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榮
我省高中新課程改革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新教材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下面我談談在使用高中化學新教材實踐中的體會。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轉變教育理念。
化學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化學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這樣一個總目標上,全面體現(xiàn)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瘜W課程標準對教學要求、教學建議、教學評價都作了相應的規(guī)定和要求。我們必須反復研讀課程標準,對以往的教學進行反思,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用以指導教學實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地駕馭和使用新教材。因此,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1樹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充分體驗感受,自主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1.2確立在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實踐活動中發(fā)展團隊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交流與表達能力。
1.3確立化學教學要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理念。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以獲得科學知識為基礎,提高技能為目標,精心設計組織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科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記憶積累,奠定化學基礎。
進入高中以后,不少同學都有這樣一種感覺:數(shù)學的規(guī)律性很強,而化學則有些雜亂,要記的東西比較多。其實這并不奇怪,人們從接受啟蒙教育開始,就開始學習數(shù)學了,從背九九口訣表,到記加減乘除公式,哪一樣都需要記憶,在高中以前已基本完成了知識的原始積累。在學習過程中,人們可以用已有的知識進行邏輯思維,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化學的啟蒙教育始于初中,起步比較晚。同時,初中階段知識積累比較少,內容比較簡單,因而大家普遍感覺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習是比較輕松的。但由于知識層次上的顯著差距,初中的化學知識遠不能滿足高中化學的學習需要,因此在高中階段學生既要進行知識的積累又要探尋其中的規(guī)律,表現(xiàn)為高中以后知識量和知識難度均突然增大了,導致一些同學總感到化學要記的東西特別多、特別難。特別是一些學習習慣不太好或不太重視基礎、不肯用功去記憶、總想走捷徑的同學,成績出現(xiàn)下滑就不足為奇了。這屬于學習階段跨越過程中的正?,F(xiàn)象,我們要正視并分析,進而有目的地解決它。要明白:規(guī)律的掌握來自知識的積累,而知識的積累又依賴合理記憶。正如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現(xiàn),只有人們還不了解它的時候,才會感到它是那么的神秘莫測,但如果你努力接近它,了解它,記住它的特征,慢慢地就會掌握它規(guī)律性的東西。
3.堅持教學過程的科學化。
教學過程的科學化是指以最少時間和精力,求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依據(jù)教學目標精心搞好以下兩個設計。
一是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一般認為,按時間序列把化學課劃分為課的開始、課的中心和課的結尾,這樣固定的三個部分較合適,這種劃分適合于任何一種課型。課的開始,重要的是應該向學生明確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使他們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課的中心部分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這部分,所以課的開始和課的結尾都要緊密圍繞課的中心來進行。在課的結尾部分,要使學生對所學到知識進行歸納、概括,重點強化,加深理解和記憶,便于使本節(jié)課和下節(jié)課更好地銜接起來。
二是問題設計。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將對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情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4.教師提問要選擇合適的對象和時機。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多數(shù)情況下提問后要停頓一會兒。有經(jīng)驗的教師常在提問后環(huán)顧全班,一些非語言的暗示也可告訴教師,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如學生舉手則表明他想回答這個問題。每當一個學生準備回答問題時,都會有一些相應的特征,如嘴微張,身體稍前傾,眼睛睜大,或許會抬起頭微笑,這都表明他對回答這個問題比較有把握;而對聽到問題后低頭或躲避教師的目光者,則可能他對這一問題不會。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停頓期間,要尋找這些表現(xiàn)。當學生對問題不能正確回答時,提示與探詢是必要手段。對學生答案中出現(xiàn)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或者思維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時給予提示。要善于運用探詢的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給出更完整的答案,運用追問、解釋等幫助學生回答,最終達到滿意的效果。
5.利用信息技術增大課堂容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解決教學時間緊,內容多,信息量大的矛盾。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教師精心備課,精選習題,師生共同運用一些操作平臺軟件,設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這些課件的運用,能使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增強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為創(chuàng)造性學習和發(fā)現(xiàn)性學習提供了條件,同時對高密度地掌握知識提供了可能。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的優(yōu)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圖形不是語言,但比語言更形象和直觀,比語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動畫又比圖形更高級地輸出信息,利用文字閃動,圖像縮放與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
6.加強教學實驗,及時總結反思。
新化學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瘜W教師在教學中要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進行課改實驗,在實驗中多與學生接觸交流,傾聽學生的意見。在實驗中收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好的經(jīng)驗,及時總結,這有助于加深對新課程的認識,也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每個實驗課結束后,教師都要及時總結、反思,思考本課時是否體現(xiàn)了新標準的特點,是否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是否讓每個學生都有了提高,可以通過教后感的形式對某個階段的教學進行總結,為今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為自身素質的提高積累素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