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更加具有深意和哲理,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要重視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
在高中文言文課堂中,很多教師陷入了文言文教學的誤區(qū)。
首先,文言文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師在教學中更強調文言文字詞的講解和句子的翻譯,課堂模式基本為教師先為學生講解重點字詞,隨后教師引導學生翻譯課文,最后總結文章寫作技巧這種“標準模式”。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十分單一,教師講解、學生重復,很少出現(xiàn)交流與對話的環(huán)節(jié)。
其次,文言文教學應試性較強。值得深思的問題是,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對一些語法進行過分的強調,這些缺乏實用性而且繁瑣難懂的知識點更加劇了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畏懼和反感。誠然,這種方式能夠較快地提高學生對于文言字詞的理解力,但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的文言文情感培養(yǎng)。除此以外文言文考試試卷中以記憶性的試題為主,對于閱讀的整體感知或者是情感理解的試題基本上沒有。這樣產生的后果是學生對于文言文并沒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文言文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
二.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1、加強學生文言文的重要程度。對于高中的學生,我們已經不能強迫性地要求他們應該學什么而不應該學什么了。他們之所以不喜歡學習文言文,是因為感覺文言文難學且實用性不大。所以在學習文言文之前,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明白語文教育的基本目標,一言蔽之,就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且不說這“祖國語言文字”本身就應包含祖國古代的語言文字,僅從現(xiàn)代語文的學習來看,文言文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努力營造出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根據(jù)教學條件靈活安排,教學的場所并不限于室內,教師可以偶爾帶領學生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鼓勵學生調動全部感官,去觀察“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去傾聽“寂寥無人,凄神寒骨”、去感悟“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去驗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生通過感同身受的體會,很容易與古人達到思想的一致性,培養(yǎng)出開闊的胸懷。
3、選好突破口,優(yōu)化課堂教學?!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想喚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就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選好突破口。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中,“夫晉,何厭之有”句,老師只要扣住“疑問句”的特征,找出“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提示“厭”是個通假字,學生結合前后語句內容,就能很好地翻譯這句話了。但學生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這句往往不能準確理解,或理解時出現(xiàn)很大偏差。這時教師要做相應的提示和指導:實詞“越、鄙、遠、亡、陪、厚、薄”的語境義中有一詞多義、有活用的不同、有通假;虛詞“以、其、焉、之、也”還有同一個“以”的不同意義和用法;句式上有判斷句,還有反詰句。結合工具書,調動知識積累,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學生基本也能自主解決疑難。對于學生很容易理解的詞句,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或通過合作的手段來解決。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文章的講解,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眼界,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消除了對文言文的恐懼心理,促進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4、挖掘語言特色,引領學生自主感悟。文言文比現(xiàn)代文更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音美,從語言特色來看,有的音韻協(xié)調,有的氣勢磅礴,有的整散結合,有的娟秀優(yōu)美,不一而足。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挖掘文言文語言特色,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包括朗讀的節(jié)奏、語速,語調、語氣、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傾心陶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文言文要表達的內容,從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的理解。
5、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課堂輔助教學。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智能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學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課件在文言文教學中對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揣摩人物心理和直觀人物肖像都有極大的幫助運用多媒體技術并不是全盤否定傳統(tǒng)教學,而是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正確處理多媒體與板書、講讀等傳統(tǒng)手段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各種教學手段的綜合功能,把多媒體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教學途徑,力爭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比如當我們講到耳濡目染的文言名篇《鴻門宴》的時候,利用學生對這個著名歷史典故興趣點,我們可以播放一段關于楚漢之爭這段歷史的電視視頻,或展示“霸王別姬”圖畫,更形象、更清晰地將那段崢嶸歷史呈現(xiàn)在課堂之上,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更加有益于學生掌握這篇文章。
魏君校,教師,現(xiàn)居浙江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