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花
中醫(yī)先生授課,指尖捻動書頁,慢悠悠地說,時珍曰……
時珍,便是李時珍。但是,歷來醫(yī)家都尊稱為時珍。醫(yī)家弟子,都要順著時珍的草木經(jīng)絡(luò)行走,不能胡亂走岔路。時珍曰,是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因為,他在草木江湖里,達到了巔峰,后人無法逾越?;ǖ捷泵踊ㄊ铝?。
我常常懷疑,時珍不是個凡人,他應(yīng)該是仙人,來塵世度化窮人。
時珍十四歲,考中了秀才。父親說,我們家世代行醫(yī),你長大了要做官。時珍卻說,我若不行醫(yī),等你老了,貧苦百姓生了病找誰去看?
那時候,“藥局”是官府的,不為窮人看病。
也許,蒼天看著百姓被疾病折磨得可憐,就從天上掉下個李時珍。他到凡塵,就做一件事,懸壺濟世。時珍仁心,以醫(yī)術(shù)普濟眾生。
單單看他對草木的洞悉,真叫人驚訝。
時珍說,一味藥能治病的,叫單方。兩味藥治病的,叫配方。一味藥不能祛病,兩味藥也不能祛病,就用復(fù)方。復(fù)者,再也,重也。復(fù)方用藥,十味補一味泄,脈癥呼應(yīng),數(shù)方相合,則病祛矣。
他這么說的時候,每一味草藥,都在他的心里暗自幽香。胸有草木江湖,他在百草百花的世界里踏露而行。除了草木的藥性,他還知曉草木的故事。也許,他破解了天地之間玄而又玄的密碼,深諳了百草百木的前生來世。
紅豆。
時珍說,紅豆圓而紅,又名相思子。昔日有人突而生病,去世于路邊。他的妻找到后,哭得寸斷肝腸在樹下卒,因而得名相思子。又說,女子喜歡它的顏色,作為首飾一樣佩戴,也是有道理的。相思子通九竅,除蠱毒,可以防蟲百毒侵入。
沒有讀藥性,只讀了這個故事,心里倏然疼了一下。他拿一味草藥,折射了一個女子人生的蒼涼凄美。
菊。
時珍說,菊本來叫做蘜,從鞠。鞠,窮盡也。月令上說,九月,菊開黃花?;ㄊ轮链艘呀?jīng)窮盡了,所以叫蘜。
哦,原來花到菊花花事了,百草開花到盡頭了,草木停止了生長。
他對菊是偏愛的。又說,菊,飽經(jīng)露霜?;ㄋチ?,葉枯了,風骨卻還在,性凜,花槁不凋零。前圣比之為君子,神農(nóng)列之為上品,隱士采入酒斛,騷人餐其落英。有個人說,九月九飲菊花酒,可以辟不祥。也有人說康風子、朱孺子都是服菊花成仙的。飲菊花成仙的事情,我沒有見過。但是,飲菊花水的人,都長壽。
又說,菊如此貴重,怎么能和群芳伴伍?黃花高懸,天賜的一樣。早植晚發(fā),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貞潔質(zhì)也。杯中輕盈,神仙食也。
你看,這菊,好到了什么地步!
還是沒有看藥性。只讀他對一味草藥的解釋。不,他說的不是一味草藥,分明說的是一個人,清雅之極,他的老朋友一樣親切厚愛。一味藥,一個人。愛得那樣清澈。
貝母。
關(guān)于貝母,有個有趣的故事。
時珍說,貝母治療惡瘡很好。一開始人們不知道這味藥的功效,很少用,或者不用。唐朝有個人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江左有個商人,很有錢,但不幸左胳膊上長了一個大瘡。生瘡并不是奇怪的事情,但這個瘡詭秘得直難以相信。瘡很大,長得像一張臉,眉眼嘴巴俱在。像一張臉則罷了,關(guān)鍵是那張破嘴要吃東西的。不給吃,就疼痛難忍,喂飽了就好了。商人想戲弄一下胳膊上的這個人臉瘡,就在瘡嘴里滴了幾滴酒,結(jié)果這張臉面紅耳赤,醉意朦朧。滴幾滴茶,這張臉立刻愜意起來,很享受的樣子,破嘴甚至咂吧了幾下。
商人很郁悶,天天得喂給它食物。喂食物要少一點,喂多了胳膊的肌肉就鼓脹起來,蠕蠕地動。味道淡的還不愛吃,偏愛味道濃烈的。若是忍痛幾天不喂食物,則這條胳膊麻痹了,枯萎了。商人很有錢啊,就請來各地名醫(yī)看病,結(jié)果還是不好。有個大夫說,我來試試看。他拿來所有的草藥,一味味地研磨成粉,喂到瘡臉上的嘴里,嘴吃得很歡。再苦的藥,破嘴都吃下去,眉頭都不眨一下。金石草木之類,瘡嘴都吃了個遍,越吃越高興,沒有痛苦的意思。最后,剩下一味藥,叫貝母,因為平時也不怎么用,就放到最后。奇跡發(fā)生了,當貝母喂到瘡臉的嘴里時,這張嘴立刻緊閉,眉頭也皺起來,看起來很痛苦。商人大喜,他叮嚀大夫把貝母研成細粉,用細葦筒撬開瘡臉上的嘴,把貝母吹進去。瘡嘴很痛苦地咧開后,又用貝母熬水灌進去,還用貝母水潑在瘡臉上。數(shù)日,瘡臉結(jié)痂消失了,胳膊上的皮膚好好的,連個疤也沒有。
最后,時珍感嘆說,本經(jīng)上說,貝母是主治金瘡的。可是,這個瘡臉成精了,豈能是金瘡之類的???又說,很多大夫都不知道這個病,聽也沒有聽說過,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是何種疾病,只是記載了這個藥案。
或許,疾病也能成精。據(jù)說柳樹生長很多年很多年之后,就成精了。蛇修煉也能成精,山長得怪異也能成精。世間的事,奇怪的多著呢。
徐長卿。
時珍說,徐長卿,其實叫別仙蹤。有個叫徐長卿的人,善于用此藥,常常用別仙蹤治邪病,病祛得很快,人們慢慢就把這味藥叫做徐長卿。此藥治療鬼物百精蠱毒,瘟病,很好。
他的意思是說,為別人做過善事的人,人們都會記住。一個人能有善心,本身比醫(yī)術(shù)更加重要。
黃芩。
時珍說,黃芩,還有個名字叫妒婦。黃芩是舊根,多中空,外黃內(nèi)黑,就叫妒婦。為什么呢?因為妒婦心黯,故以比之。
讀了,忍不住笑。古人真是有意思,長得不好看,也沒有個好名字。其實黃芩是一味好藥,清熱涼心。
黃精。
時珍說,黃精,又叫仙人余糧。仙家以為芝草,能吸納到乾坤之精髓,所以叫黃精。土者萬物之母,黃精受黃土之淳氣,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
又說,黃精常服,骨髓堅強,多年不老,顏色鮮明,齒落更生。古人的辟谷術(shù),可以不食糧食,但日服三合黃精。兇年斷糧,老少可以其代替糧食。
我喜歡他記載的這個故事:臨川士家有個婢女,不知為啥事情逃入深山老林之中。找不到吃的,在荒野里看見野草枝葉可愛,就掘根吃。吃飽,夜里睡在大樹下,突然聽見草叢里簌簌地動,以為老虎來了,就爬上樹躲避。第二天早上從樹上往下跳,突然凌空而飛,像鳥兒一樣輕盈。
小女孩在山林里生活了幾年,就靠吃這種草根。有一年這人家的幾個伙計進山打柴,看見女孩兒猴子一樣在樹枝上跳蕩,喚她回去,她一回頭就飛了,影子也不見。這家人肯下功夫,在絕壁山林里布滿了網(wǎng)圍捕。還是逮不住,女孩兒徑自飛躍騰駕到山頂絕壁之上去了,不肯下來。
他們捕不到很著急。不是著急一個婢女,而是覺得,這丫頭仙風道骨的,肯定是找到了成仙的靈藥。抓到她,就知道她吃什么東西了。他們知道丫頭好酒,就在她來往的路上布下酒餌,誘惑她上當。
丫頭聞見酒香,果然來大喝一頓。酒里是下了藥的,她不能動彈,就被人家擒拿住。問,這幾年你到底吃什么?丫頭說不上來,就領(lǐng)著家人去看吃的東西。她指給的草,原來是黃精。
我很想知道丫頭后來怎么樣了,但時珍沒有說。只是說,黃精是仙家道士的食品。他不是個編故事的人,說的是真實的事情。
我再不關(guān)心黃精,夜里睡不著,就一直想著,一個古代的婢女,逃進深山又被人家捕獲的揪心扯肺。
一部本草,就是人生最美的光陰。香茗一盞,陽光落在書桌上,落在一粒一粒的漢字上,直落在時珍的清愁里。一頁一頁地讀,倦了,推開窗,清風吹進來,窗外的花兒開得漫天漫地。這么好的文字,一粒字如一朵花,在心里一粒粒的爆開,哪里舍得一下子就讀完?哪里舍得給人敘說?慢慢品,悄悄含在口里,含化了,獨自幸福。有些好,不與別人分享也罷了。有些美,藏在窖里,需要一輩子去珍藏,獨自竊喜。
時珍說,有一種草,很詭秘,善于隱藏自己,還能變幻成別的草的模樣來哄人。建寧深山里的人家跟他講,說這味草藥輕易找不到,說它喜歡生長在草蔻叢里,葉子細而長,偽裝成草蔻的樣子招搖。認識它的人采下來,才發(fā)現(xiàn)不是草蔻。它的皮黑厚而棱密,氣味猛烈而不和,開的花如碎米攢簇,結(jié)的果實皮黃而薄脆。深山里的人說,這種草采來搗碎,摻了青木香,夾在腋下,身輕如燕,所有的體味都能祛除。獵人常常這么做,以至于嗅覺靈敏的動物順風都聞不見人味。時珍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這味藥,很悵然地說,山里的人也不知這味草藥叫什么名字,它不來見我,大概是心氣兒高傲,天賜之象也。
見不到心儀的草,他是惆悵的。草木是光陰里永恒的江湖。江湖之上,神靈端坐。世事浮躁,唯有草木從容的安靜。流年似水,瑣事多忘記了,唯有草藥不相忘。看啊,大野寂靜,每一株青草尖上,都懸掛著一滴太陽,光芒清冽。
時珍說,岳鄂鄭中丞,暴食一頓,大吃熱肉,結(jié)果中風了。他的外甥姓盧,是個縣令,特地從遠方趕來看他。這個縣令也是會醫(yī)術(shù)的。他掘來牛蒡根,用竹刀刮去土,粗布包了,拿石頭碾壓。把搗絞出來的汁液摻了蜜,加溫給病人服用。結(jié)果,病人出了一身汗,好了。
他說,這個方子他親自試用,是有效果的。牛蒡根治療中風面腫很好,久服身輕耐老。
我才知道,原來古時候的縣令也可以行醫(yī),多么有趣兒的事情。
劉寄奴。
我一直覺得劉寄奴是個人名,某次閑翻書,好像是古時的一個江湖俠客??墒牵瑫r珍沒有說這件事。只是說,劉寄奴,一莖直上,葉子很像蒼術(shù)。葉子尖長,長得粗糙不好看。葉面色深,葉背色淡。九月,莖頂端分開數(shù)枝,一枝攢簇十朵小花,白瓣黃蕊,和小菊花很像。
他說,劉寄奴治療燙傷很好。先敷一層糯米粉,再把搗碎的劉寄奴敷上,傷好了不留瘢痕。他這么細致地描述一味草,讀來,也覺得心里清涼。舍不得的草木,舍不得的光陰。太喜歡的草藥,舍不得一筆帶過,要細細地告訴你,這味草木多么的好。每一株草木,在他心里都是最美的光陰,不敢錯過,不敢潦草。敬畏天地,乃是敬畏草木。
山藥。
時珍說,山藥,本來的名字叫薯蕷。后來為什么要改名呢?因為唐代宗名預(yù),為著避諱,改名為薯藥。叫了很久之后,又改名為山藥。為什么又要改呢?因為宋英宗諱署,就改了。改為山藥之后,盡失當日的本名。他說,每一味草藥的名字,都是有天然的寓意和來由。這樣一味藥,被改來改去,失去了往日的神髓,胡亂安著一個不相干的破名字,真是不應(yīng)該。他說,我為什么要詳細記下來呢?是因為擔心,時間久了,后人們都不知道山藥的來由,以為山藥為別物。
語氣淡淡的,有點兒小抱怨。活人難,活個草也難。單單一個名字,被踢來踢去。難道,草比人低賤嗎?人這么自以為是,生了疾病不吃草藥行嗎?但凡為自己舍過的萬物,都應(yīng)該值得尊重。
冬瓜。
時珍說,冬瓜長得很大,皮堅厚,肉肥白。瓜瓤叫做瓜練,白虛如絮,可以拿來浣練衣裳。也有婦人以其洗浴。他說,冬瓜煮食,使人體瘦輕健,要想瘦的人,可以長食。要想體肥的人,就不要吃了。婦人面黑想變白,就把冬瓜切開,用竹刀,去皮,加酒一升半,加水一升,煮爛了濾去渣滓,熬成膏,斂收,每夜涂之。如果常常用冬瓜煮水洗澡,則肌膚悅澤白皙。
他說,桃花瓣曬干了,研成粉末,涂在臉頰,則肌膚潤澤細膩,非常好。又說,女子常常飲一盞姜汁是好的,一來暖胃,二來祛除身體的體味。
又去看黃瓜,他淡淡說了幾句,只是說是一味好蔬菜,并沒有說美白肌膚的事。于是我知道,我的朋友常常貼著一臉的黃瓜片,是白白受罪,一點效果也沒有。古人美白,是冬瓜,是桃花瓣,跟黃瓜沒有一個銅板的關(guān)系。也知道,古人的美人,不是以瘦為美,也有人喜歡肥一點才好。健康美,力量美,才是最美。
菟絲子。
這種草很奇怪,有些巫氣重重的樣子。
時珍說,菟絲子還有個名字叫松蘿。它生長一定要依附在別的草木才行。依附在木上,叫女蘿。依附在草上,叫菟絲。雖是同物,但依附的對象不同,藥性也很懸殊。
女蘿這個名字暗含深意。古時的女子,自己不能獨立,須要依附男人才能討生活。是女蘿還是菟絲,取決于依附的男人,日子的好壞也很懸殊。附在木上,一直往上爬,爬到半空里去了,視野開闊之極,牛羊嚼食不到。依附到雜草上,一輩子只能匍匐在地,在亂草蓬里撲騰。依附,是一個女人的命運。
又說,這種草很奇怪的。籽實剛?cè)胪涟l(fā)芽時,是有根的。以及后來,攀附在別的草木上,其根自斷,成了無根草。也沒有葉子,卻開花,花朵白色微紅,香氣襲人。也結(jié)果實,如同秕豆一樣,色黃,入藥甚佳。女蘿的籽圓潤飽滿,不容易采到。菟絲的籽稍秕,扁,但堅硬如鐵,牛羊踩過去,第二年就扎根發(fā)芽,尋找依附的草木。
這段文字不多,卻細細讀了好久。怎么讀,都不是一味草藥,是一個女人的人生。時珍不是在敘述一味草藥,是告訴我們,一個女人活在世間的艱辛。幼時是有根的,根便是家。依附于別人之后,跟斷了,家成了娘家。不能獨立,沒有賺錢的辦法,就如同沒有葉子。卻開花,花香襲人——只能打扮自己,取悅男人。生了孩子,就如同結(jié)了籽實。嫁在高枝上的,籽實自然高貴。倒伏在草叢里的,籽實自然低賤。
時珍說,無論女蘿還是菟絲,生長都很頑強,好像就是為了秋天結(jié)籽實一樣。細細想,女人一輩子打下的江山,就是自己生的孩子。其余的,有什么呢?唯有孩子啊,才能是娘光陰里最美好的期望。
破故紙。
時珍又講了一個故事。
破故紙治病,必須和胡桃合服。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蝦也。
他說,這個方法,來源于唐鄭相國。鄭相國自己記載了這件事的來由。說:有一年,為南海節(jié)度,當時已經(jīng)七十五歲了。越地卑濕,長途車馬的勞累,一下子傷于內(nèi)外,眾疾俱發(fā)作,大病一場。眼看都不行了,陽氣衰絕,家人非常驚慌,服用乳石補藥,百端不應(yīng)。元和七年,有訶陵國舶主李摩訶來看他,知道他的病狀,就傳授給他一個藥方,此人熱情,并且把藥也拿來了。
但是,他的家人很疑惑這個藥方,說,蠻夷之人,懂什么醫(yī)術(shù),亂說的。不敢給他服用。李摩訶這個人很真誠,說,你們不相信,我吃給你們看,不會害人的。他吃了,又叩首給鄭相國說,你的病,吃這個藥很快會好的,請相信我。
大概,鄭家人商量了一陣子,就吃了李摩訶的藥。吃了七八天,覺得藥應(yīng)驗了,病情漸漸好轉(zhuǎn),最后竟然痊愈了。自此,鄭相國常常服用此藥,精神越來越好,功效很神奇。元和十年,鄭相國回到了京城,這個藥方立刻就傳抄開了,很多人家重金求之。
那么,這個神奇的方子究竟是什么呢?就是破故紙。用破故紙十兩,擇凈去皮,洗過后暴曬,曬干了搗碎成粉末。胡桃瓤二十兩,湯浸泡去皮,細研如泥。兩樣藥里摻進去好蜂蜜,像糖飴一樣,瓷器盛之。旦日以暖酒二合,調(diào)藥一湯匙空腹服下,然后吃飯。如果不飲酒的人,可以用暖水調(diào)之,久服則百病祛除延年益氣。常年服用,補添筋骨,悅心明目。
時珍說,破故紙不是中華所產(chǎn),是來自外番,海舶而來。番人稱呼為補骨脂,漢人語訛為破故紙。又說,這個故事是真實的,王紹顏的書里詳細地記載了這件事。破故紙治療五老損傷、骨髓傷敗、腰膝酸冷有神奇的療效。
每一味草藥,都像是江湖俠客,踩著一葉扁舟飄然而來,多么好。
何首烏。
時珍說,有一段時間,貴族們風行吃何首烏。本來,何首烏在古藥典中就有記載,補腎補肝消癰腫。雖然此藥流傳很久,但人們并不怎么服用,一直被冷落。后來,到了嘉靖初年,有個道士,制作了一種藥,叫七寶美髯丹,進貢到皇宮里。世宗肅皇帝服用后很有效果,一連生了好幾個皇嗣。道士說,丹藥主要的成分就是何首烏。結(jié)果,何首烏之方,天下大行。服用何首烏,貴族們當做一種身份來炫耀。
時珍這么說何首烏的時候,口氣淡淡的,有點調(diào)侃。讀來,覺得有趣之極。大概,那時的貴族們見了面這么打招呼:何首烏,益血氣,悅顏色,今天你吃了嗎?
獨活。
很孤獨的一個名字。
時珍說,獨活,羌活,乃一類二種,以中國產(chǎn)者為獨活,在西羌生長的為羌活。獨活一莖直上,不為風搖,所以叫獨活。又說,古醫(yī)典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唐人劉師貞之兄得了中風,看遍名醫(yī)無效。一日,夢見神人說,胡王使者用酒浸泡,服了便好。病急亂投醫(yī),劉師貞四處詢問胡人使者來了沒有,胡人拿的是什么藥,人都說不知道。后來,又夢見自己的母親,暗示說,胡王使者,不是人,是羌活也,一味草藥。家人立刻求得羌活,泡酒一喝,天,病好了。真是神奇。
草藥救活了人的性命,人好像也不怎么在乎草。山野里多得是,誰都覺得這是草藥應(yīng)該做的??墒沁@世上,誰又是應(yīng)該給別人付出的呢?幫你治病,是情分。不幫你,是草木本分。其實,每一味草藥,都是佛,都是來度化人的。只是,我們少了一顆對大自然對草木虔誠感恩的心。
學醫(yī)的時候,被老師看做高徒,差去開藥方。他說一味,我寫一味。常常有病人抱怨說,草藥沒有藥性,吃了不管用,假草藥太多,人工栽培的太多。后來,吾師,那個山羊胡子的老頭兒對我說,古代的草藥,也有人工栽培的。但是那時候的人,采藥是為了治病,種藥也是為了治病,視草木虔誠如神靈。不像現(xiàn)在,采藥種藥做假藥都是為了錢,視草木為草木。也許有一天,草木會離我們而去,一點藥效也沒有了。
我記得他說這句話的時候,陽光正落在桌子上號脈的腕枕上,小枕頭歪斜地看著他,不說話。草木是有經(jīng)脈有心的,沒有人去珍惜敬重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隨便生長,只長成一株草,減去藥性。草木在山野里說,讓我們都來和人一樣麻木而自私地活著吧。
甘草。
百草之王是誰?人參。比人參還要有權(quán)威的是誰?甘草。
時珍說,甘草還有個名字叫國老。國老就是帝王的老師,雖然不如王有威力,卻統(tǒng)攝了王的思想靈魂。為什么呢?甘草能安和草石,能解百毒。我常常說草藥,其實金石礦物也是中藥,只是我不喜歡罷了。金石的藥,一般性子凌厲,攻擊性猛烈。唯有甘草能柔和它們的毒性和烈性,讓金石安靜下來。
復(fù)方中,幾十種藥物擠在一起,難免會產(chǎn)生毒性損傷人體,這就必須要甘草來調(diào)和百草解毒益氣。這個本事,只有甘草有,別的草藥沒有。時珍說,甘草通行十二經(jīng)絡(luò),能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能解一千二百中草木毒,調(diào)和眾藥有功,所以也叫國老。帝王做不到的,國老可以做到。
草藥江湖里,和人間一樣。有的藥相反,見面就要打架。有的藥像兄弟,必須搭配在一起。有的藥會暗地里使壞,有的藥脾氣暴烈,見誰打誰。很多藥亂嚷嚷擠在一個藥罐子里,那是不行的。草藥江湖有秩序,主次分明得很。
一個方劑里面,必須有君藥,臣藥,輔藥,使藥。君藥為主,喧發(fā)為攻,是主要的攻打疾病之藥。臣藥配合君藥,起協(xié)同作戰(zhàn)的作用。佐藥協(xié)助君藥,主要治療兼癥,或者是緩解消除君藥的烈性,毒性。也就是說,你感冒了,又引起胃痛,君藥就主攻感冒,佐藥去保護你的胃,緩解君藥過猛攻擊。使藥是調(diào)和,引經(jīng),引導(dǎo)各種藥物直達病變的部位,順著經(jīng)絡(luò)行走,不要走岔路。甘草在每個復(fù)方里功不可沒,調(diào)和諸藥,解毒祛烈。
中醫(yī)把疾病叫邪。中風叫風邪,濕癥叫濕邪,熱癥叫熱邪。每一個方劑喝下去,都是正與邪的較量。草藥要在人體里與病邪激戰(zhàn),才能醫(yī)好疾病。這個過程,每一味草藥都必須協(xié)同,君臣佐使齊心合力攻打才行。而甘草很忙,柔和了這個團隊的韌性。我總覺得,草藥的江湖,十分有趣兒,暗含著我們所不知道的玄機。
中醫(yī)開藥,陳皮,半夏……開到最后一味,必須開上甘草,要么生甘草,要么炙甘草,這味藥是絕對不能丟下的。
還是說甘草。時珍說,甘草枝葉和槐相似,高五六尺……北山有人說他見過一種甘草,在安南,最大的像柱子一樣,當?shù)赝寥瞬煞チ烁什萑ゼ芪?,還用甘草當柵欄,還用甘草樁子拴?!@樣的甘草沒有見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他又講了一個故事,說:席辯刺史是個脾氣溫和的人,他聽說嶺南俚人暗藏了一種草藥,能解蠱毒。有人爭奪地界,在飯食里下毒想毒害他們,誰知他們中毒后嘴里嚼了一種神奇的草,很快就好了,別人都十分害怕他們。這種草看起來很尋常,但他們不告訴別人是什么草。更加過分的是,他們擔心別人知道這種草,很吝嗇,把草碎成粉末儲藏,并且揚言說,誰想求得草藥解毒,必須拿三百頭牛來換,或者是拿來三百兩銀子來換。
讀到這兒,我想,大概刺史也不很忙,有很多時間。
刺史喬裝打扮,去接近山民。混得時間久了,和他們關(guān)系很熟絡(luò),刺史就掘探到了草藥的秘密。神秘的草就是甘草。他們說,但凡食物中毒,先嚼蜜炙過的甘草一寸長一截就行,甘草汁咽下去,中毒的食物就吐出來了。然后,仍然用炙甘草三兩,生姜四兩,水六升,煮到剩下兩升,一日服三合,則毒排出。山民們都是隨身攜帶甘草幾寸,隨時備急。
很喜歡這樣可愛的小故事。讀來,滿心都香。這個講故事的人,坐在時光背后,酷酷的,有一種范兒,慢慢的,告訴你一段草木的秘密。真是好。時珍說,百姓本來貧苦,若是生病,便不能去耕田,吃不飽穿不暖。醫(yī)好了他們的疾病,就能愉快的干活了。世上高深的學問很多,要做的大事業(yè)也很多,但是人一旦受疾病的困擾,就什么也做不成了。他說,我著書,把草木金石的藥性都詳細記載下來,后代人可以據(jù)此治病,免受疾病之苦。
同情著窮人的疾苦,靜心去伺候草木的人,心里必然藏著大慈悲,怎么會不懂得天地之間的玄機?懂得天地之玄機的人,難道不是大智慧的象征嗎?擁有了大智慧,難道不是佛嗎?隔著時光,一聲時珍,千重敬重。若能溯了時空去尋找他,做個研磨倒茶的童兒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