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淼
獨生子女家庭的總體幸福指數(shù)高于兒女雙全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情商、智商和未來發(fā)展成就都不低于有兄弟姐妹的孩子。
“單獨”政策剛下來,眾姐們就力勸我再生一個給伊姐當伴兒。我說:沒想好,不大想生。我姐們說:“你這人真是,有便宜不占王八蛋?!?/p>
當然在政策下來之前,勸我再生一個的也大有人在。我一直以“害怕孕期反應”“生孩子的恐怖經歷不想再來一回”等來打斷別人幫我展開“美好未來”。他們的說辭一般為“趁年輕再生一個多好啊”“獨生子女孤獨哇”“你們這樣的田園生活最適合養(yǎng)倆小孩了”“再生個兒子,一兒一女湊個‘好字嘛?!闭f實在的,我們全家都最怕最后這個理由。根據女兒隨爹兒子隨媽鐵律,和伊姐目前性格行為習慣非常像我丈夫的鐵證,我未來的兒子肯定是非常像我沒跑。我是炮仗捻子一點就著,動不動劍拔弩張,又像貓一樣好奇好動,小時候打架以及跟老師拍桌子瞪眼一樣沒落下過。如果沒有雙子座我老媽,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假使我二胎生個兒子,恐怕那個“好”也只能是“好”麻煩“好”后悔。尤其是當我接到老師電話“您好,林女士,請您趕緊來一趟學校。您的兒子劉洛二把同桌女生的辮子點著了……”的時候。
就算我走運再生個乖巧有規(guī)矩的懂事女兒,我也不覺得自己就占了大便宜。一直覺得能把倆孩子都教育好的家長很了不起,完全不可能指望老大幫著教教老二,教育任務翻倍上漲,還要處理倆人關系,不能護著小的,不能冷落大的,不能給大的施加壓力,更不能讓小的學大的……加上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之前在老大身上好使的招完全用不到老二身上,不光懷孕生產要從頭來,帶孩子的經驗也要清零重新來。思來想去自己確實沒那么大配置讓倆小孩兒喊我媽。姥姥說,有多大荷葉包多大粽子。CCTV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覺著,我還是聽姥姥的吧。
早在19世紀,美國心理學家就列舉了眾多獨生子女的怪癖,并因此宣稱“獨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種疾病”。打那起,“孤獨”“嬌慣”“不擅長與人合作”“以自我為中心”,這些玩意兒好似給獨生子女們的臉上施了黥刑。
但事實是,從上世紀70年代起,便不斷有研究結果證明上述的觀點是錯誤的。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排除掉父母社會經濟地位、教育水平和社會總體福利制度等因素的影響,獨生子女的智商、情商和未來發(fā)展成就都不比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低下;而且,獨生子女家庭的總體幸福指數(shù)常常高于“兒女雙全”湊“好”字家庭的理想模式。老式傳統(tǒng)想象的“孤獨”景象也已經被證偽。孩子是否孤獨、社交技巧的高下取決于父母花多少時間和心力帶他們與外界溝通,與有沒有兄弟姐妹無關。心理學上的“源記憶失憶”現(xiàn)象可以用來解釋人們對獨生子女問題的雙重標準。正如“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人們更愿意實現(xiàn)“兒女繞膝”、“天倫之樂”的畫面。
這些事情也沒準兒就我這種悲觀主義患得患失的人想得多,我接觸到的在生育上絲毫不節(jié)制的一些人從沒在生幾個孩子上多考慮過一秒。他們不會控制孩子吃不吃垃圾食品,也不用教導他們懂規(guī)矩,也不用費勁學著做家長——跟孩子在保持友誼的狀態(tài)下讓孩子尊重自己。更不會像一些講究人一樣帶著他們上什么芭蕾課和鋼琴課。只要孩子不從山崖上跌下去,就沒事。在他們眼里,孩子是超市貨架上的買三贈一的大包衛(wèi)生紙,消費者定律占據大腦:如果更劃算的話就買一打。
我跟我媽探討他們生一大堆是不是為了防止老無所依(雖然哪哪兒都是生了六個兒子到頭來還是無依無靠的老人),順便還問了問她失獨話題?!叭绻沂邭q的時候死掉了,媽,你那個時候怎么辦?”“那能怎么辦,繼續(xù)過我自己的人生唄?!卑?,酷啊。
開普敦大學哲學教授戴維·博納塔說:“人類是世界上最具破壞性和危害性的物種。如果沒有人,世界上的苦難數(shù)量就會急劇減少?!蔽遗枷裢跣〔▽戇^:“我一想到要生孩子,就渾身起疹子。假如有十億我的孩子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哪怕他們像蚯蚓一樣掘土為食,也會把到處都扒得不成樣子。因此對我來說,只有滿足了兩個條件的事我才干:首先是無害,其次是有趣?!彼运拮永钽y河老師是國內第一個提出丁克家庭定義的人,也是當年高舉不生不養(yǎng)小孩兒大旗的人??珊髞硭焱诵輹r,收養(yǎng)了一個小男孩。我采訪她時問為什么會做出收養(yǎng)小朋友的決定,當時李銀河老師正坐在藤椅上抖腳晃拖鞋,聽到這個問題她停下來沉思了一會兒,說:“生命中重要的決定都不好說,也沒法說?!敝劣谖易罱K生不生二胎,也大概屬于這個范疇。
編輯≡韓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