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比較研究*

        2014-03-03 01:22:47黃燕玲
        關鍵詞:思想文化

        黃燕玲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比較研究*

        黃燕玲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中外文化關系思想是毛澤東、鄧小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指導當時的革命與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為中國能夠在當今世界相互激蕩的洪流中保持民族特色與優(yōu)勢,為當代中國正確處理中外文化關系提供正確指針。本文試圖通過比較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的思想,探究他們之間繼承、糾正與發(fā)展的關系,通過對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的主要內容、異同點、相異的主客觀原因以及當代價值這幾方面的考察,以期加深對毛澤東和鄧小平文化思想的認識,為當代中國正確處理中外文化關系及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和諧發(fā)展提供借鑒。

        毛澤東;鄧小平;中外文化關系;中西文化沖突;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文化多元化

        黃燕玲.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比較研究[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5):101-106.

        在全球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世界各種文化相互激蕩、相互碰撞更加激烈。尤其是近年來,大量外來文化涌入國內,一些西方國家借機極力推銷其價值觀,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面對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如何正確處理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更好地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鄧小平正確處理中外文化關系的思想留給后世許多經(jīng)驗與啟發(fā),在當代仍具有重要價值。

        1 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的主要內容

        1.1 毛澤東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

        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造成沖擊,毛澤東早期的中外文化觀就是中西文化沖突與融合的產(chǎn)物。6年的私塾生活,毛澤東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積淀了深厚的國學基礎。后來,他開始接觸西方的思想文化,同時受到李大釗、陳獨秀和恩師楊昌濟等人介紹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的熏陶,他們“融合中西方文化,改造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對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早在1917年,他就主張“觀西洋史,當注愈中西之比較,取于外乃是足以資于內也”[1]22。毛澤東指出中西文化比較的目的在于“外觀世界之潮流,內審自身之缺陷,勉負職責,振起朝氣”[1]496。但他并不認為中國文化就絕對地差,西方文化就絕對地好,而是認為它們各有優(yōu)缺點,都應當?shù)玫礁脑?。所以,在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和文化的抉擇上,毛澤東主張實現(xiàn)中西文化融合,取長補短。

        民主革命時期,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進行殘酷的掠奪,毛澤東承擔著領導革命勝利、實現(xiàn)國家獨立的艱巨任務。這一時期,毛澤東反對保守主義和全盤西化兩種錯誤傾向,多次提出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指出“凡屬我們今天用得著的東西,都應該吸收”[2]。他提倡吸收一切進步文化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進步文化,為我所用,將吸收來的外來進步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發(fā)展的基礎。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也提到:“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fā)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鏡”[3]。毛澤東反對不顧中國的具體實際盲目搬用,他強調與中國的具體實踐和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在建設新民主主義政治和新民主主義經(jīng)濟的同時,建設科學、民主、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并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西方國家對新中國進行全面封鎖,面對嚴峻的形勢,毛澤東仍提出向外國學習。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提到:“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jīng)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4]41。毛澤東以一種更加廣闊的胸懷學習一切其他國家的長處,同時,他強調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久,毛澤東在同音樂工作者的會議上提到“外國有用的東西,都要學到,用來改進和發(fā)揚中國的東西,創(chuàng)造中國獨特的新東西”[4]82。毛澤東主張學習外國是為了研究中國,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習外國的同時,要以自己的東西為主,保持中國的民族特色。黨的八屆三中全會對中國社會矛盾作出錯誤判斷,之后國內的階級斗爭就成為了主要任務,中西文化交流基本中斷。

        1.2 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

        鄧小平所處的時代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進行全方位的撥亂反正、進行經(jīng)濟建設。他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文藝方針,提出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加大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提到:“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5]91。經(jīng)歷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史,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但是中國經(jīng)過了“左傾錯誤”尤其是10年“文革”,中國遠遠落在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后面。所以鄧小平主張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下,打開國門向世界發(fā)達國家學習。在《實現(xiàn)四化,永不稱霸》一文中,鄧小平再次提到:“我們制定了明確的方針,要利用世界上一切先進技術、先進成果”[5]111。他強調科學技術本身沒有階級性,學習一切先進技術和成果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西方各種思想涌入國內,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些西方國家妄圖推銷他們的價值觀,進行文化滲透。在這一嚴峻背景下,鄧小平發(fā)表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強調“我們要有計劃、有選擇地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其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但是我們決不學習和引進資本主義制度,決不學習和引進各種丑惡頹廢的東西”[5]168。1982年鄧小平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指出,“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對外交流”[6]。在主張繼續(xù)對外文化交流的基礎上,鄧小平強調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決抵制外來腐朽思想的侵蝕。1983年鄧小平在《黨在組織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中也提到要用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文化進行鑒別和批判。鄧小平從長遠考慮,強調對資產(chǎn)階級思想要采取科學態(tài)度。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提出了判斷姓“資”姓“社”的標準,即“三個有利于”標準。鄧小平總結歷史教訓,在“以我為主”的原則下,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范圍與內容,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fā)展。

        2 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的相同點

        毛澤東、鄧小平雖然處于不同的歷史時期,但關于中外文化關系的思想,他們兩人存在許多相同之處。

        2.1 態(tài)度相同

        毛澤東、鄧小平從大局著眼,強調要學習一切國家和民族的長處,吸收借鑒外國的進步文化,把虛心向別人學習作為一項長期的方針。毛澤東曾提到,將來我們國家富強了,還要謙虛謹慎,還要向人家學習,一萬年都要學習。鄧小平也強調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其他國家與民族的長處,現(xiàn)在落后需要學習,以后發(fā)達了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也要學習,中國對外文化交流要長期發(fā)展。經(jīng)歷了10年“文革”的中國,百廢待興,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鄧小平高瞻遠矚,提出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打開國門,向世界發(fā)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經(jīng)驗,吸收、借鑒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趕上甚至超越資本主義國家。

        2.2 立場相同

        毛澤東鄧小平都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對西方的思想文化進行分析,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采取辯證批判的態(tài)度,一分為二地看待西方資產(chǎn)階級文化,分清良莠,有選擇地引進對我們有益的知識,與腐朽落后的思想作斗爭。毛澤東曾指出: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優(yōu)缺點,反對盲目的照抄照搬,主張有分析、有批判地學習外國的先進文化。鄧小平也提出將制度與手段區(qū)分開,科學技術、管理經(jīng)驗等不具有階級性,任何社會都可以拿來用,為社會主義服務,但是引進必須有計劃、有選擇性,不能全盤吸收,對于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chǎn)階級腐朽思想堅決抵制,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原則對它們進行分析和鑒別。

        2.3 方法相同

        毛澤東、鄧小平都強調民族性與世界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tǒng)一,外來文化必須與我國革命建設的具體實際和人民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相結合,實現(xiàn)本土化,以中國人民的需要為基礎,采用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滿足中國人民的需求,不能教條式地盲目照抄照搬,要有的放矢。毛澤東提到,向外國學習是為了研究中國,學習外國織帽子的方法,是要織中國的帽子,不要套用外國的形式,要將中國與外國有機地結合,保留民族的特色。鄧小平在主張學習世界一切先進文明成果的同時,也反對照抄照搬,強調找到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點,主張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真正實現(xiàn)本土化,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2.4 原則相同

        毛澤東、鄧小平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持自身文化的主體性,吸收外國的有益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食糧或起點,學習、借鑒、吸收外國優(yōu)秀文化的最終目的是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具有民族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作風的新文化,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毛澤東指出,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chuàng)造,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作為發(fā)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鏡。鄧小平也曾要求所有文藝工作者對于古今中外文藝中的一切好東西都應當認真研究和吸收,同時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和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進行融合和發(fā)展,保持民族特色,緊跟時代潮流,創(chuàng)造出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的藝術形式。

        3 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的不同點

        毛澤東、鄧小平在對待中外文化關系問題上,雖然在態(tài)度、立場、方法、原則等方面存在許多共性,但由于他們所處時代特征、思維方式的不同,二者存在明顯的差異。

        3.1 毛澤東鄧小平對于文化開放的力度、對象和范圍不同

        毛澤東處于革命與戰(zhàn)爭的年代,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進行長期侵略,新中國成立以后,西方國家仍然對新中國進行敵視和封鎖,最初以學習蘇聯(lián)為主,但后來隨著中蘇關系的惡化,加之國內“反右”擴大化及文化大革命的爆發(fā),中西方文化交流幾乎中斷。鄧小平則深刻把握國際國內的形勢,在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下,審時度勢地制定了對外開放的政策,面向世界,積極發(fā)展同一切國家的友好關系,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實踐中鄧小平文化對外開放的力度更大,范圍和對象更加廣泛,觸及到全世界。

        3.2 毛澤東鄧小平對于獨立自主與文化對外開放關系的處理不同

        由于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戰(zhàn)爭及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國家的敵視與封鎖,在實際中毛澤東更多地強調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更加珍惜用無數(shù)革命烈士鮮血換來的人民政權,主張依靠中華民族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凌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與毛澤東相比,鄧小平更強調在依靠自身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恰當?shù)靥幚韮烧叩年P系,以世界視角來觀察中國的發(fā)展,把中國放在世界的洪流中,強調世界天天發(fā)生變化,學習先進才有可能趕超先進,擴大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范圍,采用多樣的文化交流方式,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繁榮發(fā)展。

        3.3 毛澤東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間關系的認識不同

        革命與戰(zhàn)爭的年代,毛澤東更多地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看作對立的兩極,很少注意到兩種制度之間還有共性,還有很多具體的手段可以相互利用。而鄧小平則突破了中西對立的思維框架,指出技術、科學、管理等本身沒有階級性,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拿來為國家建設服務;他積極尋找兩種社會制度的交匯點和相容點,積極借鑒世界的先進技術為社會主義服務。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以及對香港、澳門實行的“一國兩制”方針,都是鄧小平中西融合思想的鮮明體現(xiàn),

        3.4 毛澤東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文化沖突的處理方式不同

        毛澤東時期,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成為中心任務,一切從政治出發(fā),以政治為中心,對文藝界出現(xiàn)的矛盾和沖突通常采用群眾運動、大字報、大批判等方式進行處理。改革開放時期,面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想的泛濫,鄧小平則在尊重文藝自身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充分說服教育的理性方式,輔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認識到要最終說服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要靠我們自身的發(fā)展,指出“發(fā)展是硬道理”,找到了成功解決中西方文化沖突問題的出路。

        4 毛澤東鄧小平中外文化關系思想相異的原因探析

        4.1 客觀原因

        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之所以同中有異,主要是由他們各自生活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

        毛澤東早年所處的時代,中華民族面臨內憂外患,時代的主題是革命與戰(zhàn)爭,他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就是領導中國革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獨立。要取得這場革命的勝利,首要問題是分清敵友,明確革命的對象、主力軍和同盟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對抗敵人,這決定了毛澤東的辯證思維在當時必然以敵人和階級的對立為主。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國際上西方國家對新中國敵視封鎖,與此同時,蘇聯(lián)領導人挑起中蘇論戰(zhàn),對中國施加軍事、政治和經(jīng)濟上的巨大壓力,外部環(huán)境相當嚴峻,中外文化交流被迫中斷。毛澤東晚年時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階級斗爭成為主要的政治任務,客觀形勢迫使毛澤東更多地注重階級的對立與斗爭,以階級斗爭為綱,政治運動和思想革命頻繁開展,直至發(fā)動“文化大革命”

        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深刻總結歷史教訓,冷靜觀察國際形勢,作出世界大戰(zhàn)短期內打不起來的正確判斷,并把世界的主題歸結為和平與發(fā)展兩大問題;加之戰(zhàn)爭與“文革”的破壞,恢復國民經(jīng)濟、進行撥亂反正成為當時的主要任務,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成為第一大要務,時代的使命也由進行政治革命轉變?yōu)轭I導經(jīng)濟建設。鄧小平根據(jù)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判斷,指出中國只能實行對外開放。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不可能孤立在外。他突破以往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極對立的思維,看到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還有學習、借鑒和合作的一面,將民族化精神和世界化進程統(tǒng)一起來。對外開放、博采眾長、為我所用,這是鄧小平對待中西文化關系的一貫立場,由當時的時代條件所決定同時也迎合了時代的需求。鄧小平將中華文化置身于世界洪流,更好地推進了中外文化的友好交流,加深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

        4.2 主觀原因

        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思想的差異與兩人的思維方式及性格有密切的聯(lián)系。毛澤東和鄧小平的思維方式存在許多共性,如實踐性、辯證性、創(chuàng)新性和預見性等。但是,由于兩人所處時代背景、歷史任務及個人性格等的不同,他們在思維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1)“斗爭性”與“同一性”

        毛澤東時期,面對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敵視、封鎖、禁運,加之后來中蘇關系的破裂,中西方、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呈現(xiàn)一種極端對立的狀態(tài),毛澤東逐漸形成了“斗爭性”的思維方式,突出矛盾的斗爭性,強調以一方打擊另一方。鄧小平處于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將中國的發(fā)展與世界聯(lián)系起來,他更多地強調統(tǒng)一與和諧,積極尋找中西方、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交叉點和融合點,尋找利益的交匯點,強調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和相互利用最終達到融合和統(tǒng)一,以利于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使兩者在相互促進中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2)“原則性”與“靈活性”

        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西方、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之間幾乎處于一種對立狀態(tài),毛澤東認為要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必須通過革命戰(zhàn)爭的方式徹底打敗侵略國家,他始終強調社會主義制度的純潔性和原則性,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堅守純粹的社會主義制度。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管理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任何國家都可以拿來用,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 “三個有利于”標準、“貓論”等思想,把制度與手段分開,主張手段為目的服務,吸取和利用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的長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借鑒和指導。

        (3)“理想性”與“務實性”

        毛澤東具有詩人的浪漫主義氣質,志存高遠,致力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獨立與富強,致力于實現(xiàn)人類美好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但到晚年,由于多方面原因,毛澤東試圖以生產(chǎn)關系的不斷變革而不是通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這一條根本途徑來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最終沒有找到一條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現(xiàn)實道路。鄧小平深刻把握時代和世界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趨勢,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現(xiàn)實出發(fā),在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實施對外開放政策,面向世界,積極學習和吸收西方先進的管理經(jīng)驗和方法,加強中西方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改變了中國落后面貌。

        (4)“保守性”與“開放性”

        在戰(zhàn)爭與革命年代,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帶領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分子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拋頭顱、灑熱血,無數(shù)中華兒女為革命事業(yè)獻身,因此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獨立主權。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面對西方國家的敵視和封鎖,更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信中國依靠自身力量終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在和平與發(fā)展的年代,鄧小平善于從整個世界的大環(huán)境來思考中國問題,注重從縱橫比較中找到中國的發(fā)展方向。他積極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建交,為我國的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大膽借鑒、吸收人類社會一切文明成果,為我所用,使中華民族步入世界先進文明的行列。

        5 毛澤東鄧小平中外文化關系思想的當代價值

        總結歷史是為了開創(chuàng)未來,過去的經(jīng)驗與教訓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疾烀珴蓶|、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的思想,總結經(jīng)驗教訓,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有重大的理論指導意義。一方面,文化具有個性,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文化的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支柱,也是世界文化繁榮的前提和基礎。在經(jīng)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世界各種文化相互碰撞與交鋒的洪流中,我們必須堅持文化的主體性,保持文化的特色性,繼續(xù)傳承與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將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另一方面,文化具有共性,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存在相同點與交匯點,為各國進行平等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只有各種文化的交流、沖突與融合,才會有世界文化的進步、發(fā)展與繁榮。在高度開放與信息化的今天,我們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其他民族的文化,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堅持“洋為中用”的原則,在學習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必須與中國的實踐和人民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先進文化,以實現(xiàn)中華文化及世界文化的繁榮發(fā)展。

        新時期,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鄧小平關于正確處理中外文化關系的思想。江澤民指出:“我國文化的發(fā)展,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7]。他提倡堅持中華文化主體性,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在吸收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促進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胡錦濤提出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三個有利于”標準,進一步擴大了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范圍。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強調保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性與特色性,增強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自信;同時繼續(xù)擴大與其他國家文化的交流與互動,廣泛吸收各國各民族文化的長處,促進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帶領下,我國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既弘揚文化主旋律,又堅持文化多樣性;既弘揚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又面向世界,根據(jù)中國的具體實踐和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文化,實現(xiàn)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結合,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結合。在堅守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的基礎上,在同世界先進文化的交流、碰撞與融合中尋求新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具有民族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系,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堅守和而不同的原則,促進世界各國進行平等的文化交流,培育和諧的文化生態(tài),共同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發(fā)展。

        6 結 語

        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和鄧小平存在許多共性,都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和立場,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對待外來文化。但由于兩人的時代背景、時代任務及思維方式、性格、閱歷等方面的不同,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外文化關系的思想也存在差異。毛澤東鄧小平正確處理中外文化關系的思想在當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為當代中國正確處理中外文化關系提供了借鑒。近年來,毛澤東和鄧小平比較研究成為理論界一個新的熱點,關于二者經(jīng)濟思想、政治思想、社會主義思想等的比較研究方面的論著不斷涌現(xiàn),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外文化關系思想是毛澤東、鄧小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這一視角出發(fā),以推動毛澤東鄧小平的中外文化關系思想比較研究,進一步深化對毛澤東文化思想的認識,為當代中國正確處理中外文化關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與發(fā)展提供借鑒。

        [1] 毛澤東. 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

        [2] 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3] 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3.

        [4] 毛澤東.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7] 江澤民. 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ao Zedong’s and Deng Xiaoping’s Thoughts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HUANG Yan-li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The thought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are important parts of Mao Zedong’s and Deng Xiaoping’s cultural thoughts. They played key roles in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last century. At present, they remain an appropriate strategy for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and are conducive to holding on China’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in a dynamic and fast-paced modern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correction of Mao’s and Deng’s thoughts, studying the main content, the similaritie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thoughts. We hope to help people to better understand Mao’s and Deng’s thoughts, providing a reference to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and to construct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ony.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conflict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al diversity

        10.11885/j.issn.1674-5094.20137491.

        1674-5094(2014)05-0101-106

        G04

        A

        編 輯:文彥元

        編輯部網(wǎng)址:http://pxsy.cbpt.cnki.net/WKC/

        2014-03-10

        黃燕玲(1987-),女(漢族),山東東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思想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誰遠誰近?
        妃光莉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官网A级毛片| 国产激情免费观看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精品频道| 国产夫妻自偷自拍第一页|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国产在线视频h|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播放播|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m| AV中文字幕在线视| 国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色窝窝免费播放视频在线| 午夜无码无遮挡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日本少妇人妻xxxxx18|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av| 中文字幕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乱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特级全黄一级毛片不卡| 久久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九九九AV|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m3u8| 丝袜美腿制服诱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绿帽人妻被插出白浆免费观看| 日本黑人亚洲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