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們總喜歡趁著爸媽不在家時偷穿他們的衣服,總喜歡偷聽大人們的聊天,嘗試著模仿他們的言談舉止,總喜歡在每次玩過家家的時候搶著扮演成年人的角色。那時候的我們還沒有“成熟”這一概念,只是覺得好奇,所以我們會牢牢地記住每一件不曾相見的事物,以及我們聽到的那些“大道理”,當(dāng)我們開始慢慢地對它有所領(lǐng)悟,便開始期待大人們用“成熟”來形容自己,勝于“懂事”、“聽話”之類的夸獎。
后來,我們談過戀愛分過手,在失戀的那些天聽過一些苦情歌,也把自己灌醉過 。在一段段死去活來的愛情里,我們花時間從那些凄凄慘慘戚戚的心靈雞湯里尋找共鳴,查看大量的星座解析,收藏了各種各樣的“戀愛手冊”。然后依據(jù)這些來源不明的別人的經(jīng)驗(yàn)或假設(shè),給自己設(shè)下條條框框,好讓下一次不再深受其害 ——遠(yuǎn)離某某星座,如何對付某某星座,該如何“吃死”某種血型的戀人……爾后,便自以為“成熟”了,可在接下來的好幾次還是會出現(xiàn)些許的重合或重蹈覆轍。所以,我們繼續(xù)嘗試用新的方式總結(jié)教訓(xùn),盡量去避免再次出現(xiàn)類似的傷害,直到它們重合的部分逐漸變小,終于,我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但回頭想想,從某種意義上,我們所認(rèn)為的成熟不過是與別人的比較或是自己潛意識里的幻想。而成熟這兩個字愈來愈像是一個虛擬的盔甲和外殼。人們用這個盔甲來抵御別人的欺騙,藏在這個外殼里來逃避愛情的挫敗感,以及欺騙自己,逃離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我們總以成熟做借口掩飾自己的懦弱和缺陷,努力讓自己顯得更強(qiáng)大。但事實(shí)上,在別人面前盡情表現(xiàn)強(qiáng)大的人,往往隱藏著最為柔軟的內(nèi)心。誰又能保證白天灑脫歡笑、總是保持“正能量”的人,沒有夜闌人靜獨(dú)自流淚的一面?
有趣的是,很多人步入老年之后,反而會做出一些違背其年齡,在常識看來的可笑事。這便也印證了“越活越回去”、“老小孩”之類的說法。難道是他們得了傳說中的老年癡呆?并不盡然。人年齡大了,看得多,經(jīng)歷也就多了,反而越來越不在乎別人怎么評判自己,倒不如活得灑脫。這也難怪古人會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
小的時候我們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成熟;中途偶遇了愛情和事業(yè),我們以為自己慢慢地成熟了;而到老了倒無所謂了,隨心所欲,愛做什么就做什么。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shí)我們一直都在為自己“偽成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