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很要面子,過去請客吃飯,在飯店里絕對是一道風景,照老一輩小說家的說法是,酒足飯飽后結(jié)賬,大家一定會爭得面紅耳赤。最后, 總有一人付賬,那表情是悻悻然的,而沒有付賬的那幾個人,在角落里偷笑,仿佛撿了個大便宜, 那種生動的場景讓人想象起來是會忍俊不禁的。這就是上海人,在表面上竭力要維護爭當老大的腔調(diào),但真的買單后又有點患得患失。現(xiàn)在好了,這樣的場面很難看到了。首先是請客吃飯成了一件平常事,兜里的錢也多了,買單不成問題。二是即便聚餐,如果是青年人,那就實行AA 制, 各人付各人的,誰也不欠誰的,沒有心理負擔。這種付款方式,使人際交往變得務實,從某種程度上說,最大程度地維護了人的尊嚴。
一度,自助餐在上海非常流行。這是從國外引進的消費模式,客人可放開肚子吃,直到大肚圓圓。精于算計、又趨新務實的上海人趕來嘗新, 目光精準地挑選價位最高的龍蝦、生蠔、牛排、烤乳豬,將盆子堆得小山樣高?;氐阶簧希莻€形象簡直像個山大王,吃相當然不會雅觀到哪里去,浪費的現(xiàn)象頗為嚴重。后來輿論對此提出批評,上海人自己也覺得不像樣,不上臺面,動作有所收斂。再后來,食物大大地豐富了,上海人的胃口也越來越小,吃自助餐的新鮮勁也過去了, 再進這樣的餐廳,要裝得見過大世面的樣子。
我認識一個闊太太,每次與小姐妹吃自助餐,都能捎帶些東西回來,比如蝦餃、蛋撻、白灼蝦等。其手段之“閃”,不僅騙過目光如炬的服務員,甚至連一起大快朵頤的小姐妹也不知不覺。這些食物拿回家,自己又不吃,也不喂狗——寵物自有它們的狗糧,擱冰箱里, 三五天后扔掉。她家里有的是錢!但每遇吃自助餐,她還是照拿不誤,成了習慣性動作了。
我有個朋友在新加坡吃過自助餐,同行的同胞也差點出洋相,以國內(nèi)的脾氣去開洋葷,盤子里堆得山高。偏偏那里的餐廳有規(guī)矩,撐死沒人管,就是不能浪費,盤子里有多余的食物要開罰款單。于是那同胞只得偷偷地把東西全撥在湯里,撒腿就溜。我朋友還說,有一天,他們在德國漢堡一家餐廳吃飯,剩了幾盆菜,剛要離去,被餐廳服務員攔住,說他們雖然擁有對食物的享用權,但吃不完就等于浪費了公共資源, 要罰款。他們不服,服務員打電話叫來一個人, 自稱是資源部門的公務員,跟他們解釋了當?shù)胤桑谑侵坏谜J罰。
中國人在吃的方面造成的浪費,早已觸目驚心,為什么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周作人有一句話還是蠻有道理的:中國生活的方式現(xiàn)在只是兩個極端,非禁欲即縱欲,二者互相反動,各益增長,而結(jié)果則是同樣的污糟。80 多年過去了,這種污糟并沒消除。
我媽媽跟我講過一個故事。過去有一富翁, 家里金山銀山,唯一的遺憾就是老婆生不出小孩。后來領養(yǎng)了一個小癟三,給他穿新衣,住新房,教他吃大菜,還請了家庭教師教他講英文、彈鋼琴、跳交誼舞,一心想把他打造成真正的上海灘小開。這個假子在蜜糖罐里慢慢泡大了,看上去蠻像樣子了,過18 歲生日那天,富婆請了許多人來開派對,將這個新貴隆重推出。假子滿面春風,得意洋洋,跟人家的千金小姐跳舞,秀鋼琴,衣香鬢影,珠光寶氣,香檳美酒,好不熱鬧! 好了,宴會開始,主賓入座,音樂起,上冷菜,假子拿起筷子朝自己胸前一戳,對對齊。嗯?這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被一位老太婆捕捉到了,馬上跟身邊一貴婦人說:“這個小赤佬是叫花子出身?!?為什么?因為叫花子流浪街頭討飯吃,哪來桌子凳子,筷子有長短,只能在自己胸口上對對齊。
原來如此!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就露出了馬腳。
沈嘉祿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文壇好吃分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