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開顏
摘要:意大利田園民居整體上給人感覺是外形粗獷敦實,比例古典勻稱,沒有繁復的裝飾,色彩質樸,厚重溫暖,建筑面積大,設施獨立,實用,很少超過兩層的組合型建筑,房子呈現出本色的美,簡言之是石頭印象,拱券特色,原木風骨,鐵藝細節(jié),裝飾簡樸,結構務實。
關鍵詞:意大利 田園 民居 細節(jié)
中圖分類號:TU-0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不同于達官貴人顯赫的莊園,城鎮(zhèn)擁擠的平房,在地廣人稀的農村,以葡萄園農戶為代表的田園民居融和了意大利人點滴生活細節(jié)。
1. 建筑基本形態(tài)
意大利位于歐洲南部,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赤陶土、石材和馬賽克是常見的建材,鐵藝發(fā)達,廣泛應用在建筑及裝飾中,呈現出獨立的風格。
意大利人好裝飾,但是農村由于財力有限和交通不便,對精致華麗裝飾的追求受到束縛,不過反倒因此而變得理性,謹慎和平和,呈現出適度的美,因而更能長久流傳。傳統(tǒng)的民宅整體上給人感覺是外形粗獷敦實,比例古典勻稱,沒有繁復的裝飾,色彩質樸厚重溫暖,建筑面積大,設施獨立,實用,很少超過兩層的組合型建筑,房子呈現出本色的美。
1.1外觀
整幢房子就是一個厚實的石砌工程,表面抹灰。隅石人工鑿成,痕跡明顯,因這份簡潔平整厚重而親切近人。
屋頂主要分為穹頂和房頂。前者以白灰涂抹,有希臘遺風, 部分屋頂可能以石頭筑起,在尖端涂抹白灰,后者是在19世紀下半葉發(fā)展起來的,除了方正斜屋頂外,還有漏斗形,上蓋赤陶瓦,屋頂伸出墻外。赤陶瓦有很多種不同深淺程度的紅褐或者黃褐色,米黃色,溫暖卻不刺眼,連片屋頂望過去呈現出一大片迷人的碎花,熱情洋溢。
外墻偏紅褐、黃褐色,相當厚,達到五六十厘米,在深受地中海氣候影響的地方還厚至九十厘米,并且成為當地檢驗房屋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外墻的顆粒感比較強,常用灰泥直接刷上去的,米色、淡黃色居多,或者石塊磚塊裸露,建筑透著一股野性不羈。
門窗深凹,大門木或鐵質,門洞形狀為方形結合半圓拱券,門面的樣式多為方正的幾何造型,其之經典現今都流行。窗戶較小,不多,一般外窗為綠色百葉窗,內窗為向內開啟的玻璃窗。唯一的落地窗外是條石支承的小陽臺。
不難想象,意大利清朗的天空下,墨綠的山色,起伏原野間,佇立著一幢幢陽光一樣明媚的建筑。
1.2室內
意大利住宅的室內力求寬敞舒適,樸素實用。
穹頂的建筑內部顯得比較寬敞,富裕程度與裝飾程度成正比,窮人的鮮有裝飾。方頂的建筑內部常見裸露的木梁整齊排列,深褐色木梁和淺色灰泥對比強烈,歷歷在目,厚重搶眼,墻角屋檐,線條處理得干凈,室內外的墻面處理無差別,歲月累積,柔光煥發(fā),有的墻面拉毛,裝飾不多,相框較常見。
一進門,便首先看到了客廳中的大塊的壁爐,石砌或者抹灰,連著煙囪,不同于歐洲端正方正的樣式,卻多了幾份隨意和舒展,古典對稱的黑色鐵藝吊燈低垂,輕盈靈巧,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一分靈氣。壁爐被四面鐵藝沙發(fā)包圍,搭配布墊,帶著幾份天然的褶皺,不然就是碎碎點點的小花,泛青的鐵藝桌子怎么少得了燭臺、陶罐和鐵藝燈?還有一束剛剛從屋外采摘回來的向日葵插在陶瓶中,欣喜地開放。一兩把厚重的木椅隨意端放,沒有多余裝飾,只是踏踏實實的厚重的褐色木椅,也許上面蓋白色或者繡花的棉布,一股文藝氣息油然而生。
地面拼貼的鋪裝,定是從不遠處的石場運來的產物,不然用上便宜豐富的赤陶磚也是極好的,歷經歲月磨練,色澤溫潤,更加富韻味。
透過懸掛著鏤空的白色鏤空或者繡著橄欖枝的花布薄窗簾,傳來地中海夏天獨有的烘烤過的泥土和植物糅合的暖洋洋的氣息。
樓梯一般在室外,在中庭或在偏安客廳一角,石砌扶手厚重,邊角圓滑,鐵藝欄桿多垂直線型,沒有鏤空雕花等復雜處理,現代感十足。
走進拱門背后的臥室,迎面就看到家庭手工縫制的被子和棉布床單,那是女主人閑暇時的作品,鐵藝的床造型簡單,對稱的花蔓圖案,沒有太多的迂回,木制的床架一樣深褐色,幾何圖案居多,有時會拉著布簾,隔開一片香艷的私人天地。柜子仍然是木原色,方正,做直線凸起或者凹槽的裝飾,腳處理成簡潔的外翻馬蹄形或者圓柱形,圓鏡的邊框仍舊是簡單的花蔓鐵藝。
衛(wèi)生間的洗手盆也許會貼著馬賽克,上面的圖案是主人有感于窗外茂盛的葡萄和柑橘或者幾何方塊,有的什么也沒貼。鄉(xiāng)下人手工做的潔具、陶土或者木頭作品遠沒有鐵制品來得靈巧,有時不免會讓人費解,如此懸殊的表達真的是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匠人嗎?泡澡是這個愛享樂民族的傳統(tǒng),面對窗外起伏的美景,在干熱的夏季,還有什么比泡澡更為愜意的事情?再來上一杯家釀的葡萄酒就更完美了。
廚房是一個家庭重要的部分,鄉(xiāng)下的意大利更是如此,他們有比城市更加豐富和新鮮的食材,更閑適的時光,當然,怎可少得了酒窖里典藏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
石砌的爐臺和碩大的煙囪,廚具擺放相對集中,大大小小的鍋、壺、瓶、罐、碟、勺……一溜掛開去,伸手可及。壁櫥,鐵藝擱物架必不可少。煙囪到爐臺面之間貼著瓷磚或者棱形石片,鑲邊的瓷磚多帶橄欖葉花紋,正對灶臺部分的瓷磚是一幅畫不是花團錦簇就是宗教人物組合,大抵灶臺是廚房里最重要的地方,有時能看到地位重要的小陶像,例如色彩鮮艷的公雞。
老式傳統(tǒng)的家里常有一張厚重的長方形深色木餐桌,柏木的餐桌為上,尤其對一個喜歡三五成群聚餐的民族而言,這樣一張餐桌只有在劃滿刀痕和常年使用所累積下來的手感和光澤,搭配優(yōu)雅輕盈的鐵藝椅子,才顯示出其無比的價值和品質。
2.庭院
矮墻之外是整齊的葡萄園和山野,穿插的意大利柏樹散發(fā)出深墨綠色的莊嚴氣質,灰綠色橄欖樹林帶著些隨意,稍矮的檸檬黃果垂枝,白干桉樹風姿綽約,高高的棕櫚樹驕傲地搖曳在半空,這樣粗獷的風景和米色的石塊墻壁,火紅的赤陶瓦片房頂相映成趣。
農家院落的壁泉,占地小,手工的米黃色石頭雕刻,線條并不十分流暢,人物動物頭像,陶罐是常見的題材,神龕常常凹進矮墻,供奉著圣母。勒杜鵑,葡萄藤沿著花架或墻壁攀援,陶罐盆栽經常裝飾在庭院的樓梯邊、門口廊道旁、窗臺下,藍鐘花,風信子,向日葵,花毛茛,香雪球,莢蒾,薰衣草,繡球……高矮胖瘦的陶罐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組合,加上五彩斑斕的鮮花,讓原本寂靜的地方變得熱鬧非凡,露臺連著蔥郁的花園,是野餐待客的好地方,花架或意大利楊樹下,赤陶磚,碎石或塊石鋪裝成的平臺上,擺放烤爐,鐵藝或者發(fā)白的木椅,寬厚的木桌,仿佛一場豐盛的聚餐就要開始。
3.常用建材的田園特色
3.1馬賽克
馬賽克多用在墻面或者地面裝飾上,常見在墻上拼貼出整幅壁畫,或者間色拼花。原意是一種裝飾手法,起源于兩河流域,希臘人普遍應用,經猶太人傳播到羅馬,羅馬人用以彰顯財富,如西西里的馬賽克就是用金箔貼底燒成的。馬賽克在農村僅用于小面積的裝飾,以植物和幾何圖案為主。
3.2赤陶
赤陶源自意大利語,意為被燒過的土。一般指由粗而多孔的黏土制成的塑像、器皿和結構部件等,如赤陶瓦,赤陶磚和各式陶罐,赤陶磚就是燒結磚。燒成后的黏土顏色從淡赭到紅色不等,常不上釉。因其價格低廉,耐用而廣泛使用。陶制品中,碟,碗白釉或黑釉,金邊,紅色、綠色或金色的小花藤;陶罐,廣口或窄口,紅褐色無釉,小的無裝飾,大的在底部中部開口做帶型突起,罐耳蔓狀卷曲或花。
3.3鐵藝
鐵藝在歐洲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古羅馬時期最先產生,十六世紀在意大利和德國產生了造型的新技術,文藝復興運動和其后各種文藝潮流讓鐵藝既保持了原有的豪華、精致、流暢、典雅的特質,又引入了花鳥、花蔓、草木枝葉、貝殼等圖案,在人物造型方面,活潑而富于變化,鐵藝或古樸、簡潔而厚重,帶上青銅般或是重木家具的質感。農村的鐵藝大多造型簡單,以三葉拱形、花蔓、螺紋的素材最常見,凸顯輕盈,器皿基本無裝飾,漆黑或青銅般的質感。
3.4石材
意大利石材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礦點星羅棋布,盛產優(yōu)質白灰色、深綠色、紅色和米色大理石。農民把石頭炸開,工匠敲敲打打稍加處理就把它們用到建筑中,石材樣式簡單,酷愛碎石拼貼,常大塊面使用,手打面多,線條樸素。
4.結語
意大利田園民居簡言之是石頭印象,拱券特色,原木風骨,鐵藝細節(jié),裝飾簡樸,結構務實。熱愛生活的積極的意大利人讓這片田園風光充滿了無限魅力,數百年來吸引著無數人前往。
參考文獻
[1] Den Cruickshank(編) 鄭時齡(合著)支文軍 盧永毅 李德華(譯)弗萊徹建筑史(原書第20版)知識產權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
[2] 郝媛媛 赤陶藝術的發(fā)展和克洛迪昂的藝術
[3] 佚名 鐵藝的發(fā)展歷史 網經新聞
[4] 佚名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筑 百度文庫 2012年4月19日
[5] 佚名 意大利石材的概況 百度文庫 2010年9月24日