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玉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企業(yè)生產運營管理的原理、 方法等都來源于企業(yè)的生產運作實踐, 是多年來各國生產運作管理實踐經驗的提煉和總結。 因此,作為一門研究企業(yè)如何將生產要素合理配置、使用,以便高效地創(chuàng)造產品和服務的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程給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1]生產運作管理課程是工業(yè)工程、工商管理、項目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主干課程。 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承上啟下,對培養(yǎng)學生現場管理能力、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筆者從事生產運作管理教學發(fā)現,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生產運作或是運營管理的教材,所涵蓋的內容很多,常有的內容包括戰(zhàn)略、生產線平衡、設施布置、庫存、服務管理等。這些內容涉及到物流、供應鏈、質量管理、項目管理、工業(yè)工程等課程的內容,但又不是他們的全部。 教材內容相對較散,沒有一條主線,學生容易學了后面忘了前面。
生產運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僅靠理論講解是不全面的。如果只偏重于理論講授,案例和現場實踐教學很少或是沒有,是很難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 與其他課程相互交叉的內容教學,只能點到為止,否則就重復授課。但是在實際解決企業(yè)現場問題時,往往要求管理者從多個角度聯系多門課程的多個知識點共同解決同一問題,而學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掌握的往往只是該門課程的單個知識點,綜合應用各個知識點的能力較弱,很難達到企業(yè)需要的、結合各課程內容融會貫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2]
這門課程作為管理類專業(yè)的公共基礎選修課,涉及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學生缺乏相關工程背景,對制造企業(yè)現場沒有感性認識,同時也對選修課不重視,因此課程花費大量時間在描述、解釋企業(yè)情況,但仍然事倍功半,學生對生產運作管理的一些方法和理論感覺無聊。 加之學生企業(yè)實踐經驗少, 基本沒有在生產線上生產組裝零部件的經歷,理解生產中常見的運作問題比較困難,被動的參與教學過程。[3]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基于一定知識背景的、以生動具體的場景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時,由于在認知結構和理解水平的原因,學生的思維往往會發(fā)生混亂,需要教師作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也就是通過情景教學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景,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正常的軌道。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情景,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聯想,喚醒他們長期記憶中的知識,經驗或表象,從而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知識與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的某種意義。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和協調課程教學,能有效建立廣泛聯系、增強知識正面遷移,實現獲取和探索新知識的意義建構。[4]
經過對課程內容的梳理后發(fā)現,生產運作的核心其實就是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匹配,通過對供給流程的優(yōu)化,實現供需平衡。所以課程以此作為主線,所有內容都與流程相關,根據什么是流程、如何評估流程、優(yōu)化流程、變動性對流程的影響、如何應對不確定因素為思路將流程分析、質量管理、運營計劃、庫存管理、供應鏈管理、服務管理中的內容進行講解,并且每一章都由一個案例貫穿其中,以案例的分析和解決來講解理論,又將理論馬上應用到案例中去,重點突出MRPII、精益生產、TOC 約束理論3 大現代生產運營理念。
課程的指導方針是“真實的運作管理,真正的簡單易懂”,學生“活學活用,有用有趣”。 在以流程為主線的授課過程中,瓶頸、節(jié)拍、生產線平衡、庫存批量的影響等關鍵知識不再通過枯燥的滿堂灌的形式授課,而是在授課之初,布置學生提前閱讀高德拉特小說《目標——簡單而有效的常識管理》作為鋪墊。因為學生沒有去過工廠,以小說的形式作為引入,以最快的速度為課程建立一個生產工廠的場景:一個瀕臨倒閉工廠在物理學家鐘納的指引下,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理,解決了復雜的管理問題,不僅壓縮了生產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最終改變了整個工廠以及整個公司的局面。 通過小說生動呈現如何找到瓶頸和管理瓶頸的工廠場景。
通過老師的啟發(fā)式教學,鼓勵學生讀高德拉特小說《目標》并且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讀書報告,以以下的6 個問題貫穿教學場景,并結合涉及的理論知識進行介紹和講解。
1)企業(yè)的目標是什么?
2)判斷賺錢的衡量標準是什么?
3)什么產品總是延誤? —— 理解平衡工廠
4)什么決定了工廠的產出的多少?
5)如何高效利用瓶頸?
6)如何系統的管理生產流程?
在學生共同討論后對生產運作的基礎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小說并不能涵蓋所有的理論知識。 為了彌補學生沒有生產加工的經歷,課程設計了多款課程游戲。
1)讓學生充當航空公司的執(zhí)行官,在預先確定預留水平和超賣水平后對北京——廣州的空客A320 的航班進行售賣飛機票,通過收益管理的游戲了解實現供需平衡的困難。
2)以擊鼓傳花游戲和擲骰子游戲再現《目標》小說中的情景,讓學生明白依存關系和統計波動的影響。
3)模擬傳統生產方式和單件流兩種不同生產方式, 通過統計疊20 只紙飛機所需要花的周期時間和在制品庫存的數量,體現精益生產帶來的生產方式革新。
4)拆裝3 款玩具小車完成BOM 表,并測試裝配一個玩具小車所需的總時間, 通過流程分析將動作盡量均勻分配到每一個工位上,給出產品裝配的工藝流程圖,以此了解生產線平衡的作用和方法。
5)啤酒游戲演示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傳遞的必要性和體會牛鞭效應的巨大影響。
因為課程游戲相對簡單, 每個游戲所花的時間只需要10 分鐘-2節(jié)課不等而且無需特定場所。 占用少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參與學習情景,而是共同參與教學內容的開發(fā)。
無論是小說還是課程游戲,只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景,通過實際操作獲得運營管理的感性知識, 但是要深入的學習其中的理論,僅靠小說或者游戲是遠遠不足夠的。 將模擬仿真軟件引入課堂,采用虛擬現實仿真技術模擬各種可行方案, 例如: 在流水線生產系統仿真實驗中,采用Extendsim 仿真軟件模擬流水生產過程,讓學生根據模擬獲得的數據判斷流水線工序安排是否合理,負荷是否平均? 設備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加工過程是否能夠和車間的柔性程度相適應? 生產制造運輸費用是否合理? 等等。 加深學生對流水線組織設計與技術設計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學會對流水線進行控制。
生產運作管理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增加現實景場模擬、加強課堂師生互動、 強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斷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實踐技能和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對生產運作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從事企業(yè)生產運作管理活動的基本技能,而且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
[1]周杰.知識轉移視角的運營管理課程教學方法研究:以美國德雷克大學為例[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32(7).
[2]蔣南云,方葉祥,樊樹海.基于PBL 的生產運作管理課程實驗教學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9).
[3]馮根堯.生產運作管理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28(1).
[4]蒙黎霞.談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的方法與實踐[J].新西部:理論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