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朱國軍
游走嘎仙洞
□ 文、圖/朱國軍
懷著探尋身邊歷史、感受古今風(fēng)云的激情與向往,我們一行15人來到加格達奇的嘎仙洞,這里誕生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拓跋鮮卑民族,并建立了自己的北魏王朝。
到達鄂倫春自治旗,已經(jīng)是6月21日上午八點多。正逢夏至,陽光比平時多了些力道,剛走幾步就汗涔涔的。沿著漫長的山路前行,路邊草叢中一朵朵野百合、映山紅,還有不知名字的花朵,紅的黃的粉的,爭相怒放,嬌艷欲滴,如五彩的星星,點綴在青翠的林木之間。蒼穹之上,白云悠悠,與湛藍相映襯,一幅至美的風(fēng)景畫渾然天成。
進山走沒多遠,一道刻著拓跋鮮卑民族文化園字樣的拱門佇立眼前。向北眺望,蒼莽巍峨的山嶺之中,一股雄渾之氣撲面而來,隱約之間,似有一個低沉的聲音在回響,那是一個王朝遠去的足音么?
據(jù)導(dǎo)游介紹,嘎仙意思是指部落、村屯或故鄉(xiāng)。關(guān)于嘎仙洞,當(dāng)?shù)亓鱾髦粋€傳說。很久以前,嘎仙洞一帶是最好的獵場??墒怯幸荒陞s發(fā)生了怪事,好幾個獵手出獵后再沒有回來,據(jù)說是被妖怪抓進洞里吃了。獵人們請來天上的嘎仙對付妖怪。嘎仙帶著巨大的寶弓神箭找到妖怪。妖怪蠻橫地說:“這一帶的山林野獸全歸我啦!我若高興,還要抓人吃!”嘎仙打量著妖怪,說:“你是一個蠢笨又不知高低深淺的廢物!”妖怪氣得一跳老高:“你是什么人,敢說我是廢物?”嘎仙說:“我是嘎仙。你若不是廢物,就說說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毖终f:“我力大無窮,能夠移山填海?!?/p>
嘎仙說:“那咱們就扔擋在洞門的這塊石頭,看誰扔得遠。”妖怪舉起擋在洞門的大石頭,運足了勁兒,才扔到甘河邊上。嘎仙輕輕托起那巨石,一揮手,就扔到甘河對岸那座山嶺之上,不偏不倚,直直矗立在山嶺頂上。
“不行,咱們再比射箭。”妖怪耍賴。
“那就射剛才扔過去的那塊兒石頭吧!看誰能射中石頭正中心?!?/p>
妖怪連射3箭沒有射中,而嘎仙一箭就射穿了巨石中心,留下一個深深的箭孔。后來,這座山峰就取名窟窿山。
妖怪被嘎仙的箭法和臂力嚇壞了,轉(zhuǎn)身就跑。嘎仙在后面緊追,一直把妖怪攆過大海。為防備妖怪再回來吃人,嘎仙日夜守護在海邊。
后來,嘎仙化成雕塑,一直立在海邊,守護著當(dāng)?shù)厝嗣?,人們?yōu)榧o念嘎仙,就把他降服妖怪的洞穴稱為嘎仙洞。
一條磚石的甬道,蜿蜒通向山頂,甬道兩邊的大理石欄桿上,蹲坐著石刻的小獅子,如守衛(wèi)嘎仙洞的衛(wèi)士。
一條磚石鋪就的甬道,蜿蜒通向山頂,甬道兩邊的大理石欄桿上,蹲坐著石刻的小獅子,如守衛(wèi)嘎仙洞的衛(wèi)士。沿著臺階拾級而上,山頭出現(xiàn)一個黑黑的洞口,好像一只仰天怒吼的雄獅,令人望而生畏。這里便是嘎仙洞了。
嘎仙洞是一個天然山洞,洞口呈喇叭形,高出平地約25米,主洞長92米,寬28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越往里走,地勢越高,面積越小,光線越暗。主洞中間放置一塊約3米見方的天然石板,據(jù)說這是當(dāng)年烘烤野獸用的。遠古的人們在這遮風(fēng)避雨的寬敞山洞里,圍攏在熊熊燃燒的火堆旁,男人們撕咬著烤肉,端著用樺樹皮縫制的樹皮碗,喝著用大鮮卑山里的野果釀成的樺汁酒;女人們則用骨針和鹿筋線縫補著用狍皮、鹿皮等野獸皮做的衣裙和犀角靴鞋……在悠久漫長的歲月中,人類借助這個山洞,躲過了嚴寒酷暑,也躲過了猛禽野獸的攻擊。
1980年7月29日,考古學(xué)家米文平等人發(fā)現(xiàn)了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距今1561年前,北魏王朝皇帝拓跋燾派中書侍郎李敞前來嘎仙洞祭祀時刻留在石壁上的“祝文”。祝文是在公元443年刻下的,石刻祝文共19行,豎行刻鑿,全文201字,是極其珍貴的原始檔案,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獻價值,見證了一個民族的興衰。
出了嘎仙洞,下面有一條清幽的小河,那就是嘎仙河了。河面不寬,流水潺潺,一條石塊鋪成的小道穿過樹林和草地通向河邊。河兩岸植被茂盛,河床中散落著一些赭紅色的天然大石塊,在河水的浸潤下,收盡鋒芒,光滑圓潤,安坐其間。
嘎仙河不語,依舊不知疲倦地向前流淌,因為正義的嘎仙,河水也被賦予靈性。虔誠地掬一捧清水飲下,一腔甘冽,幾番滋味,回望歷史的來路,征塵漫漫,故事里的故事,還在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