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學群,曹國平,湯明霞
(泰州市人民醫(yī)院 眼科,江蘇 泰州 225300)
LASIK術后干眼的臨床分析
俞學群,曹國平,湯明霞
(泰州市人民醫(yī)院 眼科,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探討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術后干眼的臨床特點。方法對已行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手術的263例(513眼)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在術前及術后不同時期進行各項干眼相關指標的檢測。結果術后1周至3月與術前比較干眼癥狀加重、角膜熒光著色眼數明顯增加、淚膜破裂時間明顯縮短、淚液分泌量減少,與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6月出現干眼癥狀例數較少,各項淚液學檢測指標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LASIK術后干眼癥可防可控,但需加強手術前篩選和積極進行術后治療。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干眼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er in situ ke?re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治療近視的主要手術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臨床驗證,故在臨床中廣泛開展。但部分患者主訴術后有干眼癥狀,其臨床表現有眼球干澀感、異物感、畏光、流淚、視物模糊等。為了分析LASIK手術后干眼癥的臨床特點、影響的相關因素以及探討如何進行預防,作者對2013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進行LASIK手術的263例(513眼)患者進行了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3年2月~2013年9月在我市人民醫(yī)院眼科行LASIK手術治療的近視眼患者263例(513眼),其中男性151例(296眼)、女性112例(217眼);年齡18~42歲,平均22.3歲;近視度-1.50~-11.50D,散光0~-3.0D,且近視度數在1~2年內不再增加。
1.2術前檢查首先詢問病史,有無干眼癥狀,排除局部眼病及全身結締組織、自身免疫性疾病。做常規(guī)的眼科檢查,配戴角膜接觸鏡者停戴大于兩周進行檢查。檢查項目有:主視眼、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驗光(包括小瞳和散瞳)、角膜地形圖、瞳孔直徑、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眼底檢查、眼軸長度、眼壓檢查(非接觸式眼壓計測量)、角膜厚度。淚液學檢查主要有:(1)淚液分泌量(Schirmerps I實驗):<10mm/5min為陽性。(2)淚膜破裂時間(break2up time,BUT):反復測定三次,取三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平均值<10s表示淚膜不穩(wěn)定,為陽性。(3)角膜熒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角膜著染范圍大于一個象限為陽性。手術前經檢查判斷為重度干眼癥者,列為手術禁忌,不考慮手術治療;經檢查判斷為輕中度干眼癥的患者,先給予新淚然眼水4~6次/天點眼,治療7~14天,待干眼癥狀好轉后實施手術。
1.3手術方法所有手術均由同一醫(yī)師操作,0.4%倍諾喜表面麻醉,選用美國科醫(yī)人公司鷹視準分子激光治療儀、使用Hansatom自動角膜刀,選擇相應的負壓環(huán),做厚度約100~130μm的角膜瓣,基底部位于上方。角膜基質切削完畢后平衡液沖洗角膜瓣下碎屑,將角膜瓣復位。
1.4術后檢查及用藥術后當天予抗生素口服,術后第1天去除眼罩,裂隙燈下檢查角膜情況,同時進行驗光、角膜曲率、眼壓、角膜地形圖等常規(guī)檢查;開始給予妥布霉素眼液、新淚然、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眼水、氟米龍眼水點眼,點眼次數根據術后眼部情況進行調整。手術后1周、1月、3月、6月除進行上述檢查外,還進行淚液學相關檢查。1.5干眼癥癥診斷標準干眼癥診斷標準為:(1)有干眼癥狀。(2)淚液分泌量<10mm/5min。(3)淚膜破裂時間<10s。(4)角膜熒光素染色點狀著色范圍大于一個象限。有干眼癥狀且檢查2項或以上有異常者確診為干眼癥。
1.6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0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為差別有顯著性。
實施LASIK手術前后,對不同時間段的干眼癥狀與淚液的相關檢測指標的關系進行分析,詳細情況見表1。
干眼癥狀:手術后1周、1月、3月干眼情況與手術前相比,經統(tǒng)計學分析,有顯著性差異(P<0.05);手術后6月干眼情況與手術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角膜熒光素染色:手術后1周、1月與手術前比較,經統(tǒng)計學分析,有顯著性差異(P<0.05);手術后3月、6月與手術前比較,經統(tǒng)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BUT:手術后1周、1月、3月BUT明顯縮短,與手術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手術后6月BUT延長,與手術前接近,與手術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SchirmerⅠ實驗:手術后1周、1月、3月的實驗結果與手術前比較,經統(tǒng)計學分析,有顯著性差異(P<0.05);手術后6月實驗結果與手術前比較,經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
干眼癥是LASIK手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研究證實約65%的患者在LASIK手術后3~6月甚至更長時間內出現干眼癥狀[1]。本組研究表明,LASIK手術后1周干眼癥狀明顯,角膜熒光染色明顯,BUT減少,淚液分泌減少,手術后1月發(fā)現干眼癥狀減少,各項淚液學指標開始好轉,在手術后6月基本接近術前水平。說明在LASIK手術后短期內可以造成眼表組織損傷、淚膜穩(wěn)定性下降、淚液分泌減少,導致干眼的發(fā)生,但隨著時間延長,眼表受損組織及淚膜功能逐漸得到恢復,患者干眼癥狀逐漸改善。
表1 手術前后不同時間段的干眼癥狀與淚液情況
國內外研究表明,LASIK手術后發(fā)生干眼癥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LASIK術后角膜知覺較術前有所減退。角膜的感覺神經主要由三叉神經眼支的睫狀神經支配,在鞏膜不同深度形成角膜緣神經叢,并發(fā)出50~60支有髓神經纖維,經顳側和鼻側神經叢進入角膜[2]。LASIK手術會損傷角膜神經,神經受損后,角膜的知覺較術前減退,導致淚液的分泌量減少。角膜知覺減退也會導致術后眨眼次數減少,淚液的蒸發(fā)量增加,從而產生干眼癥狀。(2)LASIK手術制作角膜瓣后角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切口處液體的表面張力不平衡,淚膜破裂時間縮短。(3)手術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傷,會損傷眼表,包括角膜上皮表面的微絨毛明顯排列不規(guī)則,微絨毛數量減少,密度降低[3]。手術時負壓環(huán)會結損傷結膜的杯狀細胞,使淚液中黏蛋白的分泌量減少,導致干眼癥的發(fā)生。(4)手術后長時間滴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可導致淚膜破裂時間縮短,淚液分泌量下降[4]。同時手術后使用的眼水中大部分含有防腐劑,而防腐劑對眼表上皮組織有毒性作用,會損害眼表導致干眼的發(fā)生。(5)手術前就存在干眼癥狀和體征的患者,手術操作會使眼表的損傷加重,手術后干眼發(fā)病率亦會增高。(6)患者生活習慣及工作環(huán)境對LASIK術后干眼癥的發(fā)生亦有不小影響。長期在空調環(huán)境內、汽車司機、長時間看書及電腦、電視屏幕等患者由于眨眼次數減少,淚液蒸發(fā)多,術后干眼發(fā)病率亦高[5]。
總之,LASIK手術不可避免造成眼表組織損傷,導致手術后干眼癥的發(fā)生。我們應重視及預防LASIK手術后干眼癥的產生,在手術前、術中、術后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多做工作,尤其要加強手術前的篩選和術后的積極治療,盡一切可能減少LASIK手術后干眼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金玲,郭晟,王菁潔,等.高度近視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后干眼癥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6,24(5):469-471.
[2]姚靜,褚仁遠.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與干眼癥[J].眼科新進展,2004,24:139-140.
[3]楊斌,王錚,吳君舒,等.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后淚膜的早期改變[J].中華眼科雜志,2002,38(2):76-79.
[4]晏曉明.關注滴眼劑的眼表毒性[J].中華眼科雜志,2005,41(5):387-389.
[5]許邦麗,張薇.使用電腦和戴角膜接觸鏡對干眼癥的影響[J].眼科,2002,11(1):10-11.
(責任編輯 劉紅)
Clinical Analysis of Dry Eye after LASIK
YU Xue-qun, CAO Guo-ping ,TANG Ming-xia
(Taizhou People's Hospital,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
Dry eye syndrome after LASIK can b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but need to strengthen screening before operation and active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dry eye
R779.63
B
1671-0142(2014)04-0072-03
俞學群(1971-),男,江蘇興化人,副主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