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園三十律
盧林
盧林,1958年生。畢業(yè)于遼寧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首都師范大學書法教育研究生課程班結(jié)業(yè)?,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沈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頻疑月色灑庭階,露結(jié)秋蟬伏老槐。
止曲旋彈文正撥,多讒見逐伯奇鞋。
凋松肅氣添星發(fā),斷雁寒聲襲客懷。
依令白藏行序數(shù),沉憂空寄物情乖。
①文正:《老學庵筆記》:范文正(仲淹)公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操》。時人謂之“范履霜”。撥:撥動琵琶、箏、瑟弦索之工具。
②伯奇:尹伯奇為后母讒而見逐。晨朝履霜,自傷見放。于是援琴鼓之作《履霜操》。
2011年3月29日清明前夕,與恩師哲成及部分師兄弟張殿忠、魏文學、萬建國、楊恒旗、朱法楷等赴蓋州為一代書法宗師沈延毅先生祭掃墓地。歸來作此。
清明祭奠掃墳塵,續(xù)結(jié)今生未了因。
灑酒墓前兼灑淚,懷恩魂斷更懷人。
嚶聲復誦留香久,翰墨多緣入夢頻。
三叩躬身猶忍顧,一揮袂袖作沾巾!
2011年4月2日清明前夕,沈陽市文聯(lián)組織部分書畫家、詩人赴臺灣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沈陽書畫作品展”和“擁抱家園——兩岸詩人懇談及吟誦會”。行間,登臺北陽明山,尋訪、拜謁于右任先生之陵墓,歸來作此。
訪跡依尋細考量,豁然大墓聳高崗。
風濤萬里連瀛海,鷓喚三聲斷寸腸。
戎馬險夷維社稷,賦詩生死望家鄉(xiāng)。
首丘尚有孤魂在,成骨成灰未肯忘!
辛卯春,盤錦、海城等城市發(fā)起,擬與遼河流域城市共同籌備第二屆“遼河情”書法展。為此作之。
遼河一水瀉江天,岸闊懸浮漫野煙。
潮趁早風驚鷺羽,浪隨間雨逗魚漣。
樵逢柳密云遮暮,月遇人單影照憐。
遙望極空青湛湛,蕭蕭木落振流川。
尊兄初君次公,多年精心收藏翰林及近現(xiàn)代名家對聯(lián)真跡數(shù)百幅,極珍愛之,自號“墨鴛鴦山館”。取其匹禽成雙、不離不棄之意并囑余書之。書畢仍覺意猶未盡,遂謅俚句附后,聊博方家一笑耳!
常疑昌曲降凡鄉(xiāng),脈望蕓編歲月長。
撫案兼評冰翡翠,啜茶逐品墨鴛鴦。
瓊琚玉佩堪催醉,布襪青鞋莫笑狂。
誰道書生無一用,流傳史簡是文章。
①脈望:舊書之蟲,或曰蠹魚。傳此蟲三食神仙字則稱為脈望。人食之則高中。
夢覺醒來淚雨傾,髫年往事轉(zhuǎn)分明。
添衣每憶盈長寸,加飯猶聞喚乳名。
牽腸掛念冥冥緒,夜靜殷殷繞耳鳴。
碾踏輪蹄負默聲,歸來欣趁靜波盈。
羈勞頓解茶三道,舒展將伸水一泓。
熱燙能令疲盡散,污藏慣匿腐相生。
紅塵滾滾頻清足,不遇滄浪不濯纓。
靜夜沉沉睡正香,忽來聲擾有蚊翔。
起看欲撲渾無跡,退遁飄飛善隱藏。
得意叮人憑夜暗,消形去勢待秋涼。
嗚呼掌下誰之血,實我斑斑漬在墻。
壬辰歲尾,元旦前日,書友文學贈壺兩把。感念,投詩以謝。
搗筑坯燒煉紫砂,澆淋沸水蘊煙霞。
湯清盞淺開胸臆,壺小天寬漱齒牙。
興至每逢書繭紙,閑來也學種胡麻。
參禪掌上乾坤里,了悟還須七道茶。
馀甘沖泡蓄茶山,萬事劬勞向此閑。
嚼啜留香增潤色,摩挲積影賞斑斕。
通靈尤物多情致,愚鈍癡心自笑頑。
浣筆閑來興未消,品享滋味暫逍遙。
玲瓏幾上呈冰鏤,塊壘胸中借茗澆。
硯留墨況窗懸月,對座陪君慰寂寥。
(壬辰臘月廿九除夕)
壬辰臘月廿七,好友叢軍兄設(shè)宴,次公國卿兄召集文壇書界周維新、張振忠、劉平、陳玉海、張殿忠、魏文學、禹俊文、常紅、伊丹等十數(shù)人聚會。席間或稱次公兄為“文膽”并約期頻會,把盞飛觴,煮茶品酒,效陸羽劉伶遺風。宴主叢軍兄囑書“文膽”并詩以次公兄。不才斗膽獻丑云耳——
文膽風規(guī)倚馬才,星垂昌曲筆花開。
輕搖食指賓朋聚,復解琴心錦翰裁。
針芥相投添意氣,芝蘭默契沐香埃。
朝衫槐夢寄詩酒,也效陶翁歸去來。
①輕搖食指:《左傳》: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子公與子家相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后有人以“食指忽搖”喻受請赴宴之征兆。
儲窖稱官名列甲,歸鄉(xiāng)伴鶴姓如丁。
累燒灶火通窯火,陶冶梅瓶作酒瓶。
良會飛觴君莫勸,三杯依舊笑劉伶。
①?。骸端焉窈笥洝罚憾×钔?,本遼東人,學道靈虛山,后化鶴歸遼。
丹青點染筆生花,刻態(tài)描神顯物華。
氣韻盈胸源膽魄,山川滿紙繞煙霞。
匠心道古翻新意,門第書香續(xù)大家。
癸巳暮春,與好友從軍、次公兄從游赤峰遼西之地,適逢古玩交易盛會。吾不諳古董,心忖若遇舊石閑章詞字雙佳者淘得攜歸則不虛此行。稍時果然:一為清西泠八家之一錢松(耐青)為清隸書名家楊峴(見山)制“有所不為”方形章;一為清末民國初年徐新周(星州)為近代嶺南六大畫家之一、詩人潘飛聲(蘭史)制“懷古之情更深”隨形閑章。印石老舊,眾道友頻贊,心竊喜之。真?zhèn)螣o所謂,適用而已,聊為自娛耳!遂作此詩以記之。
驟見傾心亮眼前,欣于所遇感時緣。
斑斕沁染滄桑色,委曲殘盤篆鼎煙。
刀筆功隨金石壽,雕痕跡歷雪霜年。
冥冥期會疑神助,陰騭三生有線牽。
格仿玉溪生《二月二日江上行》拗律。
五月五日端午陽,思飛寄至靈均鄉(xiāng)。
平生瀝膽賦篇在,千載騷魂粽葉香。
卜惑問天哀郢楚,貞清向水濯滄浪。
汩羅江涌沅湘怨,盡遣詩情入寸腸!
西向驅(qū)車大漠川,風光疑似畫圖懸。
忽明忽暗坡環(huán)路,時雨時晴水幻天。
遠望云山皆墨色,平眸村戶漫炊煙。
涼州城堞行將近,落日余輝灑麥田。
又稱“馬踏飛燕”。于武威雷臺東漢晚期張姓將軍之墓出土。據(jù)傳此青銅器以汗血馬為原型?,F(xiàn)藏甘肅省博物館。
踏燕奔來欲脫塵,臥埋孤寂二千春。
逸蹄善走行如意,良種通靈信有神。
金絡(luò)疆場蒸汗血,青銅斑銹鑄軀身。
心隨漢將歸黃土,仍識當年舊主人。
嵯峨嘉峪聳雄關(guān),扼守河西鎮(zhèn)敵蠻。
大漠天低明月近,狼煙烽息凱歌還。
旋沙風起驚魂慟,折柳詩成別淚潸。
遙望祁連山嶺雪,似聞弱水響潺潺。
沙丘遙望吊孤單,黃土垣墻剝落殘。
城堞天然依水草,亭臺風化斷龍蟠。
戍邊守將占星立,烽火家書帶淚看。
大漠茫茫今四顧,玉門關(guān)已一泥丸。
莫高窟下宕泉流,嶙峻三危一望收。
抄卷書丹留貝葉,傳經(jīng)樂苦駐沙丘。
端居蓮座慈眉展,普渡津航錫杖游。
壁畫千年斑駁跡,佛光明暗幾沉浮。
癸巳入夏與友叢軍次公兄等赴沈陽南郊一名曰沙地溝者品杏,歸來遵囑作此,聊博同行一笑耳。
品嘗滋味贊相褒,風動團丸似鼓鼗。
色澤撩人若金彈,醇綿入口比松醪。
欣然成片漫無際,況且一枝關(guān)不牢。
爭沐春風王母宴,莫非也欲賽蟠桃?
2013年9月29日,陰歷癸巳年八月廿五日廿時廿五分,喜得孫女于西安,欣然而賦。
續(xù)脈生生道不孤,懸巾掛佩喜呱呱。
靈蛇獻瑞渾天賜,仙女臨凡轉(zhuǎn)世蘇。
漢跡秦川龍蟄地,良時吉日鳳初雛。
玲瓏玉潤嬰柔氣,憐愛堪稱掌上珠。
呀語呢喃入耳低,擁袍委枕睡迷迷。
夢中笑靨如花艷,懷里嬌姿似鳥棲。
悅目燈柔頻逗望,驚心夜靜一聲啼。
守更呵護期先覺,天白欣聞報曉雞。
青青草翠襯藍天,染盡山川遍陌阡。
星綴幕空垂月夜,露瑩珠水洗花蓮。
惺惺惜卻拋憂樂,念念心歸總掛牽。
靈秀透通神彩聚,庭芳落宿定來緣。
位于柬埔寨暹粒,為大約1200年前吳哥王朝祀神之廟宇。分大小吳哥。大吳哥是城市,其中心為巴揚寺;小吳哥則稱吳哥寺。因?qū)以鈶?zhàn)火,生靈涂炭,尸橫遍野,疾病肆虐,故被迫遷徙。余空城沉寂數(shù)百年,被森林所掩,不為世所知,后由法國自然學家據(jù)元代中國探險家周達觀《真臘風土記》一書描述,于1860年發(fā)現(xiàn)。其建筑氣勢宏大,石雕精美絕倫,猶以高大巨型四面佛塑引人驚嘆!
嵯峨高聳向青天,八表凌空四佛懸。
壘石斑斕余炭燼,浮雕剝落歷烽煙。
滄桑靜寂虛空界,劫火繁華剎那間。
漫步垣墻殘斷處,兵戈鏖戰(zhàn)想當年。
遣興登船慰寂寥,迎帆遠眺寄思遙。
一流澎湃終歸海,無數(shù)牽懷共逐潮。
草木依然河水泛,家鄉(xiāng)已是雪花飄。
移情洗馬茫茫際,都付風聲盡解消。
遼東魏法冠高譽,續(xù)脈龍門遂古初。
睹跡錐痕皴紙透,懷人月色映窗虛。
吟詩擊節(jié)嚶聲遠,寶字藏珍墨沉余。
歸隱仙山脫世塵,凝眸座像寂傷神。
長身瘦鶴風姿憶,快口方言叱喝親。
使轉(zhuǎn)龍蛇情寄在,栽培桃李道憂貧。
殷殷垂訓期薪火,墨海傳燈照后人。
驚聞噩耗欲傾天,無語喉咽自默然。
痛少良機聆慧語,幸曾遠處望慈顏。
心儀重彩涵滋味,期許來生結(jié)忘年。
染罷丹青跨鶴去,藝壇哭祭畫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