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 梁承亮 張群慧 李鳳娥 晏勇
湖南省邵陽醫(yī)專附屬醫(yī)院口腔科,湖南邵陽422000
前牙不翻瓣即刻種植修復軟組織的臨床特點
張翠翠 梁承亮 張群慧 李鳳娥 晏勇
湖南省邵陽醫(yī)專附屬醫(yī)院口腔科,湖南邵陽422000
目的評估上前牙區(qū)不翻瓣即刻種植修復術(shù)后軟組織的美學特點探討其相關(guān)美學因素。方法30例上頜前牙微創(chuàng)拔牙后采取不翻瓣即刻種植修復的方法,并于永久修復完成時采用紅色美學指數(shù)PES和牙齦乳頭充盈指數(shù)PIS對種植體周圍的軟組織進行美學評價。結(jié)果術(shù)后6個月30顆種植體X線顯示均獲得良好的骨整合,種植體無松動。PES均值為(8.90± 2.48),其中近中齦乳頭PES(1.43±0.50)分值最高,牙槽突度PES(1.13±0.35)分值最低。PIS指數(shù)均為2~3度,其中近中牙齦乳頭2度17個,3度13個;遠中牙齦乳頭2度20個,3度10個。結(jié)論單個上前牙不翻瓣即刻種植修復可以維持軟組織的基本高度,獲得良好的臨床美容效果。
即刻種植;即刻修復;不翻瓣種植;美學效果
前牙區(qū)不翻瓣即刻種植修復無需翻開粘骨膜,直接植入種植體,保留了種植體周圍組織的血供;同時即刻恢復牙冠形態(tài),達到了患者美觀及發(fā)音要求,體現(xiàn)了口腔種植發(fā)展的目標。本文通過對30例患者行上前牙不翻瓣即刻種植修復,探討種植體周圍軟組織變化及美學特點,分析其美學效果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2012年2月—2013年3月邵陽醫(yī)專附屬醫(yī)院口腔科進行上前牙單牙種植修復的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0~44歲。病例納入標準:①咬合關(guān)系穩(wěn)定,覆牙合覆蓋基本正常;②骨質(zhì)密度較高,骨量足夠;③無法保留的外傷患牙;④殘根無法繼續(xù)治療且無明顯根尖周疾??;⑤牙周健康或輕度牙齦炎;⑥患者依從性較好。
1.2 材料
韓國DIO標準柱狀種植體,直徑4.1 mm或4.5 mm,長度12~14 mm。植骨材料CERASORB(德國)直徑0.5~1.0 mm。可吸收性膠原膜:海奧口腔生物膜(煙臺)。
1.3 手術(shù)方法
1.3.1 術(shù)前準備術(shù)前對患者行口腔檢查,選擇性地行牙周潔治。拍攝全景片、CT和根尖片判斷牙槽骨及牙周組織是否適合不翻瓣即刻種植。
1.3.2 手術(shù)方法常規(guī)消毒鋪巾,碧蘭麻局部浸潤麻醉,微創(chuàng)拔牙。術(shù)中拍攝CT確定牙槽窩形態(tài)及是否存在骨缺損。在拔牙窩略偏腭側(cè)制備種植窩,選擇合適的種植體植入,要求種植體尖端位于拔牙窩根方2~3 mm骨質(zhì)內(nèi),種植體上口低于牙槽嵴頂0.5~1.0 mm,唇、舌側(cè)各保留至少1.0 mm寬骨壁;近遠中方向種植體與鄰牙牙根之間的距離至少要大于1.5 mm。若種植體與牙槽突之間有間隙,將骨屑加骨粉在間隙處填塞,生物膜選擇性覆蓋在種植體上口及移植骨表面,必要時可吸收線縫合。石膏模型上完成樹脂臨時冠制作,使其無咬合接觸。拋光,臨時粘結(jié)劑粘冠。種植4~6個月后烤瓷全冠永久修復并行美學評價。
1.4 評價方法
1.4.1 紅色美學指數(shù)采用Furhauser等[1]提出的紅色美學指數(shù)(PES)來評價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的美學效果。檢查指標:近中齦乳頭、遠中齦乳頭、唇側(cè)齦緣水平、軟組織形態(tài)、牙槽突外形、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zhì)地。每項指標以“2-1-0”作為“好-中-差”評價指數(shù),最高分14分。具體評分標準為[1]:近遠中齦乳頭按缺如、不完整、完整評分;齦緣水平按差異大于2 mm、1~2 mm、小于1 mm評分;軟組織形態(tài)按不和諧、比較自然和諧、自然和諧評分;牙槽骨外形按明顯缺損、輕度缺損、無缺損評分;軟組織顏色和質(zhì)地按明顯差異、中度差異、無差異評分。
1.4.2 牙齦乳頭充盈指數(shù)(PIS)牙齦乳頭充盈指數(shù)是Jemt等[2]制定的評價種植體周圍牙間乳頭大小的指征。在修復體和相鄰天然牙的唇側(cè)牙齦曲度最高點做一連線,并從接觸點至此連線做一垂直線,測量齦乳頭頂點在此垂線上的位置。0度:完全沒有牙間乳頭;1度:牙間乳頭小于高度的一半,種植體與鄰牙間可見輕微軟組織凸起;2度:牙間乳頭等于或大于高度的一半,但沒有達到牙接觸點;3度:牙間乳頭占據(jù)了整個鄰間隙,與真牙間的齦乳頭一致;4度:牙間乳頭增生,覆蓋種植修復體或相鄰牙面過多。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對PES和PIS各項數(shù)值進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s)的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
種植術(shù)后患者無明顯腫脹、疼痛等反應。牙齦色澤正常,探診無出血,與相鄰同名牙牙齦形態(tài)基本對稱。術(shù)后6個月全景片顯示種植體周圍無透射影。種植體無松動存留率100%。PES最高分為14分,最低分為7分,平均分為(8.90±2.48),其中近中齦乳頭(1.43±0.50)的分值最高,牙槽突度(1.13±0.35)的分值最低(表
1)。PIS為2度到3度,2度為61.67%,3度為38.33%。其中近中牙齦乳頭2度17個(56.67%),3度13個(43.33%);遠中牙齦乳頭2度20個(66.67%),3度10個(33.33%)(表2)。
表1 30顆種植體的PES值(±s)
表1 30顆種植體的PES值(±s)
PES指數(shù)PES值近中齦乳頭遠中齦乳頭邊緣齦水平軟組織輪廓牙槽突度軟組織顏色軟組織質(zhì)地PES總分1.43±0.50 1.33±0.47 1.28±0.45 1.20±0.41 1.13±0.35 1.30±0.47 1.33±0.48 8.90±2.48
表2 30顆種植體的PIS值[n(%)]
3.1 不翻瓣即刻種植修復
不翻瓣即刻種植是指不翻開粘骨膜瓣,微創(chuàng)拔牙后適當修整牙槽窩,直接將種植體植入牙槽窩的一種修復方法[3]。即刻種植的關(guān)鍵在于種植體的初期穩(wěn)定性,種植體的初期穩(wěn)定性和軟硬組織的穩(wěn)定性密切相關(guān)[4-5]。因而種植體最具挑戰(zhàn)性的目標就是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的保存。在拔牙后立即植入種植體,通過拔牙窩引導種植體的植入,達到牙槽窩位置的最佳應用,使種植體植入的三維方向更理想[3]。不翻瓣種植保留軟組織和骨組織,使種植體骨結(jié)合與牙槽窩的骨改建同期進行,骨喪失量降到最低,保證了種植體的初期穩(wěn)定性[6]。同時保留骨的血供,防止術(shù)后骨質(zhì)吸收和牙齦乳頭萎縮,因此不翻瓣技術(shù)在齦乳頭的保存方面比常規(guī)的翻瓣手術(shù)有優(yōu)勢[4-5]。因此本研究中牙齦乳頭均達到2度到3度,比常規(guī)種植手術(shù)效果好。30例種植體存留率100%也與不翻瓣有關(guān)。但Esposito M等[6]認為不翻瓣即刻種植和傳統(tǒng)種植相比遠期效果無明顯差異,最大不同僅在于不翻瓣種植減少術(shù)后疼痛。
即刻修復也稱非功能性負載,通常適用于美學區(qū)域的種植。軟組織的形態(tài)、厚度、高度、頸緣線曲度對美觀有很大影響。臨時修復體的應用,可引導牙齦組織以類似天然牙頸部的形態(tài)生長,充分保存牙齦乳頭的豐滿度,避免黑三角現(xiàn)象,最大限度的獲得美學效果[7]。本研究中PES均值(8.90±2.48),美學效果好和即刻修復的牙齦誘導成形有關(guān)。
3.2 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特點
種植體和自然牙周圍軟組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生物學寬度的位置和大小不同。Berglundh T等[8]實驗證實:種植體周圍生物學寬度比自然牙周圍生物學寬度約長1 mm。種植體周圍軟組織形成的生物學寬度對其下的骨組織起保護作用,保護種植體在復雜的口腔環(huán)境中免受致炎因子侵入,從而保持種植體長期的穩(wěn)定性[9]。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的穩(wěn)定性和種植體的三維方向、種植體肩臺在頰舌向和冠根向的位置以及牙齦的組織學類型有關(guān)[6-10]。種植體正確三維方向的植入決定種植體的穩(wěn)定性及美學結(jié)果[6]。種植體肩臺在頰舌向和冠根向的位置也是影響即刻種植美觀性的重要因素。偏拔牙窩頰側(cè)植入和腭側(cè)植入相比,偏頰側(cè)牙齦退縮更嚴重[10]。本研究中即刻種植均采用偏腭側(cè)植入,保持頰側(cè)1~2mm的間隙,防止種植體肩臺偏頰向。厚寬型牙齦不易退縮,能更好的掩蓋種植體金屬的顏色,美學效果更佳[10]。同時早期菌斑控制也是促進軟組織健康的重要因素,患者依從性好,口腔衛(wèi)生好,術(shù)后美學效果好。
在嚴格選擇適應證的條件下,不翻瓣即刻種植修復能較好保存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的高度,減少手術(shù)創(chuàng)傷,獲得良好的美學效果。
[1]Fürhauser R,Florescu D,Benesch T,et al.Evaluation of soft tissue around single tooth implant crowns:the pik esthetic score[J].Clin Oral Impl Res, 2005,16(6):639-644.
[2]Jemt T.Regeneration of gingival papillae after single-implant treatment[J]. Int J Periodonticsies Test Dent,1997,17(4):327-333.
[3]Oliver Richard.Flapless dental implant surgery may improve hard and soft tissue outcomes[J].Th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dental practice, 2012,12(3):87-88.
[4]Raja V,Sunitha.Flapless implant surgery:a 2-year follow-up study of 40 implants[J].Oral Surgery,Oral Medicine,Oral Pathology and Oral Radiology,2012(21):84-86.
[5]Covani U,Cornelini R,Barone A.Buccal bone augmentation around immediate implants with and without flap elevation:a modified approach[J].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2008.
[6]Esposito M,Grusovin MG,Maghaireh H,et al.Interventions for replacing missing teeth:management of soft tissues for dental implan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4):CD006697.
[7]Lee Angie,Fu Jia-Hui,Wang Hom-Lay.Soft tissue biotype affects implant success[J].Implant dentistry,2011,20(3):38-47.
[8]Berglundh T,Lindhe J.Dimension of the periimplant mucosa.Biological width revisited[J].J Clin Periodontol,1996(23):971-973.
[9]Cairo F,Pagliaro U,Nieri M.Soft tissue management at implant sites[J].J Clin Periodontol,2008,35(8):163-167.
[10]Evans C J D,Chen S T.Esthetic outcomes of 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s[J].Clin Oral Impl Res,2008(19):73-80.
R783.4
A
1672-5654(2014)10(a)-0146-02
2014-07-08)
張翠翠(1983-),女,山東肥城人,碩士學位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口腔臨床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