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寧
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qū)醫(yī)院眼科,遼寧鞍山114000
LASEK+MMC與SBK治療高度近視的療效分析
周蕾寧
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qū)醫(yī)院眼科,遼寧鞍山114000
目的通過比較準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鑲術(LASEK)中預防使用絲裂霉素C(MMC)與準分子激光前彈力層下角膜磨鑲術(SBK)治療高度近視的臨床療效,評價兩種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顧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行LASEK+MMC及SBK的高度近視病例90例(180只眼),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殘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霧狀混濁(haze)情況,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術后早期LASEK組有輕度或中度不適感。術后1周時SBK組視力≥0.8眼數(shù)比例明顯大于LASEK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3、6個月LASEK組視力≥0.8比例與SBK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ASEK組術后3個月4只眼出現(xiàn)haze1級,2只眼出現(xiàn)haze0.5級,術后6個月消失。SBK組術后未見haze產(chǎn)生。結論LASEK+MMC和SBK矯正高度近視安全,有效。
高度近視;LASEK;SBK;MMC
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開展已經(jīng)有二十年,手術技術和方式不斷地發(fā)展與完善,但對于高度近視的治療一直是關注的焦點。準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鑲術(LASEK),特別是聯(lián)合MMC的使用,在治療高度近視中顯示出良好的效果。準分子激光前彈力層下角膜磨鑲術(SBK)是在傳統(tǒng)LASIK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前彈力層下制作角膜瓣的新型LASIK手術,其瓣的切割面緊靠前彈力層下,角膜瓣更薄。這兩種術式無疑使以前由于角膜厚度的限制而對于高度近視患者不能實施手術的難題得以解決,使手術的安全性得到提高。本文通過臨床療效觀察,評價SBK和LASEK+MMC治療高度近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 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進行準分子激光治療高度近視患者90例(180只眼),其中行LASEK+MMC52例104只眼,SBK組38例76只眼,年齡18~36周歲平均(25.60±5.96)歲,男女比例為9:11。術前等效球鏡-6.00~10.75D,平均(-8.08±1.78)D,角膜厚度498~572 um,平均(532.48±28.06)um,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經(jīng)獨立樣本t檢驗,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資料比較
1.2 手術方法
所有手術均由同一術者完成,均采用博士倫217Z激光機。①LASEK+MMC組使用直徑8.5 mm的酒精罩杯置于角膜中央,注入20%酒精,浸泡角膜上皮15~25 s后用吸水海綿吸干酒精,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和角膜,角膜上皮鏟分離上皮,蒂部留在上方,常規(guī)激光切削完畢后,將浸透0.02%MMC溶液的6 mm直徑濾紙片覆蓋在角膜切削區(qū)10~15 s,然后用BSS徹底沖洗角膜表面及結膜囊,浸潤上皮瓣并復位,并使其對位貼附良好,放置角膜接觸鏡。②SBK組:采用法國Moria One Use-plusSBK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翻轉角膜瓣至鼻側,常規(guī)激光切削,沖洗瓣復位。
1.3 術后用藥及隨訪
LASEK+MMC組術后戴角膜接觸鏡5~7 d,視上皮愈合情況而定,術后1~3 d使用托百士滴眼液及迪非滴眼液,4次/d,從第4天后加用0.01%氟米龍滴眼液,術后第1個月4次/d,第2個月3次/d,第3個月2次/d,第4個月1次/d。根據(jù)角膜上皮下霧狀混濁(haze)情況及屈光度、眼壓情況做出調整。SBK組術后第1 d開始使用0.01%氟米龍滴眼液,4次/d,每周遞減1次,持續(xù)1個月。兩組術后抗生素眼液及人工淚液按常規(guī)使用。門診隨訪6個月,定期復查視力、屈光度、上皮愈合情況及haze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χ2進行計數(shù)資料檢驗,采用獨立樣本t進行計量資料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一般情況
LASEK組術后2~3 d大多數(shù)患者有輕度或中度畏光,異物感,流淚等癥狀,但可忍受,在術后5~7 d取出角膜接觸鏡,上皮瓣愈合良好。SBK組術后患者基本無不適癥狀,角膜瓣愈合良好,無并發(fā)癥。
2.2 術后視力
術后1周時SBK組視力≥0.8眼數(shù)明顯多于LASEK組(P<0.05),說明術后早期SBK組較LASEK組視力恢復快;術后1、3、6個月兩組視力≥0.8眼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見表2),說明1個月以后LASEK組的視力不比SBK組差。
表2 LASEK組和SBK組術后視力≥0.8的比較
2.3 術后殘余屈光度
術后1、3、6個月,兩組殘余屈光度等效球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明顯的屈光回退。說明這兩種術式療效無明顯差異。
2.4 術后haze情況
LASEK+MMC組術后3個月4只眼出現(xiàn)haze1級,2只眼出現(xiàn)haze0.5級,術后6個月haze消失。SBK組術后未見haze產(chǎn)生。
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中,高度近視患者需切削的角膜組織多。目前普遍認為角膜基質床厚度應至少保留280 um,來保證術后角膜生物力學穩(wěn)定性[1]。LASEK手術和SBK手術兩種手術都增加了激光切削后角膜基質床厚度,擴大了可矯治近視的范圍,為高度近視患者提供了新的方法。
LASEK手術是由意大利醫(yī)生Camellin于1999年首創(chuàng),上皮瓣厚度通常為50~70um,明顯節(jié)約了角膜基質床。LASEK+MMC組術后短期有眼部不適和視力恢復慢等缺點,但是可以避免角膜瓣的并發(fā)癥,對于小瞼裂,深眼窩和特殊職業(yè)(如運動員、軍人、警察等)的患者更安全。SBK手術是Durrie等率先介紹的基質層切削手術,所制作的角膜瓣厚度為90~110um,SBK組保留了前彈力層及角膜上皮的完整性,更符合角膜生理,所以術后早期患者基本沒有不適癥狀,真正實現(xiàn)了前彈力層下的角膜基質層切削。本研究術前預算術后瓣下基質層厚度≥280um,且≥1/2原角膜厚度,這更有助于保證手術的安全性[2]。術后1周SBK組視力≥0.8眼數(shù)明顯多于LASEK+MMC組(P<0.05),SBK組術后視力恢復快。術后1、3、6個月兩組視力≥0.8眼數(shù)及屈光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說明兩種術式矯正高度近視的療效無明顯差異[3]。
高度近視是haze產(chǎn)生的高危因素。Haze的形成主要由于術后角膜基底膜不規(guī)則,角膜上皮細胞增生活躍,成肌纖維細胞及其分泌的過多紊亂排列的膠原纖維出現(xiàn)所致。屈光度越大,切削越深,術后角膜的愈合反應越明顯。LASEK的上皮瓣包含有較完整的基底膜,起到了生物性治療性角膜接觸鏡的作用。上皮瓣基底膜完整可能是LASEK術后haze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研究組術后短時間(10~15s不等)應用了0.02%的絲裂霉素C,可以抑制角膜前基質細胞的生長,減少細胞生成,從而抑制haze的形成[4]。所以本研究中LASEK+MMC組術后6個月時未見明顯haze形成。SBK組基本無haze形成,關鍵在于其保留了完整的上皮層和前彈力層,前彈力層是避免上皮細胞和角膜基質細胞接觸的必要結構,在防止角膜基質細胞過度增生,維持角膜透明性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兩種手術在術后6個月均無明顯haze的發(fā)生。說明兩種手術在治療高度近視上是安全的。通過本組研究可以看出LASEK+MMC和SBK手術為高度近視角膜相對較薄的患者贏得了手術機會,拓寬了屈光手術范圍,通過臨床觀察可見,有效性及安全性基本一致。并且LASEK+MMC還有設備簡單,便于開展的優(yōu)點;不需要使用角膜刀,避免了角膜瓣的并發(fā)癥[5];無需使用飛秒激光,價格昂貴。但其更長期的穩(wěn)定性,有效性和可預測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1]趙海霞,關文英.SBK治療高度近視眼的療效分析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30(10):1173-1175.
[2]陳靜,韓蘇寧.SBK與Epi-LASIK治療高度近視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30(6):690-693.
[3]李麗,王建倉.SBK與LASEK治療高度近視的比較研究[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3(8):32-34.
[4]郝更生,秦利平.兩種濃度絲裂霉素C在LASEK術中預防haze效果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1,33(12):926-929.
[5]吳小軍,張明昌.LASEK+MMC與SBK治療高度近視的臨床觀察[J].中國激光醫(yī)學雜志,2013,34(3):54-56.
[6]張玙,杜之渝.前彈力層下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后早期視覺質量的評估[J].中華眼科雜志,2013,49(5).
R779.63
A
1672-5654(2014)10(b)-0148-02
2014-08-15)
周蕾寧(1972-),女,江蘇宜興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屈光手術方面及視光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