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彝族“德古”文化的意義及其規(guī)制

        2014-03-03 01:24:54張邦鋪
        關鍵詞:人民陪審員習慣法涼山

        張邦鋪

        (西華大學 社會糾紛解決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610039)

        彝族習慣法文化形成于彝族人民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生長于彝族獨特的文化模式中,是彝族文化傳統(tǒng)的一種外在顯現(xiàn),是在彝區(qū)特殊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展開的,因此只能從相應的地理環(huán)境、文化條件和歷史傳統(tǒng)中去理解和評價,而不能作任何超越時空的否定或肯定。涼山彝族地區(qū)險峻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彝區(qū)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都與外部環(huán)境相對隔絕,自給自足的彝族人民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同時,彝族習慣法又是彝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系統(tǒng)承載著民族群眾特別的心理、觀念、情感和價值標準。彝族是有著自己傳統(tǒng)而古老文化的民族,遵循著遠古先人制定的規(guī)則生活,雖然受到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與影響,民族法律思想文化仍舊得以保留。彝族社會中行使司法權的主體呈現(xiàn)多元化的特征,包括“德古”①“德古”系彝語音譯,是指彝族人民在日?;顒又凶匀划a生和形成的頭面人物。不需要選舉,也不是加封的,是得到家支或地區(qū)的廣大人民群眾公認的,而且,口才好,善于演說,知識豐富,智力過人,懂彝族的習慣法,按習慣法及其案例處理問題。他辦事公道,能為家支(或地區(qū))解決問題,維護家支的利益?!暗鹿拧币话愣际羌抑У念^人,部落的精英,他們是習慣法活的載體與執(zhí)行、傳播者,是民間糾紛的調解、裁決人。通過“德古”調解、裁決來化解糾紛,是涼山彝族群眾從古至今解決家支內部及外部矛盾最主要的方式。“德古”經常巧用格言、諺語說服當事人,彝區(qū)的各種禁忌、風俗習慣、常識常理尤其是道德準則往往成為“德古”解決糾紛時最為重要的依據(jù)。各種糾紛如經“德古”調解、裁決,一般不會也不能翻案。、“蘇易”②“蘇易”指在彝族社會各等級父系血緣家支內部自然形成的男性家支頭人或首領,女性不得擔當。、家支③家支是以父子連名系譜作為紐帶聯(lián)結起來的父系血緣社會集團。頭人以及高等級的特權代表者,從而形成了其獨特的糾紛解決機制[1]。作為這個民族寶貴的法律文化思想與財富,深得彝區(qū)民眾信任,在現(xiàn)實的糾紛解決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涼山彝族地區(qū)從古至今活躍著被稱作“德古”的“民間法官”這一特殊身份群體。研究“德古”制度,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服務于現(xiàn)代社會的調解模式。重視和利用生長于傳統(tǒng)、植根于民間的“德古”調解制度,無疑具有營造法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解決糾紛促進和諧社會構建的特殊意義[2]。

        一、彝族“德古”文化的特征

        涼山彝族地區(qū)社會形態(tài)因為是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有其社會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之一在于其社會的民間調解,它是由在彝族群眾當中有威望的被稱作“德古”的人從事調解工作,應用“簡偉”①習慣法的簡稱。的形式解決糾紛,這種方式在涼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彝族有句諺語:不同地區(qū)主人不同。彝區(qū)是“德古”作主而在漢族地區(qū)是官吏作主,在藏區(qū)是喇嘛作主。在涼山彝族會里無論大小糾紛一般都有“德古”的參與解決,經“德古”調解的案子,不許翻重審。涼山彝族“德古”有以下明顯的特征。

        (一)公信力強,有家支作為調解和執(zhí)行的保證

        彝族民間糾紛爭議的主體往往不是糾紛當事人,而多數(shù)是由糾紛當事人家支內有一定威信的人作為代理人參加,調處糾紛過程中代理人的身份比較特殊,其權限對除了爭議事項有全權代理權外,還對事后的執(zhí)行負有擔保風險。并且,當事人造成的紛爭,如遇賠償數(shù)額大,往往只能依靠家支來承擔。在糾紛的調處中,家支的代理人理所當然地成了當事人的特別授權的代理人,由家支作為調解和執(zhí)行的保證,所以“德古”對大多數(shù)糾紛的調處具有決定性作用。

        (二)調解人(“德古”)能作為執(zhí)行的保障,履行率高

        作為調解人的“德古”,不僅是糾紛的裁判者,而且要對糾紛執(zhí)行進行保障,如義務人不履行義務,“德古”就有義務先代履行義務方履行應履行的義務。所以,作為“德古”不僅要求其道德上的德高望重,而且要有強大的家支背景勢力和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后盾。一旦代理者失信,整個家支就失信,將會在社會上被他人鄙視。因此在彝族地區(qū),糾紛的調處結果,除少數(shù)不可抗力之外,極少出現(xiàn)執(zhí)行難的問題。

        (三)糾紛的調處以公正、自愿為中心

        民間糾紛從提起到雙方對調解主體“德古”的選擇,從爭議的內容到事后責任的承擔,整個過程都體現(xiàn)了公正、自愿的調解原則。

        (四)調解方法、方式靈活多樣

        在爭議調解中,“德古”依據(jù)自己的信譽和公信力對雙方爭議的焦點依據(jù)雙方提供的證據(jù)和過去調解的案例進行說理、調解以定紛止爭。調解的方式有背對背的調解和面對面的調解。如遇爭議和影響大的糾紛,往往要進行數(shù)次、無數(shù)個回合的調解。如遇糾紛爭議調解過程中出現(xiàn)障礙,無法調解下去,就會出現(xiàn)雙方重新選擇名望更高的“德古”來進行調處。

        (五)調解內容的秘密和結果的公開

        “德古”在處理糾紛過程中始終保守雙方秘密,而處理完畢則會將處理結果公開。

        (六)一裁終局性

        彝族諺語說:“戴金子腰帶的人,推翻不了戴麻繩腰帶的人調解成功的糾紛”,“最沒有名望的人調解成功的糾紛,即使是最有名望的人也不能重新進行調解”。

        二、彝族“德古”文化的意義

        據(jù)統(tǒng)計,2003年,涼山彝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組織力量對下轄昭覺、布拖、美姑、越西等縣的5個法庭轄區(qū)進行專題調查,5個法庭轄區(qū)人口總計21 538人,2002年總共發(fā)生民事糾紛3 972件,其中經法院訴訟解決的糾紛共計149件,占糾紛總量的3.75%;按習慣法由“德古”解決的糾紛占總量的78.2%,其余708件通過鄉(xiāng)、村、行政組織解決②參見涼山中院特邀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理論課題組調研文章《破解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民事審判職能障礙的鑰匙》。。法庭內冷冷清清,法庭外的集市卻隨處可見幾十乃至上百人參加的民間糾紛處理現(xiàn)場。這種鮮明的對比,被人大代表和當?shù)厝罕姺Q為“坎上的法院和坎下的法院”。在當前涼山彝區(qū),民間絕大多數(shù)的糾紛被“德古”調解了,基層法院等國家司法機關反而被冷落;有時存在“德古”對刑事案件進行調解或對法院判決過的案件進行“二次司法”①主要是指經過國家法的審判后,仍然要按照彝族習慣法在進行一次審判,才能最終解決糾紛。等情況。在現(xiàn)代司法體制下,“德古”仍然在彝族地區(qū)的糾紛解決中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耙妥迦烁敢饨邮苷{解,不愿意接受判決”。

        任何制度都在一定的空間領域內展開,它的產生和發(fā)展必然受制于在特定地理環(huán)境和獨特民族生活方式基礎上形成的文化。文化是制度生發(fā)的前提和背景,它對制度的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過去,而且會在當前的制度變革中表現(xiàn)出來。一些制度雖然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最終走向消亡,但它內含的一些文化精神并不會因此而消失,相反它會作為一種文化傳統(tǒng)而扎根于民眾的意識之中,以各種方式影響到現(xiàn)在和將來的制度變革,甚至在變革完成后仍然作為一種力量發(fā)揮其效用[3]。

        (一)從文化多元的角度,“德古”作為一種獨特的法律文化,具有文化價值

        在文化人類學視野下,法律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或是一種實用文化。彝族習慣法歷史悠久,它的儀式程序古樸自然,內容形式細密完善,其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中最為傳統(tǒng)、豐富、完善、富有特色的民族法律文化,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暗鹿拧弊鳛橐妥辶晳T法的代表,當然也是這種獨特的法律文化的一部分。然而,這種法律文化作為一種非主流的弱勢文化正面臨著消失的問題,因此,在當今提倡文化多元、保護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從“德古”的文化價值上來講,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善待他們,對其進行保護[4]。

        彝族“德古”調解是民間法的一種表現(xiàn),彝族“德古”調解就不僅僅是一種制度,還是一種文化,更是中國法文化的重要遺產。解紛不僅僅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文化。我們需要解讀彝族“德古”調解的解紛方式,而這樣的解紛方式背后蘊藏著的是一種與相適應的文化。解紛在涼山彝族是一種體現(xiàn)出中國法文化特征的地方文化。

        (二)“德古”在彝區(qū)的法律生活中的作用

        歷史上,“德古”曾經為維護涼山彝族社會的秩序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在今天,他們還在彝區(qū)的法律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暗鹿拧敝阅茉跊錾揭妥迳鐣永m(xù)到今天,有其存在的深刻的社會文化基礎,再加上“德古”自身的魅力和極大的適應性。對于“德古”而言,其從來不是停滯和僵硬的,在現(xiàn)代化文化和國家法制的沖擊和影響下,“德古”也在摒棄和改造的過程中重構著自身,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注入新的內容,在“揚棄”中獲得了發(fā)展。“德古”現(xiàn)象,是古老的也許也是未來的。在今后彝區(qū)的法制建設中,在多元權威的格局下,無論從功能、文化或是效益的角度,“德古”都應當?shù)玫缴拼?、引導并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暗鹿拧辈粌H不是彝區(qū)法制現(xiàn)代化進程的阻礙,相反,通過在司法層面上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溝通機制,“德古”必將成為彝區(qū)法治建設可資利用的寶貴資源?!暗鹿拧币环矫婢S護了彝區(qū)的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另一方面彌補了國家法制的不足,與國家法律權威形成互動,使國家法和習慣法達到了真正的融合,同時也宣揚了國家法,在彝區(qū)法治建設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無論從文化的視角或是彝區(qū)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德古”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否定而用國家強權將其取代。

        (三)反映“德古”的意義及其精神價值

        彝族“德古”調解隱含的精神價值取向:妥協(xié)精神、民主精神、寬容精神、公正價值、和諧價值和效益價值②其中的觀點可以參見,張居盛:《彝族糾紛解決: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大眾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張居盛:“彝族傳統(tǒng)社會的糾紛解決及其現(xiàn)代價值”,載《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陳金全、李劍:“簡論涼山彝族的‘德古’調解制度”,載《貴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倡導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在彝族法文化的形成與傳播過程中,人人參與、尊重各人意見的做法充分體現(xiàn)了其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觀念。糾紛解決的裁判者“德古”主要依據(jù)其威望和公眾的信任產生,確保案件的公正處理,體現(xiàn)了彝族法文化的公平價值觀念。

        維持社會秩序。公正其實是一種社會秩序的后果,秩序是彝族地區(qū)不懈的追求。彝族“德古”文化重視維護社會公共秩序,通過禁忌、民間法、村規(guī)民約等形式對違反規(guī)定的行為作出規(guī)制?!巴ㄟ^對彝族法律文化通史式的系統(tǒng)研究和回溯,可以發(fā)現(xiàn)從歷史到今天,彝族社會秩序的確立是國家法和彝族習慣法共同完成的,但是二者所充當?shù)慕巧钟兴煌?。國家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對宏觀秩序的和普遍秩序的建立,而習慣法的作用在于促成了彝族社會(社區(qū))內部的微觀秩序?!保?]彝族“德古”文化是彝族民眾生活秩序的基礎,是涼山的本土文化資源,也是彝族群眾糾紛解決的主要方式。作為一種有效的糾紛解決方式,它發(fā)揮著化解矛盾、定紛止爭的作用,維持著彝區(qū)社會的微觀秩序。

        三、彝族“德古”文化的消極面

        在肯定“德古”調解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其對構建和諧涼山的存在的消極影響?,F(xiàn)今涼山彝區(qū),彝族群眾的家支觀念依然濃厚,對習慣法的依賴很深,“德古”的足跡無處不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司法機關的職權,損壞了法律的權威,妨礙了法治的推行。

        1.“德古”調解民間糾紛注重以習慣法為依據(jù),在處理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阻礙法制宣傳進程?!暗鹿拧闭{解所依據(jù)的習慣法源于奴隸制社會生活基礎,帶有強烈的奴隸制社會烙印,有很多的陳規(guī)陋習,如嫁娶中的身價金、轉房制等。

        2.“德古”調解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國家法。“德古”調解范圍不僅僅是在民事方面,也包括刑事案件以及類似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最為明顯的是其保留了“賠命價”的習俗。在彝區(qū)的一些報復性傷害案件中,若造成了人員的傷亡,往往只是在“德古”的調解下,對受害人、其家庭以及所在的家支進行一定的賠償,“賠命價”一付便了事了,不再尋求國家司法機關的保護,甚至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qū)民眾還會阻止國家司法機關的介入。

        3.“德古”雖然具有豐富的彝族傳統(tǒng)文化知識,但是對現(xiàn)代知識、國家法律的吸收仍然是一個盲點,甚至有些“德古”還缺乏基本的讀寫能力,給民間糾紛調解痕跡管理帶來不便。

        4.對“德古”缺乏統(tǒng)一有效管理,“德古”調解糾紛程序、范圍、收費等問題隨意性較大。如:“德古”參與刑事案件調解,讓相關人員逃避刑罰;“德古”調解民事糾紛存在“抽成”,“抽成”標準不規(guī)范、不統(tǒng)一的狀況?!暗鹿拧闭{解民間糾紛沒有匯報、備案制度,導致政府相關部門介入時出現(xiàn)各行其事,難以聯(lián)動調解,浪費行政資源。

        5.“德古”調解群體性的特征容易造成群體性事件?!暗鹿拧闭{解時不同家支成員間的糾紛時,糾紛的解決實際上并不只是當事人雙方的事情,更多時候會轉化為兩方家支的矛盾,在調解過程之中,家支的其他成員會積極參與進來,當事人出于給對方以威懾的心理也會主動邀請親友前來出謀劃策乃至僅僅是助威。家支成員數(shù)目的龐大,以及維護所在家支整體利益的動因,使得“德古”調解隨時有可能演化為家支的械斗①彝語中稱為“打冤家”。。近年來彝區(qū)群體性事件頻發(f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古”調解的群體性,雖然這顯然是違背尋求“德古”解決糾紛的動因的,但是其作為“德古”調解形式上的一個弊端,增加了冤家械斗的危險。

        四、“德古”文化的規(guī)制

        當前,在彝族社會的法制建設中,我們不應簡單地否定彝族習慣法和傳統(tǒng)糾紛解決方式,把糾紛集中于法院,而是要實現(xiàn)法院訴訟與傳統(tǒng)糾紛解決的良性互動。強化與傳統(tǒng)權威組織的良性互動,通過對“德古”進行現(xiàn)代司法教育和培訓,對“德古”角色、職能、資質規(guī)制,并利用“德古”精神上的權威性,從而建立起多元化的現(xiàn)代糾紛解決機制。

        (一)注重對彝族“德古”調解的調適,強化與傳統(tǒng)權威組織的良性互動

        彝族人民就普遍認為公權力的介入不僅是把事情鬧大,更是件丟臉的行為?!暗鹿拧闭{解成為解決糾紛最為主要的糾紛解決方式,民間“德古”調解公信力強。從彝族“德古”調解的實踐來看,通常情況下糾紛的調解者會主導整個糾紛解決的全過程,這就要求糾紛解決的主體必須具備豐富的人生閱歷、老道的生活經驗和卓越的人格魅力。我們需要從更寬的維度來研究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調解機制。在程序設置方面,充滿權威的國家法在處理少數(shù)民族內部的矛盾糾紛時可以嘗試進行國家調解和民族內部調解的結合,合理、適當?shù)匾朊褡鍌鹘y(tǒng)調解力量。以傳統(tǒng)權威和現(xiàn)代權威相結合的方式構建新時期的彝族糾紛解決機制,利用德古精神上的傳統(tǒng)權威對傳統(tǒng)的熟識進行糾紛調解,并對“德古”進行現(xiàn)代司法教育和培訓①比如,小涼山峨邊地區(qū)實施的新型“德古”調解做法:必須依法調解,遵循法律精神;不收取中間調解費,實行無償調解,體現(xiàn)人民調解的服務性;改變以往“口頭協(xié)議”的形式,調解成功后制作規(guī)范的調解文書,報鄉(xiāng)調委會備案,依法進行案件回復。相關觀點可以參見:張邦鋪:“論彝族新型德古調解——以‘小涼山彝區(qū)德古調解’為例”,載《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2013年第1期。何真:“從傳統(tǒng)德古調解到新型德古調解”,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何真:“合意與治理:彝族地區(qū)的糾紛解決機制——新型德古調解的實證分析”,載《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傳統(tǒng)是作為曾經的權威而存在的,在現(xiàn)代社會中,傳統(tǒng)總會借助某種方式展現(xiàn)其現(xiàn)代意義,強化現(xiàn)代權威與傳統(tǒng)權威的良性互動使得彝族糾紛解決機制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矛盾的調和。從制度層面上來講,國家法律權威通過在糾紛解決范圍上的合理“分權”,實現(xiàn)與民間權威相互妥協(xié)、互補和合作的關系。將民間權威“德古”視為彝區(qū)的“本土資源”和“傳統(tǒng)”,在涼山彝區(qū)的法制建設中,注重利用這種本土資源,注重這種傳統(tǒng),建立一個與彝區(qū)現(xiàn)代化相適應的法治。

        (二)實現(xiàn)國家法與民間法的良性互動,實現(xiàn)傳統(tǒng)糾紛解決模式與現(xiàn)代糾紛解決方式的銜接

        從具體實踐來看,加強“德古”隊伍的組織、培訓和運用,通過調解等非訴訟的糾紛解決方式,實現(xiàn)國家法和習慣法在法律運作過程中的融合與對接。彝區(qū)民眾繞過法院,采用其獨特的糾紛解決機制,使用習慣法進行調解,在蘇力教授看來,這是我國法律多元化,國家制定法與民間法和互動的一種體現(xiàn)。彝區(qū)的民間法“盡管從某種特定的法律定義出發(fā)可以否認它是一種法律,然而無法否認的是與這種制度和文化有聯(lián)系的觀念和行為方式仍深刻地存在于中國社會中,規(guī)范著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國農村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影響著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法律的實際運行及其有效性?!保?]通過這種互動,從短時間來看可以利用其獨特民間調解的優(yōu)勢,彌補國家制定法的不足,更好地調和、緩解社會內部的矛盾;從長遠而言可以給立法者提供更多的實證資料,尤其是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潛移默化間使得國家法更符合社會習慣,達成廣泛的認同。由此可見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采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能夠促進國家制定法與民間法互動,滿足緩解法制現(xiàn)代化與本土社會和傳統(tǒng)文化之間沖突的需要,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

        (三)有效整合民間調解資源,聘任“德古”出任調解員

        為有效整合民間調解資源,全面推進人民調解隊伍專業(yè)化建設,在聘任民間調解員工作中,應采取以下保證措施②峨邊彝族自治縣司法局:峨邊彝族彝族“德古”調解資料匯編。。

        1.民主推薦,建立群眾基礎。經基層群眾民主推薦,選拔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和政策水平,在群眾中具有較高威望、公道正派并自愿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德古”,樹立群眾觀念,奠定群眾工作基礎。

        2.角色認定,轉變習俗觀念。通過角色轉換教育,使他們認識到由民間“德古”轉變?yōu)橛薪M織的人民調解員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破除“德古”的舊有陋習、階級痕跡和家支觀念,樹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理念和法治觀念,增強維穩(wěn)意識。

        3.資質再造,提升調解水平。強化訓練調解員文字能力,出生于草根社會的調解員,沒有太多的文化素養(yǎng),有些甚至連課堂都沒有坐過,加強對“德古”的文字掃盲培訓是當務之急。對推薦選聘的“德古”就法律法規(guī)知識、人民調解知識、調解技能等進行任前崗位培訓,通過考試考核確定聘任資格,增強群眾工作方法和處理矛盾糾紛的能力。司法行政部門要完善調解員定期培訓和不定期培訓制度,并根據(jù)不同時期出臺的法律法規(guī)及經濟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的新情況,采取多種形式,不定期組織特邀調解員、民間調解員培訓,幫助他們盡快熟悉調解業(yè)務,提高調解技能,確保調解工作順利開展。

        4.組織定位,確認調解資格。對考試考核通過的“德古”,以鄉(xiāng)鎮(zhèn)調解委員會名義聘任,發(fā)放聘任書和人民調解員證,同時配發(fā)人民調解工作包和人民調解法律知識實用讀本,確認調解資格,努力實現(xiàn)人民調解隊伍專業(yè)化建設。健全調解員管理制度。根據(jù)涼山的特殊情況成立調解員組織機構,對調解員登記造冊,按能力考核,發(fā)聘用證書,規(guī)范調解范圍、程序,完善獎懲制度,落實調解員計件補助待遇制度。

        5.依法調解,維護公平正義。聘任民間調解員在調解糾紛時嚴格做到亮證依法調解,調解成功后規(guī)范制作調解文書,雙方當事人簽字按手印并加蓋鄉(xiāng)鎮(zhèn)調解委員會公章。實現(xiàn)了彝族地區(qū)的民間糾紛調解從“收取中間調解費”調解轉變?yōu)椴皇召M的服務性調解,從依照彝族“習慣法”的調解轉變?yōu)橐婪ㄕ{解,從簡單的“口頭協(xié)議”轉變?yōu)橐?guī)范制作“調解文書”的轉變,進一步提升了人調解的社會公信力,規(guī)范化建設不斷加強。

        6.定期考核,建立獎懲措施。為有效利用民間調解資源,激發(fā)調解熱情,推行“以獎代補”措施,對調解成功案例給予獎勵。

        (四)促使“德古”傳統(tǒng)權威司法化,“德古”受聘“特邀人民陪審員”,“法官+德古”靈活結案

        “德古”的存在緩解了法院的壓力,而法院不可能被“德古”所取代,像因經濟活動而產生的合同糾紛、交通事故等一般都還是通過法院解決。一些特別棘手的案子,“德古”處理不了時,會將雙方帶到法院來。法院在處理這類案子時,同樣會邀請“德古”來參與調解,傳統(tǒng)習慣和國家公權雙管齊下。這一工作模式將法庭的“面對面”調解和彝族傳統(tǒng)的“背對背”調解形式相結合,將法官的職業(yè)專長與“德古”的民族特性相結合,將“司法調解”與“人民調解”相結合,促成“案結事了”。

        針對彝族地區(qū)“德古”等傳統(tǒng)權威在維護社會安定、民族和諧等問題上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但彝族地區(qū)基層法院又不能很好地將其納入國家機關開展工作的問題,根據(jù)涼山彝族地區(qū)的特點,將“德古”等傳統(tǒng)權威引入民事訴訟程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關于人民陪審員工作的答復中所允許的,即人民陪審員可獨立調解,將涼山彝族社會中“德古”等傳統(tǒng)的民間調解人員聘請為人民陪審員,在辦理法院受理的案件時可以由其單獨調解案件,以發(fā)揮其在民族地區(qū)獨特的作用。關于聘為人民陪審員,的確需要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這一條件的設定阻礙了人民陪審員制度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為克服這一難題,涼山兩級法院將人民陪審員調整為“特邀人民陪審員”,使其實質內容不變的前提下更符合當?shù)氐膶嶋H[7]。將受聘為特邀人民陪審員的“德古”與法官搭檔組合,參與民事案件調解。特邀人民陪審員既具有“德古”身份,又具有一定的司法資格,能通過法庭參與民事糾紛的調解。對當事人指定找特邀人民陪審員為其調解的,則以民間形式確認調解結果或由法院出具調解書予以確認。將“德古”納入司法調解中心,可以解決特邀人民陪審員參與大調解體系的資格問題,便于“德古”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進行銜接。法院特邀人民陪審員在工作中應與人民調解建立聯(lián)合辦公的調解室,共享人民調解資源輻射各地;法院可以通過派出特邀人民陪審員而不是法官協(xié)助行政調解,在訴前就達到化解糾紛的效果①彝族地區(qū)多元化調解機制,就是要把彝族社會生活中充當調解人的優(yōu)秀“德古”,吸納入特邀人民陪審員隊伍,在法院的組織、管理、培訓和指導下,在國家法律的原則范圍內,結合彝族習慣法和善良風俗習慣創(chuàng)造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的工作機制,改造帶有奴隸制社會烙印的傳統(tǒng)習慣法,將國家法律和彝族習慣法相結合,將法官和“德古”相結合,將法庭調解和民間調解相結合,將法庭面對面調解和彝族傳統(tǒng)背對背調解形式相結合,發(fā)揮法官的法律專業(yè)專長與“德古”知曉習慣法、能言善辯、具有一定聲望和權威的特點。。

        (五)“德古”調解融入“大調解”,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積極對彝族民間調解活動加以正確引導和規(guī)范,建立起一套針對彝族地區(qū)民間調解活動主體的法律培訓機制,將彝族民間調解納入現(xiàn)代法治體系中,從而整合涼山彝族民間調解資源,形成法院與彝族民間調解的良性互動關系,構建起涼山地區(qū)彝族“大調解”格局。構建“大調解”體系,聯(lián)動開展調解工作?!暗鹿拧闭{解民間糾紛屬于人民調解范疇,目前調解糾紛有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種方式,建立三種調解方式的有效對接機制,是“大調解”機制的要求。在基層,可以廣泛吸收“德古”參與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的聯(lián)動調解,充分發(fā)揮三個部門在工作中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的作用。面對在社會上影響較大,對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人民財產影響較大的糾紛,黨委政府要整合各種調解資源,及時對糾紛進行聯(lián)合調解,保證糾紛成功調處。

        (六)對“德古”組織再造

        要充分利用“德古”在民間的作用,就需要從組織結構上對“德古”資源進行整合。受制于家支制度的巨大影響,“德古”從古至今都沒有形成過固定的組織機構,并且沒有任何的經費保障。而且受社會城市化進程發(fā)展的影響,還存在“德古”培養(yǎng)的問題,“德古”年齡基本都偏大,年輕人當中能接班的較少,“德古”的社會功效也慢慢弱化①相關觀點可以參見:李毅:“傳統(tǒng)德古:糾紛解決權威的式微”,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李毅:“論‘德古’解決糾紛影響力的減弱”,載《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這就需要對其進行組織再造,依據(jù)一定的資質要求和職能分工,對“德古”進行全面的注冊登記,通過法定程序,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嘗試建立起新型的“德古”組織機構或協(xié)會②比如,峨邊彝族自治縣牟赫略赫協(xié)會;馬邊彝族民間德古文化協(xié)會。。這樣既能加強對“德古”的培訓和管理,也能維護“德古”的權益,還能加強“德古”群體對組織的認同感,有利于促進彝族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的融合。

        [1]楊懷英.涼山彝族奴隸社會法律制度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255.

        [2]海來迪波.大調解格局下涼山彝族地區(qū)‘德古’調解的意義及其規(guī)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0.2.

        [3]周欣宇.文化與制度:藏區(qū)命價糾紛的法律分析[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9.1.

        [4]趙云梅.涼山彝族的民間權威:糾紛解決中的德古[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42-43.

        [5]張曉輝,方慧.彝族法律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35.

        [6]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53.

        [7]張黎.涼山州特邀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涼山審判,2010,(1):36.

        猜你喜歡
        人民陪審員習慣法涼山
        我國人民陪審員超33萬人
        公民導刊(2022年10期)2022-04-29 00:44:03
        “你這塊涼山的石頭”——倮伍拉且訪談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0
        習慣法的修辭—辯證觀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10
        穩(wěn)崗拓崗涼山就業(yè)扶貧拔“窮根”
        涼山有了致富金“藥”匙
        選任好人民陪審員 讓群眾感受更多公平正義
        人大建設(2019年7期)2019-10-08 09:03:42
        再談婚姻的定義:尤以一妻多夫制、繼承權及僧伽羅人的習慣法為例
        西藏研究(2018年2期)2018-07-05 00:46:42
        涼山彝族口弦(之三)
        音樂傳播(2016年2期)2016-12-01 06:41:04
        《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發(fā)布
        社會觀察(2015年5期)2015-12-02 04:41:30
        論藏區(qū)社會控制與賠命價習慣法的治理
        亚洲免费成年女性毛视频|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久久久久久久久888|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一级二级三级 | 最近在线更新8中文字幕免费| 色老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中文字幕第一页人妻丝袜|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 国产av黄色一区二区| 精品天堂色吊丝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精品a片久久www慈禧| 欧美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a级片|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拍盗摄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高清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AⅤ一区 二区 三区| 国产毛片精品一区二区色|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久久伊人色av天堂九九|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亚洲国产国语对白在线观看 | 一级片麻豆|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高清| 丰满人妻在公车被猛烈进入电影| 不卡a v无码在线| av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正在播放国产多p交换视频| 久久久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中文字幕一卡二卡| 加勒比色老久久爱综合网|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