。由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巖、酸性熔巖夾少量沉凝灰?guī)r組成。地層走向北東—北東東(45~80°),傾向南東(130~170°),傾角30~65°。按照巖性特征,礦區(qū)地層可分為6個巖性段13個層。北西向F1斷裂,為主要控礦構造。區(qū)內燕山期巖漿活動,主要表現于巖枝狀中酸性侵入巖、潛火山巖,以及晚期花崗(斑)巖、流紋(斑)巖、安山(斑)、輝綠(斑)巖脈等。礦區(qū)圍巖蝕變主要有:硅化、絹云母化、黃鐵礦化等,屬中溫熱液構造裂隙充填—交代礦床。
礦區(qū)地形較陡,露頭較發(fā)育,屬剝蝕的地形地貌。僅在地形低凹處,有坡積或山麓堆積層,一般不到3米,鉛鋅礦(化)帶分布于分水嶺上,鉛鋅礦體地表出露最高240米,最低180米,礦體延深最低標高-40米,礦區(qū)內最低侵蝕基準標高10米。礦區(qū)“V”字形山谷發(fā)育,地表礦體受其切割,故積水面積小,地表徑流條件好。沖溝為間歇性流水,旱季大多干枯,最大一條沖溝在六岙以南,其流量0.3L/S。基本能滿足礦山生產、生活用水所需。
通過三個水樣化學簡分析,礦區(qū)地下水類型有下列三種:(1)重碳酸硫鈣型水:主要分布在構造裂隙或圍巖中;(2)氯化重碳酸鉀鈣型水:主要分布于殘坡積層中;(3)硫酸氯化重碳酸型水:主要分布在山前坡地及風化層中為地表水化學類型。其他鉛、砷、銻等有害元素微少。
未做礦石的物理專門試驗。據坑道觀察和鉆孔巖心了解,礦石膠結較好,裂隙不甚發(fā)育。經實驗測定,礦石濕度低者0.05%,高者3.63%,一般在1%以下。礦石中粘性礦物組分較少,爆破后成幾十厘米—幾厘米的碎塊及粉末,松散不結塊,礦體頂底板圍巖巖性為流紋質晶屑玻屑凝灰?guī)r、熔結凝灰?guī)r及沉凝灰?guī)r,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硅化等蝕變,其礦物顆粒小,巖石致密堅硬。曾在CM81穿脈中2個流紋質晶屑玻屑熔結凝灰?guī)r作為力學試驗樣。圍巖為致密堅硬的剛性巖石,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破壞礦體的后期斷層的破碎充填物寬0.2~0.5米,對礦體及其圍巖的穩(wěn)固性影響較小。據現有采礦平硐觀察,沒有發(fā)現偏幫冒頂現象,說明坑道頂底板穩(wěn)固性良好。今后開采時,除特別破碎外,一般無需支護,回采時只需保留一定的自然礦柱,即可確保下層作業(yè)安全。
礦山選礦流程試驗為浮選法,浮選法對環(huán)境影響甚少,礦段處于甌江支流的上游,環(huán)境保護非常重要,且將選廠建在甌江下游為宜。建成投產后,影響環(huán)境的主要因素包括:粉塵、廢水、廢渣、植被破壞等,對此,需采取防患措施,減少污染或無污染。礦石加工只是進行粉碎無選礦廢水排放,少量粉塵影響空氣質量和噪音污染??拥琅潘U石堆淋濾水不會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1)粉塵:主要產于機械破碎工藝中,做到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環(huán)節(jié),降低物料的落塵,減少干磨,加強調和的密封,使粉塵波度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2)尾礦水。經閉路選礦試驗,浮選后尾礦漿經沉淀脫水,尾礦水中添加NaOH或石灰澄清后,水質有害雜質含量已遠低于國家工業(yè)廢水排放標準。同時循環(huán)利用,采取“零”排放。(3)水土流失:采礦及選礦過程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應采取積極防護,減少植被破壞,防止人為毀林發(fā)生,及時補種植被,以免水土流失。
(1)面積;在1:1000礦體垂直縱投影圖上,用mapgis6.5軟件直接量得。(2)厚度;單工程的礦體厚度為單工程上所取礦體單樣真厚度之和,礦體平均厚度為各個單工程礦體厚度的算術平均值。(3)體重;沿用原報告中的礦石體重:1-D塊段2.92t/m3、2-D塊段3.31t/m3,3-D塊段1-D塊段3.14t/m3。
本次沿用1988年地質普查報告成果,按照探礦工程的分布,礦石類型及斷裂構造影響范圍將礦體劃分為三個塊段。1~D:以D1—Ⅰ平硐底板為底界,沿走向分別以F3、F5為界。本塊段為氧化礦石。2~D:F3斷裂構造上盤,D1—Ⅰ平硐底板以下部分儲量。3~D:F3斷裂構造下盤,由0線、4線、8線各見礦工程控制得以及由見礦工程外推的部分儲量。2~D、3~D兩個塊段為混合礦石。
經資源儲量調查,核查范圍內的各類資源儲量為:鉛鋅礦石量(333級)25786噸,其中鉛金屬量8083噸、鋅金屬量17703噸。伴生銀金屬量14.3噸、鎘金屬量103.7噸。
總之,鉛鋅礦資源的開采對于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們理應給予鉛鋅礦資源儲量及與開采相關的細節(jié)應有的重視,為實現中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吳榮慶.中國鉛鋅礦產資源勘查開發(fā)取得新進展[J].中國金屬通報,2008(25).
[2]仲世鑫,王登科,吳星霈.中國鉛鋅礦資源現狀和礦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議[J].科技風,2009(10).
[3]雷力,周興龍,文書明,吳誼民,季清武.我國鉛鋅礦資源特點及開發(fā)利用現狀[J].礦業(yè)快報,2007(9).
鄧躍兵(1981—),男,江西瑞金人,地質工程師,主要從事礦產地質勘查、礦產資源規(guī)劃及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